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面鎮(坂面鄉)

坂面鎮

坂面鄉一般指本詞條

坂面鎮地處尤溪西南部,戴雲山西北側。東與台溪鄉接壤,西和新陽鎮銜連,南跟大田的梅山鄉、德化的湯頭鄉交界,北同西城鎮、城關鎮毗鄰,是兩市(三明、泉州)三縣(尤溪、大田、德化)的交接地帶。轄20個行政村,77個自然村,是尤溪縣土第一大鎮。屬中高海拔地區,鎮政府所在地海拔170m,鎮內蓬萊山(海拔1288.7m)、羅漢山(海拔1287.5m)兩座高山對峙,玉溪河從兩山之間由南向北縱穿而過。

2017年,坂面鎮行政區域面積41152公頃,常住人口27247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坂面鎮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福建省三明市
  • 下轄地區:20個行政村,77個自然村
  • 電話區號:0598
  • 郵政區碼:365113
  • 地理位置:尤溪西南部
  • 面積:41152公頃
  • 人口:27247人(2017年)
  • 著名景點:蓬萊山,羅漢山,步雲塔,蓬萊普濟寺,普照寺,會三宮等
  • 車牌代碼:閩G
行政區劃,坂面村概況,下川村概況,蔣坑村概況,吾園村概況,大乾村概況,古蹟村概況,仁厚村概況,青坑村概況,山面村概況,正山村概況,京口村概況,芹洋村概況,際頭村概況,大坪村概況,華園村概況,肖坂村概況,後坑村概況,閩湖村概況,山岩村概況,永坑村概況,歷史沿革,基礎設施,交通狀況,建築景觀,氣候物產,經濟發展,城鎮建設,獲得榮譽,地圖信息,

行政區劃

坂面村概況

坂面村:轄下坂、後玉田、後洋嶺、狐狸壟、東城坂、金堂、半山、後洋坪、後吉、貝壟坑、上坂、上坂頭、更鼓瀨自然村;
坂面村位於尤溪縣進入閩南德化、泉州交通重地坂面鄉的集鎮所在地,距縣城21公里,全村共有6個片區,48個村小組。人均耕地少,山林多,勞動力資源豐富。
2012年全村完成農業產值4715萬元,工業產值1341萬元,企業產值354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360元,村財收入173萬元。先後規劃開發了7個住宅小區,580個單元。目前全村60%以上的農民住上了鋼混結構的新房,95%的農戶用上自來水,90%的農戶安裝了有線電視,20%的農戶用上寬頻網際網路,85%的農戶擁有程控電話。多年來,坂面村先後被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縣評為“五好村”黨支部、“十星級文明示範村”、依法治縣先進村、新農村建設優勝整治村、“平安家庭”創建工作先進集體,被鄉評為黨建工作、為民辦實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農業農村工作評比第一名。

下川村概況

下川村:轄下村、後湖、過溪洋、長灌、後山自然村
下川(原名霞川)村,位於清溪河下遊河口處三角洲,尤溪河上游。全村土地廣闊。全村水域豐富,山清水秀。733縣道貫穿全村,距縣城23公里,東北部與台溪鄉大頭橋和福廷坑村交界,西南部與本鄉蔣坑和坂面村相鄰,距鄉所在地5公里。
5個自然村。工農業產值4421萬元,企業產值1162萬元。全村公路水泥硬化6.6公里,自然村公路水泥硬化4.8公里,添置國小多功能教室電教設施。農戶有線電視入戶率97%,家庭電話安裝率86%,有寬頻上網等。
下川村以構建和諧農村為目標,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為重點,切實增加農業收入,發展柑桔、茶葉、油茶種植,大力實施項目追趕戰略,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萬元以上,工企業園區拓展面積達50畝以上。2012年完成農業產值4024萬元,工業產值468萬元,企業產值1255萬元,村財收入83萬元。
已全面硬化貫穿全村6.7公里的733縣道及4.5公里村道,全村設有衛生室5個,宗教活動場所2處,國小添置了遠程教學設備和多功能教室,辦學條件得到改善。還進行了村莊建設規劃,開展家園清潔行動,開通網際網路寬頻線路32戶,95%的農戶安裝了設有高科技設備的可定址有限電視及90%的農戶安裝了家庭電話。

蔣坑村概況

蔣坑村:轄米籮石、蔣坑、初坑、下路坑、下坑洋、下洋、大侖、小演、上坑、竹柄、余宅、上坑洋、茶坪尾、隔頭仔、雙坑口自然村;
蔣坑村是省級第二批百村示範聯繫點,市級第一批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水東庫區村,206省道境內通過。我村現有農戶490戶,2031人,分3個自然村,15個村民小組,有黨員64名,設3個黨小組,村兩委幹部9名。全村共有耕地面積1876畝,林地面積38230畝(個私造林2170畝),茶果面積3090畝。蔣坑民營工業園區占地面積200多畝,現已有9家企業入駐,固定資產總投資達3050多萬元,解決就業人員320人。2012年全村實現工農業總產值8310萬元,村財收入1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786元。近年來,先後獲得了省市“平安家庭”先進示範村,市“文明村”、“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三等獎”,縣先進基層黨組織、“五好”村黨支部、“信用村”等榮譽。

吾園村概況

梧園村:轄前余坑、大坪嶺、後余坑、竹林坑、棗坪、梧園自然村
吾園村位於尤溪縣西南部,我村地處風景秀麗的蓬萊山腳下,距縣城30公里,與坂面、大乾村相鄰0.3公里。吾園村大集體時代是農業學大寨先進單位,當今時代曾被三明市授於精神文明榮譽村。
現有人口638人,140戶,黨員27人,2個自然村,4個村民小組,系林、王、羅三個姓氏,全村有老年人82人,80歲以上15人,勞動力總數400人,男204人,女196人,非農轉移就業人數252人。本村有一個2004年投資150多萬元的蓬髮竹製品廠在村部旁邊,一個投資200多萬元怡康鞋業公司於2007年7月正式投產,解決了村裡的剩餘勞動力。
土地總面積11663畝,其中農田510畝,林地6647畝,有林地4725畝,用材林1972畝,森林覆蓋率達到73.3%;全村落實集體林管護共3419畝,公益林2449畝,茶果林893畝,毛竹林3050畝。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毛竹產業,80%以上口徑達到9-14寸。年產毛竹5萬多支,冬筍、筍乾、毛竹加工等產值可觀。
於2004年底投資60多萬元建成了一條鄉通村水泥路。在2006年總投資8萬多元的吾園村自來水廠建成,在全村範圍內用上乾淨的自來水,方便了村民用水,為村民飲水健康創造了條件。總投資17萬元的吾園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於2007年9月中旬全面竣工,為村部辦公以及方便老年人活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村容村貌得到較大的改觀。

大乾村概況

大墘村:轄大墘、上邊坑、石牌、水郭、楊梅坑、馬頭、文奇、後洋自然村;
大乾村位於尤溪縣境南部,離縣城27公里,距鄉所在地3.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大乾村地處蓬萊山腳下,緊靠集鎮在地,206省道從三個自然村貫穿而過。全村共有人口972人,有242戶,其中:男515人、女457人,分布大乾、水郭、文奇後三個自然村,居住著羅、雷等姓氏,其中水郭為少數民族(畲族)的聚居地。有8個村民小組,有34個黨員,有25個村民代表。全村總面積為15875畝,林業總面積12000畝,其中:國有林有1333畝,鄉有林1266畝,自有林864畝,集體毛竹林1268畝,耕地面積937畝。改革開放以來,毛竹、木材、茶葉、菸葉、蘆柑是該村的支柱產業,該村的經濟和各項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

古蹟村概況

古蹟村:轄古蹟口、大柏山、赤墓頭、柿樹壟、鐵路坑、常山、大灣、紙坪隔、東坂爐、漈仔頭、下洋自然村;
古蹟村位於尤溪縣東南部,羅漢山腳下,省道206線過境村,以特色產業型為主導的行政村,街面電站下游,轄5個自然村,20個村民小組,現有551戶,2279人。
土地面積28819畝,其中:耕地面積2080畝,林地面積19622畝(其中:林地5442,毛竹林1573畝,生態公益林10489畝<國財5242畝、省財5247畝>、油茶2118畝、茶果3117畝<其中:茶葉163畝、蘆柑2773畝、其它果樹175畝>)。
現有4個黨小組,黨員39名,預備4名。其中:女黨員4名,高中以上文化的黨員12名,45周歲的黨員20名,70歲以上的老黨員3名,困難黨員2名,特困黨員1名。全村有五保戶11名,享受低保40戶155人;有530戶2114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占97%;全村有婦女1097名,團員86名,民兵預備役13名,有蘆柑和油茶經濟合作組織,農村七大員隊伍配備齊全。
通村公路硬化5.7公里,通自然村公路硬化2.6公里(正在施工),老人活動場所1個、衛生室4個、國小等文教設施齊全;衛星電視入戶率98%,家庭電話安裝率90%,寬頻入戶12戶。
2012年全村完成農業產值2999萬元,工業產值457萬元,企業產值13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87元,村財收入48萬元。

仁厚村概況

仁厚村:轄仁厚、大演、下隔、下天盂自然村;
仁厚村是以特色產業型為主導的行政村,位於坂面西北部的蓬萊腳下,朝向羅漢山,距鄉政府所在地九公里,與206省道隔河相望,全村轄有仁厚、大演、下隔、下天孟4個自然村座落在北岸。有13個村小組,現有農戶288戶,1295人。
村民主要散居在尤溪河的北岸坡上,村道硬化1.8公里,西街公路沿南岸經過我村村域6公里,而村民的生產、生活、農產品運輸等來往返行唯一依靠80年代建造的仁厚、大演2座鋼索橋與南岸相銜接,通往各自然村的只有機耕土路。
全村土地面積17042畝,其中:耕地1531畝,林地12708畝(用材林面積3404畝、生態公益林2894畝、毛竹林2731畝、油茶林1700畝、茶果1350畝)。
現有黨員28名,其中:女黨員4名,預備黨1名,高中以上的黨員12名,45周歲以下黨員13名,特困黨員2名,困難黨員3名。全村享受低保戶16戶63人,五保戶1戶。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2%,團員22名,民兵預備役5名,衛生室2個,衛星閉路電視入戶率達98%,家庭電話安裝達70%以上。

青坑村概況

青坑村:轄青坑、湖美溪、洞頭、田中自然村;
位於坂面鄉西南部,與德化縣葛坑鄉大岺村相鄰,座落在風景秀麗的羅漢山腳下,全村有3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現有戶數231戶,總人口861人。全村現有3個黨小組,黨員39人,其中女黨員4人;今年新列入考察對象3人,60周歲以上的老黨員15人,特困黨員1人。全村有五保戶3人,享受低保23戶55人,其中:二女結紮戶7戶28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8戶818人,占總人口的95%。全村共有土地總面積26147畝,其中:國有林3249畝,鄉有林4455畝,村有土地面積18413畝(其中:耕地面積1588畝<水田982畝,拋荒238畝,旱地368畝>,糧食產量1354噸,其中:水稻895噸,其它雜糧459噸;林地面積15002畝,其中生態公益林4562畝,商品林10440畝<油茶林658畝,果園655畝,蘆柑591畝,毛竹林5647畝,人工林2889畝>)。2007年全村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914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038萬元,工業總產值876萬元,企業總產值272萬元,村財收入1.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04元。

山面村概況

山面村:轄王大音、山面、龍登坑、大岬、後曲、東碓洋自然村
山面村是農業大村,是抓特色產業主導型新農村,位於尤溪上游,轄3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共有320戶1277人。
共有土地總面積22223畝。耕地面積1102畝,其中:水田942畝,望天拋荒田160畝;林地總面積16522畝,其中:人工林面積5432畝,毛竹林面積1448畝,生態公益林9139畝,茶果1439畝(其中:油茶1200畝,茶葉20畝,蘆柑210畝,其他果樹9畝)。全村共種植菸葉746畝,菸農68戶,菸農占全村的21.3%,其中:種植30擔以上的大戶57戶,新建密集型烤房8座,完成菸葉生產2274擔,菸農實現收入達153萬元,創歷史新高。
現有黨員36名(其中:女黨員2名),今年新發展2名,高中以上文化黨員9名,困難黨員2名,特困黨員1名。全村共有五保戶8戶,享受低保50人,全村10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村七大員隊伍配備齊全。
共通水泥硬化道2.5公里,村有衛生室、國小等科教文衛設施齊全;有自來水廠1座,70%農戶用上自來水;閉路電視入戶率達95%,家庭電話安裝率達90%。
2012年全村完成工農業總產值580萬元,村財收入91.4萬元,村民人均收入4381元,主要收入渠道有:糧食收入、菸葉種植收入、勞務輸出收入、其他收入。

正山村概況

正山村:轄音頭、東坑洋、大墓、後壟坑、墓仔兜、雲路坑、下尾盂、林厝坑、新厝坑、坑園自然村; 大坪村:轄新宮、大坪、洋尾、官坑、龍仔寨、後塆、湖神宮自然村;
正山村是以特色產業型為主導的行政村,位於閩尤溪街面電站下游8公里處,地處蓬萊山與羅漢山兩山之間的山腳下,206省道貫穿全境。
現有人口1128人,256戶,勞動力586人,其中男勞力304人,女勞力282人,分布在6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黨員25名(預備黨員3名),其中女黨員1名,高中以上文化6名,35歲以下8人,36至55歲9人,56歲以上8人。
土地總面積39766畝,其中耕地面積924畝,林地面積21888畝(其中:毛竹林5359畝,生態公益林6407畝,油茶874畝,茶果722畝,蘆柑536畝,茶葉75畝,板栗71畝,雜果40畝)。
通村公路硬化3.6公里,家庭電話安裝率83%,衛星電視入戶率62%,寬頻入戶3戶,2個自然村102戶用上自來水,衛生室2個,老人活動室1個,農村七大員隊伍配備齊全,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率95.4%,國小設施齊全、環境優美。
2012年全村完成農業產值1733萬元,企業產值372萬元,工業產值30萬元,村財收入6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728元。

京口村概況

京口村:轄京口、白水漈、安岩、草洋、大山林、半洋安、山場、台子、大山、粗坑、魚公墓、巫山、岩兜、後溪、秘盂、吳厝前、後壟仔、盾峰岬、糞箕灣自然村;
京口村全村625戶2659人,6個自然村,21個村民小組。全村現有黨員49人,其中:女黨員4人、預備黨員3人,列入考察對象3人。土地總面積43250畝,其中:耕地面積2357畝,林地23850畝(生態公益林9114畝、毛竹林3500畝、有林地11236畝)。主要經濟作物有:蘆柑750畝、茶葉200畝、油茶4820畝、菸葉900畝、集體毛竹林1800畝。08年工農業總產值2734萬元(農業2609萬元、企業292萬元、工業1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41元,村財收入12.9萬元。農醫保情況:09年參保2516人,其中:特殊群體271人(五保戶7人、殘疾戶39人、二女戶44人、低保戶212人),參保率94.6%,比2012年提高3個百分點。勞動力情況:總勞動力1310人,其中:男勞力741人,女勞力569人;從事農業勞動力883人;已向非農產業轉移就業人數427人。投資50多萬元,拓寬岩兜3.5公里機耕路,建設了京口秘孟3.5公里煙基工程,並在京口、台子等自然村安裝亮化工程。

芹洋村概況

芹洋村:轄鹿厝墘、寮白山、赤竹松、烏石墘、黃勝墘、上鳳、吳厝、後塘、樹林後、音頭流、林後崎、茶樹墘、白葉坑、上園、四町、眾坑、半嶺自然村;
芹洋村地處尤溪縣南部,毗鄰大田縣,位於坂面鄉西部的蓬萊山半山腰,平均海拔550米。全村共576戶2470人,21個村民小組,7個自然村。黨員51名(其中女黨員5人)預備黨員2人,村兩委幹部8人。其中婦女1179人,女勞動力646人,男勞動力724人。列入當地低保戶33戶,五保戶5戶。全村土地總面積27522畝,其中:林地面積23093畝,耕地面積2103畝,毛竹林面積4446畝。全村中、長期在外務工人員820人左右,約占該村總人口33%,其主要分布於泉州、晉江、獅石、廈門及本縣、鄉境內。村民主要經濟收入來源:外出務工、畜養生豬、種植毛竹、菸草、蘆柑、水稻、辣椒等。這裡群山連綿,山道崎嶇,交通不便。省婦聯掛包芹洋村前,只有一條鄉通村的水泥路,部分自然村的山路尚未道路硬化,交通滯後給村民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也影響了村民的經濟收入和發展致富。村財收入渠道少,收入微薄。目前村累計欠債110萬元,村務活動和基礎設施建設只能依靠村里少數致富能人捐款及上級業務部門專項撥款。近年來,在縣、鄉黨委政府關心指導、省婦聯掛鈎幫扶和“三農”優惠政策受益下,芹洋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初步發展,目前村民用電、閉路電視、住宅電話、移動通訊等已解決。但總體上講,仍屬經濟落後、發展滯後。2007年被列為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也是縣計畫生育“落後村”。2007年8月開始,省婦聯掛鈎幫扶芹洋村,扶持工作力度大。概括地說,芹洋村有四個特點:一是貧窮。貧困戶和特困戶約占全村三分之二。二是乾旱。生活用水和農田灌溉水源較少。三是分散。村落和農戶分散在七個自然村和半山坡上。四是後進。計畫生育工作還比較薄弱。

際頭村概況

際頭村:轄漈頭、初九墘、秀壟、秀坪、頂頭坪、茶坪、音頭山自然村;
際頭村地處尤溪縣東南部,位於坂面鄉西部,毗鄰大田縣梅山鄉璞溪村,平均海撥330米,全村331戶,總人口1319人,黨員29名(女黨員1名),預備黨員2名,入黨積極分子1名,村民代表35名,全村共分11個村民小組,4個自然村。全村土地總面積29159畝,其中:耕地面積1020畝,林地面積17204畝,竹林面積3371畝,蘆柑459畝,其他7095畝,農民人均收入4430元。這裡群山連綿,山道崎嶇,交通十分不便,目前只有一條鄉通村的水泥路,4個自然村之間山路尚未水泥硬化,村民主要經濟來源於:外出務工、毛竹、菸草、蘆柑、水稻、辣椒等。

大坪村概況

大坪村:洋尾、新宮和後則自然村;
大坪村地處於德化交界,分為3個自然村,20個村民小組,471戶,2033人,中等村。有黨員48名(其中:女黨員3名),有村兩委幹部4名,全村土地面積14640畝,其中:耕地面積1489畝,林地面積1470畝,果園200畝,公益林1803畝,其它面積1684畝。通村公路硬化7公里,有老人活動場所和衛生室,國小等文教設施齊全;衛星電視入戶率98.5%,家庭電話安裝率90%,安裝路燈80多盞。村民主要經濟來源:外出務工、毛竹、菸葉、蘆柑、水稻等。
2012年全村完成農業產值1899萬元,工業產值407萬元,企業產值136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48元,村財收入17.1萬元。

華園村概況

華園(原名王宅)村:轄下路、圳尾、爐坂、坂邊自然村;
華園村地處坂面鄉東南方向,清溪上游,村莊座落在明山湖腳下,距鄉政府所在地26公里。全村總面積8344畝,耕地面積979畝,全村總人口1153人(其中:男635人、女518人)275戶,分10個村民小組,黨員34人(其中女黨員3人),村兩委4人,男勞動力318人,女勞動力260人,列入低保戶14戶,五保戶1戶共有54人。有林地面積6413畝(其中:公益林1004畝、竹林面積241畝、綠竹面積3畝、茶葉面積140畝、蘆柑172畝、板栗20畝、黃花梨面積350畝、油茶860畝)。
村民主要經濟來源:外出務工、養畜、種植菸葉、蘆柑、黃花梨、茶葉、水稻等,人均收入4560元。
材財主要來源:靠上級爭取資金等收入12萬。
2012年企業產值413萬元,農業總產值985萬元,工業總產值120萬元。

肖坂村概況

肖坂村:轄肖坂、梨坑口、東山、洋炳洋、溪中、黃坑洋、林溪、丁昌、銀錢坑、坑頭壟、官田、芹菜洋、嶺頭洋自然村;
肖坂村是勞務經濟帶動型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位於尤溪清溪上游,與德化縣葛坑鎮大嶺村、水門村相毗鄰,全村分為三個自然村,15個村民小組,現有399戶,總人口1578人。
全村土地總面積27800畝,耕地面積1221畝(水田面積1011畝,礦山占用159.19畝,拋荒50.81畝)、林地面積21277畝(有林地面積16000畝,油茶林面積1267畝,生態公益林面積509畝)、茶果面積1150畝(板栗550畝,蘆柑415畝,雜果185畝)、毛竹林1750畝。
全村現有黨小組3個,黨員33名(其中正式黨員31名,女黨員6名),高中文化以上4名,45周歲以下的黨員15名,70周歲以上的黨員11名,全村五保戶5戶,享受低保戶26戶,參加農村合作醫療有1512人,占全村人口95.8% ,村兩委幹部5人,農村七大員隊伍配備齊全。
全村通村公路硬化1.87公里,通自然村公路硬化6公里,老人活動室1個,衛生室3個,國小1所,衛星電視入戶率達70%,家庭安裝電話80%,寬頻入戶10戶。
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523元,村財收入102萬元。

後坑村概況

後坑村:轄後坑、下井墓、丁兜、井園、吳坑、上村自然村
後坑村隸屬尤溪縣坂面鄉南部,位於德化縣交界,毗鄰德化縣葛坑鎮水門村、楊梅鄉白葉村與本縣中仙鄉西華村。全村共有土地總面積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89畝;林業用地面積9474畝(其中:毛竹林面積2100畝)。離鄉鎮所在地30公里,全村共有人口1076人,256戶,轄有3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分布於井吳、上村、後坑三個自然村。

閩湖村概況

閩湖村是庫區新建村,由原來的街面村、厚祿坪村的部分後靠移民及原半嶺山的村民組建成的一個行政村,與德化、大田毗鄰,位於坂面鄉的西南,街面水庫轄2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移民44戶,現有人口102戶377人。
全村土地面積3905畝,其中耕地面積382畝,林地面積2804畝,茶果園400畝,現有黨員8名,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的黨員3人,全村有五保戶1名,享受低保16戶37人,有101戶368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村民代表25人。
全村通村水泥公路硬化8公里,通自然村路硬化0.7公里,兩個移民安置點,農戶用上自來水,村民收入主要是靠蘆柑、外出務工,年人均收入4120無,村財收入主要靠上級扶持,2012年村財收入15萬元。

山岩村概況

山岩村位於坂面鄉西南部,全村有125戶,469人,勞動力282人。4個村民小組,1個自然村,中共黨員25名,代表25名,村兩委4人。土地總面積32397畝,其中:耕地面積704畝,林地面積31719畝。竹林面積750畝,綠竹面積34畝,茶葉面積62畝,蘆柑面積635畝,企業總產值198萬元,工農業產值980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922萬元,工業總產值58萬元。村財收入30.2萬元,人均收入4710元。

永坑村概況

永坑村是街面水庫庫區村之一,位於水庫上游,與德化縣湯頭鄉的岺腳、格中、湯安三村毗鄰。距坂面鄉政府42公里,距省道13公里;全村分為兩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共有178戶706人(其中:後靠移民26戶,106人),外出務工人數212人。
全村土地面積20625畝,其中:耕地525畝,林地18174畝(生態林11626畝,油茶林1376畝,蘆柑1726畝,毛竹1097畝),通村公路硬化15.5公里,衛生室2個,衛星電視入戶率98%。
全村村民代表25人,黨員22人(其中女姓黨員1人)。全村五保戶2戶,低保戶24戶,共64人。農村醫保參加人數達100%。2012年度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000多元,主要收入渠道是蘆柑種植和外出勞務收入。

歷史沿革

坂面始於唐朝天寶(公元742年)年間,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起,坂面屬第四區(當時縣共分四個區),區所在地原來設在清溪,於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遷至坂面。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坂面又撤區改鎮,因坂面舊有前、後玉田之分,商賈雲集的舊街道稱為玉田街,因此撤區改鎮時就叫玉街鎮。1949年7月5日尤溪和平解放後,坂面先後設立過第五區公所、紅星人民公社,一直到1984年8月機構改革時,設立坂面鄉人民政府至今。坂面歷史上人才輩出,宋慶元二年丙辰(公元1196年)後塘朱斐中進士,官至通直郎。明永樂三年乙酉(公元1405年)二十八都坂面凌輝中進士,官至三省監察御史。全鄉目前共有碩士以上學歷人員14名,高級職稱人員48人,副處級以上職務有20餘人。坂面鄉文化薈萃,有民眾文藝創作和演出、山歌、詩詞、文聯、書畫、工藝、攝影的愛好擅長者甚多,上世紀80年代高甲戲、越劇等也時有演出。
經省政府批准,坂面鄉將撤鄉設鎮改為坂面鎮,於2011年23日舉行揭牌和授章儀式。
據了解,坂面鎮已通過了福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驗收,2010年初被三明市政府列入市級中心鄉鎮。轄20個行政村,77個自然村,是三明市鄉土第一大鎮。去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突破14.1億元,已建成閩湖國家級水利風景區、著名蓬萊山風景區、羅漢山省級森林公園等。
該鎮黨委書記許修星介紹說,撤鄉設鎮是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更好的對外宣傳和提升坂面形象,爭取更多的政策,促進坂面整體實力提升,依法管理促進社會事務規範化,提高坂面人民生活水平。
他表示,鎮黨委、政府將大力推進坂面鎮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進程,促進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全力打造“經濟實力強、集鎮檔次高、生活環境美、體制機制好”的三明市中心鄉鎮。
坂面位於三明市尤溪西南部,是三明、泉州兩市的交接地帶,始於唐朝天寶(公元742年)年間,1984年8月機構改革時,設立坂面鄉人民政府。日前,省政府正式批准同意其撤鄉設鎮,改為坂面鎮。

基礎設施

坂面集鎮建設被省政府列入全省百個試點小城鎮建設之一,先後實施了7期連片大面積拆舊改造,形成了以蓬萊街、玉溪街、丁尾街和下坂街四條街道構成的小城鎮“雛形”,鎮區常住人口已達15000多人。全鄉現在大小水電站17家,其中街面電站裝機為30KW;全鄉20個村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16個村完成了人飲工程建設;實現了村村通電話目標,全鄉數字行動網路覆蓋率達100%,閉路電視覆蓋面達90%。

交通狀況

鎮政府所在地——上坂距縣城的陸路、水路原均為30公里。206省道通車後離縣城23公里,離京福高速公路大排互通口46公里,離德化155公里,離泉州362公里,離廈門456公里,離大田124公里,離三明142公里。20個行政村均已通上水泥路,鄉內通車裡程128.3公里,其中三級公路40公里,通村公路88.3公里。各村公路和機耕路、人行道交織成網,沿尤溪河兩岸村莊由10座鋼索橋相連,村村四通八達,加上尤溪河水運,全鄉客運和貨運的車船日趨頻繁,鄉村上下,交通發達。

建築景觀

坂面鎮多勝景,四處有奇觀。主要勝景有閩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蓬萊山、羅漢山、龍潭、明山湖、步雲塔、蓬萊普濟寺、普照寺、禪峰寺、上明山寺、引鳳寺、石筍寺、岱湖寺、會三宮、石觀音等。鄉內還有兩處文物,分別是孝牌坊(嘉慶十六年間(1811年),皇朝為葉芹水之妻王氏豎“孝節”牌坊1塊,位於坂面村下坂街旁)和古墓(明朝御史“凌輝之墓”)。隨著街面電站的建成發電,形成的37平方公里的庫面已成為坂面旅遊的一個重要景觀

氣候物產

根據海拔的不同,坂面鄉可分為坂面村的河谷地帶(海拔140米至240米),大坪、華園與肖坂等村的高山盆地(海拔490米至720米)和芹洋、京口等村的高山向陽台地(海拔450米至500米)的三種情況,各地年平均氣溫在12-18℃之間。年平均雨量多數在1400至1800毫米,霜期103天,無霜期258天。
植物資源主要有栽培作物、果樹、茶葉、藥用和森林等植物資源。糧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為主,甘薯、玉米等其他雜糧為輔;蔬菜品種資源主要有花科、百合科、豆科、胡蘆科、茄科、禾本科、沙草科、天南科、薯菽科、襄荷科、莧科、睡遵科、傘形科、旋花科、藜科等;果樹品種資源主要有柑、梨、桃、李、柿、枇杷、楊梅、葡萄、木奈、板栗、香蕉、石榴、芒果、柚和核桃等;野生半野生種有獼猴桃、豆梨、野山楂、草梅、甜楮和米楮等;茶葉品種資源主要有菜茶、梅占、水仙、福雲六號、福雲七號;還有淮山、天冬、香附、天花粉、烏藥等藥用植物品種資源森。近年來,建成了了5000畝菸葉、5000畝茶葉、1萬畝蘆柑、1萬畝優質稻、5.2萬畝竹業(其中綠竹7500畝)等五大農業基地,庫區漁業正也為新興產業。優質稻單產多次打破世界紀錄,蘆柑名場省內外,自製的茶葉和自釀的老酒久負盛名

經濟發展

坂面鎮是傳統的工業重鄉,工業經濟發展成效明顯。尤其是最近兩年,緊緊抓住街面電站和206省道建設的契機,拓寬發展平台,打造優質環境,全力培育紡織、建材、竹木加工等支柱產業,工業經濟進一步做大做強。全鄉現已建成三個工業小區,園內共有企業39家,固定資產投資近2億元,從業人員達2800人,產值達4.8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0家,產值突破3.8億元。年實現稅利1000萬元,支付勞動者報酬4000萬元。其他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兩基”教育被評為縣先進鄉鎮;成人教育工作被評為市先進鄉鎮;坂面衛生院創建為一級甲等醫院;科技工作被省政府授予第三批科技示範鄉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先進集體;鄉文化站被省文化廳授予“一級站”和“百強文化站”;2001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進文化鄉鎮”。黨建方面,推出了“一卡連萬家”、村幹部集中辦公日、村支部書記任前公示制、下派村民主生活會指導員和“兩小一區”,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目標管理等先進典型。“三個代表”學教活動期間,蔣坑村還受到了省委的表彰。鄉黨委曾被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7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完成7.48億元,企業總產值完成5.34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產值完成3.8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9億元,其中城鎮0.75億元、鄉村1.24億元;鄉財政收入實現738.9萬元,村財收入1387萬元;農民人均收入實現4558元(不含物價上漲因素)。

城鎮建設

小城鎮建設關係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截至目前,坂面鎮小城鎮建設在教育基礎、衛生醫療、金融服務、社會保障、人居環境、交通條件、人飲安全、產業結構、旅遊資源等諸多方面有亮點。
1、教學基礎:國小、中學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環境優美,學生成績多年走在全縣前列。
2、衛生醫療:坂面中心衛生院已投入大量的物力財力改善醫療服務設施。
3、金融服務:擁有信用社、農行、郵政儲蓄、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為民眾提供融資貸款等服務。
4、社會保障:有工商所對市場的監管、派出所對治安的維護、行政服務中心的便民服務等。
5、人居環境:日前,閩中佳苑和學苑新城開發已有成效。
6、交通條件:已有206省道貫穿全境,水泥路已通自然村,坂面大橋改善了集鎮與206省道的銜接。
7、人飲安全:全鎮村村已建水廠,集鎮新增日供水量達6500噸的自來水廠。
8、產業結構:農林業基礎紮實,菸葉生產多年在全縣前列,紡織工業、竹木加工業發達。
9、旅遊資源:老坂面旅遊資源豐富,有著名的國家水利風景區閩湖、省級自然保護區羅漢山和蓬萊山、閩贛省蘇維埃臨時駐址等,在坂面集鎮所在地至今仍保留有紅軍足跡。

獲得榮譽

2007年度獲得全縣總評第二名,在縣經濟工作會的10個單項評比中7項都榜上有名,其中綜治工作獲得第一名、新農村建設工作第二名、工業競賽活動第二名、黨建工作第二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第二名、農村路網及客運站亭建設工作第二名、項目工作獲得三等獎。
建設三明市最大的水電站------街面水電站、小蔣坑隧道、坂面大橋
打造“雲遊仙山---蓬萊山”的旅遊的品牌
榮獲三明市“中心鄉鎮”
2011年坂面完成撤鄉建鎮

地圖信息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坂面鎮政府(河濱路西)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