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話

泉州話

泉州話閩南語的一個次方言,隸屬於漢語七大方言之一的閩語,歷史上是閩南語的代表,至今學術上仍以最純正的泉州府城音作為閩南語的標準音。閩南最早影響最大的地方戲劇種梨園戲以及南音至今仍以泉州音為標準音。泉州方言的形成,跟晉唐、五代十國時期中原漢人大批南下入閩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泉州方言中至今還保留著古漢語語音、辭彙的許多特點,猶如古漢語的"活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泉州話
  • 所屬語系:漢藏語系-漢語族
  • 標準音:泉州話-泉州府城腔
  • 適用地區:閩南地區、台灣地區、東南亞
  • 代表人物鄭成功李贄歐陽詹施琅
簡介,使用範圍,語音上的主要特點,相關歷史,

簡介

泉州話是閩南語的一個次方言,隸屬於漢語七大方言之一的閩語,歷史上是閩南 語的代表,至今學術上仍以泉州府城音作為閩南語的標準音之一。閩南最早影響最大的地方戲劇種梨園戲以及南音至今仍以泉州音為標準音。泉州方言的形成,跟唐中期、五代十國時期中原人大批南下入閩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泉州方言中至今還保留著古漢語語音、辭彙的許多特點,猶如古漢語的"活化石"。

使用範圍

泉州市泉州市
泉州方言的使用範圍覆蓋泉州地區,包括今天的鯉城區豐澤區洛江區泉港區部分、晉江市南安市石獅市惠安縣安溪縣永春縣德化縣金門縣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泉州台商投資區(國家級)縣(區、管委會)。
泉州方言也流播到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以及台 灣島和香 港、澳 門地區。

語音上的主要特點

泉州方言語音上的主要特點是:古全濁聲母一部分變為送氣清音,一部分變為不送氣清音;古非組字常讀為雙唇音[ p ]或[ ph];古知組字常讀為舌尖塞音[ t ]或[ th ];有[ -m ]、[ -n ]、[ -ng ]三個鼻音韻尾和[-p ]、[ -t ]、[ -k ]、[ -?]四個塞音韻尾;聲調一般有7個,上聲分陰陽,完整保留著古代的入聲;有複雜的文白讀現象,文讀和白讀各成系統。辭彙上的主要特點是保存了不少古語詞,如:汝(你)、伊(他)、箸(筷子)、鼎(鍋)、走(跑)、食(吃)、曆日(日曆)、雞母(母雞)、人客(客人)等。

相關歷史

台灣 話主要分布於台灣省北部、西部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區,使用人口1200萬左右。台灣話又有“泉州腔”、“漳州腔”的差別,它們分別來源於福建閩南方言的“泉州音”和“漳州音”等 。但“泉州腔”略占優勢,這是因為公元1661年從荷蘭人手中收復台灣的鄭 成 功是泉州府南安人,如今台 灣人清代祖籍泉州府的占總人口的50%左右。
鄭成功鄭成功
泉 州是台灣同胞的清代祖籍地之一。根據閩台族譜的記載,宋元時期就已經有閩粵人移居台灣。明末鄭芝龍開發台灣,清初鄭成功收復台灣,移居人數更是大增。在祖國大陸向台灣的移民中,歷來以福建人居多;清代移民 台灣的 福建人之中,又以泉 州、漳州二府戶籍各縣為最。台灣著名歷史學家連橫在《台灣語典·自序》中說:“夫台灣之語,傳自漳泉,而漳泉之語傳自中國。其源既遠,其流又長。”據1926年的調查,全台灣漢族居民共三百七十五萬一千人,祖籍福建者達三百一十萬,占83%強。其中清代、近代祖籍泉州府各縣的占44.8%,清代、近代漳州府各縣的占35.1%。從台灣全島使用閩南 話人口的比例看,目前台灣島內使用閩南話的人口多達1200多萬,約占全省人口的80%。閩南話可以說是台灣的主要方言。台灣話內部至今仍有“泉州腔”和“漳州腔”之分。其中的“泉州腔”即直接源於泉州話。泉州話與台灣話的一致性相當突出:語音方面都具有“聲母簡單、韻母複雜、聲調繁多”的特點;辭彙方面,方言基本詞幾乎完全一樣;語法方面也沒有什麼明顯差別,如泉州、台灣兩地都把“公雞”、“母豬”說成“雞角”、“豬母”,語素的順序與普 通 話正好相反。
泉州朝天門泉州朝天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