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學前兒童心理發展

理解學前兒童心理發展

《理解學前兒童心理發展》是2019年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 Rosalind,Charlesworth。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理解學前兒童心理發展
  • 作者:[美] Rosalind,Charlesworth
  •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12月1日
  • ISBN:978751842535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萬千心理·理解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以年幼兒童發展的獨特性為核心,以美國幼兒教育協會( NAEYC)和兒童發展適宜性實踐( DAP)指導方針為標準,將年幼兒童發展與學校、家庭、社區以及文化緊密結合,向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幼兒教師、父母以及其他需要與年幼兒童打交道的專業人士介紹了如何以適應他們發展的方式開展學校教育和親職教育等工作,解決當前的兒童早期問題。
  《萬千心理·理解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介紹了0-8歲兒童的發展和學習特點,尤其是3-6歲兒童在身體、認知、語言、情感方面發展的特點,突出結合閱讀、寫作的早期發展以及一般認知發展而給出了大量教育建議,還給出了關於如何與兒童的家庭一起工作、如何與特殊兒童一起工作以及幼小銜接的現實事例和教育建議。特別設計的“早期兒童教育技術”“大腦發育”以及“現實世界中的兒童發展”專欄將前沿研究與更多現實問題聯繫在一起。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年幼兒童概觀:0-8歲
第1章 年幼兒童研究
1.1 年幼兒童與環境
1.2 典型兒童與非典型兒童
1.2a 嬰兒
1.2b 學步兒
1.2c 3歲
1.2d 4歲
1.2e 5歲
1.2f 6-8歲
1.3 成人的關鍵作用
1.4 兒童發展理論
1.4a 兒童發展與學習理論的類型
1.4b 有影響力的理論家
1.4c 發展和學習的理論:社會文化視角
1.4d 生態學理論
1.4e 理論嘗試解釋的若干發展領域
1.4f 理論套用
1.5 謹慎套用發展與學習的理論及研究
1.6 兒童研究簡史
1.6a 19世紀至20世紀30年代
1.6b 20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
1.6c 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
1.6d 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
1.7 兒童研究方法與真實性評價
1.7a 逸事法
1.7b 日記法
1.7c 家長訪談
1.7d 與兒童一對一訪談
1.7e 連續記錄
1.7f 真實性評價與非適宜性評價所帶來的挑戰
1.8 職業倫理
第二部分 學習:0-8歲
第2章 遊戲技術和數位化媒體
2.1 學習概述
2.2 知覺
2.2a 注意
2.2b 通過感覺捲入實現學習
2.2c 記憶
2.3 學習是如何發生的
2.3a 同化和順應
2.3b 經典條件反射
2.3c 操作性條件反射
2.3d 觀察和模仿
2.3e 在成人和同伴的支持下學習
2.3f 兒童引導以及成人引導的主動學習
2.3g 學習風格
2.3h 學習動機
2.4 技術和數位化媒體作為學習的工具
2.4a 通過電視和視頻遊戲學習
2.4b 通過計算機、觸屏和手機學習
2.4c 照片
第3章 影響學習的因素
3.1 成人的作用:將理論套用於現實
3.1a 理論家關於成人在提供環境方面所起作用的觀點
3.1b 基於理論的學習方法
3.1c 皮亞傑關於學習的建構主義觀點
3.1d 維果茨基關於學習的觀點
3.1e 行為學家對於學習的觀點:斯金納和班杜拉
3.1f 獎勵兒童行為帶來的影響
3.1g 保持對學習的自然動機
3.1h 對實際套用理論的選擇
3.2 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學習的環境
3.2a 勝任力
3.2b 成人對在遊戲中學習的支持
3.2c 成人在提供遊戲環境方面的作用
3.3 成人為適當的媒體使用所做的準備
3.3a 幼兒課堂中的電子媒體
3.3b 家庭中的電子媒體
2.5 遊戲在學習中的作用
2.5a 遊戲的理論
2.6 遊戲的工具和功能
2.6a 包含動作和互動的遊戲
2.6b 包含物品的遊戲
2.6c 包含語言的遊戲
2.6d 包含社會性材料的遊戲
2.6e 遊戲的功能
2.7 遊戲的情境
2.7a 遊戲的社會文化視角
2.8 有特殊需求的兒童參與遊戲
2.8a 多樣化的遊戲環境
2.8b 遊戲場所
3.3c 平板電腦與傳統計算機
3.3d 技術與殘障兒童
3.4 融合班級中的教學
3.4a 幼稚園和國小階段的準備
3.5 提供優質的環境和優質的指導
3.5a 綜合質量
3.5b 師生互動和親子互動對兒童學習的重要性
3.5c 教師的觀念與實踐
3.5d 防止倦怠
3.5e 美國幼兒教育協會關於發展和學習的原則
3.6 家庭在兒童的學習中的作用
3.6a 同性家庭
3.6b 非雙親撫育
3.6c 父母/照顧者的教育和參與
3.6d 有特殊需求兒童家人的參與
……
第三部分 孕期與嬰兒期
第四部分 學步兒:在發展中走向獨立
第五部分 兒童:3-6歲
第六部分 幼小銜接

作者簡介

羅莎琳德·查爾斯沃思(Rosalind Charlesworth)美國韋伯州立大學兒童與家庭研究系榮譽教授和前系主任,有著豐富的早期兒童教育經驗,包括在實驗學校、公立學校和日托與正常及特殊兒童工作的經歷,主要的研究領域是社會性和認知發展及行為。
  王思睿,博士,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畢生發展與創新教育中心副主任,中國心理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
  孫夢,美國啥佛大學兒童發展和心理學碩士。
  封周奇,博士,南通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系講師。
  陳葉梓,博士,南通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系講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