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生榨米粉定義
是壯族地區的一種傳統食物,其中又以廣西的最為出名,總體來說有很多地方會做並且有很長的歷史了:上林、武鳴、蒲廟、馬山、都安、南寧、扶綏、崇左、百色、平果等等。生榨米粉在壯話里稱為“粉拉餿”。
蒲廟鎮是邕江河畔一個小小的古鎮,位於 廣西自治區 南寧市區東南面,這個小鎮的生榨米粉是比較出名的生榨米粉的產區之一。
生榨米粉是壯族人的美食
每年農曆九月初九和九月十五,是附近各壯族鄉村的大節,各家各戶除了準備大魚大肉,大擺筵席外,做生
榨粉是必不可少的“保留節目”:米漿提前磨好,滴乾水份,用布包起來,放進火膛中,用草木灰埋上兩三天的時間,讓米漿微微地發酵,帶一點點酸味,會客當天,支起大鍋燒熱水,榨粉,另一頭熬上一大鍋的
骨頭湯,半肥瘦的豬肉剁碎,加上切成末的頭菜,一起炒香,榨好米粉,裝碗,澆上一大勺頭菜肉末,撒上蔥花,加點
油豆腐,澆上一勺湯,開吃!另外一些壯族地區的生榨米粉的湯用魚做的也非常鮮美。
光聽這些工序,你就會對這米粉充滿期待,因為這絕沒有各種添加劑,絕對純天然。
蒲廟鎮的米粉看起來有點黑,這證明沒有吊白塊之類的東西存在。
特點
一是生榨米粉夠新鮮。所用米粉均為現榨現做,工人將發酵好的一大團膏狀米漿通過壓榨器壓成一條條粉狀,落入熱湯滾滾的鍋中,不出3分鐘,白花花的米粉就能出鍋。米粉細緻,韌性足夠,口感彈牙,是
桂林米粉、
螺螄粉、
老友粉採用的米粉廠配送的米粉所無法擁有的鮮味。
二是生榨米粉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酸味,並以味道越酸越地道。南寧市區內生榨米粉店通常將米漿發酵一晚後,次日使用,酸味薄弱;而蒲廟生榨米粉使用的米漿起碼發酵兩日三晚,第3天才開鍋使用,那獨特的
酸溜溜味,遠在10米之外都能聞到,誘惑極了。
三是蒲廟的生榨米粉配料也有一大特色。多年未變的傳統老三樣“
豆腐乾、頭菜碎、豬肉沫”均為生料。顧客點單了,才將生料、調料逐一配齊,放入不鏽鋼碗,漂浮在煮粉的滾滾熱湯上。因此看蒲廟人煮粉很有意思。廚房裡一個白氣騰騰、熱湯滾滾的大鍋燒著旺火,湯里煮著粉,面上同時漂著四五個金屬小碗,店家一人負責
榨粉,一人負責觀察米粉熟度,還有一人輪流攪拌小碗裡的生料。大概一兩分鐘,粉煮好,生料也熟了,合入一大碗,淋一勺高湯,下一小撮蔥,看起來油亮清爽,叫人眼饞。口感上,豆腐乾的香、頭菜碎的脆、豬肉沫的嫩配合得天衣無縫,增加了吃粉的樂趣。
製做方法
(1)製作米粉。選用新鮮無蟲蛀的秈米,淘洗乾淨後,磨成稀稠適宜、細膩嫩滑的米漿。然後煮成五成熟,置案板上揉搓成軟硬適度的粉團。放入米粉榨中壓榨出榨條米粉。一邊壓榨,一邊讓榨出的米粉自然落入沸水鍋中,待米粉熟透後,撈出放入冷水缸中漂洗。俗稱“過冷河”。漂洗後撈出便成生榨米粉。
(2)製作配料。先將鮮牛肉切成大薄片,蒙在竹罩上用炭火焙乾。然後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燜煮,見汁濃後出鍋,把肉切成小片,與原汁一起下熱鍋,加點生油、食鹽、味素、糯米酒、白糖等料拋炒片刻出鍋。當地人叫“炒片”。炒片鮮甜味美,鬆軟並有嚼頭。備好“炒片”後,即調製湯羹。將桂皮、八角、花椒、沙姜、甘草、羅漢果等用沙布包作—包,放入事先準備好的牛骨、牛排、牛腩熬好的高湯鍋中,猛火煮製,待香料出味後即成湯羹。
(3)取適量生榨米粉放在漏勺中,連勺帶粉沉入沸騰的豬骨湯中燙熱。提起漏去湯水,把米粉盛入小瓷碗,面上放幾片“炒片”,再淋入適量湯羹即可食用。
食用方法
生榨米粉有兩種吃法:
1.是把米粉放入大碗中,在粉面上鋪上一層碎豬肉,加進特製醬油膏、鹽、熟豆芽、
酸菜、生蔥各適量,倒入滾熱的
骨頭湯即成,這種叫湯
榨粉;
2.是乾撈,不加入骨頭湯,用由醬油膏、
酸醋、鹽、味素等多種調味料熬成的滷汁淋入粉內,加上
叉燒肉片、豆芽、酸菜、熟韭菜一起拌勻,就成為清涼爽口,適宜夏季食用的叉燒乾撈榨米粉。
知名店面
古鎮榨粉店
生榨米粉店隱藏在蒲廟鎮舊城區的騎樓街內。“很有意思的是,這一帶有一家生榨米粉店那么多年都是無店名無招牌,因在當時最熱鬧的蒲廟劇場門口,蒲廟人說起它,只會說,劇場旁那家最好吃。後來幾年前搬到和平街上,開了幾十年的生榨米粉店終於與時俱進,起了店名,從此,‘古鎮榨粉店’遠近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