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歐洲局勢 在基督教世界與
伊斯蘭 擴張的西部邊境,即
伊比利亞半島 上,
基督徒 在11世紀前便已展開
收復失地運動 ,但運動是時斷時續的,且並不以十字軍為名。11世紀後,外來的騎士,尤其是來自
法蘭西 的騎士逐漸增多,開始協助伊比利亞的基督徒。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前夕不久,
烏爾班二世 曾鼓動
伊比利亞 的基督徒奪回
塔拉戈納 ,當時教宗就已使用了一些後來向歐洲十字軍宣道時用的符號和詞藻。
自10世紀
薩克森人 、
維京人 、
馬扎爾人 等民族基督教化之後,西歐內部已基本趨於穩定,然而
法蘭克帝國 加洛林王朝 的分崩離析使得那些整日只識打鬥的武士有了用武之地。封建領主麾下的騎士階層四處混戰,教會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宣布了神命契約(英語:Peace and Truce of God),以限制戰爭的發動和進行。同時,帶著教會改革理念的教廷與世俗世界的
神聖羅馬帝國 發生衝突,引發
敘任權鬥爭 。教宗
格里高利七世 在鬥爭中在神學理論上使對皇帝及其支持者的征伐合法化,這亦賦予了教宗以基督教世界的名義徵召騎士,對抗教會的敵人,以及討伐
安達盧斯 和東部的
塞爾柱王朝 的權利。
1054年
東西教會大分裂 後,歐洲天主教世界的東部,毗鄰的是由基督教的另一分支
東正教 教徒所組成的
拜占庭帝國 。有歷史學家認為,希望將西方教宗的威權強加給東羅馬帝國是徵召東征的動機之一,儘管烏爾班二世從未指出這個目的。拜占庭在1071年
曼齊刻爾特戰役 中大潰敗之後,塞爾柱王朝幾乎占領了整個
安納托利亞 。
克萊芒會議 前夕,拜占庭帝國已經幾乎喪失了原先的半壁江山。此時,東羅馬帝國皇帝
阿歷克塞一世 只保有
巴爾幹地區 和安納托利亞半島的西北部,且兩面受敵:西邊的諾曼人和東邊的塞爾柱人。格里高利七世開始呼籲“milites Christi”(即“上帝的士兵”)前往拜占庭予以支援。這場呼籲被大多數人忽視,甚至有一些反對的聲音,即便如此,教會的聲音還是引發了對東部局勢的關注。
中東局勢 十字軍東征之前,拜占庭一直為了安納托利亞和
敘利亞 的控制權在與塞爾柱及其他土耳其王朝戰鬥。塞爾柱信仰伊斯蘭教
遜尼派 ,建立了極盛但短暫的
塞爾柱帝國 ,1092年馬立克·沙一世(英語:Malik-Shah I)
蘇丹 死後分裂,直到十字軍西來之時,只剩下若干小國。基利傑·阿爾斯蘭一世(英語:Kilij Arslan I)統治著安納托利亞的
魯姆蘇丹國 ,突突什一世(英語:Tutush I)則執掌敘利亞。突突什1095年死後,其子法赫爾·穆爾克·拉德溫(英語:Fakhr al-Mulk Radwan)和杜卡克(英語:Duqaq)分別繼承了
阿勒頗 和
大馬士革 ,其後內部一直分裂並且相互對立。
儘管
阿拉伯人 的國土已經在塞爾柱人到了後顯著萎縮,但當時埃及與
巴勒斯坦 的大部仍在
什葉派 的
法蒂瑪王朝 統治之下。塞爾柱與阿拉伯法蒂瑪王朝的戰事一度阻斷了基督徒朝聖的道路。法蒂瑪王朝名義上奉穆斯塔利(英語:al-Musta'li)為
哈里發 ,實質大權卻落於
維齊爾 (即宰相)阿法達(英語:al-Afdal Shahanshah)
沙阿 的身上。1073年(也有人說是1076年),維齊爾統治下的法蒂瑪王朝被塞爾柱土耳其人奪走耶路撒冷;不過1098年,也就是十字軍到了之前,他們又從
阿爾圖格王朝 ——一個與塞爾柱人聯合的土耳其小部落——手中拿回了聖城。
事件簡介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1095年11月27日—1099年7月15日)共有兩隊。 原本規定東征出發的時間是聖母升天日,也就是1096年8月15日,但是在這一年的2月份,就已經有一支隊伍急不可待地踏上了征程,這第一隊是由法國亞眠修道院的
隱修士 彼德 (Peter the Hermit,約1050-1115)和“窮漢”瓦爾特(Walter the Penniless,卒於1096)等所率領,此支
十字軍 是由二萬名貧農組成,稱為「農民十字軍」。於1096年4月首先出發東征。途經匈牙利和拜占廷到達小亞細亞,但是,這支以農民為主的十字軍出征不久,已有好幾千人病死於途中。此支軍隊沒有紀律,也做出強迫歸信基督教和殺害
猶太人 的暴行。軍隊雖到達
君士坦丁堡 ,卻在小亞細亞被塞爾柱人屠殺。另一隊由歐洲貴族組織的十字軍,同年8月,法國國王腓力一世(Philip Ⅰ)的兄弟、韋爾芒德公爵于格(Duke Hugh of Vermondois)及其他封建主率領十字軍主力2.5-3萬人又出發東征。土魯斯的雷蒙四世(Raymond Ⅳ of Toulouse,約1038-1105)、諾曼第的
羅貝爾·柯索斯 (Robert Ⅱ of Normandy,約1054-1134)、諾曼第的
博希蒙德一世 (Bohemond Ⅰ of Norrnandy,約1056-1111),諾曼第的坦克雷德(Tancred of Normandy,1076-1112)以及布永的鮑德溫(Balddwin,約1058-1118)和
布永的戈弗雷 (Godfrey,約1058-1100)倆兄弟等封建主率領的十字軍亦相繼東進。熱那亞和威尼斯的大商人還為十字軍組建了一支供應船隊。1097年4月,各路十字軍先後到達君士坦丁堡,並從拜占廷皇帝
阿厲克塞一世 那裡得到補給後渡海進入小亞細亞。是年6月,十字軍攻占尼西亞;同年7月1日,十字軍又在多里萊烏姆(Dorylaeum)重創
塞爾柱突厥 人。接著,十字軍乘勝進軍敘利亞,進占埃德薩(Edessa)。1098年6月,十字軍圍攻並奪占安條克城(Antioch)(
安條克之圍 )。1099年1-6月,十字軍進逼耶路撒冷。經過40天的圍攻,該城於7月18日陷落,大肆劫掠,狂屠7萬人(
耶路撒冷戰役 )。隨後,十字軍又在
阿什凱隆之戰 中擊敗了法蒂瑪王朝的反攻。十字軍以狂熱的祈禱和縱馬踐踏血跡斑斑的穆斯林屍體來慶賀他們的勝利。十字軍隨即建立了四個十字軍國:埃德薩伯國,
安條克公國 ,
的黎波里伯國 和
耶路撒冷王國 。於公元1144年,伊斯蘭
教徒 再度攻下埃德薩伯國。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路線圖
事件原因 十字軍,尤其是首次東征的十字軍,其起源情況在歷史學家中有著廣泛的爭論。十字軍通常會跟11世紀的歐洲的政治與社會環境聯繫在一起,
羅馬教廷 改革運動的興起,及基督教與
伊斯蘭教 在歐洲與中東的政治、宗教對抗。在
古典時代晚期 (英語:Late Antiquity),基督教傳向歐洲、非洲和中東,但是到了8世紀早期,由於伊斯蘭世界的擴張,基督教的傳播被限制在了安納托利亞以西。
阿拉伯帝國 倭馬亞王朝 奪取了拜占庭帝國統治下的
敘利亞 、埃及和北非,又從
西哥特王國 手中攻取西斯班尼亞。在北非,倭馬亞帝國最終垮台,留下諸多如阿格拉比德(英語:Aghlabids)這樣的穆斯林小王國,他們在9世紀進攻義大利。
比薩 、
熱那亞 和
加泰羅尼亞 (英語:Principality of Catalonia)等基督教國家遂與他們展開了爭奪
地中海 控制權的戰鬥,如馬赫迪耶之戰(英語:Mahdia campaign),及在
馬略卡島 和
撒丁島 的戰役。
主要經過 十字軍正規軍在約定的1096年8月開始向東進發。四支主要的十字軍選取了不同的行進路線,於1096年11月至1097年4月的時間段內在
君士坦丁堡城牆 外集結。韋爾芒杜瓦的于格最早到達,戈弗雷、雷蒙德、博希蒙德隨後而至。阿歷克塞對此次大軍的前來所做的準備更充分,這支正規軍基本未對拜占庭帶來侵擾。
儘管有當時的許多目擊者記載了這支軍隊的大致數字,現代很多歷史學家也做了研究,但是實際上依舊很難對第一次東征的整個十字軍兵力做出準確的估計。學者大衛·尼科爾認為隊伍中擁有30000至35000名十字軍,包括五千騎兵;雷蒙德的兵力數字最高,麾下坐擁8500步兵和1200騎兵。
1097年上半年,十字軍大軍越過海峽,隱士彼得和他手下的殘存的平民十字軍加入了新至的大軍中。此外,阿歷克塞派遣了曼努埃爾·伯托米特斯和塔第吉歐斯兩位拜占庭將領予以協助。十字軍將首戰目標指向了
尼西亞 。尼西亞原本是拜占庭統治下的城市,但淪陷後成為基利傑·阿爾斯蘭一世的羅姆蘇丹國都城。阿爾斯蘭正在安納托利亞中部與
土庫曼人 的
達尼什曼德王朝 作戰,低估了西來的十字軍,而將金庫和眷屬都留在了後方的尼西亞城內。十字軍隨即對這座城市展開了長時間的圍困。當阿爾斯蘭得知訊息後,勒馬回頭,在5月16號這天向十字軍展開攻擊,但被出乎其意料的龐大佇列所逼退。在接下來的戰役中,基利傑·阿爾斯蘭一世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損失慘重。
6月末,十字軍繼續穿梭在安納托利亞半島上,期間一直有拜占庭將軍塔第吉歐斯的部隊陪伴,而且他們也十分相信阿歷克塞會派遣更多的援軍來協助他們。為了便於統率,十字軍被分為兩支分隊,分別由諾曼人和法國人領導。兩隊約定在多里留姆城會師,然而行進更快的諾曼人於7月首日遭受阿爾斯蘭的攻擊。在尼西亞被擊退之後,阿爾斯蘭集結了更多的兵力,卷土殺回,以高機動性的騎射手將諾曼十字軍包圍。被圍的十字軍“部署成嚴密的防禦陣型”,將輜重裝備和非戰鬥單位藏於陣中心,並遣人突圍求援。法國人領導的十字軍隨後趕到,戈弗雷突破了土耳其人的戰線,阿希馬爾主教則從後方包抄;土耳其人原本希望殲滅諾曼十字軍,沒有預料到援軍到達如此迅速,猝不及防,之後收兵撤退。
此後,十字軍長驅直入,但阿爾斯蘭在後撤的途中將所有有價值的東西都焚毀殆盡,因此快速的行進並不那么歡欣。時至酷暑,十字軍缺糧少水,軍中許多人畜因此喪生。沿途一些信奉基督教的同胞有時會給大軍提供一些食物,但遠不及行軍作戰所需,因此十字軍一有機會就進行掠奪。個別將領為了總領導權而爭執,儘管他們中除阿希馬爾主教為公認的精神領袖之外,並沒有一位強勢到足以掌控全局的人。穿過奇里乞亞山口後,
鮑德溫 開進
幼發拉底河 畔的
亞美尼亞 ,期間他惟一可以宣稱歐洲領土和財富的途徑隨著其妻子死於征途而泡湯,使得他在沒有回歐洲的理由。鮑德溫決心在聖地攫取一塊自己的封地,他認埃澤薩軍事長官埃澤薩的索羅斯(英語:Thoros of Edessa)為父。索羅斯雖為
亞美尼亞人 卻推行
希臘正教會 ,因而招致許多不滿。1098年,索羅斯在一場很可能由鮑德溫所煽動的暴動中被刺殺。3月,鮑德溫繼承成為新的統治者,建立了首個十字軍國家
埃德薩伯國 。
耶路撒冷圍攻戰
7月13日。雷蒙德的軍隊從南門攻擊,其他部隊則強攻北部的城牆。一開始,普羅旺斯人在城南進展甚微;而北部的十字軍表現得更好,雖然緩慢,但穩定地消耗著敵方守軍。7月15日,兩端同時展開最終的強攻,最終北部的內城城牆被攻破。在淪陷的恐慌中,守軍在兩端都放棄了繼續防禦,十字軍隨之破城而入。
事件結果 第一次十字軍戰爭是200年間,十字軍東方戰爭中惟一對穆斯林取得完全勝果的戰事,奪占耶路撒冷聖城,奪回主的聖墓,在當時的西方基督教世界引發了空前轟動,也是烏爾班二世至死未曾想像過的大捷。自然,它受到了整個基督教世界累世的傳誦,眾多隨軍教士及後世的教會編年史家都在竭力記述此役,讚美基督大能,如神跡般傳誦。同時,這場戰爭及其後拉丁東方的建立,更是影響了整個東地中海格局,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受到各方的強烈關切。拜占庭、亞美尼亞、突厥人、阿拉伯人,各種宗教背景、不同地位出身的史家都在著述陳辭,詳述此事,以資借鑑反思。第一次十字軍戰爭無疑是中世紀記載最為豐富、史料最為充分的歷史事件之一。
回到西歐的那些曾到達耶路撒冷的十字軍成員被視為英雄。例如,為表彰法蘭德斯的羅伯特的戰功,他被冠以“Hierosolymitanus”的稱號。而在布永的戈弗雷的死後,他的一生流傳為傳奇。在西歐,許多政治局勢因某些人物離開故土去參加東征而受到重要的影響。比如
羅貝爾·柯索斯 參加十字軍後,他在英格蘭的王位被弟弟
亨利一世 繼承,而這間接導致了1106年的
坦什布賴戰役 。
同時,十字軍國家的建立大大緩解了塞爾柱人加於拜占庭帝國頭頂的壓力,拜占庭也在十字軍的幫助下收復了部分安納托利亞的土地,而且在12世紀度過了一段相對而言和平、繁榮的歲月。首次十字軍東征對於東邊的穆斯林王朝的影響顯得遲緩但重要。1092年,馬立克·沙一世死後,
塞爾柱帝國 走向動盪與分裂,拜占庭向天主教會的求援使得塞爾柱人之後面對的是拉丁國家的協同防禦。東西教派的合作艱難維持了幾十年,然而地中海東岸從埃及到敘利亞直到
巴格達 的土地都在穆斯林國家的掌控下,有著各種呼籲將十字軍驅逐出去的聲音,在後來
薩拉丁 的
阿尤布王朝 連結周邊區域並收復耶路撒冷之時達到高潮。
失敗原因 第一點,十字軍缺陷多,例如根本沒組織、沒軍紀、作戰時沒有統一的指揮號令者、面對長期對峙的後勤補給幾乎毫無規劃等。十字軍所到之處,搶掠、偷盜,遍地焦土,時有所聞,使十字軍聲名日漸惡化。
第二點,整個十字軍運動失去社會後盾。自十三世紀以來,隨著商業社會的成長,以及封建君王的王權伸張,封建貴族的社會經濟地位急劇下落,騎士精神在新政治和新社會裡,喪失其傳統地位;因此以收復聖地展現中古騎士精神的十字軍運動,便失去了社會號召力。
十三世紀後,“十字軍”逐漸轉型,脫離“收復聖地,援助東方基督教徒”的單純目的。自從教宗英諾森三世(Pope Innocent III, 1161-1216)發動十字軍對抗阿爾比派(Albigensian Crusade, 1207-1208),“十字軍”的定義逐漸轉變為泛指“奉教會旨意,以基督之名從事聖戰的活動”。
創作靈感 東征的成功激發了12世紀法國詩人文學創作的靈感,他們開創名為“
武功歌 ”的體裁來歌頌戈弗雷以及其他十字軍的戰功。其中的部分——如《安提奧奇之歌》——是接近歷史題材的;而其他一些作品則完全是魔幻題材,描述與巨龍的戰鬥,或是將戈弗雷與傳說中的天鵝騎士聯繫在一起。《Crusade cycle》就是一部較為出名的武功歌。首次東征也為後世的藝術家提供了題材。1580年,
托爾夸托·塔索 撰寫了虛構史詩《被解放的耶路撒冷》。
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亨德爾 據塔索的著作編寫了歌劇《
里納爾多 》。類似的,19世紀的詩人托馬索·格羅西以
朱塞佩·威爾第 的歌劇《倫巴第人在第一次十字軍中》為基礎,創作出一部同名史詩。
歷史影響 第一次十字軍由西歐封建貴族騎士們在西亞建立了短暫王國,雖然耶路撒冷王國僅維持了88年,十字軍東征對地中海沿岸國家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之後十字軍還在威尼斯人幫助下侵入當時土耳其無法攻破的君士坦丁堡,成為兩百年後奧斯曼土耳其大軍攻下此城的肇因,數次大規模軍事動員也使西歐各國人民損失慘重,幾十萬十字軍死亡[註解:十字軍人數很少不可能有幾十萬,一般認為封建領主帶領的精銳應該在三萬左右],並使日後東方回教世界與西方基督教世界互相對立[註解:即使沒有十字軍,從穆斯林包圍歐洲的局勢來看,兩者相互對立的情況必不可解,即穆斯林對西班牙、西西里和義大利半島的侵襲]。教廷和封建主卻取得了大量的財富。但是另一方面,歐洲原本因西羅馬帝國滅亡使歐洲進入黑暗時期[註解:在十字軍時期黑暗已經不復存在,典型的例證就是大量蠻族皈依基督教],因為十字軍運動帶回大量東方進步文明,並導致大量農奴解除依附關係,成為自由民,加速了西歐手工業、商業的發展,亦是文藝復興與近世中產階級商業文明的一重要成由,塑造出近代強盛的歐洲。
資料記載 1、《耶路撒冷史》
阿爾伯特
第六卷
1.在聖城被這樣從四面八方圍上之後的第五天,依照上述的王公們的命令和建議,基督徒穿戴上了鎖子甲和頭盔,用盾牌來遮蔽,去攻打城牆和防禦牆。他們擲出的石頭、投射的箭矢飛過城牆,他們勇敢地挑釁薩拉森人一戰,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個白天之久。許多信者被打傷,被石頭砸中,被摧毀。有些人被箭矢射中,失去了眼睛。然而,拜上帝恩澤,這天並沒有貴族被擊倒。確實,基督徒受困於自己人受到的損失,他們更加努力,加大了攻勢,猛烈地攻擊城市的外牆———它們被稱為外堡———並用鐵制的錘子、鶴嘴鋤在局部進行破壞。但是,儘管如此,他們這天並未取得多大的進展。
2.最後,在這場戰鬥的旋渦平靜後,公爵和軍隊的首領們看到,這座城市無法被武器和攻伐征服,於是停止進攻,返回了營地。他們得出了共同的結論:除了用攻城機械和投石車能奪取這座城市之外,它再無可能被其他任何武器之力所征服。對所有人而言,這都是一個有益的策略;建造攻城塔、投石車、攻城槌是必要的。但是,他們缺少木材,在那些地區,木材是非常短缺的。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出身於敘利亞的基督教兄弟告訴朝聖者,在一個地方能夠找到可建造攻城塔的樹木,這個地方位於某座山脈中,接近阿拉伯地區。在獲知了木材的地點後,佛蘭德斯的羅伯特、諾曼領主羅伯特,還有奎亞茲的傑拉德,帶上了一隊騎兵和步兵,動身出發,走了4羅馬里遠。在那裡,他們將找到的木材放到駱駝的背上,毫髮無損地返回了同伴們的所在之地。
3.翌日天剛亮,所有大師、工匠都著手製造攻城塔、投石車,還有攻城槌,一些人用子,一些人用手鑽,直到最後,於4個星期內,於大衛塔前,在所有待在這座城堡中的人面前,製造機械、攻城槌、投石車的工作徹底完成了。然後,年輕人、老人、男孩、女孩,還有婦女,被告知前往伯利恆峽谷集合,用騾子、驢子或者自己的肩膀,將所有的枝條運回來,將它們編織成束枝結構,並覆蓋在機械上,這樣能減輕薩拉森人投射武器所帶來的傷害。然後,事情就這樣做了。大量的細枝、柳條被帶來了,編成了束枝結構,覆蓋上了馬、牛、駱駝的皮,這樣的話,這台攻城塔就不會被敵人的火焰輕易地燒毀。
4.同時,在這場漫長、延綿不絕的圍城中,在冗長、艱辛的攻城塔製造過程中,必需物資的短缺迫使一些人離開了軍隊,去尋找補給。但是,當他們偶然進入上面提到過的相鄰的拉姆拉城的沿海地帶,收集起劫掠物,將畜群驅趕到一起的時候,他們被從埃及國王的阿什克倫(Ascalon)城趕來的薩拉森人以伏擊毀滅了,劫掠物也被攔截了下來。於此地,特拉韋斯的吉爾伯特和蒙梅勒的阿沙爾,兩位勇敢的基督教首領,尊貴的人,在一場大戰之後,重傷而死。他們其餘的同伴被打得潰敗而逃,經山路向耶路撒冷賓士而去。在這時,同拉費雷城堡的托馬斯一起,擔負著相同的蒐集食物使命的伯克的鮑德溫,在集合起騎兵部隊後,正向前行進,迎面遇上了這些逃跑、潰敗的兄弟。他知曉了這些人的情況和慘禍,安慰所有人,讓他們跟自己回去,為其所遭受的災禍報仇。在勇敢之人的安慰下,朝聖的兄弟們立即振作了精神,全體一致,精神振奮,轉身去追擊敵人,同他們激戰了許久。死傷慘重,傷亡遍野。伯克的鮑德溫被對手的矛槍傷了胸口。
5.最後,基督徒占據了上風,迫使薩拉森人敗退了。基督徒抓住了他們的一個騎士,此人是個極為尊貴之人,地位顯赫、前額光禿、年邁、肥胖。他們將他帶回了耶路撒冷,用鐐銬綁了起來,帶入了上述的鮑德溫的帳篷里。但是,他鄭重地坐在了鮑德溫的長椅上,它包裹著極貴重的紫色布料。基督教王公們,看到這個薩拉森人是一個明智、尊貴、精力充沛的人,頻繁地詢問、探討他的生活和習慣,試圖使他皈依基督教信仰。然而,他用各種方式蔑視這種信仰,於是,他被帶到了大衛塔前,為了威嚇衛城的守衛,在眾目睽睽之下,他被鮑德溫的一個扈從斬首。人們在巨大的悲痛中,將上述的那兩位王公,慘死於異教徒的埋伏的吉爾伯特和阿沙爾,帶回了圍城的地方。基督教教士為他們做了大公教的葬禮,將他們的屍骨安葬在了城外基督教兄弟的墓地里。
6.聖城,我們的母親耶路撒冷———她的私生子曾攻擊過它,並拒絕了她的嫡子———在7月的第二個星期的星期二被包圍。這個月太陽的炙熱、光亮為人所不堪承受,特別是在東方的這些地方,不僅溪流缺水,甚至連微小的泉水都要在3羅馬里開外才能找得到。在這次的圍城中,基督教的子民被燃燒般的太陽的炙熱、無法忍受的缺水、無法估量的乾旱殘酷折磨著。他們的兄弟被派了出去,分散於各處,去尋覓泉水,從中取水。有時候,沒人受傷,將泉水取了回來,有時候則要遭受因異教徒的伏擊被砍頭的危險。他們帶回來的水盛在山羊皮袋子中,在舀水的眾人的爭搶中,搖盪著,渾濁泥濘,裡面還有油滑
的水蛭蠕蟲。每個人能從這個皮囊狹窄的開口中,得到差不多一口水。儘管它陳舊、腐敗,取自骯髒的沼澤或古老的蓄水池,還是被賣到了2個第納里。許多不能戰鬥的大眾,飽受無法忍受的乾渴的折磨,有了飲水的機會,便將含有水分的油滑的水蛭吞了下去。於是,他們因咽喉、腹部腫脹而死。僅有一條非常微小的溪流從錫安山上流出,它的地下水道像飛馳的箭矢般從所羅門宮殿綿延而走,一直到了一處地方,在那裡,有一座有圍牆的正方形建築,就像一座修道院,溪流徹夜匯聚於其間。白天,市民引著牧群前來喝水。
7.軍隊時常靠著持續不斷的汲水恢復元氣,儘管這片地域未被封鎖,市民經常會向取水的人們投射投擲物,竭力威嚇基督徒,阻止他們取水。首領和那些付得起錢的人,總是有充足的葡萄和大量的葡萄酒。而那些赤貧的人,還有身無分文的人,正如你們已然聽到過的那樣,甚至連水都非常缺乏。因此,因為乾渴的問題愈演愈烈,並且大公教的子民在圍城中長時間地受著苦,他們中的權貴,依照在場的主教和教士的建議,認為應該去找一位聖人商議:他是一名隱修士,在橄欖山的一座古老的高塔里。他們想問問他,他們應該做什麼,首先要解決的是何事。他們告訴他,基督徒們已然激動不已,非常渴望著進入耶路撒冷,去看看主的聖墓,在旅途中,為了這樣的信仰和誓言,他們已然經受了重重的危險。這位聖人在聽了他們的心愿和渴望之後,給出了建議:首先,他們應該虔誠地忍受齋戒的折磨,持續不斷地祈禱,在此之後,在上帝的幫助下,他們可更有把握地對城牆和薩拉森人發起攻勢。
8.這時,按照聖人的建議,主教和教士宣布齋戒三天,在周五,全體基督徒圍繞著城市列隊遊行,然後他們前往橄欖山,主耶穌在這裡升天。由此,他們繼續行進到了另一個地方———他在那裡教誨自己的門徒向“聖父”做祈禱。他們停留於此,滿心的虔誠、謙卑。在這座山的此地此處,隱修士彼得,以及佛蘭德斯的紹克(Chocques)城堡的阿努爾夫———他是一位有著偉大學識、雄辯才能的教士———向人們布道,平息了朝聖者中間因種種緣由而滋生出的眾多紛爭。因為這次精神訓誡,伯爵雷蒙德和坦克雷德兩位王公都感到懊悔,因和睦的愛,撫平了彼此間長久以來,因伯爵不義地拒絕支付商議好的金錢而愈演愈烈的不和。這兩個人重歸於好,並同其他許多基督教兄弟恢復了友誼。整個基督徒遊行隊伍,從橄欖山的上述這個地方下來,前往緊鄰的錫安山,在天主聖母教堂集合。在那裡,穿著白麻布聖職衣,崇敬地捧著聖徒遺骸的教士,還有許多可尊敬的俗人,被在防禦牆上監視著行進隊伍的薩拉森人的箭矢擊中。城市緊鄰著錫安山上的這座教堂,僅有一箭之遙。除此之外,在這個地方,為了激起基督徒的憤怒,他們釘了十字架,以作嘲笑、羞辱。他們或是向它們吐痰,或是肆無忌憚地於眾人眼前在它們上面撒尿。
9.然後,在齋戒,連同神聖的遊行、連禱、布道結束後,夜幕已然籠罩天際。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那架攻城塔,還有投石機所用的全部、大堆的石頭,被運了出來,經由各個區域,來到了首位殉道者聖司提反的禮拜堂所在的城市之地,對著約沙法峽谷,在星期六的時候,帳篷已被從這裡移走,集中到了這架攻城塔周圍。在這裡,這架攻城塔,所有的投石機和攻城槌裝備,都已建造完畢。事實上,按照大多數人的決定,基督徒將三台投石裝置布置好,豎立了起來,要用它們發起第一波進攻和衝擊,將保護城牆和防禦牆的薩拉森市民嚇跑,然後,他們就能憑著突然的轟擊、石頭的攻擊攻破城牆。最終,薩拉森人意識到城牆正受到如此的轟擊和重重的撞擊而受損,就取來了成袋的麥秸和穀殼,還有大船的繩索,將它們緊緊地捆了起來,固定在城牆和防禦牆上。這樣一來,他們就能輕易地緩和投石車的進攻和轟擊,完全傷害不到城牆和防禦牆。因此,公爵看到,麻袋、繩子構成的這樣的障礙,正對著自己的攻城機械,就立即用火將箭矢點燃,裝到弩上,拉開弩,附著火的箭矢被射向了乾燥的材料。在微風下,一場小火被點燃了,聚合而起的這股火勢,燒毀了麻袋和繩索。攻勢再次損毀著城牆和防禦牆。
10.就在這個時候,為了加快城牆的倒塌、崩潰,上述的那架攻城槌被運了過來。它重量驚人,工藝出眾,覆蓋著編好的枝條。它依靠人力,由極多的人驅動。在猛烈的衝擊下,片刻中,它破壞、摧毀了外堡———也就是正對著的城牆的外牆。城市的防禦牆被驅動這架攻城槌的人夷平了。它為攻城塔通往內側的古代城牆準備了一條通道。它破壞了城市的城牆,洞開了一個非常巨大的、駭人的缺口,這個缺口通向城市。防禦者看到這個洞穿城牆的裂口後,無法再容忍這樣的危險,用硫黃、瀝青、蠟點著火,點燃了極為接近城牆的攻城槌。這樣一來,它之後就不能用鐵制的頭衝撞城牆了,也就不能擴大缺口了。這時,上帝的子民被突然的呼喊聲激起,自四面八方,從帳篷、棚屋中湧出來去找水、取水。終於,攻城槌的火被這些水撲滅了。
2、《亞歷克西亞德》第十章
安娜·康尼努斯
13世紀的阿拉伯歷史學家伊本·阿西爾,論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起源S.
博杜安國王曾召集一支法蘭克人的大軍。博杜安是羅傑·勒·弗朗(Roger le Franc,法蘭西的羅傑)的親戚,羅傑已占領了西西里島[事在1190年]。博杜安派人告訴他已經組成一支大軍,就要經過他的國家,借道進入非洲,征服突尼西亞,從而成為他的鄰居。
法蘭西的羅傑召集同伴商議,徵詢他們的意見。他們說:“福音在上,這對我們和他們都再好不過了。非洲將成為基督教的土地了。”
這時,法蘭西的羅傑抬起腳來放了個響屁,說道:“不錯,你們說得十分動聽!那又如何?若他們真來到我這裡,我得承擔巨額費用,去裝備運他們到非洲的船隻,還要用我的軍隊支援他們。如果他們征服了這個地方,這兒就會歸他們所有,西西里島提供的補給也就屬於他們,每年賣糧食所得的錢也無法徵收了。假使他們沒有征服這個地方,他們就會來我的國家,我就要蒙受巨大損失。突尼西亞的伊斯蘭教徒君主塔米姆(Tamim)會說我違反協定,欺騙他。如此一來,我們自征服西西里島後即建立的良好關係和商業聯繫,就會斷送。”
於是,法蘭西的羅傑召來博杜安的使者,對他說:“你們如果想和伊斯蘭教徒打場聖戰,最好占領耶路撒冷。你們從伊斯蘭教徒手裡解放了耶路撒冷,將會榮耀加身。至於非洲的事,我和非洲人之間已有諾言和協定。”於是他們完成準備工作,開始向敘利亞進軍。
也有人認為,自從塞爾柱王朝強大起來,占領了從敘利亞到加薩(Gaza)[今加薩走廊]的地區後,埃及和塞爾柱之間就沒有其他國家可作為屏障,以致阿齊茲(Atsiz)人侵埃及。埃及的領主大為害怕,便要求法蘭克人占領敘利亞,以它為伊斯蘭教徒和敵人之間的緩衝地帶。
法蘭克人踏上了征途。
3、《卡米爾》第十章
伊本·阿西爾
一位目擊者描述十字軍占領安提阿的情形,是一份非常獨特而且重要的見證
1098年戰爭期間,在安提阿上城的聖巴爾拉姆(Saint—Barlaam)修道院裡,亞美尼亞修士奧瓦內斯(Jean Hovannes)抄寫了一份手稿,手稿的末尾有以下的記述。
這一年,天主視察了他的子民,正如《聖經》記載:“我不會拋棄你們,也不會離開你們。”上帝用萬能的手為他們(十字軍)指明了方向。他們帶來基督的十字架,把它豎立在海面上,屠殺了許多異教徒,其他人則在地面上潰逃。
他們包圍尼塞[一作尼西亞,小亞細亞沿海古城,與拜占庭隔海相望,公元前45年奧古斯都所建]城五個月,後來拿下它。然後來到我們的國家,進入西里西亞和敘利亞地區,散開人馬包圍了安提阿的首府。九個月里,他們和附近地區都經歷一番大考驗。最後,由於這地方築有堅固的防禦工事,人力無法突圍,萬能的上帝便拯救了他們,打開慈悲之門。他們占領了城市,用利刃殺死傲慢的城防司令和他的部隊。過了一兩天,無數人集合起來支援他們。他們人數極多,不把人少的對方放在眼裡。他們像法老一樣蠻橫無禮,大言不慚:“我要用利刃殺死他們,用手統治他們。”
15天內,基督教徒感到萬分焦慮,無比痛苦,因為供養人和馬匹的糧食不足。他們的勢力大減,又害怕異教徒的人數眾多,便集結在聖彼得(Saint Pierre)大教堂里。他們拚命哭喊,淚如雨下,弄得人聲鼎沸。
基督徒大聲要求:“天主暨救世主耶穌基督,我們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在這個城市裡,由於你的名字,我們被人稱為基督教徒,是你引著我們到這個地方。如果我們冒犯了你,隨便??異教徒,他們會驕傲地說:‘基督教徒的上帝在哪兒?’”
祈禱而得的聖寵讓他們大為激動,彼此鼓勵:“天主會賜他的子民力量,天主會降福給他的子民安享太平。”於是,他們奔向自己的戰馬,撲向危險的敵人.把敵人擊潰,一直殺到太陽落山。基督教徒欣喜若狂,薩馬里亞的城門前就像樂土(Elysee)時代一樣,堆滿了小麥和大麥。他們為自己唱起了先知的感恩歌:‘我讚美你,天主,因為你哺育我,沒有把歡樂給我的敵人。”
譯自亞美尼亞文的拉丁文譯本而得
4、城市淪陷
摘自《阿貝蒂·德·梅耶歷史雜集》
馬拉·安·諾曼陷落,人民遭屠殺
西方的《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軼史》和東方的伊本·阿西爾,對馬拉·安·諾曼事件提出的見證相當一致,不過,《軼史》中提到吃人肉的行為。
事情發生在12月11日,夕陽西下時的晚禱時分。博希穆德透過翻譯,告訴撒拉遜人的首領,要他們帶著妻小和行李,躲到大門上方的宮殿里,並且保證不殺他們
接著,我們的人全都進了城。在房子裡或藏物品的地方,發現有價值的東西,便把它占為己有。天亮了,只要一發現敵人,不論男女一律殺死。城裡的每個角落都有撒拉遜人的屍體,在街上行走,很難不踩在屍體上。博希穆德逮住那些聽他命令進人宮殿的人,奪去他們的金、銀和其他首飾,殺掉一些人,其餘的帶到安提阿賣掉。
法蘭克人在這座城裡停留了一個月零四天,奧朗吉(Orange)主教就是那時候去世的。我們當中有些人沒找到所需的東西,到城外去更是什麼也得不到。這次停留的時間很長,加上找不到東西吃,他們就鋸開屍體,有人發現死者的肚子裡藏有金幣。另一些人則從屍體上割下肉塊,煮熟後吃下去。
5、城市被占領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軼史》
法蘭克人占領馬拉·安·諾曼
法蘭克人來到馬拉·安·諾曼城下,打算圍困這座城。城裡的居民英勇奮戰。看到居民頑強抵抗,不屈不撓,法蘭克人便建造一座像城牆般高的木塔。他們在木塔上作戰,伊斯蘭教徒沒有多少損失
可是到了夜裡,有些伊斯蘭教徒害怕了,士氣低落,心情沮喪。他們以為到最高的建築物里,才更能防衛,於是從城牆上下來,棄守崗哨。另一些人也效法他們,又一個據點失守。就這樣一隊接著一隊,守城的人都跑光了。法蘭克人用梯子爬上牆,當伊斯蘭教徒看到他們在城牆上時,勇氣盡失,逃回家裡閉不出門了。
三天內,法蘭克人讓他們嘗到了刀劍的滋味,共殺死十萬多人,抓走大批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