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君子

真君子

與“偽君子”相對,常用來形容真正品質高尚的人。君子,原本是國君之子的意思。根據古代宗法制度要求,國君之子(嫡長子)從小就要進行理想和人格的規範教育,所以自然成為個人修養上的楷模。後來,君子一詞便被引申到所有道德、學問修養極高之人的統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真君子
  • 外文名:True gentleman
  • 類型:詞語
  • 屬於:圍棋
詞語,孔子把水形容為真君子,觀棋不語真君子,真君子的代表人物,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君子固窮,君子泰而不驕傲,君子周而不比,其它,“君子”的英文解釋,

詞語

真君子——形容詞
意思為 真正的君子 形容一個人是真正的品質高尚的人 與詞語“偽君子”形成鮮明的對比。
君子(1)理想的修身人格——君子 “”是儒家思想倫理道德的最高境界,但是,落實到個人的具體修養上,“君子”則是其理想的人格典範。曾參強調“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試圖以君子的成立來輔助仁的修養的實現或者是將仁的高標準落實到具體的實踐——君子人格上。? 對君子的含義要求,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論語·季氏》)講得比較 廣泛,只是講言行中各個方面的總的原則。曾參則進入了更具體的要求。他說:“君子有三費,飲食不在其中。君子有三樂,鐘磬琴瑟不在其中……有親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遺,此一樂也;有親可畏,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樂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樂也……少而學,長而忘之,此一費也;事君有功,而輕負之,此二費也;久交友而中絕之,此三費也。。”(《韓詩外傳集釋》)另外,《曾子立事》篇還有大量的對君子的嚴格要求,比如:“君子不絕人之歡,不盡人之禮,來者不豫,往者不慎也。去者不謗,就之不賂,亦可謂之忠矣。君子恭而不難,安而不舒,遜而不諂,寬而不縱,惠而不儉,直而不往,亦可謂知矣。”又說:“君子入人之國,不稱其諱,不犯其禁,不服華色之服,不稱懼忄冒 之言,故曰:“與其奢也,寧儉;與其倨也,寧句。” 顯然,對君子的定義大大超過了“九思”的具體性和嚴格性,雖然並未超出“九思”的範圍要求。在整個中國思想文化史上,這種師徒相承的樣式,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由於曾參學派對“君子”的要求過分嚴厲,所以有時又不免流露出一些道家者流的味道。《曾子立事》篇還說:“君子不絕小不殄微也,行自微也不微人,人知之則願也,人不知苟吾自知也,君子終身守此勿勿也。”“君子見利思辱,見惡思詬,嗜欲思恥,忿怒思患,君子終身守此戰戰也。”這種做人的小心翼翼的態度,雖其要求基本上還是在儒家的範圍之中,但用道家的邏輯來要求君子,則強調“真”了。這種傾向,也許是曾參當初要避免的,但思想的發展,形同其他許多人能參與其中的事情一樣,進行到一定程度之後,便會出現自身難以把握的變形。曾參對君子修養的要求中 。 (2)《大學》三、釋“新民”章 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此處君子延伸為“君王”、“統治者”的意思。 在《大學》中還有類似的章句,如:四、釋“止於至善”章 曰:“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中的“君子”也應解釋為“君王”。所以,古代的君子還有“君主”之意。 論語中對君子的描述 (1)“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里仁》) “義”就是“宜”,也就是說,君子走的始終是一條適宜的正路。而小人則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驅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 世間上的人,好人一半,壞人一半;君子一半,小人一半。好人受人歡迎,君子則受人尊重,壞人、小人大多為眾人唾棄。為何古人這樣器重君子呢?因為君子著重自我的修持,行住坐臥不會隨便,讓人感到崇高,值得敬愛。如何成為一個君子?這裡提出「君子四不」,供大家參考: 第一、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論語》說:「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以行。故言則慮其所終,行則稽其所敝。則民慎於言而謹於行。」所以一個君子說話必定有其道理,他們會要求自己謹言慎行,凡事講求合乎禮儀、不隨便,每當有所行動,必定有其用意,此即所謂不妄動,動必有道。 第二、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謠言止於智者,因此,君子常是非禮勿言,守口如瓶,不說空話,不講不實在的話。但在該說的時候也必定會說,因為應說而不說,有失於人;不應說而說,則是失言。要做個君子,必須能不失人也不失言。君子所言,都是有意義的話,慈悲的話,正義的話。所以君子不徒用語言,說話必定有理。 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古有名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貞婦愛色,納之以禮。」君子相當愛惜自己的名譽,對於欲望有所節制,不會貪取妄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會以苟且心態妄想獲利,更不會落井下石,謀求私人利益,豪取強奪。一個君子假如有所求,一定是為了國家、為了社會、為了正義,必定是為民求利,代眾生而求。 第四,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如果是一個君子,他的一言一行,都不會隨便,凡事他都會經過再三的考慮:這個行為會傷害到他人嗎?這件事情會對別人不利嗎?想清楚了,他才會有所行動。所以君子的行為必定合乎正道,另外,佛教說一個修行人,其言行必須合乎「八正道」,所謂八正道,就是要講真實的語言、要起正直的念頭,要說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修正直的行……。做人處事,如果能以八正道為原則,也不會有差錯。怎樣做一個君子,君子有四不: 第一、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 第二、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 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 第四、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

孔子把水形容為真君子

六年級蘇教版課程《孔子遊春》中,孔子就把水形容為真君子:
孔子凝望著泗水的綠波,意味深長地說:“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沒有一定的形狀,或方或長,流必向下,和順溫柔,它好像有情義。水穿山岩,鑿石壁,從無懼色,它好像有志向。萬物入水,必能蕩滌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來,水是真君子啊!”

觀棋不語真君子

出自:明·馮夢龍《醒世恆言
觀棋不語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
大家都知道,觀看下棋有條“規則”,叫觀棋不語。有種解釋講,黑白兩色的圍棋子,象徵日月,表示陰陽二氣。棋子的圓形模擬渾圓的天空蒼穹,棋盤的四角比喻地象的四方。縱橫各19條線,有9個星點,表示9大行星。圍棋盤長1尺2寸,表示12個月。白子表示白晝,黑子表示黑夜。黑子先走,表示一天從半夜的子時開始。黑白相對,表示陰陽應對時不得混入他物,因此下圍棋時不許旁觀者插嘴。

真君子的代表人物

君子這個詞的定義十分的廣泛,筆者總結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仁”是儒家學派的中心思想.簡單的說“仁”第一指的是“人”也就是人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第二指的是“愛人”要追求一種博愛的精神。
作為一個君子首先要不違善良的本性,同時要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博愛心胸。這是作為一個君子的最基本行為準則。
代表人物:孟子
孟子是繼孔子之後的又一傑出儒家大師,他將孔子“仁”的思想完善,發揚,並進行了實際的套用。
孟子提出了人需要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同時他也給當權者提出了很多要求:“他對齊宣王說:”樂民之樂也,民也樂其樂,憂民之憂也,民也憂其憂。對梁惠王說道:“未有仁者違其親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講仁義不會背棄父母,和君主)。並以此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質指的是質地,可以引申為內涵,個性。文指的是文采。作為一個君子必須要有文采,同時還需要有個性和內涵。
代表人物:諸葛亮
此人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戰術兵法。他志向遠大,以天下為己任。自比管仲樂毅。僅僅27歲時以獨到的見識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在今後的實踐過程中按照這意思實踐!
正如他在〈誡子書〉中所提到:“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同時諸葛亮的〈出師表〉也為中國的文學史添加了濃抹重彩的一筆!

君子固窮

固指的是固守的意思。可以引申為“安於”。窮指的是貧窮可以引申為困苦,不得志。當然我們偉大的鄧爺爺曾經說過:“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同樣“窮”也不應該是君子的特點,關鍵在於這個“固”,正如〈孟子〉所說:“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如果違反了“仁”而獲得富貴,那么君子是寧可安於貧困的。
代表人物:顏回
顏回是孔子的弟子,七十二賢人之一。曉推理之術。他主張為人要謹慎,克己,多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而不應該嚴以待人。孔子對他有這樣的評價:“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論語·雍也》

君子泰而不驕傲

“泰”是指坦蕩,“驕”指驕傲凌人。這和“君子恥其言而過於行(論語·子路)”“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論語·學而)都是君子為人處世的態度。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要求多做事情,少說話。面對困難和榮譽都要抱以一顆平常心。
代表人物:韓非
韓非是我國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總結批判前期法家理論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了法家思想體系,成為古代法家學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封建法治理論的奠基人。據〈史記〉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由於韓非的才能和人品深得秦贏政所賞識。卻終被李斯姚賈所害。韓非的一生從不與人有口舌之爭,也從沒有他提出的法家思想卻影響至今。

君子周而不比

周指的是周全引申為團結,比指的是勾結。
歐陽修的〈朋黨論〉中提到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里也。筆者認為這是對“周”和“比”的最好詮釋。
代表人物:譚嗣同
光緒帝下詔宣布變法。譚嗣同被薦,奉召於8月21日進京。9月5日,擢四品卿銜軍機章京,與林旭楊銳劉光第同參與新政,時號“軍機四卿”。 但迅即被袁世凱出賣,促使慈禧太后於辛酉年9月21日發動政變,對維新派殘酷鎮壓。譚嗣同拒絕出走,矢志為變法獻身,毅然表示:“外國變法未有不流血者,中國以變法流血者,請自嗣同始。”24日,被逮下獄。他在獄中賦詩題壁,曰“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於中國歷史上因變法而遇害的不同,譚嗣同真正是為了民族復興,而不是因為自己的個人利益。他團結變法的仁人志士卻不像康有為般偷偷逃跑。可謂真君子!

其它

另外對君子的要求還有:“君子成人之美(論語·顏淵)。君子無所爭(論語·八佾)。等等在此就不一一論述。
劉禹錫的《陋室銘》中提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段文字也是對君子的一個非常好的詮釋。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論語·子罕
君子”這個《論語》中出現最多的字眼,他的道理永遠是樸素的,是溫暖的,是和諧的,是每一個人可以從當下做的;而那個夢想,那個目標,既是高遠的,又不是遙不可及,它其實就存在於當下,也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真君子。

“君子”的英文解釋

(in Confucian tradition) a person of noble character and integrity; a gentleman
來源——百度詞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