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背景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解釋,其中紀念屈原說流傳和影響最為深遠。相傳,楚國的大夫
屈原,不滿當權者的昏聵,痛根秦國的擴張政策,憂國憂民,悲世憤俗,於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抱石投羅江。人們聞訊,從四面八方趕到江邊,有的劃漁舟飛馳江上,以救詩人;有的用粽子投江,以祭屈原。
2001年6月25日,為了宣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一套《端午節》特種郵票。
制票參數
志號 | 2001-10 | 印刷版別 | | 印製廠 | |
設計者 | | 背面刷膠 | [G] | 責任編輯 | 鄭復康 |
|
圖序 | 圖名 | 面值 | 發行量 | 規格 | 整張枚數 | 齒孔度數 |
3-1 | 賽龍舟 | 80分 | 2700萬枚 | 40mm×30mm | 40(5×8) | P13 |
3-2 | 包粽子 | 80分 | 1700萬枚 | 40mm×30mm | 40(5×8) | P13 |
3-3 | 避五毒 | 2.80元 | 1700萬枚 | 40mm×30mm | 40(5×8) | P13 |
(參考資料:)
票面圖案
郵票全套四枚。賽龍舟(3-1)圖案描繪了端午節民間賽龍舟的場景;包粽子(3-2)圖案描繪了端午節民間包粽子的習俗;避五毒(3-3)圖案描繪了端午節民間避五毒的傳統風俗。
郵票賞析
賽龍舟(劃龍船)是端午節的重要活動之一。郵票畫面上雖然只繪有兩隻正在爭相競渡的龍舟,但每隻船身上刻畫著龍頭和龍尾,充分彰顯出一種怒奮之勢;每隻船兩側都坐著數名壯漢,手持木槳,洋溢著一種勇悍和力量;船上前部歲列旗、繡傘,麗多彩;鑼擊鼓,節奏歡快熱烈,龍頭上一人手持彩旗,隨船顏動,給人一種驚險和刺激;兩隻龍舟繡旗上分別寫有“風調雨順”和“國泰民安”字樣,表達了人們的美好願望。郵票上具體生動的描繪,把讀者帶回到了唐代詩人
張建封在《
競渡歌》中描繪的端午節賽龍舟的情景中:“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氣氛和場面熱烈,富有動感,令人嚮往和陶醉。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古老的民間風俗。郵票圖案描繪了倒掛的蝙蝠上懸掛著粽子、香包、長命鎖和如意結。端午節在孩子身上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包,是為了防止邪祟的侵犯;掛長命鎖是對兒童的福佑;掛如意結,意味著吉樣如意。畫面左側的花瓶中所插的艾葉和菖蒲,是因為這兩種植物有消毒殺菌、驅除蟲害、清潔空氣的功效。畫面右下角所繪的是荷花及荷葉,因為端午節正值夏季荷花盛開之時,而荷花在民間也寓意祥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設計者運用民間十字挑花繡品的語言,使兩個粽子成為整個裝飾畫面中的有機組成部分。
“避五毒”是指在端午節這天,按照傳統習俗人們用彩紙將“五毒”(指蛇、蠍子、壁虎、蜈蚣、癩蛤蟆)剪成剪紙,貼於門窗、牆、炕,或系在小孩臂上。郵票圖案表現的是葫蘆符驅五毒。葫蘆符是民間傳統驅毒的吉祥圖案,上繪有虎頭裝飾,既可愛也取其辟邪之意,形象面生動地解析詮釋了民間端午節避五毒的內容和形式,表達了人們析求安康的美好心愿。
版本信息
6月25日,國家郵政局發行了《端午節》郵票的同時,還發行了各自有9枚(3*3)郵票為一版的
小版張。
該小版張是2000年1月29日發行《
春節》小版張的後繼,它宣告了中國傳統民俗節日題材小版張已正式形成系列;在設計上,該小版張為橫式,《春節》小版張為直式,這一橫一直,使得兩個民俗節日小版張有了明顯的區別,再加上其郵票在全白的背景下,施以紅、綠、黃、紫等中國民間喜愛的色彩,並借鑑了民間傳統木刻版畫的表現手法,同時在左右票邊配有相關的圖案,使得整版畫面顯得古樸大方,較好地表現了端午節這一民間傳統佳節之主題。
圖序 | 圖名 | 面值 | 發行量 | 規格 |
版式二 | 端午節 | 7.2元 | 130萬版 | 180mm×120mm |
版式三 | 端午節 | 7.2元 | 130萬版 | 180mm×120mm |
版式四 | 端午節 | 25.2元 | 130萬版 | 180mm×120mm |
(參考資料:)
真偽鑑別
這套郵票發行量總計高達2000多萬套。由於有兩種版式,小版票發行量130萬版。剛發行時,郵市對小版票進行炒作,而大版票很快便跌破面值。這就使造假者有機可乘。造假者利用高科技製版,採用與真品相似的紙質,採用膠版偽造出可亂真的贗品,用來欺集郵者,也欺騙郵政。鑑別方法如下:
1.看版別
郵票真品採用影寫版印製,其網點特徵為大小相同,呈菱形,中間空心,文字邊緣呈鋸齒狀;偽品採用膠版印製,網點呈實心圓形或網狀。
2.看票題
郵票上的“端午節”票題,真品文字邊緣呈鋸齒狀,筆畫粗細也不一樣,偽品文字邊緣整齊,筆畫粗細均一樣。
3.用紫光燈鑑別
在紫光燈照射下,真品與偽品均呈現相同的紙色和螢光纖維,真偽難辨。用紫光燈鑑別郵資票品的真偽,僅可作為參考項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