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目
陋巷
拼音
lòuxiàng
出處與詳解
1、[narrow alley] 狹窄的街巷。①《論語·雍也》:“賢哉, 回 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 回 也不改其樂。”
②一說,狹小簡陋的居室。劉寶楠 正義:“ 顏子 陋巷,即《儒行》所云‘一畝之宮,環堵之室’。解者以為街巷之巷,非也。”
③戴叔倫《送張南史》:陋巷無
車轍,
煙蘿總是春。
④清 唐孫華 《連雨》詩:“貧突斷
炊煙,陋巷少
行跡。”
⑤郁達夫 《雁盪山的秋月》:“此行若果,那么我們的志願也畢,可以永遠老死在
蓬窗陋巷之中了。”
2、借指貧寒。①晉 潘岳 《楊仲武誄》:“雖舅氏
隆盛,而孤貧守約,心安陋巷,體服
菲薄,余甚奇之。”
②宋 歐陽修 《送秘書丞宋君歸太學序》:“陋巷之士,甘
藜藿而修仁義,毀譽不乾其守,饑寒不累其心。”
3、借指貧寒之家。
宋 蘇軾 《次韻王定國書丹元子寧極齋》:“ 王郎 濯紈綺,意與陋巷親。”參閱 清 王引之 《經義述聞·通說上》“巷”。
歷史
要說陋巷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重慶城編為29坊15廂,就有豐碑廂。坊、廂是古時城市的基層行政管理組織,城內曰坊,城外曰廂。一個坊、廂要管十餘條甚至幾十條街巷。陋巷與豐碑街緊鄰,首尾相接,實際上是一條小巷。但其名更有詩意。名曰白鶴亭。據老人們說,當年陋巷臨江一側,確有一小橋、一小亭。依橋頭,坐亭里,可望河對門塗山上不時飛過的群群白鶴。60年代,筆者都還多次見過夕陽下群鳥翩飛的美景。不過,那已不是白鶴,可能只是白鷺了,白鶴亭靠近的朝天門、東水門都是當年的大碼頭,其形成可能早於清代。如果推測不錯,陋巷的歷史比美國歷史還要長一倍呢。
那時,陋巷外的江邊,周年四季都停滿大大小小的柏木船。陋巷的人都靠這船吃飯,不是"扯船子"(縴夫),就是下力漢(搬運工),有錢的也不過做點賣小菜之類的小生意。抗戰勝利那年,一個姓孫的封建把頭在巷口處修了一幢兩樓一底的吊腳樓,就是最好的建築了。深夜時,有更夫從陋巷走過,過走邊唱:"月黑頭,驚醒些,坡上又有扒窩子(扒手),河下又有柚子船(賊船),大跳(板)要楞,小跳(板)要抽。燒火的起來看倉刮潮(看水漲)!"唱一句,打一聲鑼。當??!當??!那鑼聲在月夜下傳得很遠很遠……
解放後,在節約街修起運輸電影院,修起搬運工人大廈,陋巷就有人搬到那大廈去住了。只有陋巷,似乎還是那樣兒,似乎已經被遺忘。從城牆上往下看,陋巷裡靜謐,石板路光亮,母雞下蛋後那咯塔咯塔的歡唱,又使陋巷充滿溫馨。陽光透過城牆上的黃桷樹,把點點碎銀灑在那涼水井裡,星光閃爍。盛夏入夜後,那涼水井四周擠滿歇涼的人,年輕人的嗚噓吶喊洋溢著歡樂。下弦月從塗山上升到半空中,陋巷才安靜下來,進入夢鄉……
只有陋巷裡生活過的人忘不了那一份溫情,那一份安寧。陋巷被拆除之前,我最後一次走過陋巷。那城牆依然,卻顯得那樣短小而蒼老;那涼水井已乾枯,卻依然有一股涼氣襲面;那麻石板小路似乎長了一層青苔,人走過,卻依然發出輕輕的鳴響;那吊腳樓那爛窩棚空空蕩蕩,卻依然緊閉著;那城牆上的黃桷樹依然枝繁葉茂,在風中輕輕搖曳,使陋巷中那斑駁的樹影輕輕晃動……最後,我走上濱江路,遠望那被遺忘的陋巷,心中默想:我是應當為她唱一曲輓歌,還是應當為即將聳立起來並將成為重慶標誌建築之一的新大廈唱一曲讚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