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是宋朝朱淑真的詩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端午》
- 創作年代:宋朝
- 作者:朱淑真
《端午》是宋朝朱淑真的詩作。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
端午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源自上古先民擇“龍升天”吉日祭祀龍祖的節日,其起源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端午習俗...
《和端午》是北宋詩人張耒的七言絕句。作者從端午競渡紀念屈原的千載冤魂說起,雖然忠烈之魂一去千載哪裡還能回還啊,國破身死的屈原現在還能有什麼呢。只留下...
《端午節》是近現代作家、思想家魯迅於1922年創作的短篇小說作品。此文所反映的是“五四”大潮退落以後,知識分子發生了分化的情形,文中作者運用輕鬆幽默的方式對...
網路上很火的一隻喵星人,因為是其主人在2014年端午節的時把它抱回家的,因此叫端午。是一隻蘇格蘭折耳貓。因為其主人“回憶專用小馬甲”(微博)的一條關於端午身世...
《浣溪沙·端午》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主要描寫婦女歡度端午佳節的情景。上片描述她們節日前進行的各種準備,下片刻畫她們按照民間風俗,彩線纏玉...
繼2005年前韓國“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後,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
《端午三首》是南宋詩人趙蕃創作的一組絕句,這首詩反映了趙蕃的詩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善於運用對仗的藝術風格。...
端午(中國唐代李隆基詩詞作品)編輯 鎖定 討論999 李隆基(685-762),即歷史上著名的唐玄宗(廟號為“玄宗”),亦稱唐明皇。西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
端午又稱端陽、重午、重五。是日,紹興除吃端午粽外。還在中午餐桌上擺出“五黃”,即黃魚、黃鱔、黃瓜、黃梅和飲雄黃酒。雄黃酒是白酒中灑上雄黃粉。據現代醫學...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端午粽》是人教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材新選入的課文,出自屠再華的《嘟嘟糖和小雪燈》。文章條理清晰,圍繞端午粽,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
端午節快樂,是節日祝福語。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跟身邊的朋友道一聲問候: "端午節快樂"。在端午節互道“端午節快樂”是自古以來的傳統。祝福“端午節安康”在...
躲端午,地方民俗,是舊時流傳於我國北方的端午節習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躲端午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此習俗於宋代或更早似已形成。...
《賀新郎·端午》是宋代詞人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詞。此詞寫端午節的風俗人情,托屈原之事,抒心中怨憤之情。上片以清新歡快的語言描繪端午節的場景風物,下片用嬉笑...
蘇州市端午節的傳統民間習俗,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是,紀念的是春秋時期吳國名將伍子胥。紀念伍子胥的端午節是蘇州一年一度最為盛大的民間節日,具有一整套與當地自然氣候...
《大端午》是一部由屈原故里湖北省秭歸縣打造的民俗情景歌舞劇,該劇是2018年“湖北省優秀劇目北京行”主要劇目之一,以端午文化為主題,龍舟競渡、祭祀屈原、粽子...
端午食粽是中華民族民間節日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
《端午五言三首》是宋代詩人劉克莊創作的一組五言絕句。...... 《端午五言三首》是宋代詩人劉克莊創作的一組五言絕句。作品名稱 端午五言三首 創作年代 宋 作品體...
民間端午節舊俗。流行於華北、華東、中南等地。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亦稱“端午節物”。指端午節供養玩賞吃用諸物。...
江陵端午祭,是韓國江原道江陵市在端午時間段特有的一種巫俗祭祀活動,並不是特指一個節日。1967 年被指定為韓國第13號重要無形文化遺產和重要無形文物,2005年11月...
《端午考》是聞一多先生的論文,考證認為: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
《己酉端午》是元末明初詩人貝瓊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描寫了作者於端午時節,觀看風雨有感。詩人在端午吊屈原的習俗傳說中展開詩的想像,藉助端午節物石榴花...
《端午的鴨蛋》是當代作家汪曾祺於1981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記敘了作者家鄉端午節的一些風俗,著重介紹了家鄉鹹鴨蛋的特色,流露出對兒時生活的懷念,表達出了對兒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