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腦炎和病毒性腦膜炎

病毒性腦炎和病毒性腦膜炎均是指多種病毒引起的顱內急性炎症。由於病原體致病性能和宿主反應過程的差異,形成不同類型疾病。若炎症過程主要在腦膜,臨床重點表現為病毒性腦膜炎。主要累及大腦實質時,則以病毒性腦炎為臨床特徵。大多患者具有病程自限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病毒性腦炎和病毒性腦膜炎
  • 疾病分類兒科
疾病概述,疾病描述,症狀體徵,疾病病因,病理生理,診斷檢查,治療方案,特別提示,

疾病概述

臨床表現:病情輕重差異很大,取決於病變主要是在腦膜或腦實質。一般說來,病毒性腦炎的臨床經過較腦膜炎嚴重,重症腦炎更易發生急性期死亡或後遺症。
輔助檢查:1.腦電圖 2.腦脊液檢查 3.病毒學檢查。
治療:本病缺乏特異性治療。但由於病程自限性,急性期正確的支持與對症治療,是保證病情順利恢復、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的關鍵。主要治療原則包括:1.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與合理營養供給。2.控制腦水腫和顱內高壓。3.控制驚厥發作及嚴重精神行為異常。4.抗病毒藥物

疾病描述

病毒性腦炎和病毒性腦膜炎均是指多種病毒引起的顱內急性炎症,由於病原體致病性能和宿主反應過程的差異,形成不同類型疾病。若炎症過程主要在腦膜,無臨床重點表現為病毒性腦膜炎。主要累及大腦實質時,則以病毒性腦炎為臨床特徵。大多患者具有病程自限性。

症狀體徵

病情輕重差異很大,取決於病變主要是在腦膜或腦實質。一般說來,病毒性腦炎的臨床經過較腦膜炎嚴重,重症腦炎更易發生急性期死亡或後遺症。
(一)病毒性腦膜炎
急性起病,或先有上感或前驅傳染疾病。主要表現為發熱、噁心、嘔吐、軟弱、嗜睡。年長兒會訴頭痛,嬰兒則煩躁不安、易激惹,一般很少有嚴重意識障礙和驚厥,可有頸項強直等腦膜刺激征,但無局限性神經系統體徵。病程大在多—2周內。
(二)病毒性腦炎
起病急,但其臨床表現因主要病理改變在腦實質的部位、範圍和嚴重程度而有不同。
1、大多數患兒在瀰漫性大腦病變基礎上主要表現為發熱、反覆驚厥發作、不同程度意識障礙和顱壓增高症狀。驚厥大多呈全部性,但有可有局灶性發作,嚴重者驚厥持續狀態。患兒可有嗜睡、昏睡、昏迷、深度昏迷,甚至去皮質狀態等不同程度意識改變。若出現呼吸節律不規則或瞳孔不登大,要考慮顱內高壓並發腦疝可能性,部分患兒尚伴偏癱或肢體癱瘓表現。
2、若腦部病變主要累計額葉皮層運動區,臨床則以反覆驚厥發作為主要表現,伴或不伴發熱,多數為全部性或局灶性強直—陣攣性發作,少數表現為肌陣攣或強直性發作。皆可出現癇性發作持續狀態。
3、若腦部病變主要累積額葉底部,顳葉邊緣系統,患者則主要表現為精神情緒異常,如狂躁、幻覺、勢語、以及定向力、計算力與記憶力障礙等,伴發熱或無熱,多種病毒可引起此類表現,但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者最嚴重,該病毒腦炎的神經細胞內易見含病毒抗原顆粒包涵體,有時被稱為急性包涵體腦炎,常合併驚厥與昏迷,病死率高。
其他還有以偏癱、單癱、四肢癱或各種不自主運動為主要表現者,不少患者可能同時兼有上述多種類型表現,當病變累積錐體束時出現陽性病理征。
病毒性腦炎病程大多2—3周,多數完全恢復,但少數遺留癲癇、肢體癱瘓、智慧型發育遲緩等後遺症。

疾病病因

臨床工作中,僅能在1/3~1/4的中樞神經病毒感染病例中確定其致病病毒,其中,80%為腸道病毒,其次為蟲媒病毒腺病毒單純皰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和其他病毒等。雖然當前在多數患者尚難確定其病原體,但從其臨床和實驗室資料,均能支持急性顱內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病理生理

病理:腦膜和(或)腦實質廣泛性充血、水腫、伴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可見炎症細胞在小血管周圍呈袖套樣分布,血管周期組織神經細胞變性、壞死和髓鞘崩解。病理改變大多瀰漫分布,但有可在某些腦葉突出,呈相對局限傾向。單純皰疹病毒常引起顳葉為主的腦部病變。在有的腦炎患者,見到明顯脫髓鞘病理表現,但相關神經元和軸突卻相對完好,此種病理特徵,代表病毒感染激發的機體免疫應答,提示“感染後”或“過敏性”腦炎的病理學特點。
發病機理:病毒各自經腸道(如腸道病毒)或呼吸道(如腺病毒和出疹性疾病)進入淋巴系統繁殖,然後經血流(蟲媒病毒直接進入血流)感染顱外某些臟器,此時患者可有發熱等全身症狀。若病毒在定居臟器內進一步繁殖,即可能入侵腦或腦膜組織,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因此,顱內急性病毒感染的病理改變主要是大量病毒對腦組織的直接入侵和破壞,然而,若宿主對病毒抗原發生強烈免疫反應,進一步導致脫髓鞘、血管與血管周圍腦組織損害。

診斷檢查

1、腦電圖
以瀰漫性或局限性異常慢波背景活動為特徵,少數伴有棘波、棘慢綜合波。慢波背景活動智慧型提示常腦功能,不能證實病毒感染性質,某些患者腦電圖也可正常。
2、腦脊液檢查
外觀清亮、壓力正常或增加,白細胞數正常或輕度增多,分類計數以淋巴細菌為主,蛋白質大多正常或輕度增高,糖含量正常。塗片和培養無細菌發現。
3、病毒學檢查
部分患兒腦脊液病毒培養及特異性抗體測試陽性。恢復期血清特異性抗體滴度高於急性期4倍以上有診斷價值。
診斷和鑑別診斷:大多數病毒性腦膜炎或腦炎的診斷有賴於排除顱內其他非病毒性感染Reye綜合徵等常見急性腦部疾病後確立。少數患兒若明顯地並發於某種病毒性傳染病腦脊液檢查證實特異性病毒抗體陽性者,可直接支持顱內病毒性感染的診斷。

治療方案

本病缺乏特異性治療。但由於病程自限性,急性期正確的支持與對症治療,是保證病情順利恢復、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的關鍵,主要治療原則包括:
1、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與合理營養供給,對營養狀況不良者給予靜脈營養劑或白蛋白。
2、控制腦水腫和顱壓內高壓。
3、控制驚厥發作及嚴重精神行為異常。
4、抗病毒藥物無環鳥苷每次5—10mg/kg,每8小時1次,或其衍生物丙氧鳥苷,每5mg/kg,每12小時1次。兩種藥物均需連用10—14天,靜脈滴注給藥,主要對單純皰疹病毒作用最強,對其他如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EB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特別提示

病毒侵犯腦膜同時若亦侵犯腦實質則形成腦膜腦炎。根據病情情況可呈大小不同的流行,亦可散在發病。
西醫治療本病一般療效較好,多數在l~2周內能治癒,不留後遺症。極少數反覆發作可致遷延難愈。中醫治療亦療效較佳,且不易復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