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方言

福建方言

福建省歷來以方言複雜著稱。全國漢語方言有七大類,福建境內就占有其五:閩語客家語贛語吳語官話。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於社會的分裂、人民的遷徙、民族的融合和地理的阻隔。福建境內現存的各種方言都有自己獨特的形成過程。從總的方面說,就古民族和古方言的源流而論,福建方言是多來源的;就方言差異的積存和共同語的影響而論,福建方言是多層次的;就內外關係及其相互作用的結果而論,福建方言是多類型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方言
  • 地點:福建省
  • 原因:社會的分裂人民的遷徙民族的融合
  • 種類:閩語,語和贛語等
歷史,方言分區,閩方言,方言過渡區,客家方言,贛方言,

歷史

六個主要方言區的分布
閩東方言分布於唐代的福州,宋代的福州、福寧州,明代的福州、福寧二府;又大體按這兩個府分為南北兩片。南片是閩江下游流域,以福州音為代表;北片是交溪流域,以舊府城福安音較有代表性。
閩南方言分布在唐代中期後的泉州、漳州,明朝泉州、漳州等;清朝的興泉永道,下轄泉州府五縣、興化府莆田、仙遊兩縣和永春州(永春、大田、德化),汀漳龍道除去客家縣外的漳州各縣大部分和龍巖州,南北兩片不同口音正好分布在晉江流域和九龍江流域。分別以明清的泉州、漳州兩個府城的口音為代表,閩南方言北部口音以泉州府城音為代表。閩南方言南片口音以漳州的薌城音為代表,西片口音里的龍巖方言保留了最完整的閩南語古辭彙。後起的城市廈門則集南 北片的特點(泉、漳口音)成為全區的代表方言,俗稱漳泉濫。
閩中莆仙方言分布在莆田市區、莆田市仙遊縣、泉港北部、東部、本來屬於莆田縣的新厝鄉在1956年被從莆田縣劃到福清漁溪鎮西部本來屬莆田縣,稱為蘇田裡,東張鄉西部也本來屬莆田縣,稱為安香里。分布在南朝的南安郡北部,唐代到宋朝前期的泉州北部,明朝興化等;清朝的興泉永道北部,下轄泉州府五縣、興化府之莆田、仙遊兩縣,永春州等,新中國1970年前的晉江地區(今泉州)北部等。
閩北方言主要分布於唐代的建州,明清的建寧府,分布在除了邵武市、光澤以外的南平大部、壽寧,全境屬建溪流域,以舊府城建甌音為代表。建溪上源和崇陽溪兩支流正好把閩北方言分為東西兩片口音。東片以建甌音為代表,西片以建陽音為代表。
閩贛方言區就是宋代的邵武軍、明清的邵武府,屬於富屯溪流域和建溪上游,邵武市、光澤、建寧、泰寧將樂,以府城邵武口音為代表。其附屬的過渡片(將樂等縣)原是南劍州及後來的延平府(今永安、沙縣、三明部分、1970年劃給三明的尤溪部分),屬於建溪流域。
永安方言區是原來的南劍州(今三明大部)、延平府,分布在永安、沙縣、三明部分、尤溪部分,沙溪貫穿其中。永安、沙縣分別為南北兩種不同口音的代表。
其他邊界方言和方言島
除了上述7個方言區,福建境內還有一些小區域的邊界方言和方言島。它們也各有形成的歷史和特點,分別介紹如下:
浦城縣北的吳方言
浦城縣地處閩浙邊界,歷來是入閩通道,與浙江來往密切,有不少浙江人先後來此定居。今縣城及北鄉(占全縣面積三分之二)通行的是和衢州、處州片相近的吳方言。
閩方言土語群
戴雲山的西北坡,包括大田、尤溪兩縣大部和永安沙縣的邊界,地處5種閩方言的接合部,歷史上行政區劃變動大,人口流動多,這裡至少有5種難以通話的土語。
①大田前路話:通行於大田城關為中心的中部。
三明方言地圖三明方言地圖
②大田後路話:通行於大田西北、尤溪西南和永安沙縣個別鄉。
③尤溪城關話:泛稱尤溪話,通行於尤溪中部。
④尤溪中仙話:通行於尤溪東南部。
⑤尤溪洋中話:通行於尤溪東北部。
5種土語中,①接近閩南話,②帶有閩中話特點,③閩東、閩南、閩中三者的特點兼而有之,④近於③,並具有莆仙話成分,⑤接近閩東話。它們都具有閩方言的共同特點,屬於閩方言,但歸入哪一區都勉強,是一群方言區邊界的混合型土語。
明、清兩代,先後有兩批官兵前來福建“平亂”,嗣後就地屯守聚居,形成兩處官話方言島。
其一是南平市區和西芹鎮的“土官話”。使用人口約2萬多。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 ,沙縣鄧茂七發動農民起義,數月間幾十萬義軍攻破附近20多個縣城,明王朝先後調京營士卒5萬多人前來鎮壓,後陳懋所部2萬餘人多留守南平。
其二在長樂縣航城鎮琴江村,清初旗營在此築堡定居,至今城牆猶存。現有居民1000餘人,已認定為滿族。他們說的話俗稱“京都話”。1981年以前琴江村屬洋嶼大隊,當時稱為“洋嶼話”。
這些方言島的居民都兼通雙語,對內說官話,對外使用當地方言。這些官話都受到當地方言的影響,但基本面貌仍是北方方言。以辭彙為例,南平官話的房子、婆娘婦女、老子、兄弟(弟弟)、身子、怕生、耍、疼、他;洋嶼話的今兒個、明兒個、爺爺、奶奶、老爺、外祖父、姥姥、耗子、斗篷(斗笠)等都還是地道的北方話
其它方言“飛地”
福建境內的諸種方言,也有插入省內其它方言區的“方言飛地”(即方言島)。那裡聚居的人在家說母語,出村說當地話。這些方言島形成的歷史,長的二三百年,短的只有二三十年,當地人大多還知道自己祖宗何時從何地因何故遷來的。就移民原因看,多是出外謀生,也有避難、逃荒或政府組織集體移民的。例如寧德縣碗窯村,乾隆年間所修《寧德縣誌》記載:“本邑因有碗窯之業,漳,泉等處無業之民雜聚二都,以造碗謀食”。現就調查所知,按方言區列舉如下:
⑴閩南方言泉州話區外方言島
按照1980年代按照福建方言專家隊的考察,福鼎縣沙埕前岐、店下、白琳、點頭、管陽、貫嶺、南溪、桐城等13鄉的98村,共有993自然村,總人口約13萬人。
霞浦縣水門、牙城鄉和三沙鎮共有33村鎮的100多個自然村,總人口約近4萬,其中水門、牙城鄉是由浙江平陽的閩南方言島倒流來的,以務農為主;三沙是閩南遷來的,多以打魚為生。此外,長壽鄉赤沙村、延亭村也有數千人。寧德市飛鸞鄉碗窯、礁頭村,幾千多人。
福建方言福建方言
連江縣敖江鄉鳳尾、北嶽村,數百人。
自古屬泉州的莆田縣的新厝鄉,新厝鄉解放後被從莆田縣劃到福清漁溪鎮西部本來屬莆田縣,稱為蘇田裡,東張鄉西部也本來屬莆田縣,稱為安香里。1958年前屬於永泰,後劃給福清的一都鄉的王坑、東山、善禮村的部分自然村。
福清市漁溪鎮的上張、雙墩、步上、蘇田等村的部分自然村,鏡洋鄉的紅星、波蘭、長征、東升等村的部分自然村,上逕鄉的南灣、縣圃、梧崗等村的部分自然村,音西鄉的音西、音埔、演前等自然村,陽下鄉的蘆院、油樓、奎嶺村,東張鎮的先鋒、香山、半嶺、瀨底等村的部分自然村,宏路鎮的龍塘,圳邊周店等村,總共有十多萬人。
閩侯縣祥謙鄉東西台村,1000餘人。
莆田市南日島浮葉村浮斗自然村(未注數目者人數不明,下同)。
南平市夏道鎮大洲村
順昌縣城關鎮的吉舟、文新、井龍等村及大幹鄉石湖村、埔上鄉、富文鄉的數個自然村,共有數萬人。
建陽縣麻沙鎮竹洲村金台自然村。
武夷山中天心村數百人。
浦城縣盤亭鄉上黃厝村等,數百人。
沙縣青州鎮洽湖村、高橋鄉上洋村、富口鄉羅溪村等,數萬人。
永安縣西洋鄉7個村,近萬人;大湖鄉4個村,數千人。
尤溪縣坂面鄉街面村,數千人。
⑵莆仙方言莆仙話片區的區外方言島
自古屬莆田縣的新厝鄉的蒜嶺、鐵灶 、江兜等村的自然村,新厝鄉解放後被從莆田縣劃到福清漁溪鎮西部本來屬莆田縣,稱為蘇田裡,東張鄉西部也本來屬莆田縣,稱為安香里。新厝鄉和莆田市江口鎮相接。
福清市漁溪鎮的東際、江山、柳厝、水頭等村的部分自然村,東張鄉的蘆嶺、金芝、雙溪等村的部分村落,鏡洋鄉的後溪、善山等村的部分村落,音西鎮雲中村嶺口自然村,江陰鄉的莆頭村、小麥嶼下石村的部分村落,總計數萬人。
霞浦縣大嶼鄉後門村,400多人。
福安縣白石鄉11個自然村,1000餘人。
福鼎縣沙埕鎮澳腰、釣澳、後港等村,1000多人。

方言分區

閩方言

閩方言分為邵將(邵武-將樂)、閩北(建甌)、閩中(永安縣)、閩東(福州-浙江閩語區)、閩南、瓊文(海南島的東部南部西部沿海,以瓊山-文昌為代表)7個次方言,之間互不通行,可能是秦漢時代漢人南遷後與當地的閩越語言不同支系互動的結果。紫雲洞山-西洋-青水-三明市-湖源-新陽-葛坑東-南埕-湖洋-楓亭一線以南為泉漳次方言, 廣東省潮州汕頭、汕尾、茂名的電白縣、雷州半島(不含湛江市)、海南省海口市-臨高縣-瓊中縣-保亭縣-五指山縣-樂東縣-白沙縣、台灣大部分漢區、浙江省蒼南縣也屬於閩南次方言(莆田話)。
福建省是漢語方言最複雜的省份之一。全國各大方言區中,福建占著5種。分布最廣的是閩方言。福建境內的閩方言又分為5個區:
分布在閩江下游的福州、閩侯、長樂、平潭、福清(福清和平潭的閩東話在音韻及辭彙上帶有閩南語的特徵)、永泰、閩清、連江、羅源、古田、屏南等11個縣市的是為南片,以福州話為代表。分布在福安、寧德周寧、壽寧、柘榮、霞浦福鼎等7個縣市的是北片,以福安話為代表。
分布在泉州、廈門、漳州三個市、龍巖部分,包括:廈門、金門、 泉州、晉江、南安、惠安、安溪、同安、永春、德化、大田、漳州、龍海、長泰、華安、南靖、平和、漳浦、雲霄、東山、詔安、龍巖市區部分、漳平部分等地,共 23個縣市。以廈門話為代表。泉州、漳州和龍巖3種口音都有些差異。
東片(廈門) 廈門、金門、同安
北片(泉州) 泉州、晉江、石獅、安溪、南安、惠安、永春、德化
南片(漳州) 漳州、龍海、長泰、華安、南靖部分、平和部分、漳浦、雲霄部分、東山部分、詔安部分
西片(龍巖) 龍巖新羅區部分、漳平部分 西北片大田大田(西南部),尤溪縣小部分
閩中莆仙方言
北片:莆田市區、涵江區;南片:莆田市仙遊縣
永安方言區
永安、沙縣三元區、梅列區等4個縣市(區)。以永安話為代表。
南片(永安):永安、列東、列西
北片(沙縣):沙縣
東片:建甌、松溪、政和、南平(大部)、順昌(東南部);西片:建陽、武夷山浦城(南部),以建甌話為代表。

方言過渡區

在福建省的中部戴雲山區,尤溪縣和鄰近的永安東部、大田中西部和沙縣南部,是介於閩南、閩中、閩北和閩東之間的過渡區
閩方言過渡區
南片(大田) 大田(中部)
中片(廣平) 大田(西部)、尤溪(西部)、永安(東部)
北片(尤溪) 尤溪(大部)
閩方言與客贛方言過渡區
北片(將樂) 將樂、順昌(西北部)
南片(明溪) 明溪
北片(邵武) 邵武、光澤
閩贛方言(邵武)
西片(建寧) 建寧
南片(泰寧) 泰寧
北片(寧化) 寧化、清流
閩客方言(長汀
中片(長汀) 長汀、連城
南片(上杭) 上杭、永定武平
東片(九峰) 平和(西沿)南靖(西沿)詔安(北角)
浙西片邊界方言
浦城(中北部)
南平(市區及西芹鎮

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分布在閩西的寧化、清流、長汀、連城、上杭、永定、武平,以及閩南的平和、南靖、詔安的西沿,以長汀話為代表。
在閩、客、贛3種方言之間,明溪將樂、順昌一帶也可以說是過渡區,因為那裡的方言兼有3種方言的特點。
浦城縣的中北部和浙江省連界,那裡說的是和浙江的處衢方言相近的吳方言。
南平市區和西芹一帶以及長樂縣的琴江村,有兩個官話方言島。
此外,閩方言和客方言,也都有在區外相互穿插分布的。閩南話在閩中、閩北、閩東都有方言島。客家話在閩北、閩東也有不少小方言島。在武平縣中山鎮通行的“軍家話”是比較接近贛方言的方言島。
居住在閩東的福安、羅源寧德等地以及閩北的建甌建陽順昌等地,永安、上杭等地的畲族同胞所說的話是一種也還保留著一些本族語言的、和客家話比較相近,又吸收了一些當地閩方言成分的帶有混合性質的語言。通常也稱為畲語
福建省境內的方言不但品種多,而且內部差異很大。像連城、尤溪、順昌等地,一個縣內就有幾種、十幾種不能相通的話。

贛方言

贛方言分布在邵武、光澤、建寧泰寧4個縣市,邵武話比較有代表性。邵武、光澤、建寧、泰寧也是福建省開發較早的地區,三國時期是建安郡所屬的昭武、綏安二縣,唐代改稱邵武、綏城,屬建州。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升為邵武軍,不久就轄有與今名相同的4縣。明以後一直是邵武府的轄地。這裡立軍以來已有1000年歷史,但由於山高水小,交通不便,長期未有發達的商品經濟,並未真正形成經濟、文化中心,這些便是方言複雜的社會原因。從西晉到隋代,這裡曾兩度劃歸江西的江州和撫州管轄200多年,因此他們歷來與江西交往較多。宋元以後,有大量江西人陸續前來定居。這裡的方言原屬閩北方言,後來逐漸贛語化。就贛化的程度說,建寧話最徹底,已極少閩方言的成分,光澤話和資溪一帶的贛方言也十分相近。邵武、泰寧則保存較多的閩方言成分,但彼此的差異還不小。除邵武、光澤的方言較為接近外,三片之間還難以自由通話。由於長期作為府治,邵武話在區內具有一定代表性。在現今的社會交際生活中,這一帶已經普遍通行國語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