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是2010年5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曉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端午
- 作者:劉曉峰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10年5月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08032416
《端午》是2010年5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曉峰。
“端午”一詞起源於唐玄宗的生日(八月五日)。“端午”被正式定名是開元十六年,即公元728年。古人用十二地支對應月份的排列中,“午”對應五月,所以在唐玄宗以後“端午”在民間便慢慢具備了專指“五月初五”的含義,也就是現在端午節的由來。當然這只是民間的說法,並未有文獻記載。《容齋隨筆》中也有記載“...
端午 端午,“端”字本義為“正”,“午”為“中”;“端午”是“中正”的意思。“端午”的“端”字本義為“正”,“午”為“中”,古人歷來崇尚中、正之道,端午寓意“持中守正”。
端午節(屈原故里端午習俗),流行於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的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五月五(農曆),過端午。”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續齊諧記》、《荊楚歲時記》載,魏晉南北朝後端午節便與紀念屈原結合起來。通過設壇祭拜、游江、龍舟競渡、粽子寄情、鄉里“鬧晚”使這種民俗在屈原故里...
端午是“龍的節日”,龍及龍舟文化貫穿在端午節的歷史傳承中。端午習俗內容豐富多彩,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這些節俗圍繞著祭龍、祈福、攘災等形式展開,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的願望。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端午節期間通過各種傳統民俗活動...
端午節(蘇州端午習俗),是流傳於江蘇省蘇州市的地方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蘇州端午習俗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全民參與,久盛不衰,集中展示了蘇州地區富於江南特色的民俗傳統。中國大地歷古以來在農曆五月初五紀念屈原。蘇州市端午節的漢族民間習俗與其他地區不同,紀念的是春秋時期吳國名將伍子胥。主要活動有...
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為農曆五月初五,又名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粽子節、五黃節、躲午節、解粽節、五月節、端禮節等等,端是“開端”、“開始”的意思。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民俗大節,其由來傳說甚多,分別有紀念介子推、屈原、伍子胥、曹娥、女詩人秋瑾等,還有惡月惡日、 蓄蘭沐浴、走黃巢等說法...
《端午》是唐代詩人李隆基創作的一首古詩,作者是歷史上著名的唐玄宗,亦稱唐明皇。作品原文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注釋譯文 詩詞注釋 ⑴鹽梅:鹽和梅子。鹽味鹹,梅味酸,...
端午節(嘉興端午習俗),流行於浙江省嘉興市的民俗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嘉興端午習俗萌茅於南宋時期,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民國以來遺風尚存,新中國成立以後再次盛行。特別是近年來,一年一度的中國·嘉興江南文化節,將端午民俗文化活動作為固定項目在端午節期間舉辦,使這一項民間習俗得以恢復、傳承和弘揚。...
端午節(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湖南省岳陽市汨羅市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端午節(汨羅江畔端午習俗)從農曆五月初一開始,十五結束。端午節(汨羅江畔端午習俗)主要流行於汨羅江邊楚塘、漁街、鳳凰山、河市、歸義、紅花、新市、浯口、長樂等一帶,端午節(汨羅江畔端午習俗)除了吃粽子、插艾掛菖、喝...
《端午》是唐代文秀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 。這首詩通過描述端午的由來,感嘆浩渺的降水也難以洗去屈原的冤屈,不僅表現了作者對愛國詩人的同情,也表達了昏君奸臣的鞭撻。原文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自:自從。萬古:遠古。楚江:楚國境內的江河,...
端午風情即端午節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這一天常見的傳統民俗活動有划龍舟,掛草藥,鬥草,吃粽子,喝雄黃酒等。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
端午節(五大連池藥泉會)又稱“聖水節”,流行於黑龍江省黑河市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端午節(五大連池藥泉會)是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地區達斡爾、鄂倫春、蒙古、滿、漢等民族民眾在藥泉舉行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端午節慶民俗活動,於每年的農曆五月初四到五月初六舉行。慶典活動期間,當地各民族舉行...
端午節(石獅端午閩台對渡習俗),流行於福建省石獅市的地方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清代蚶江是內陸對台灣島貿易中心港。嘉慶十一年(1806)樹立、保留完好的《新建蚶江海防官署碑記》記錄“蚶江為泉州總口,與台灣之鹿仔港對渡”,因而民間習稱此碑為“對渡碑”。在台灣《鹿港奉天宮志》一書中也記載...
繼2005年前韓國“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後,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申遺內容 本次申報的遺產名稱為“中國端午節”,由湖北秭歸縣的“屈原故里端午習俗”、黃石市的“...
端午節(道州龍船習俗),是流傳於湖南省永州市道縣的民間傳統習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道州端午划龍舟始於宋代,是為祭祀屈原。道州龍舟賽依然保留著古老的傳統,每艘龍舟都有固定的名稱,船頭雕刻也有龍、虎、鳳、鷹、貓等不同標誌。至2010年,這一特色民俗文化已被道州納為打造道州龍舟文化產業的重要活動...
端午節(安海嗦囉嗹習俗),流行於福建省晉江市的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安海嗦囉嗹習俗源於中原地區的古老民俗,清初已盛行。清代中晚期,這一活動與中華民族的龍圖騰崇拜結合在一起,時間則改為每年的五月初五。“嗦囉”舉行時,人們抬出供奉的龍王頭雕像,焚香叩拜,走街串巷。整個隊伍以頭戴清兵...
端午節(五常龍舟勝會),流行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民俗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五常龍舟勝會是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五常街道在每年端午節舉行的一項大型民俗活動,流傳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清代乾隆皇帝巡視江南時看到當地趕集一樣的龍船競渡景象,欣然稱之為“龍舟勝會”,這一名目就此傳播開來,沿用至今...
《端午》是宋朝朱淑真的詩作。作品全文 縱有靈符共采絲,心情不似舊家時。榴花①照眼能牽恨,強切菖蒲泛酒卮。注釋 ①榴花:據《南史.夷貊傳上.夫南國.》載,頓遜國有酒樹似安石榴,采其花汁停瓮中,數日成酒。後以“榴花”雅稱美酒。②菖蒲:單子植物,天南星科,有香氣。民間常在端午節將菖蒲葉子和艾結...
端午節(羅店劃龍船習俗),上海市寶山區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明清以來,端午劃龍船習俗在上海羅店鎮一直盛行、留存,形成黃浦江流域最富地域特色的端午龍船遺風。羅店龍船的船體脫胎於羅店灘船,平底、昂首、翹尾,顯得小巧玲瓏,能在當地曲折狹小的河道中靈活行駛。龍頭用整段樟木雕刻而成,呈現為“鱷...
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關於賽龍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戰國時代。賽龍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及英國等,是...
五月初五即端午節,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中國所有傳統節日當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唐代至漢代常用的名稱是“五月五日”,唐以後,端午便取代“五月五日”等別稱,成為主流的稱呼。節日民俗主要有祈福納祥、壓邪攘災等活動形式。每年端午節前後,諸多特色節慶活動在全國各地展開,內容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