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產品要求,等級分類,AA標準,A級標準,具體標準,主要價值,選購指南,一看級標,二看標誌,三看顏色,四看防偽,五看標籤,區別點,綠色食品標誌,標誌圖形,標誌管理,綠色食品認證,產生髮展,產生原因,產生背景,發展歷程,發展模式,現行法制,現行法律法規,現行基本制度,推動措施,
定義
綠色食品是我國對無污染、安全、優質食品的總稱,是指產自優良生態環境、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生產、實行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按照《
綠色食品標誌管理辦法》規定的程式獲得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的安全、優質食用農產品及相關產品。
產品要求
(2)在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核定的綠色食品標誌商標涵蓋商品範圍內:
(3)產品或產品原料產地環境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
(4)農藥、肥料、飼料、獸藥等投入品使用符合綠色食品投入品使用準則;
(5)產品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品質量標準;
(6)包裝貯運符合綠色食品包裝貯運標準。
等級分類
AA標準
AA級綠色食品標準要求生產地的環境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肥料、
食品添加劑、
飼料添加劑、獸藥及有害於環境和人體健康的物質,而是通過使用有機肥、種植綠肥、作物輪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術,培肥土壤、控制病蟲草害,保護或提高產品品質,從而保證產品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品標準要求。
A級標準
A級綠色食品標準要求產地的環境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綠色食品生產資料用準則和生產操作規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物質,並積極採用生物方法,保證產品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品標準要求。
具體標準
中國的綠色食品標準是由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組織制定的統一標準,根據標準不同將其分為A和AA級兩個級別。A級綠色食品的標準是參照已開發國家食品衛生標準和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CAC)的標準制定的,要求產地環境質量評價項目的
綜合污染指數不超過1,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允許限量、限品種、限時間地使用安全的人工合成農藥、獸藥、漁藥、肥料、飼料及食品添加劑。AA級綠色食品的標準是根據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IFOAM)有機產品的基本原則,參照有關國家
有機食品認證的標準,再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而制定的。要求產地環境質量評價項目的單項污染指數不得超過1,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且產品需要3年的過渡期。
綠色食品標準以“從農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理念為核心,由以下四個部分構成,並且分為A級和AA級兩個技術等級。
產地環境標準
即《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 NY/T 391)。該標準規定了產地的空氣品質標準、農田灌溉水質標準、漁業水質標準、畜禽養殖用水標準和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的各項指標以及濃度限值、監測和評價方法。提出了綠色食品產地土壤肥力分級和土壤質量綜合評價方法。
1.AA級綠色食品環境質量標準
A級綠色食品
大氣環境質量評價,採用國家大氣環境質量標準( GB 3095-82)中所列的一級標準;農田灌溉水評價,採用國家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GB 5084-92);養殖用水評價採用國家漁業水質標準( GB 11607 -89);加工用水評價採用生活飲用水質標準(GB 5749-85);畜禽飲用水評價採用國家地面水質標準( GB 3838-88)中所列三類標準;土壤評價採用該土壤類型背景值(詳見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編《中國土壤環境背景值》)的算術平均值加兩倍標準差。AA級綠色食品產地的各項環境監測數據均不得超過有關標準。
2.A級綠色食品環境質量標準
A級綠色食品的環境質量評價標準與AA級綠色食品相同,但其評價方法採用
綜合污染指數法,綠色食品產地的大氣、土壤和水等各項環境監測指標的綜合污染指數均不得超過。
生產技術標準
綠色食品生產過程的控制是綠色食品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標準是綠色食品標準體系的核心,它包括綠色食品生產資料使用準則和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兩部分。
綠色食品生產資料使用準則是對綠色食品過程中物質投入的一個原則性規定,它包括生產綠色食品的農藥、肥料、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獸藥和水產養殖藥的使用準則,對允許、限制和禁止使用的生產資料及其使用方法、使用劑量、使用次數和休藥期等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是以上述準則為依據,按作物種類、畜牧種類和不同農業區域的生產特性分別制定的,用於指導綠色食品生產活動,規範綠色食品生產技術的技術規定,包括農產品種植、畜禽飼養、水產養殖和食品加工等技術操作規程。
1.AA級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標準
AA級綠色食品在生產過程中禁止使用任何有害化學合成肥料、化學農藥及化學合成食品添加劑。其評價標準採用《綠色食品添加劑使用準則》( NY/T 392-2000)、《生產綠色食品的農藥使用準則》( NY/T 393-2000)、《生產綠色食品的肥料使用準則》(NY/T394-2000)及有關地區的《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的相應條款。
2.A級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標準
A級綠色食品在生產過程中允許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物質,其評價標準採用《綠色食品添加劑使用準則》( NY/T 392-2000)、《生產綠色食品的農藥使用準則》(NY/T393-2000)、《生產綠色食品的肥料使用準則》(NY/T 394-2000)及有關地區的《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的相應條款。
產品標準
綠色食品規定了食品的外觀品質、營養品質和衛生品質等內容,但其衛生品質要求高於國家現行標準,主要表現在對農藥殘留和重金屬的檢測項目種類多、指標嚴。綠色食品安全衛生標準主要包括
六六六、
DDT、
敵敵畏、
樂果、
對硫磷、
馬拉硫磷、
殺螟硫磷、
倍硫磷等
有機農藥和砷、汞、鉛、鎘、鉻、銅、錫、錳等有害金屬、添加劑以及細菌三項指標,有些還增設了
黃麴黴毒素、硝酸鹽、
亞硝酸鹽、溶劑殘留、獸藥殘留等檢測項目。綠色食品加工的主要原料必須是來自綠色食品產地的、按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生產出來的產品。綠色食品產品標準反映了綠色食品生產、管理和質量控制的先進水平,突出了綠色食品產品無污染、安全的衛生品質。
1.AA級綠色食品產品標準
AA級綠色食品中各種
化學合成農藥及合成食品添加劑均不得檢出,其他指標應達到農業部A級綠色食品產品行業標準(NY/T 268-95至NY/T 292-95和NY/T 418至NY/T437)。
2.A級綠色食品產品標準
採用農業部A級綠色食品產品行業標準(NY/T 268-95至NY/T 292-95和NY/T 418至NY/T 437)。
包裝、儲藏運輸標準
包裝標準規定了進行綠色食品產品包裝時應遵循的原則,包裝材料選用的範圍、種類、包裝上的標示內容等。要求產品包裝從原料、產品製造、使用、回收和廢棄的整個過程都應有利於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包括包裝材料的安全、牢固性,節省資源、能源,減少或避免廢棄物產生,易回收循環利用,可降解等具體要求和內容。
標籤標準,除要求符合國家《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外,還要求符合《中國綠色食品商標標誌設計使用規範手冊》規定,該《手冊》對綠色食品的標準圖形、標準字形、圖形和字型的規範組合、標準色、廣告用語以及在產品包裝標籤上的規範套用均作了具體規定。
儲藏運輸標準對綠色食品儲運的條件、方法、時間作出規定。以保證綠色食品在儲運過程中不遭受污染、不改變品質,並有利於環保、節能。
主要價值
開發"綠色食品"(無污染食品)對於保護生態環境,提高農產品質量,促進食品工業發展,增進人民身體健康,增加農產品出口創匯,都具有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
從食品營養性角度來看,綠色食品在營養價值上並不比普通食品更高,只是生產過程中的有害污染更少,因此食用更安全。
但目前有些商家違規使用綠色食品標誌,誤導消費者,消費者的經濟利益就會受到侵害;另一方面如果產品沒達到綠色食品的標準要求,就有可能危害到消費者的健康。為此,消費者在購買綠色食品時,首先要看清標誌,以免被商家所“忽悠”。還要注意看防偽標誌。部分綠色食品有防偽標誌,在螢光下能顯現該產品的標準文號和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負責人的簽名。若沒有該標誌便可能為
假冒偽劣產品。同時還要看標籤。綠色食品的標籤符合國家食品標籤通用標準,如食品名稱、廠名、生產日期、保質期等。
選購指南
選購綠色食品要注意“五看” 綠色食品成為大部分消費者首選,說明我國消費者健康和環保意識正不斷增強。但綠色食品實際上是一個特定的概念。2003年11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對於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等制訂了非常嚴格的認證過程。
一些商家違規使用綠色食品標誌,首先會誤導消費者,如果它本身的價格等於或低於其他沒有綠色食品標誌的產品,消費者肯定會選擇有標誌的產品,物非所值,消費者的經濟利益就會受到侵害;另一方面如果產品沒達到綠色食品的標準要求,就有可能危害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為此,有關專家介紹,消費者購買綠色食品時要做到“五看”。
一看級標
我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將綠色食品定為A級和AA級兩個標準。A級允許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物質,而AA級則禁止使用。A級和AA級同屬綠色食品,除這兩個級別的標識外,其他均為冒牌貨。
二看標誌
綠色食品的標誌和標袋上印有“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誌”字樣。
三看顏色
三看標誌上標準字型的顏色,A級綠色食品的標誌與標準字型為白色,底色為綠色,防偽標籤底色也是綠色,標誌編號以單數結尾;AA級使用的綠色標誌與標準字型為綠色,底色為白色,防偽標籤底色為藍色,標誌編號的結尾是雙數。
四看防偽
部分綠色食品有防偽標誌,在螢光下能顯現該產品的標準文號和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負責人的簽名。若沒有該標誌便可能為假冒偽劣產品。
五看標籤
除上述綠色食品標誌外,綠色食品的標籤符合國家食品標籤通用標準,如食品名稱、廠名、批號、生產日期、保質期等。檢驗綠色食品標誌是否有效,除了看標誌自身是否在有效期,還可以進入綠色食品網查詢標誌的真偽。
專家表示,經過
綠色食品認證的產品都有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批的統一編號,被稱為“企業信息標誌代碼”,相當於綠色食品的身份證明。綠色食品包裝上,一般會顯示上方太陽、中心蓓蕾和下方葉片組成的綠色食品標誌,企業信息標誌代碼和“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誌”字樣三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現行的綠色食品標誌企業信息碼由12位組成,不再以LB(“綠標”拼音的縮寫)而是以GF(綠色食品的英文“GREEN FOOD”的縮寫)開頭,形式為GF××××××××××××,前6位代表“地區代碼”,中間2位代表“獲證年份”,後4位代表“當年獲證企業序號”,購買時可通過查看中間2位數字代表的年份是否在3年之內來進行挑選。此外,您還可登錄
中國綠色食品網或國家認監委網站查詢綠色食品標誌真偽。
區別點
生產要求比較
中國綠色農業主要包括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綠色食品生產、有機農業等個主要方面。這三種
農業生產方式主要是按環境技術與質量標準來劃分的。者都有各自的生產標準。相對於無標準化要求的常規農業而言,
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綠色食品生產、有機農業的生產成本與環境技術要求與生產成本漸次提高。
|
| | | | |
| | | | |
| | | | |
→→→→→→→→→→→→→→→→→→→→→→→→→→→→→→→→→→→ |
箭向代表從常規農業向有機農業的環境技術與質量要求漸次提高。
與有機食品的區別
綠色食品是我國政府主推的一個認證農產品,而其AA級的生產標準基本上等同於有機農業標準。綠色食品是普通耕作方式生產的農產品向有機食品過渡的一種食品形式。有機食品是食品行業的最高標準。
據專家介紹,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都是安全食品,安全是這兩類食品的突出共性。綠色食品只在我國得到認可,國際上尚無此概念,而有機食品概念在國際上已經被普遍接受。
綠色食品標誌
標誌圖形
綠色食品標誌用特定圖形來表示,綠色食品標誌圖形由三部分構成: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心的蓓蕾,分別代表了生態環境、植物生長和生命的希望。標誌圖形為正圓形,意味著保護、安全。整個圖形描繪了一幅明媚陽光照耀下的和諧生機,告訴人們綠色食品是出自純淨、良好生態環境的安全、無污染食品,能給人們帶來無限的生命力。綠色食品標誌還提醒人們要保護環境和防止污染,通過協調人與環境的關係,創造自然界新的和諧。
標誌管理
綠色食品標誌用特定圖形來表示,如右圖。綠色食品標誌圖形由三部分構成: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心的蓓蕾,分別代表了生態環境、植物生長和生命的希望。標誌圖形為正圓形,意味著保護、安全。整個圖形描繪了一幅明媚陽光照耀下的和諧生機,告訴人們綠色食品是出自純淨、良好生態環境的安全、無污染食品,能給人們帶來無限的生命力。綠色食品標誌還提醒人們要保護環境和防止蒴染,通過協調人與環境的關係,創造自然界新的和諧。
綠色食品標誌作為特定的產品質量證明商標,已由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註冊,使綠色食品標誌
商標專用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品法》保護,這樣既有利於約束和規範企業的經濟行為,又有利於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利益。獲得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的產品在使用時,須嚴格按照《綠色食品標誌設計標準手冊》的規範要求正確設計,並在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的單位印製。使用綠色食品標誌的單位和個人須嚴格履行“綠色食品標誌使用協定”。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開展綠色食品認證和綠色食品標誌許可工作,可收取綠色食品認證費和標誌使用費。綠色食品認證費由申請獲得綠色食品標誌使用許可的企業在申請時繳納,具體收費標準按有關規定執行。綠色食品標誌使用費由獲得綠色食品標誌使用許可的企業在每個綠色食品使用年度開始前繳納,標誌使用權有效期3年。收取認證費和標誌使用費的有關事項,應在《綠色食品標誌商標使用許可契約》中依照本辦法的有關規定予以約定。未按規定繳納認證費或標誌使用費的,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可以對其作出不予或終止綠色食品標誌使用許可的處理。
綠色食品認證
綠色食品認證由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開展。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成立於1992年,是負責全國綠色食品開發和管理工作的專門機構,隸屬農業部,與農業部綠色食品管理辦公室合署辦公。內設:綜合處、標誌管理處、認證處、科技與標準處、計畫財務處、國際合作處等部門。在全國組建設立了42個地方綠色食品管理機構,定點委託了38個綠色食品產品質量檢測機構,71個綠色食品產地環境監測機構。
申請人必須是企業法人,社會團體、民間組織、政府和行政機構等不可作為綠色食品的申請人。同時,還要求申請人具備以下條件:具備綠色食品生產的環境條件和技術條件;生產具備一定規模,具有較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和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加工企業鬚生產經營一年以上方可受理申請。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能作為申請人:與中心和省綠辦有經濟或其他利益關係的;可能引致消費者對產品來源產生誤解或不信任的,如批發市場、糧庫等;純屬商業性的企業(如百貨大樓、超市等)。
申請認證產品條件:按國家商標類別劃分的第5、29、30、31、32、33類中的大多數產品均可申請認證;以“食”或“健”字登記的新開發產品可以申請認證;經衛生部公告既是藥品也是食品的產品可以申請認證;暫不受理油炸速食麵、葉菜類醬菜(鹽漬品)、火腿腸及作用機理不甚清楚的產品(如減肥茶)的申請;綠色食品拒絕
轉基因技術。由轉基因原料生產(飼養)加工的任何產品均不受理。
綠色食品認證的程式:企業提交申請和相關材料,經過文審(必要時省綠色食品辦公室到現場指導)、現場檢查,同時安排環境質量現狀調查和產品抽樣,檢查結果、環境檢測和產品檢測報告匯總後,合格者頒發證書。證書有效期是3年。具體認證程式如下:
1.認證申請
申請人填寫並向所在省綠色食品辦公室(簡稱省綠辦,下同)遞交《綠色食品標誌使用申請書》《企業及生產情況調查表》及材料:保證執行綠色食品標準和規範的聲明、生產操作規程(種植規程、養殖規程、加工規程)、公司對“基地+農戶”的
質量控制體系(包括契約、基地圖、基地和農戶清單、管理制度)、產品執行標準、產品註冊商標文本(複印件)、企業營業執照(複印件)、企業質量管理手冊、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通過體系認證的,附證書複印件)。
2.受理及文審
省綠辦收到上述申請材料後,進行登記、編號,5個工作日內完成對申請認證材料的審查工作,並向申請人發出《文審意見通知單》,同時抄送中心認證處。申請認證材料不齊全的,要求申請人在收到《文審意見通知單》後10個工作日提交補充材料。申請認證材料不合格的,通知申請人本生長周期不再受理其申請。
3.現場檢查、產品抽樣
省綠辦應在《文審意見通知單》中明確現場檢查計畫,並在計畫得到申請人確認後委派2名或2名以上檢查員進行現場檢查。檢查員根據《綠色食品檢查員工作手冊》(試行)和《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現狀調查技術規範》(試行)中規定的有關項目進行逐項檢查。現場檢查和環境質量現狀調查工作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完成後5個工作日內向省綠辦遞交現場檢查評估報告和環境質量現狀調查報告及有關調查資料。現場檢查合格,可以安排產品抽樣,現場檢查不合格,不安排產品抽樣。
4.環境監測
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現狀調查由檢查員在現場檢查時同步完成。經調查確認,產地環境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現狀調查技術規範》規定的免測條件,免做環境監測。根據《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質量現狀調查技術規範》的有關規定,經調查確認,必須進行環境監測的,省綠辦自收到調查報告2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通知綠色食品定點環境監測機構進行環境監測,同時將通知單抄送中心認證處。定點環境監測機構收到通知單後,在40個工作日內出具環境監測報告,連同填寫的《綠色食品環境監測情況表》,直接報送中心認證處,同時抄送省綠辦。
5.產品檢測
綠色食品定點產品監測機構自收到樣品、產品執行標準、《綠色食品產品抽樣單》、檢測費後,20個工作日內完成檢測工作,出具產品檢測報告,連同填寫的《綠色食品產品檢測情況表》,報送中心認證處,同時抄送省綠辦。
6.認證審核
省綠辦收到檢查員現場檢查評估報告和環境質量現狀調查報告後,3個工作日內簽署審查意見,並將認證申請材料、檢查員現場檢查評估報告、環境質量現狀調查報告及《省綠辦綠色食品認證情況表》等材料報送中心認證處。中心認證處收到省綠辦報送材料、環境監測報告、產品檢測報告及申請人直接寄送的《申請綠色食品認證基本情況調查表》後,進行登記、編號,在確認收到最後一份材料後2個工作日內下發受理通知書,書面通知申請人,並抄送省綠辦。中心認證處組織審查人員及有關專家對上述材料進行審核,20個工作日內作出審核結論。審核結論為“有疑問,需現場檢查”的,中心認證處在2個工作日內完成現場檢查計畫,書面通知申請人,並抄送省綠辦。得到申請認證後,5個工作日內派檢查員再次進行現場檢查。審核結論為“材料不完整或需要補充說明”的,中心認證處向申請人傳送《綠色食品認證審核通知單》,同時抄送省綠辦。申請人需在20個工作日內將補充材料報送中心認證處,並抄送省綠辦。審核結論為“合格”或“不合格”的,中心認證處將認證材料、認證審核意見報送至綠色食品評審委員會。
7.認證評審
綠色食品評審委員會自收到認證材料、認證處審核意見後10個工作日內進行全面評審,並作出認證終審認證。結論為“認證不合格”,評審委員會秘書處在作出終審結論2個工作日內,將《認證結論通知單》傳送給申請人,並抄送省綠辦。本生長周期不再受理其申請。
8.頒證
中心在5個工作日內將辦證的有關檔案寄送給“認證合格”的申請人,並抄送省綠辦。申請人在60個工作日內與中心簽訂《綠色食品標誌商標使用許可契約》。
產生髮展
產生原因
(一)生態環境惡化
傳統的食物生產方式使生態環境惡化。生態環境惡化促使人類改變食物生產方式。
1.大量使用化學農藥和除草劑
有毒、有害物質在空氣、土壤與水體中殘留,先嚴重污染了環境,接著污染了生物和食品,最終進入食物鏈的末端損害人體健康。
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曾對已註冊的360種農藥進行重新評審,其中70多種被認為有潛在的致癌作用。
2.片面依賴化學肥料增產
忽視有機肥使用,土壤中有機質減少,限制了微生物的活動,土壤理化性質惡化,導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產能力萎縮,造成環境與食品污染。大量施用氮肥與磷肥易造成硝酸鹽污染與水體富營養化。
3.過分強調農業機械措施
機械化加上不合理的耕作,易引起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沙漠化面積擴大等後果,所以現代農業又重新推崇精耕細作的傳統農業模式。
4.對石油能源過度依賴與能源短缺形成了尖銳的矛盾
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化學物質造成了對石油能源的過度依賴,如能以新型農藥(如生物農藥)代替化學農藥將會使農業生產更加自由。
轉基因食品可能對生態系統、物種和天然基因乃至人類健康與安全造成不利影響。國外呼籲替代農業的出現,一系列農業模式,如:有機農業、生態農業再生農業、替代農業、可持續農業相繼出現,而我國則發展有
綠色食品工程。
(二)食品安全問題
1.適應食品安全需求,綠色食品應運而生
世界發生了許多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例如英國的“瘋牛病”事件,比利時的“
二噁英”等。
2.綠色食品是人們生活質量提高后的必然選擇
進入20世紀90年代,我國城鄉人民在基本解決溫飽問題的基礎上,開始轉向對食物的質量提高要求:一是對品質要求高,要求品種優良、營養豐富、風味和口感好;二是對加工質量要求高,拒絕濫用食品添加劑、防腐劑、
抗氧化劑、
人工合成色素;三是對衛生要求高,關注食品是否有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細菌超標;四是對包裝要求高,要求包裝新穎、美觀以及材質對食品無污染。即人們的需求由數量消費型轉向質量消費型,由吃得飽吃得好轉向吃得營養吃得安全。
產生背景
國際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歐美和日本等已開發國家在工業現代化的基礎上,先後實現了農業現代化。一方面大大地豐富了這些國家的食品供應,另一方面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主要是隨著農用化學物質源源不斷地、大量地向農田中輸入,造成有害化學物質通過土壤和水體在生物體內富集,並且通過食物鏈進入到農作物和畜禽體內,導致食物污染,最終損害人體健康。可見,過度依賴
化學肥料和農藥的農業(也稱作“石油農業”),會對環境、資源以及人體健康構成危害,並且這種危害具有隱蔽性、累積性和長期性的特點。
20世紀70年代初,由美國擴展到歐洲和日本的限制化學物質過量投入以保護生態環境和提高食品安全性的“有機農業”思潮影響了許多國家。一些國家開始採取經濟措施和法律手段,鼓勵、支持本國開發和生產無污染食品。自1992年聯合國在里約熱內盧召開環境與發展大會後,許多國家從農業著手,積極探索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減緩“石油農業”給環境和資源造成的嚴重壓力。歐洲、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已開發國家和一些開發中國家紛紛加快了生態農業的研究。目前,全球有機種植面積每年以10%~20%的發展速度遞增,已開發國家有機食品貿易額每年以25%~30%的發展速度遞增。德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綠色食品比較發達,奧地利瑞士、瑞典、英國、盧森堡及德國等國家的綠色食品市場業最為發達。
1911年,美國威斯康星州立大學教授F.King寫了《四千年農夫—中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對之後的可持續農業和有機農業起到了啟蒙作用。
1972年,在斯德哥爾摩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上,首次提出“生態農業( biological farming)發展戰略。隨後,很多國家提倡在食品生產中樹立食品安全思想,生產無污染、安全的食品。此後,許多國家相繼生產開發生態食品或有機食品。
1972年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 IFOAM)在德國設立,成為全球推廣有機農業的中心。30年來,在 IFOAM的推動下,有機農業得到迅速發展。日本於1971年成立了有機農業研究會,開始對一些農產品使用“有機”(或者“自然”)標誌。
國內背景
國際可持續農業的興起及世界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視,對我國食品安全生產起到了啟發和促進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快速發展,人們對食物的需求也逐漸由對數量的需求轉移到對營養與安全的需求。為此,國家農業部於1989年開始發展安全營養食品,並將其定名為“綠色食品”。中國綠色食品在農墾系統產生,1989年,農業部研究制定農業經濟和社會發展“八五”規劃和2000年構想提高農業
企業經濟效益的突破口問題,決定發展一個拳頭產品,即為綠色食品;1990年亞運會期間,黑龍江農墾系統推出80多種綠色食品,深受消費者歡迎,顯示了強大的市場競爭能力;1990年,農業部成立國家綠色食品開發辦公室並制定工作規劃,確定∫標準、生產操作規程和檢驗規定;1992年,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正式成立,建立綠色食品管理體系,該中心負責綠色食品標誌申請註冊;1993年,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正式加入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 IFOAM);1996年5月,
中國綠色食品協會成立。
發展歷程
1990年5月15日,我國正式宣布開始發展綠色食品。
第一階段,從農墾系統啟動的基礎建設階段(1990-1993年)。1990年,綠色食品工程在農墾系統正式實施。在綠色食品工程實施後的三年中,完成了一系列基礎建設工作,主要包括:在農業部設立綠色食品專門機構,並在全國省級農墾管理部門成立了相應的機構;以農墾系統產品質量監測機構為依託;建立起綠色食品產品質量監測系統;制訂了一系列技術標準;制訂並頒布了《綠色食品標誌管理辦法》等有關管理規定;對綠色食品標誌進行商標註冊;加入了“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組織。與此同時,綠色食品開發也在一些農場快速起步,並不斷取得進展。1990年綠色食品工程實施的當年,全國就有127個產品獲得綠色食品標誌
商標使用權。1993年全國綠色食品發展出現第一個高峰,當年新增產品數量達到217個。
第二階段,向全社會推進的加速發展階段(1994-1996年)。這一階段綠色食品發展呈現出五個特點:①產品數量連續兩年高增長;②農業種植規模迅速擴大;③產量增長超過產品個數增長;④產品結構趨向居民日常消費結構;⑤縣域開發逐步展開。
第三階段,向社會化、市場化、國際化全面推進階段(1997年至今)。綠色食品社會化進程加快主要表現在:中國許多地方的政府和部門進一步重視綠色食品的發展;廣大消費者對綠色食品認知程度越來越高;新聞媒體主動宣傳、報導綠色食品;理論界和學術界也日益重視對綠色食品的研究探討。
綠色食品是我國政府推出的安全優質農產品的精品品牌,經過28年的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總量規模不斷擴大。目前綠色食品企業總數超過1.1萬家,產品總數超過2.6萬個,實物總量、生產面積不斷擴大,平均每年向市場提供安全優質產品近1億噸,不斷滿足人民民眾優質化、綠色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消費需求。二是質量水平穩定可靠。我部始終堅持綠色食品的精品定位,遵循“提質量、強品牌、增效益”的工作方針,嚴格落實“稍有不合,堅決不批,發現問題、堅決出局”的要求,綠色食品產品質量監測合格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8%以上,沒有發生大的質量安全問題。三是品牌效益日益明顯。經調查,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綜合認知度超過80%,綠色食品平均價格增幅在20%以上。綠色食品國內年銷售額超過5000億元,年均出口額超過20億美元。據專家測算,發展綠色食品年均折合減少尿素施用約268萬噸,減少
二氧化碳排放約3400萬噸。
總的看,發展綠色食品已成為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為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綠色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精準扶貧發揮了示範帶動作用。
發展模式
運行模式
綠色食品創立了“以技術標準為基礎、質量認證為形式、商標管理為手段”的運行模式,實行質量認證制度與證明商標管理制度相結合。綠色食品標準參照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與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標準以及歐盟、美國、日本等已開發國家標準制定,整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綠色食品認證按照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我國相關部門制定的基本規則和規範來開展,具備科學性、公正性和權威性。綠色食品標誌為質量證明商標,依據我國《商標法》、《
集體商標、證明商標註冊和管理辦法》和《農業部綠色食品標誌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來監督和管理,以維護綠色食品的
品牌信譽,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技術路線
綠色食品按照“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的技術路線,創建了“兩端監測、過程控制、質量認證、標識管理”的質量安全保障制度。重點監控四個環節:一是產地環境的監控,由環境監測機構依據環境質量標準對產品及原料產地環境實施監測和評價;二是生產過程的管理,要求農戶和企業嚴格按照生產操作規程和技術標準組織生產;三是產品質量的檢測,由產品檢測機構依據產品質量標準對產品實施檢測;四是包裝標識的規範,要求產品包裝標識符合相關設計規範。
發展機制
綠色食品滿足食品質量安全更高層次需求,既是一項增進消費者身體健康、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鮮明社會公益性特點的事業,又能夠有效地提高生產者的經濟效益,因而採取政府推動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發展機制。政府推動,主要體現在制定技術標準、政策、法規及規劃、組織實施質量管理和市場監督等方面;市場運作,是指利用優質優價市場機制的作用,引導企業和農戶發展綠色食品。
組織形式
綠色食品推行“以品牌為紐帶、龍頭企業為主體、基地建設為依託、農戶參與為基礎”的產業一體化組織形式。這樣既有利於落實標準化生產,保障原料和產品質量,實行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又有利於打造綠色食品整體品牌形象,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實現品牌價值,推動農業產業化和“訂單農業”的發展,促進企業增效、農民增收。
綠色食品事業創立的發展模式,不僅是我國安全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組織方式的創新,而且也是食品安全保障制度和健康消費方式的創新。這兩個既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徵的“創新”,奠定了綠色食品的制度優勢、品牌優勢和產品優勢,全面提升了綠色食品事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提出了環保、安全的鮮明概念。綠色食品事業創立之初,正是我國城鄉人民生活在解決溫飽問題之後向更高水平邁進,農業向“高產、優質、高效”方向發展,國際社會倡導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之時。這項事業蘊含的保護環境、保障食品安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建立科學的生產方式和倡導健康的消費方式的一個富有現實意義和前瞻影響的大膽創新。
——確立了 “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的技術路線。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改變了計畫經濟時代單一運用行政手段控制產品質量安全的做法,即由被動式監管轉向主動式引導。開發綠色食品,從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入手,在種植、養殖、加工過程中執行規定的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程,限制或禁止使用有毒有害、高殘留
農業投入品,從而保證了最終產品的安全。
——建立了一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標準體系。包括產地環境質量技術條件、生產過程投入品使用準則、產品質量標準以及包裝標識標準。綠色食品標準參照相關國際組織和部分已開發國家標準,並結合我國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制定,不僅操作性強,而且能夠有效地突破農產品國際貿易領域中的技術壁壘,保證綠色食品產品順利地進入國際市場。目前,農業部已累計發布各類綠色食品行業標準72項。
——
創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制度。綠色食品率先將質量認證作為一項重要的技術手段,運用於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中,構建了一套較為完善、規範的認證管理制度,不僅有效地保證了綠色食品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而且有力地促使生產企業建立起了可靠的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從而也樹立起了廣大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安全消費信心。
——開創了我國質量證明商標的先河。1996年,綠色食品標誌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成功註冊,正式成為我國第一例質量證明商標。綠色食品標誌商標,已由事業開創之初保護智慧財產權和監督管理的一種基本手段,發展到在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在廣大消費者心目中有較高認知度和可信度的品牌,現正在成為代表我國農產品精品形象的國家品牌。此外,為了保護自主智慧財產權,促進綠色食品出口貿易發展,我國綠色食品標誌商標已在日本註冊,在歐盟國家和香港地區的註冊工作正在加快進行。
——創新了符合國情和事業特點的工作運行機制。綠色食品事業依託我國農業系統,創造性地採取委託管理方式,建立起了一個由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和各級綠色食品管理機構為主體、環境監測和產品檢測機構為支撐、以社會專家為補充的工作體系,形成了共同推動事業發展、工作各有側重的體制安排和運行機制。目前,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委託的地方綠色食品管理機構有42個,其中省級35個,地市7個;各省委託的地市管理機構180個、縣級管理機構840個。全國各級管理機構現有人員約2400人。全國共有綠色食品環境定點監測機構71家,產品定點檢測機構38家。綠色食品專家隊伍由覆蓋全國各地、分布70多個專業的439名專家組成。
現行法制
現行法律法規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農產品質量符合國家規定的有關優質農產品標準的,生產者可以申請使用相應的農產品質量標誌。綠色食品是我國安全優質農產品質量標誌,受《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調整和保護。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視綠色食品的立法保護工作。2001年,黑龍江省第九屆
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了《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管理條例》,2002年,遼寧省第九屆人民政府第107次常務會議通過了《遼寧省綠色食品管理辦法》。
為規範綠色食品標誌管理工作,農業部於1993年頒布了《綠色食品標誌管理辦法》,2012年對辦法進行了全面修訂。該辦法規定了綠色食品標誌使用申請與核准、標誌使用管理和監督檢查等要求。2016年農業部印發了《農業部關於推進“三品一標”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了新時期推進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發展方向和發展措施。“十二五”以來,二十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台了促進綠色食品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各自的發展目標、重點方向、保障措施及扶持政策。
現行基本制度
1. 標準體系。標準是綠色食品事業發展的基礎和核心。多年來,我部立足國內農業生產實際,瞄準國際已開發國家和地區食品質量安全先進水平,建立健全了定位明確、頗具特色、先進實用的綠色食品技術標準體系,包括產地環境質量、投入品使用準則、倉儲運輸等基礎通用類標準;產品質量標準、生產操作規程等專用類標準。我部共發布綠色食品標準297項,現行有效綠色食品標準141項,其中產品質量標準126項,準則類標準15項。
2.標誌許可制度。綠色食品標誌是質量證明商標。依據《商標法》,遵循國際慣例和通行做法,綠色食品建立了“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控制模式,推行了“兩端監測、過程控制、標識許可、證後監管”的運作方式,實施了質量審核與證明商標管理相結合的基本制度。為確保標誌許可工作的規範性和有效性,制定了綠色食品標誌審查程式、審查工作規範、現場檢查工作規範等20多個規範性檔案。依託農業系統,建立了貫通“部-省-市-縣”的工作體系,培訓並註冊綠色食品檢查員、監管員3000多人。為保證標誌許可工作的權威性、公正性和科學性,組建了涵蓋種植、養殖、加工等領域100多名專家的評審委員會,開展專家評審。
3.證後監管制度。為保證產品質量和規範用標,確保品牌的公信力和權威性,綠色食品建立了一套嚴格的證後監管制度。一是企業年檢制度,每年由省級工作機構委派監管員對企業進行實地檢查,主要檢查產地環境質量、生產過程中投入品使用、標誌使用、產品質量及生產檔案管理等情況。二是產品質量抽檢制度,每年隨機對獲證產品質量進行監督抽檢,並依據抽檢結果做出相應的處理。三是標誌市場監察制度,對全國主要大中城市主要市場進行跟蹤監察,主要檢查標誌使用的規範性,同時配合市場監管部門及時查處假冒偽劣產品。四是質量安全預警制度,組建預警專家組,依據每年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檢測、監督抽查等工作中發現的質量安全風險隱患,及時進行評估,採取相應處置措施。
4.信息公開及追溯制度。對獲證企業和產品及時公告,同時,及時公告撤銷證書的企業和產品名單,提高綠色食品產品信息透明度。公眾可以通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網站,實時查詢綠色食品標準規範、規章制度、獲證的企業和產品信息。同時,為強化綠色食品追溯管理,我部積極推動綠色食品獲證主體和產品信息與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對接,逐步實現綠色食品源頭可追溯、信息可查詢、責任可追究。
推動措施
(一)完善綠色食品法律法規
一是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修訂步伐,積極爭取將綠色食品概念及推動綠色食品發展等內容明確寫入法條,同時研究制定《綠色食品產業促進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二是聯合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積極爭取將綠色食品寫入《食品安全法》。三是總結經驗,結合新時期綠色食品的發展定位,完善《綠色食品標誌管理辦法》。
(二)調整完善綠色食品制度規範
按照國務院關於“放管服”的要求,進一步最佳化綠色食品標誌許可程式,下放審核職責,簡化申報材料,提高對基層和申報企業的服務質量和水平。強化對綠色食品工作機構和標誌許可過程的監督管理,著力提高標誌許可工作的公信度和權威性。進一步完善綠色食品標準體系,參照CAC標準體系框架,加快完善綠色食品基礎標準,明確綠色食品標準定位、體系框架及制定的原則和程式。
(三)積極構建綠色食品產業扶持政策
目前,綠色食品已作為我部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區、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等創建活動考核評價的重要指標。北京、黑龍江、浙江等20多個省區市積極推動將綠色食品納入本地農業農村重點工作,列入省級考核指標,並出台相應支持政策。下一步,我部將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的部署,積極會同財政部門,共同研究制定綠色食品支持政策,將發展綠色食品納入農業發展規劃、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結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等項目,統籌農業生產發展資金予以支持。同時,推動綠色食品工作經費納入各級政府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公共財政預算,推動綠色食品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