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第11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一般指本詞條

第11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簡稱:第11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是由中國作家協會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共同主辦的中國國家級文學獎。

第11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設長篇小說獎、中短篇小說獎(含小小說)、報告文學獎(含紀實文學、傳記文學)、詩歌獎(含散文詩)、散文獎(含雜文)、翻譯獎。其中,長篇小說獎、中短篇小說獎、報告文學獎、詩歌獎和散文獎為作品獎,翻譯獎為個人成就獎。經投票表決,產生了24部獲獎作品和3名獲獎譯者,李傳鋒的《白虎寨》等5部作品獲長篇小說獎、馬金蓮的《長河》等5部作品獲中短篇小說獎、馮雪松的《方大曾:消失與重現——一個紀錄片導演的尋找旅程》等4部作品獲報告文學獎、何永飛的《茶馬古道記》等5部作品獲詩歌獎、雍措的《凹村》等5部作品獲散文獎、馬英等3人獲翻譯獎。

2016年9月27日,第11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頒獎典禮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由李敬澤擔任主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11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 別名: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作協公告名稱)
  • 頒獎時間:2016年9月27日
  • 頒獎地點:中國現代文學館
  • 類型:文學獎項
  • 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 主持人:李敬澤
獎項歷程,獎項評審,幕後團隊,初選名單,獲獎名單,頒獎嘉賓,獎項評析,

獎項歷程

時間
日程
2016年3月1日
發布評選徵集公告,徵集工作開始
2016年3月1日—5月31日
徵集工作
2016年5月31日
徵集工作結束
2016年6月15日—6月30日
在《文藝報》和中國作家網公示參評作品目錄和參評譯者名單
2016年7月28日—8月1日
公示初選作品目錄和翻譯獎初選譯者名單
2016年8月2日
公布獲獎名單
2016年9月27日
頒獎典禮

獎項評審

評獎委員會名單
職務
姓名(民族)
名譽主任
巴特爾(蒙古族)

主任
吉狄馬加(彝族)
李昌平(藏族)

副主任
白庚勝(納西族)
葉梅(土家族)
艾克拜爾·米吉提(哈薩克族)

委員
(按姓氏筆畫為序)
山哈(畲族)
扎西達娃(藏族)
尹漢胤(滿族)
艾克拜爾·吾拉木(維吾爾族)
石一寧(壯族)
石才夫(壯族)
葉爾克西·胡爾曼別科(哈薩克族)
馮藝(壯族)
向本貴(苗族)
克珠群佩(藏族)
楊彬(土家族)
肖驚鴻(蒙古族)
吳相順(朝鮮族)
沙紅英(景頗族)
阿牛木支(彝族)
阿扎提·蘇里坦(維吾爾族)
陳崗龍(蒙古族)
羅布次仁(藏族)
郎偉(回族)
趙劍平(仡佬族)
禹尚烈(朝鮮族)
倮伍拉且(彝族)
航前才讓(藏族)
郭雪波(蒙古族)
彭雲
彭學明(土家族)
蒙飛(壯族)
錫林巴特爾(蒙古族)
潘靈(布依族)
額爾敦哈達(蒙古族)

幕後團隊

紀律監察組名單
職務
姓名
組長
閻晶明
副組長
李霄明
組員
陳德龍、鄭蘇伊、劉震
評獎辦公室名單
職務
姓名
主任
李敬澤
副主任
彭學明、李朝全、馮秋子、趙寧

初選名單

長篇小說
序號
作品名稱
作者
民族
備註
1
白虎寨
土家族

2
《等待下雪的人》
藏族
藏文
3
劉蕭
苗族

4
蒙古族

5
《龍井別曲》
朝鮮族
朝鮮文
6
《怒江往事》
馬瑞翎
回族

7
破荒
侗族

8
維吾爾族

9
《天山祭》
藏族

10
次仁頓珠
蒙古族
藏文
11
《心靈之曲》
阿巴斯·莫尼牙孜
維吾爾族
維吾爾文
12
信仰樹
烏·寶音烏力吉
蒙古族
蒙古文
13
《雪山的話語》
澤仁達娃
藏族

14
芭拉傑依·柯拉丹木
鄂溫克族

15
藏族
藏文
中短篇小說
序號
作品名稱
作者
民族
備註
1
維吾爾族

2
長河
回族
3
《風在吹》
滿族

4
納西族

5
《家譜》
修正揚
苗族

6
舊天堂
瑤族

7
藏族

8
壯族

9
《是否愛》
彝族

10
土家族

11
藏族
藏文
12
《陷阱》
鄂溫克族

13
哈薩克族
哈薩克文
14
《遙遠的牧場》
蒙古族

15
《伊犁的古道彎又彎》
艾賽提·阿不都熱西提
維吾爾族
維吾爾文
報告文學
序號
作品名稱
作者
民族
備註
1
包紅霞
藏族

2
《斷裂帶上的斷裂》
楊莉
白族

3
索窮
藏族

4
方大曾:消失與重現——一個紀錄片導演的尋找旅程》
回族

5
黃旭東
回族

6
《馬福祥》
回族

7
《讓石頭開花的追夢人》
彝族

8
《生態近衛軍》
蒙古族

9
關捷、關霄漢
滿族、滿族

10
卜谷
滿族

11
格致
滿族

12
古岳
藏族

13
藏族

14
龍寧英
苗族

15
伊蒙紅木
佤族

詩歌
序號
作品名稱
作者
民族
備註
1
《殘垣》
那若
藏族
藏文
2
白族

3
春風謠
藏族

4
朝鮮族
朝鮮文
5
《飛鳥集》
蒙古族
蒙古文
6
《風吹過原野》
張偉鋒
佤族

7
裕固族

8
《亘古延伸》
普·朝克圖那仁
蒙古族
蒙古文
9
好時光
彝族

10
《夢之光齋》
沙冒智化
藏族
藏文
11
回族

12
《太陽神鳥》
羌族

13
依力哈爾江·沙迪克
維吾爾族
維吾爾文
14
《最後的高原》
可可西里
蒙古族
蒙古文
15
《坐在自己面前》
土家族

散文
序號
作品名稱
作者
民族
備註
1
凹村
藏族

2
李天斌
黎族

3
長途
敏洮舟
回族
4
《等一等日子》
蒙古族

5
滿族

6
朝鮮族
朝鮮文
7
楊犁民
苗族

8
蒙古族
蒙古文
9
《蒙古人的超然智慧》
烏仁高娃
蒙古族
蒙古文
10
《人在旅途》
次仁央吉
藏族
藏文
11
《誰還能衣錦還鄉》
景陽
土家族

12
《天邊遙遠的月光》
蒙古族
蒙古文
13
蒙古族

14
黃毅
壯族

15
阿慧
回族

翻譯
序號
譯者
民族
原文語種
翻譯語種
1
姑麗娜爾·吾甫力
維吾爾族
維吾爾文
漢文
2
藏族
藏文
漢文
3
蒙古族
蒙古文
漢文
(以作品名稱及譯者姓名拼音為序

獲獎名單

長篇小說獎
作品名稱(語種)
作者(民族)
《白虎寨》
李傳鋒(土家族)
《破荒》
袁仁琮(侗族)
《時間悄悄的嘴臉》
阿拉提·阿斯木(維吾爾族)
《信仰樹》(蒙古文)
烏·寶音烏力吉(蒙古族)
《昨天的部落》(藏文)
旦巴亞爾傑(藏族)
中短篇小說獎
作品名稱(語種)
作者(民族)
《長河》
馬金蓮(回族)
《呼喊到達的距離》
和曉梅(納西族)
《母親的島》
陶麗群(壯族)
《無雪冬日》(藏文)
德本加(藏族)
《幸福的氣息》(哈薩克文)
努瑞拉·合孜汗(哈薩克族)
報告文學獎
作品名稱(語種)
作者(民族)
《方大曾:消失與重現——一個紀錄片導演的尋找旅程》
馮雪松(回族)
《這裡是紅軍走過的地方》
降邊嘉措(藏族)
《逐夢——湘西扶貧紀事》
龍寧英(苗族)
《最後的秘境——佤族山寨的文化生存報告》
伊蒙紅木(佤族)
詩歌獎
作品名稱(語種)
作者(民族)
《茶馬古道記》
何永飛(白族)
《崔龍官詩選集》(朝鮮文)
崔龍官(朝鮮族)
《風中撿拾的草葉與月光》
妥清德(裕固族)
《好時光》
魯娟(彝族)
《雲彩天花》(維吾爾文)
依力哈爾江·沙迪克(維吾爾族)
散文獎
作品名稱(語種)
作者(民族)
《凹村》
雍措(藏族)
《話說歷史的江——圖們江》(朝鮮文)
金寬雄(朝鮮族)
《露水碩大》
楊犁民(苗族)
《蒙古密碼》(蒙古文)
特·官布扎布(蒙古族)
《新疆時間》
黃毅(壯族)
翻譯獎
姓名(民族)
翻譯類型
馬英(蒙古族)
蒙古文譯漢文
久美多傑(藏族)
藏文譯漢文
姑麗娜爾·吾甫力(維吾爾族)
維吾爾文譯漢文
(作品獎以作品名稱拼音為序

頒獎嘉賓

頒發獎項
頒獎嘉賓
翻譯獎
散文獎
詩歌獎
報告文學獎
中短篇小說獎
長篇小說獎

獎項評析

第11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參評作品數量超過往屆,整體水平較高,反映了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繁榮發展。從獲獎作品看,以79歲的侗族作家袁仁琮、78歲的藏族作家降邊嘉措為代表的一批老年作家老當益壯、依舊活躍;以57歲的維吾爾族作家阿拉提·阿斯木為代表的一批中年作家勢頭強勁、卓然不凡;以“80後”回族女作家馬金蓮為代表的一批青年作家創作個性鮮明、引人關注。55個民族的漢語寫作整體水平大幅提高,民族文字寫作也達到了高水平(註:年齡為截至2016年9月數據)(《中國藝術報》評)
關於鄉村建設的討論逐漸增多,土家族作家李傳鋒的《白虎寨》就是一部關於鄉村建設的長篇小說,書中展示了武陵山區土家族鄉村生活與鄉村建設之間的互動關係,用民族志式的視角介入寫作,展現了不同代際之間面對外來文化衝擊時的不同反應。侗族作家袁仁琮的長篇小說《破荒》,以大半生的個體經驗與思考為線索,塑造了90餘位人物,體現了貴州侗族地區在經歷各種紛繁歷史事件時當地人的日常生活與喜怒哀樂。維吾爾族作家阿拉提·阿斯木的《時間悄悄的嘴臉》講述新疆玉王涉嫌故意殺人而做換臉手術,往日的親人、友人和仇人顯露出了不同的態度,由此看到了金錢和時間的嘴臉,語言風趣幽默,見民俗、見人性。
回族作家馬金蓮的獲獎作品《長河》是一部充滿詩性的中篇小說,敘述了回族鄉村生活中的日常經驗,從生活入手錶述個體命運,觀察當地人面對生老病死的命運觀,小說中隨處流淌著回族的文化符號。對納西族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對女性共同命運的關注,則是納西族作家和曉梅小說中最重要的線索與特徵。如果對中國少數民族女性文學進行觀察,這幾乎是一種共通性,壯族作家陶麗群的小說集《母親的島》也是關注女性的心靈與命運的變遷。
在報告文學方面,藏族作家降邊嘉措的《這裡是紅軍走過的地方》、回族作家馮雪松的《方大曾:消失與重現——一個紀錄片導演的尋找旅程》在對歷史的回溯中尋找契合21世紀初時代的價值觀。苗族作家龍寧英的《逐夢——湘西扶貧紀事》則關注現實,聚焦民族地區的時代新變。佤族作家伊蒙紅木的《最後的秘境——佤族山寨的文化生存報告》由不同主題的多篇獨立文章組合構成,是風俗史和民族志式的寫作,寫作風格真實質樸。在散文方面,藏族作家雍措的《凹村》、苗族作家楊犁民的《露水碩大》、壯族作家黃毅的《新疆時間》等呈現了少數民族散文的不同發展態勢。作家們以巨觀、動態的視野來觀察個體的命運、民族的變遷。
在詩歌方面,彝族詩人魯娟的《好時光》是一部十分靈動的詩集。魯娟的創作風格多變,在她早期的書寫中延續了彝族詩人巴莫曲布嫫等人的詩風,有著典型的人類學特質;在《好時光》中,她的風格有所轉變,從對彝族史詩、宗教與神性的書寫轉向日常與女性書寫。白族詩人何永飛在長詩《茶馬古道記》中踐行了生態主義寫作的精神,詩歌裡面貫穿了茶馬古道的歷史元素,尤其可貴的是他展示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以及西南地區的多民族互動關係。裕固族作家妥清德的《風中撿拾的草葉與月光》以一系列富有民族特色的意象抒發了個體與民族傳統之間的隱秘聯繫。(《文藝報》邱婧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