形態特徵 喬木 ,高達30米,胸徑達1米;樹皮暗灰色,裂成塊片脫落;大枝開展,小枝密被褐色或銹褐色毛,一年生枝紅褐色或褐色,二、三年生枝褐色或暗褐色;冬芽有樹脂。小枝下部之葉列成兩列,上部之葉斜上伸展,條形,下部微窄,直或微彎,長1.5-2.5厘米,寬2-3.5毫米,邊緣微向下反卷,先端有凹缺、稀尖或鈍,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有2條白色氣孔帶;橫切面有2個邊生樹脂道,上面至下面兩端邊緣有一層連續排列的皮下層細胞,下面中部一層。
球果 卵狀圓柱形,頂端圓,基部稍寬,無梗,長7-11厘米,徑4-5.5厘米,熟時黑色;中部
種鱗 扇狀四邊形,長1.9-2.1厘米,寬1.8-2.3厘米,上部寬圓較厚,邊緣內曲,中部楔狀,下部兩側耳形,基部窄成短柄;
苞鱗 窄長,明顯露出,長2.3-3厘米,寬4-5毫米,不外露部分的上部較寬,向下漸窄,或上下幾等寬,或中部較窄,外露部分三角狀,直伸,邊緣有細缺齒,先端有長約6毫米的長尖頭、直伸或微反曲;種子長橢圓形,長1-1.2厘米,種翅褐色,寬短,連同種子長1.7-1.9厘米。花期5月,球果10月成熟。
主要變種 急尖長苞冷杉 (
Abies georgei Orr var.
smithii (Viguie et Gaussen)Cheng et L.):喬木;一至三年生枝密被褐色或銹褐色毛。葉條形,長1.5-2.5厘米,先端凹缺, 下面有2條白色氣孔帶,邊緣微向下反曲;橫切面有兩個邊生樹脂道,上面至下面兩側邊緣有一層連續排列的皮下層細胞,下面中部有一層。球果卵狀圓柱形,長7-9厘米, 徑3.5-4.5厘米;中部種鱗扇狀四邊形;苞鱗匙形或倒卵形,與種鱗近等長或稍較種鱗為長,邊緣有細缺齒,先端圓而常微凹,中央有長約4毫米的急尖頭。分布於中國雲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及西藏東南部,在海拔2500-4000米高山地帶組單純林,或常與長苞冷杉、川滇冷杉、中甸冷杉等針葉樹組成混交林。
生長環境 為耐陰、耐寒喜濕潤的樹種。長苞冷杉集中分布地帶,年均溫低於5℃,最冷月均溫低於-3℃,絕對最低溫度達-25℃以下,霜期多於160天,積雪5-6個月,年降兩量1000毫米以上,相對濕度大於80%,活動積溫低於1600℃。
分布範圍 為中國特有樹種,分布於中國雲南西北部(中甸、維西、麗江)、四川西南部(九龍、冕寧、木里、德昌、鹽源、鹽邊、稻城、鄉城和得榮)和西藏東南部(察隅)。
長苞冷杉 栽培技術 一般3年生以上,苗高15厘米以上,地徑0.5虐米以上方能作為合格苗木。株行距1.5米左右,每畝300-400株,穴大40厘米×40厘米×30厘米。更新後成活率和保存率以藏植較好,且生長較快,因此對於高度不超過1.5米,密度不大好杜鵑、灌木跡地不需伐除灌木,密集的箭竹跡地則應進行帶狀或塊狀清理,頻寬1.5-2米。中國西川採用“寬頻、大穴、叢植”的更新技術進行長苞冷杉植苗更新,穴大50厘米×50厘米×30厘來或60厘米×60厘米×30厘米,每穴種植2-3株(多至5株),效果良好。
主要價值 木材白色,質較輕軟,可供建築、器具、板材及木纖維工業原料等用材。可作分布區內的森林更新樹種。
保護級別 物種現狀: 中國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漸危種。因過量採伐,林地生境改變,天然更新困難,植株越來越少。
保護措施: 嚴格控制採伐面積,切實保留母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