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岩

穿山岩

七星岩景區南向穿山路(或上海路),可前往充滿趣味和新意的穿山景區遊覽。車程大約只需20分鐘。途中便可看見穿山形狀很奇特,五峰連為一體。北峰和西峰緊依小東江,中峰突起,與東峰和南峰緊緊相連,相對高度94米。山腰上遠看有一個中空大洞,通透澄明,宛若明月。這些山峰里有許多奇妙的溶洞,分層散布,穿透全山,故稱“穿山”。因五峰聳立,形如筆架,又有別名“筆架山”。最吸引人的是在萬里晴空的時候,高懸的月岩,別有一種幽曠的境界。古人曾這樣描繪說:“浮雲一掃淨,明月忽飛來。盤石坐清嘯,花蔭印綠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穿山岩
  • 地理位置:七星岩景區南向穿山路(或上海路)
  • 別名:穿山
  • 特色:通透澄明,宛若明月
簡介,稱呼由來,景區特色,形成原因,

簡介

穿山是桂林的主要名山之一,自古以來,久負盛名,是遊客觀瞻的勝地。自穿山腹洞發現以來,在桂林開放的旅遊岩洞中,它便以獨樹一幟的岩溶景觀,為世人矚目。
穿山是桂林的名山之一,自古以來,久負盛名。其主峰有一穿洞,空明正圓,好似一輪明月高掛,人稱 “月岩”;由於它南北穿透,故又名“穿岩”,穿山也因 此而得名。穿山有大小30多個岩洞,其中最美的要數1979年發現的穿山岩。它是桂林市繼七星岩蘆笛岩之後的又一大型風景溶洞。岩洞總長517米,遊程248米,常溫保持在攝氏22℃左右,冬曖夏涼。洞內精美的石鐘乳、石筍、石幔、石盾琳琅滿目,美不勝收,特別是那晶瑩透亮的鵝管、捲曲的石枝、雪白透明的水晶石、石頭開花長毛,形成了穿山岩獨有的四大特色,具有很高的觀賞和科研價值。因此,穿山岩被人們譽為“世界罕見神奇的水晶寶洞”。

稱呼由來

何以謂之穿山?這裡有一段古老的民間傳說:月岩是漢朝伏波將軍援用箭射穿的。那時伏波將軍奉命督師桂林,抵禦竹遲國侵犯我國南疆。威武的伏波將軍震懾了竹遲國王,迫使他議和談判,雙方商定:竹遲國退兵到一箭之距以外。伏波將軍上伏波山拉弓射出神箭,穿透了穿山灕江掛月山、陽朔月亮山,直射到兩國邊境交界線上,竹遲國王不得不撤兵回老巢。因為是他的箭射穿的山,故取名穿山。其實,桂林遠在35 000萬年前是一片汪洋,2億年前海水退出,穿岩是千萬年來不斷運動著的水——這支長久作用的“神箭”晝夜沖刷與溶蝕,日久天長穿鑿而成的。由此而知,“水滴石穿”的高超本領,真是大自然雕刻師不朽的偉力。沿著江畔公路,向山西側看去,到處是已經建設的新景。隨著穿山這個新奇岩洞的發現,1980年,開始建設穿山景區和穿山岩,近年又新辟600米穿山路風景大道,兩旁種植古榕,種植著細葉榕四季桂花桃,連綿不斷,嬌艷多姿,展現一幅秀美的綠色長廊。正以嶄新的面貌增添山河的魅力。
進入景區內,山崖竹樹蒼翠,河岸綠草如茵,特別是高大的雪松、廣玉蘭、桂樹,又有鮮花瑤草相伴。新近還豎立一座銅鑄的“歲寒三友”,銅像高2米多,形象英俊,迎向遊客。左側為當代著名戲劇家田漢,中為歐陽予倩,右依著名畫家徐悲鴻。銅像下座簡介他們在抗日戰爭期間,曾居住過穿山腳下,在極艱難的條件下,不僅積極從事或領導抗日救亡文化運動,而且進行大量創作,留下許多傳世作品和名畫,為桂林抗戰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新鑄銅像。就是讓人們紀念和緬懷可敬的革命者。

景區特色

小東江灣幽靜的河湖,水面約2.7~3.3公頃寬,人工築成江心小島連線拱橋,東西兩岸架通,垂柳舞姿,異常秀美;西側湖岸新堤一排,托出一座不小不大的孤峰,山上有明代修造的7層六角實心塔,磚塔高13.3米,塔上第二層正北面上,雕有南無無量壽佛像一尊,古稱壽佛塔,今名塔山,山形倒影水中別開意境。這些幽山、奇洞、古塔、河湖、亭台樓榭、綠樹花叢,互相呼應,交映成趣,真是四面青山皆入畫,是極優美的天然景區。
令人最感興趣的,是1979年開挖戰備防空洞時意外發現的封閉岩洞,現名穿山岩。它是穿山30來個詭奇層疊的岩洞中,最有特色的一個巨大溶洞。經勘探查明自然洞曲長深邃1531米,其中王洞長349米,一般寬度3~5米,最寬處有30米。洞高一般2~7米,最高處達30多米。洞內有數不盡的千姿萬態的鐘乳石,稀奇的石中珍品,是很多晶瑩透亮的鵝管,卷衄般的石枝,鐘乳石雪白髮亮,石頭開花長毛,在其他洞內很難見到,因而被人們譽為“世界罕見的神奇的水晶寶洞”。進洞循著人工開鑿的甬道,大概走50多米,忽然撥亮了彩色燈光,大家一下子都停下腳步,看得目瞪口呆。在這瑰麗的寶洞裡,舉首仰望,那斜掛在洞壁的石幔,皺摺層疊,有10來米寬,從10多米的高處,沿著石坡重重墜下,閃爍著璀璨的光芒,似高山飛瀑而下,飛花濺玉,宛如銀河落九天。這是第一景:穿山飛瀑。沿石級上坡,導遊指向第二大景,這是石鐘乳集中較多的地方:中下層石柱、石樹,活像串串花果,盤繞在下層黑黝黝的洞穴周圍.洞裡還有一泓清水,形成神奇的三疊洞,如世外桃源,它就是“水簾洞”。這簡直是<西遊記>里描寫的實景的再現。言轉前行,是一寬闊的地方。這裡的石鐘乳有的長在洞底,有的掛在頂端,有些附在岩壁上,各色景致爭顯奇異。那地面金黃的大石筍,是亞熱帶的檳榔果樹;那白玉般的小石筍,像慈母抱著乳兒;那垂掛的石乳如刀似劍。更有四個連線的“繡花棚”、節節石藕、長條絲瓜……景觀瑰麗極了!在這些景物的四周,還點綴著很多“鵝管”(石管),如晶瑩透亮的玻璃管子,有的如筷子大小,有的僅指尖粗細(晶針),十分稀奇。第三大洞景觀,已使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
然後轉回狹窄的洞廊,導遊以電筒照亮頭頂岩壁,一條長長的溝痕,伸到最高的一個洞頂,約30米高,這叫“一線不見天”。稍前行不遠,又看到更多的稀世珍寶。這是最精彩的洞廳,在那穹頂上,掛滿了多姿多彩的石乳。“快看——多少‘金剛寶劍’!”洞頂一行行,一排排倒插的石枝、鐘乳,有無數根白淨淨手指粗的枝根,一簇簇.一叢叢,最長者可達1.5米以上,為全國之最,也是世界罕見的長石枝,形成“石枝長廊”。有的像鋒利的寶劍,有的則呈尖針狀,還有那較大的鐘乳如利刃排空,閃爍著金黃、乳白等不同色澤,在燈光映襯下,滿洞生輝。順洞向前走去,間或摻雜在一處的有人參、板鴨、水晶白蝦、冰山雪蓮等,透明雪白如玉。特別鮮艷的是,那一片片張開的花瓣,冰清玉潔,撤在岩壁四方,顯得異常美麗。這些鐘乳石組成的物象,似乎都披上了細密閃光的絲絨,毛茸茸的充滿生氣,仿佛也注入了生命,給人一種生機盎然的感覺。它完全是大自然又一幅奇妙的傑作。
大家凝視著這種新奇的現象,悅耳動聽的解說使遊人著迷:在千姿百態的岩溶世界裡,是誰為巍巍群山、奇峰洞穴,塑造各種各樣的姿容?又是誰使溶洞裡變幻莫測的石鐘乳、石筍、石柱……形成了各種形象和景致呢?詳細地說,還複雜得很!簡要說來就是神奇無比的地下水流,它不僅促進自然界生機勃勃,而且把大地造成變化萬千的奇觀美景。

形成原因

科學家認為:水能溶解石灰質。這種溶解十分緩慢,人們不易直接觀察出來。俗話說“水滴石穿”,除了水的衝力和風化作用外,其中一部分岩石是被水溶解了。千萬年來,不斷運動著的水,具有神工鬼斧的超凡本領,給大地沖刷、溶蝕、刻畫出無數形態各異的岩溶地貌。與此同時,流入岩石裂縫的雨水,溶解了構成石灰岩的主要物質——碳酸鈣,成為碳酸鈣溶液。隨著溫度升高、壓力降低、水汽蒸發和二氧化碳逸出,碳酸鈣物質重新結晶。凝成固體,附生在洞頂、洞壁和洞底上。由滴水從洞頂下滴生成的稱“鐘乳石”,由洞底向上點滴積累就是石筍,上下連線的為石柱;由流水從洞頂下懸者稱“石帶”、“石旗”,從洞壁流下者叫“石幔”、“石瀑”“石盾”;在洞底生成的或“邊石壩”或“石梯田”以及變化多端的形狀;這種神奇的溶蝕作用,還產生在洞內含有碳酸鈣的水汽飛濺附著、分離,同樣經過相繼結晶作用,形成“石枝”、“石花”和“石毛”有的串連擴大為“葡萄石”、“蘑菇”、“石靈芝”、“石珊瑚”等,它們恰恰在發育成長的時期,顯得俊俏多姿,富有生氣,至今仍然在“生長”。岩溶世界就是這樣奇麗多彩,妙趣橫生,它喚起人們的遐想、神思。它們如人一樣,有它的幼年、青年和走向消亡的老年。比較來說七星岩蘆笛岩是趨向老化的岩洞。穿山岩是最年輕的一代,因此引起地質界的興趣,吸引著眾多遊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