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永春鄉位於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東南部,地處東經99°10′-99°30′,北緯26°53′-27°19′之間。西與保和鎮、維登鄉、中路鄉毗連,西北與攀天閣鄉接界,東與麗江市魯甸鄉接壤,南與蘭坪縣河西鄉相連。東西最大橫距25千米,南北最大縱距48千米,面積349.86平方千米,人口14912人(2017),有傈僳、納西、白、彝、普米等少數民族。轄菊香、美光、四保、慶福、拖枝、三家、蘭永、永春、拉河柱、羅馬、臘八底、高泉、拉日13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永春,距縣城1千米。
地貌以嶺谷相間的山地為主,整個區域絕大部分是中山深切割地貌,山間小盆地、中山裂谷沼澤和沿河谷的沉積台地及沖積扇星羅棋布。地勢南高北低,東連栗地坪,西靠雪龍山,永春河自南往北縱貫全境。境內最高海拔3630米,最低海拔2040米,平均海拔2169米。屬山地季風氣候。石德、拖蘭公路過境。農產以玉米、小麥、薯類、稻穀為主,工副業有土陶、磚瓦、木材採伐、藥材等。景點有的紅坡水簾洞(石灰岩溶洞),洞口窄小,洞內寬闊,有溪澗、飛瀑、石筍、鐘乳石。
沿革
1946年為城永鄉,1949年為永春區,1950年稱一區,1958年劃分為幸福、新合、永春三個公社,1962年三個公社合併稱一區,1969年建城關公社,1972年更名永春公社,1984年復改區,1987年改鄉。1997年,面積662平方千米,人口2.2萬,轄永春、臘八底、高泉、羅馬、拉日、拉河柱、蘭永、三家村、拖枝、慶廟、四保、美光、菊香13個行政村。2003年末,面積649.4平方千米,人口7221戶、31586人,其中農業人口30110人,轄13個行政村,201個村民小組。
[郵編]674601 [2007年代碼]533423201:~201菊香村 ~202美光村 ~203四保村 ~204慶福村 ~205拖枝村 ~206三家村 ~207蘭永村 ~208永春村 ~209拉河柱村 ~210羅馬村 ~211臘八底村 ~212高泉村 ~213拉日村
行政區劃
永春鄉境大部分地區,在
清代主要歸臨城土把總王氏管轄。
民國年間曾設過城永(或永安)區、鄉,化普區、鄉,也稱過第一區。新中國建立後常稱第一區,公社化中設過和拖枝公社。1958-1975年之間,境域有過幾次大的變遷:1958年,拖枝、慶福、四保、美光、菊香5個行政村由麗江縣劃入;中路片析出單獨設立公社;1963年將永春、拖枝、中路 3個公社並為第一區;1972年又將中路片劃出。1988年4月以後,建立鄉人民政府,轄13個行政村,統管206個自然村。鄉人民政府駐本村,緊靠縣城邊上。
人口成分
1995年底,全鄉共6234戶、29 66人,僳僳族占47%左右,漢族占17%左右;納西族、白族、彝族、普米族等都比較多,全縣納西族人口的26%,彝族人口的91%,普米族人口的60%左右都集中於鄉境之內。
總人口14912人(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