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人物著作,其它信息,
人物生平
盛岳(1907年8月27日—2007年3月29日),又名盛忠亮,字伐樵;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1907年出生於湖南省石門縣;1922年於石門縣立中學畢業後考進北京國立法政大學,從事學生運動,因思想進步,被選為學生會執行委會委員;1925年,投身於五卅運動,後加入中國共產黨,任總部設在北京的全國學聯的中共支部書記,後任中共北京地委宣傳部秘書。
1926年,盛岳被黨組織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和工作,他與張聞天、王明、博古、凱豐、王稼祥、楊尚昆等28人被人稱為“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盛岳熱衷於談論書卷上的馬克思主義和蘇聯經驗,學習成績優異,外語能力出類拔萃,曾於學習期間被安排在工人預備班教授政治常識;在圍繞莫斯科中山大學的黨政權力之爭中,校長米夫與王明等人混淆一氣,拉幫結派,最終形成一個宗派陣營;盛岳被米夫等重用為中山大學支部局委員,兼任支部局秘書;盛岳還是蘇聯進行“大清洗”時“別格烏”(即“契卡”的前身)的助手,曾參與對中國被捕同學的逼供。
1930年8月,盛岳被分配到蘇俄東區—伯力地區當聯共宣傳隊隊員,1932年8月調回莫斯科;1932年底回國後擔任中央上海中央局宣傳部長,1934年6月,李竹聲被捕後接任中共中央上海局書記,同年10月在上海法租界被捕。
盛岳被捕後曾一言不發,國民黨特務向叛徒顧順章求教,顧獻上妙計:盛岳對女友秦曼雲(1908—2001,關向應前妻,與李竹聲同時被捕後成為叛徒)言聽計從;國民黨當局立即將秦曼雲從南京解往上海;經過秦曼雲的勸說,盛岳折節叛變,入國民黨中央黨部社會科工作。
抗日戰爭期間,盛岳一直駐紮蘭州的中、蘇航空站,負責與蘇聯方面聯絡;1943年,他將家眷安置在故鄉石門,離妻別子,奔赴戰場,任駐印遠征軍新一軍特別黨部少將書記長,協同鄭洞國將軍轉戰印緬戰場處理印度與緬甸交界烽火中的政工任務三年之久,為盟軍在東南亞戰區的勝利做了不少工作。
盛岳的最後一個外交職務為駐烏拉圭的全權公使;1964年,盛岳與妻子秦曼雲攜三男二女舉家遷居美國經商;1981年,秦曼雲首次回國,與王鶴壽會面;1984年,楊尚昆以莫斯科中山大學校友身份,邀請盛岳訪問大陸。
人物著作
盛岳才思敏捷,通曉俄、英、法幾國語言文字,移居美國後,用英語寫出了《莫斯科中山大學和中國革命》一書,全書共十五章,記述了中山大學從籌辦到結束的全過程,以及該校的體制、教學內容和方法、學生的食宿和業餘生活,描寫了該校與國民黨、共產黨和蘇聯共產黨的關係,寫了馮玉祥、宋慶齡訪蘇的情況,還寫了中山大學反托派鬥爭和有關“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的問題及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有關情況等等;該書中很多有關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回憶都直接采自秦曼雲的回憶,盛岳在書中也特意提到了秦曼雲對該書的貢獻。
1970年,由美國紐約派拉貢書局出版,1980年,國內以現代史料編刊社的名義“內部發行”,2004年又用東方出版社的名義繼續“內部發行”,收入現代稀見史料書系,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史學界的重要參考書之一。
其它信息
關於“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的稱謂,原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的當事人認為“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是在“十天大會”中出現的,所謂的“十天大會”,是中山大學黨支部局於1929年6月暑假前夕組織召開的一次工作總結會議。
盛岳在其著作中回憶稱“只是到後來,中山大學的一群學生,我是其中一員,才慢慢被人叫成‘二十八個布爾什維克’。”“因為這二十八個人成了中山大學所有‘反黨’派別的敵人,結果,大家給他們起了個別號,叫做‘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意思是說他們不過是俄國布爾什維克的尾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