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木杉編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端午節
- 作者:木杉
-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 定價:2.5 元
- ISBN:9787206025471
《端午節》是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木杉編著。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日期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節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於正南中央,處在...
端午節(屈原故里端午習俗),流行於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的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五月五(農曆),過端午。”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續齊諧記》、《荊楚歲時記》載,魏晉南北朝後端午節便與紀念屈原結合起來...
古人用十二地支對應月份的排列中,“午”對應五月,所以在唐玄宗以後“端午”在民間便慢慢具備了專指“五月初五”的含義,也就是現在端午節的由來。當然這只是民間的說法,並未有文獻記載。《容齋隨筆》中也有記載“唐玄宗以八月五日生...
端午是“龍的節日”,龍及龍舟文化貫穿在端午節的歷史傳承中。端午習俗內容豐富多彩,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這些節俗圍繞著祭龍、祈福、攘災等形式展開,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的願望。傳統的...
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為農曆五月初五,又名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粽子節、五黃節、躲午節、解粽節、五月節、端禮節等等,端是“開端”、“開始”的意思。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民俗大節,其由來傳說甚多,分別有紀念介子...
端午節(蘇州端午習俗),是流傳於江蘇省蘇州市的地方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蘇州端午習俗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全民參與,久盛不衰,集中展示了蘇州地區富於江南特色的民俗傳統。中國大地歷古以來在農曆五月初五紀念屈原。蘇州市端午...
端午節(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湖南省岳陽市汨羅市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端午節(汨羅江畔端午習俗)從農曆五月初一開始,十五結束。端午節(汨羅江畔端午習俗)主要流行於汨羅江邊楚塘、漁街、鳳凰山、河市、歸義、紅花、...
端午節(石獅端午閩台對渡習俗),流行於福建省石獅市的地方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清代蚶江是內陸對台灣島貿易中心港。嘉慶十一年(1806)樹立、保留完好的《新建蚶江海防官署碑記》記錄“蚶江為泉州總口,與台灣之鹿仔港對...
端午節(嘉興端午習俗),流行於浙江省嘉興市的民俗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嘉興端午習俗萌茅於南宋時期,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民國以來遺風尚存,新中國成立以後再次盛行。特別是近年來,一年一度的中國·嘉興江南文化節,將端午民俗...
端午節(五大連池藥泉會)又稱“聖水節”,流行於黑龍江省黑河市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端午節(五大連池藥泉會)是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地區達斡爾、鄂倫春、蒙古、滿、漢等民族民眾在藥泉舉行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端午節慶...
端午風情即端午節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這一天常見的傳統民俗活動有划龍舟,掛草藥,鬥草,吃粽子,喝雄黃酒等。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
端午節(道州龍船習俗),是流傳於湖南省永州市道縣的民間傳統習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道州端午划龍舟始於宋代,是為祭祀屈原。道州龍舟賽依然保留著古老的傳統,每艘龍舟都有固定的名稱,船頭雕刻也有龍、虎、鳳、鷹、貓等不同...
繼2005年前韓國“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後,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申遺內容 本次申報的...
《端午節》是近現代作家、思想家魯迅於1922年創作的短篇小說作品。此文所反映的是“五四”大潮退落以後,知識分子發生了分化的情形,文中作者運用輕鬆幽默的方式對“方玄綽”這類表面上進步,骨子裡落後的舊知識分子發出了辛辣的諷刺,...
端午節(安海嗦囉嗹習俗),流行於福建省晉江市的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安海嗦囉嗹習俗源於中原地區的古老民俗,清初已盛行。清代中晚期,這一活動與中華民族的龍圖騰崇拜結合在一起,時間則改為每年的五月初五。“嗦囉”...
《端午節》是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正國著 內容簡介 《中國民俗文化叢書:端午節》是《中國民俗文化叢書》之一,主要介紹了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來歷、端午節的詩詞以及端午節的當代演化等內容。將中國傳統...
端午節(五常龍舟勝會),流行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民俗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五常龍舟勝會是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五常街道在每年端午節舉行的一項大型民俗活動,流傳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清代乾隆皇帝巡視江南時看到當地趕集...
端午節(扒龍舟)是一種與端午節相聯繫的傳統水鄉民俗。明清時,廣東官方和民間的端午節賽龍舟活動已很普遍。1994年,廣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把端午節定為龍舟節。目前,民間傳統的扒龍舟活動主要在廣州天河區、荔灣區、海珠區、番禺區、增城...
端午節(屏南月四節)端午節(屏南月四節),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保護 2022年,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端午節(羅店劃龍船習俗),上海市寶山區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明清以來,端午劃龍船習俗在上海羅店鎮一直盛行、留存,形成黃浦江流域最富地域特色的端午龍船遺風。羅店龍船的船體脫胎於羅店灘船,平底、昂首、翹尾,顯得小巧...
《端午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為了宣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於2001年6月25日發行的,志號為2001-10的特種郵票。郵票全套三枚。郵票圖案分別描繪了端午節民間賽龍舟、包粽子、避五毒的風俗習慣。發行背景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
端午節(大澳龍舟游涌),香港特別行政區地方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龍舟游涌是香港漁業民眾每年端午節為驅瘟祈福在香港西端、廣東珠江出海口東岸的大澳舉辦的傳統節慶活動,民間已傳承上百年。農曆五月初四,各行會成員劃著名龍舟...
端午節(澤林旱龍舟),湖北省鄂州市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澤林以前依水而居,隨著地理環境的變遷,漸漸遠離水域,也就沒有了賽龍舟的條件。於是,澤林人因地制宜,採用了扎制旱龍舟巡遊的方式取代了水舟紀念屈原的傳統...
端午節(黃圃賽龍舟習俗),流行於廣東省中山市黃圃鎮的民俗,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黃圃鎮賽龍舟是中山市黃圃鎮一帶流傳百年的大型民間習俗活動,每年端午節期間舉行。黃圃賽龍舟習俗主要分布在五古坊(崗東、北頭、靈會、鼓樓...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分為4章,主要內容包括吳道子的鐘馗畫、端午佩香囊、關於香囊、香囊佩戴的講究、星座魔法香包、端午節飲雄黃酒、雄黃酒簡介、飲雄黃酒的來歷、端午節與雄黃酒、端午節拴五色絲線、端午節的其他風俗等。內容簡介 ...
五月初五即端午節,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中國所有傳統節日當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唐代至漢代常用的名稱是“五月五日”,唐以後,端午便取代“五月五日”等別稱,成為主流的稱呼。節日民俗主要有祈福納祥、壓...
龍日節,是端午節的別稱,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百越)崇拜“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含義 龍是上古時代古越人的原始信仰,源於天象崇拜。上古時代,古人以天象變化...
中國民俗認為農曆五月為毒月,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因此傳統民俗中有許多喝雄黃酒、插艾草等避邪驅毒的儀式。簡介 五端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山丹花)。端午節那天各家要懸插“五端”。來源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