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翱(áo)(1384年3月4日-1467年12月2日),字九皋。鹽山(今河北省滄州市)人。明朝名臣。
王翱為明成祖永樂十三年(1415年)進士, 初授大理寺左寺正,左遷行人。宣德初年,被擢為御史。明英宗即位後,升任右僉都御史,協鎮江西,懲貪治奸。正統七年(1442年)至景泰三年(1452年),受命督遼東軍務。他在任內整飭軍備,修築邊牆,並出擊兀良哈。隨後出為首任兩廣總督。景泰四年(1453年)起任吏部尚書,以輔佐尚書王直。奪門之變後獨掌吏部事務,為英宗所敬重,被稱為“老王”而不被稱名,累加至太子太保。一生歷仕七朝,輔佐六帝,剛明廉直。
成化三年(1467年),王翱逝世,年八十四,獲贈太保,諡號忠肅。《皇明經世文編》有《王忠肅公奏疏》。
概述內圖片來源: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嚴懲污吏,屢有功勞,經略遼東,總督兩廣,入主吏部,英宗寵待,病逝都門,主要成就,人物評價,軼事典故,不徇私情,挽救將才,寬宏大量,廉介端貞,王翱家法,喜用南人,令譽小損,親屬成員,女婿,兒子,孫子,個人作品,史料記載,墓葬紀念,
人物生平
嚴懲污吏
明成祖永樂十三年(1415年),王翱在北京參加會試,成為貢士。當時成祖朱棣想定都北京,並任用北方的士人。王翱兩試都是上等,朱棣非常高興,特地召見他,賜給飲食,改任庶吉士。永樂十七年(1419年),被任命為大理寺左寺正。永樂十九年(1421年),因父亡故,王翱回鄉守制,三年後回京。永樂二十三年(1425年),被降為行人。
屢有功勞
- 請調陳懷到松潘。
- 松茂的軍糧趁農閒時齊力起運,由官軍護送,不要專累百姓,致使遭到搶劫。
- 許多貪官如同是百姓的蛀蟲,請令他們自首,不要隱瞞。
- 州縣和土司地區,遍設社學。
- 會川銀場每年運米八千餘石供給軍隊,往返煩勞,花費也大,請令有罪的人繳納糧食以贖罪。
宣宗下詔令有關官員詳細討論運糧之事,而把害民的官員遷到北京,其他的都照上奏王翱所請的實行。
宣德七年(1432年),王翱巡按四川。
正統四年(1439年),處州叛賊流劫廣信,王翱受命前往剿捕,將其全部抓獲。同年冬,松潘都指揮趙諒誘擒國師商巴,掠奪他的財物,與同官趙得誣陷他反叛。商巴的弟弟小商巴大怒,聚眾搶掠。英宗命王翱和都督李安率軍二萬前往征討。而巡按御史上報商巴是冤枉的,英宗命王翱視情況決定進退。王翱到達後,把商巴從獄中放出來,派人招他弟弟來,安撫餘黨,上奏彈劾誅殺趙諒,將趙得貶往邊境戍守,恢復商巴國師之職。松潘地區就此平定。
正統六年(1441年),王翱接替陳鎰鎮守陝西,當時軍民借貸糧食有不能償還的,王翱核實後都免去他們的欠糧。
經略遼東
正統七年(1442年)冬,王翱提督遼東軍務。王翱因軍令長期以來廢弛,敵人一來,將士都不力戰,便趁諸將來謁見時,責備他們失律之罪,命左右將他們拉出去斬首。諸將全都惶恐叩頭,願效死贖罪。王翱於是親自巡行邊防,從山海關到開原,沿途修繕城垣,疏浚溝渠。五里設一堡,十里建一屯,使烽煙相接。他還訓練將士,給鰥寡士兵成家,軍民都非常高興。王翱又因邊塞孤懸在外,遠離內地,軍餉缺乏,便依據當地風俗立法,令犯罪的人可以勞作贖罪。十多年間,靠勞作獲得了米糧和牛羊數十萬,邊防用度因此很充足。
正統八年(1443年),王翱因九年任滿,升任右副都御史。
正統十四年(1449年),諸將在廣平山擊破敵軍,王翱升為左都御史。脫脫不花大舉侵犯廣寧縣(今河北昌黎縣),王翱當時正在閱兵,敵軍突然來到,致使明軍潰敗,王翱入城自保。有人說城無法守住,王翱提劍說:“敢說棄城者斬。”敵軍退走後,王翱被罰停俸半年。
總督兩廣
景泰三年(1452年),王翱被召回掌管都察院事務。同年,明代宗朱祁鈺改換太子後,王翱被加授太子太保。潯州、梧州瑤人作亂時,總兵董興、武毅互相推委,不負責任。兵部尚書于謙請讓翁信、陳旺接替二人,而特派一名大臣總督軍務,代宗於是任命王翱為首任兩廣總督。王翱到駐鎮之地後,將吏都惶恐敬服,他推誠安撫,瑤人歸順,使轄區之內平安無事。
入主吏部
英宗寵待
景泰八年(1456年)正月,石亨、徐有貞等發動“奪門之變”,英宗復辟。次年,王直致仕回鄉,王翱這才獨掌吏部事務。之後,石亨想除掉王翱,王翱便請求退休,本已獲英宗批准,因大學士李賢力爭,才又把他留了下來。後來,李賢被石亨逐出,也因為王翱的意見,英宗把他留了下來。兩人關係非常好。英宗在用人時一定先詢問李賢,李賢又推給王翱,因此王翱得以實現他的想法。
英宗很尊寵王翱,時常把他召到便殿談論,稱他為“先生”、“老王”而不稱其名。而王翱年近八十,記憶力已經很差了。王翱曾令郎官談倫隨他入宮,英宗詢問原因,王翱叩頭說:“臣老了,所聆聽的聖諭,怕有遺誤,所以令這個郎官來記下來,此人誠實謹慎,是可信的。”英宗聽後很高興。
天順五年(1461年)七月初二,昭武伯曹欽發動叛亂,抓獲大學士李賢,命其前往吏部朝房,強迫王翱與李賢為其草擬奏疏向英宗謝罪。在此夜至第二天清晨期間,王翱還數次保護李賢及尚書馬昂等人(一說當時曹欽遍尋王翱,王翱躲在一個房間中,毫無辦法。主事朱文范身材高大,勇力過人,他背著王翱逃走,才使其免於被擒)。叛亂平息後,王翱被加授為太子少保。
病逝都門
主要成就
王翱任吏部尚書十五年,先輔助年邁的吏部尚書王直,後更獨自管理吏部。他遵循舊制,公正廉明,《劍橋中國明代史》稱:“王直和王翱在關鍵的吏部都留任了很長時期(分別為1443—1457年和1453—1467年),他們識別和選拔官員的能力可從15世紀第三個25年的總的行政質量中看出。”
人物評價
李賢:皋陶言九德,王公有其五,亂而敬,擾而毅,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
陳文:恆岳(闕)爽,黃河注清。時際昌運,公乃挺生。早從賓興,榮登仕進。風紀赫然,後先無競。三邊攸靖,遺愛良多。有功有烈,無斁無訛。緣易憲台,超居冢宰。淑匿由別,鑒衡斯在。共曰老成,康健和豫。年德相高,福祿永萃。歷事五聖,始終一心。勤慎宥密,罔有不欽。病(闕)易簀,其存不二。嗟嗟忠肅,儀刑庶位。
彭時:有美王氏,世居於灤。積善秉義,隱處是安。避兵鹽山,遂定厥家。再傳而顯,揭德振華。其振伊何,自公特起。降誕之詳,虹光兆異。乃勵儒業,乃第科名。洊歷顯位,駿望鏗鍧。公出四方,憲度清肅。弊革利興,兵民攸服。其在中朝,恪秉銓衡。賢才匯進,治道乃成。公何能然,惟德之進。惟公惟廉,惟勤惟慎。公以接物,繩直準平。廉以律己,玉潔冰清。勤以蒞事,夜寐夙興。慎以存心,晨惕夕兢。祗事五朝,始終若一。為國元老,為士矜式。官躋一品,壽逾八旬。推今較古,如公幾人。公今往矣,疇不嗟悼。匪私於公,惟德是好。渤海故郡,高墳峩峩。於乎忠肅,千載不磨。
陳戊烈:王忠肅公平遼廣,登樞宰,三王有聲,忠肅為最,秉公絕私而巳。
王鏊:翱高邁孤峭,人不敢幹以私。
唐樞:①端方清約,任事毅然。歷仕憲台,鎮松番,巡廣寧,征達虜,總督兩廣,風持凜凜,官民畏而愛之。嘗築屯堡,使烽燧珠連,簡閱行伍,處議讞辟,鹹中其時宜。景泰四年任冢宰,剔刷垢弊,嚴考察,公銓注,抑幸進,以用賢報國為己任。門無私謁,權勢請託不敢行,于思仇一不介意。②自惕警己巳,縉紳稍稍精神,傑者輩出,人思奮於政矣。本朝治體一大機括,於群公介之,他未暇論。
項篤壽:世稱王公知人,喜推轂北士夫。立賢無方,豈分南北哉!蓋亦矯枉之意也。然王公所薦,皆至公,尤不問恩怨。若王公者,雖謂之九德鹹備,可也。
屠隆:薛文清瑄、李忠文時勉、章文懿懋、王忠肅翱、王端毅恕、項襄毅忠、馬端肅文升、劉忠宣大夏、胡端敏世寧嶽嶽之風、侃侃之節,宏材足以濟時艱,正氣足以褫奸魄,李夢陽所謂“居則岳屹,動則雷擊,大事斧斷,小事海畜。”斯其人矣。
徐鹹:國朝名臣,久任享耆壽者,魏文靖公驥九十八,王端毅公恕九十三,胡忠安公濙八十九,馬端肅公文升、韓忠定公文、吳文恪公訥、章文懿公懋,俱八十六。王文端公直、王忠肅公翱、王忠毅公驥、林文安公瀚、劉忠宣公大夏、謝文正公遷,俱八十四。茲數公者,名位祿壽兼而有之,豈易得哉?
何喬遠:翱謹重達大體,一經涉歷,終身記憶,有所當行,寢食不暇。每見朝廷行一善政,喜見顏色,不者,攢眉累日。
焦竑:王公翱有所當行,寢食弗遑,坐以待旦。每見朝廷行一善政,則喜見顏色,或有未善,攢眉累日。聞天下水旱災傷,急尋所在官吏來京者,問有無儲積,民不得流離餓死否。其愛國愛民如此。
查繼佐:不私其子婿,還贈珠,公而廉矣。以此二字屬武,何堅不克,而況有皋陶之九五?…翱在邊,大率以抵罪律無益死者之家,及抵而兩家鹹敝,遂往往問死家願贖,則資以責功,故邊衛足而多勇。惜易儲時無一言。
張廷玉:天順、成化間,六部最稱得人。王翱等正直剛方,皆所謂名德老成人也。觀翱與李秉、年富之任封疆,王竑之擊奸黨、活饑民,王復之籌邊備,姚夔之典秩宗,林聰、葉盛之居言路,所表見,皆自卓卓。其聲實茂著,系朝野重望,有以哉。
《劍橋中國明代史》:王是都御史,他先在遼東,後在廣東、廣西負責防務時成績卓著,這時還得到于謙的支持。
軼事典故
不徇私情
王翱的女婿賈傑在近畿為官,王翱的夫人多次把女兒接回來,賈傑很憤怒地說:“你的父親掌管選官之政,把我調到京師,易如反掌,怎么就不煩路上往來?”夫人聽到後,找機會求王翱。王翱大怒,把書案一推,打傷了夫人的臉部。賈傑終於不得調。
王翱的孫子王輝因王翱的功勳入國子監,將參加秋試,把印卷給王翱看,王翱卻說:“你確有真才實學登第,我怎么忍心埋沒你的才學!可你若遇到糊塗主考中選,卻誤了另一個寒士的前程。你吃得好穿得暖,何必強所不能呢,來希求非分之想呢!”將他的卷子撕碎燒了。
挽救將才
指揮孫璟鞭殺戍卒,戍卒的妻子和女兒也哭死了。別的士卒狀告孫璟殺死一家三口。王翱說:“戍卒因違法而死,妻子為丈夫而死,女兒因父親而死,不是被殺死的。”命孫璟為他家賠償埋葬費,孫璟很感動。後來他任遼東參將,追敵出三百里外,成為李秉手下的名將。
寬宏大量
吏部主事曹恂已升為江西參議,因患病回京,王翱報告了英宗。英宗命他以主事之銜回原籍。曹恂很憤怒,趁王翱入朝時,揪住王翱的胸部,打他耳光,並大聲辱罵王翱。事情傳到英宗那兒,英宗下令把曹恂關進詔獄。王翱上書說曹恂實是有病,結果曹恂得斥退回去,時人佩服他的度量。
廉介端貞
王翱在吏部時,謝絕別人的請謁,公事之餘總是住在辦公室中,不是過年過節、初一十五拜謁祖先祠堂,他不曾回到私宅。每次選用官員,有時正值他被皇上召去談話,侍郎代為選用,王翱回來後雖然很晚了,仍到官署查看所選的是什麼人,唯恐有選用不當。他推薦人才不讓他人知道,他說:“吏部怎能是快意恩仇之地?”自己的生活非常儉樸。景帝知道他清貧,為他在鹽山建了府第。
王翱家法
王翱從遼東回朝時,同事的宦官敬重王翱,送給他幾顆明珠,王翱堅決推辭。那人說:“這是先朝皇帝賜給我的,您不是以為這是贓物而拒絕我吧?”王翱不得已,收下把它藏了起來。那位宦官死後,王翱召來他的侄子還給他。他任都御史時,夫人為他娶了一個妾,過了半年才告訴他。王翱大怒說:“你為什麼破壞我的家法?”當天他就備好金幣把妾送了回去。而那個妾終不嫁人,說:“豈有大臣之妾嫁給別人的?”王翱死後,她去奔喪,他的兒子贍養她終身。李賢曾對人說:“皋陶所說的九德,王公有其中五個:處亂而謹慎,遇擾而堅毅,雖貧而不貪,剛正而誠實,雖強但很講道義。”
喜用南人
王翱個性頗為固執。英宗曾有詔書要選取賢良方正、經明行修以及山林隱逸之士,到來的人都要參加吏部考試,王翱黜落了絕大部分,幾乎一百人中取不上一兩個。他又不喜歡南方之士。英宗曾說:“北方人文雅不如南方人,但性格樸實正直,身材雄偉,國家遇有緩急之事,還得靠他們。”王翱於是更多引用北方人。
令譽小損
王翱晚年時,順從宦官郭聰的囑託,遭都御史李秉彈劾,王翱自己承認了這個錯誤。這件事對他的令名不無小損。
親屬成員
女婿
賈傑
兒子
王竚,任世襲錦衣衛副千戶。
孫子
王輝
個人作品
《皇明經世文編》輯錄有《王忠肅公奏疏》一卷,見下表:
王翱部分作品 | |
---|---|
《邊情事》 | 《便宜五事疏》 |
個人作品參考資料來源:
史料記載
《國琛集·上卷》
《今獻備遺·卷十三》
《罪惟錄·卷十九·武略諸臣列傳》
《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傳第五十六》
墓葬紀念
王翱墓初建時規模宏大,占地面積30頃,建築面積40畝,內磚牆圍護,長寬各240米,略呈正方形。牆四周植松柏,正門座北向南,進門後中央為神道。兩側依次排列著石猴、石羊、石侍俑,然後是兩柱高約兩丈的望天候華表。華表過後為四石馬,兩臥兩立,東西相向,石馬過後即為高大石坊,坊後一字排列蛟龍座碑四幢,正中兩碑略高於兩側兩碑,西側一幢是吏部侍郎葉盛的祭文,東側一幢為明憲宗祭文,正中一幢為禮部尚書姚夔撰寫的王翱生平行狀。另一幢因側倒多年,文字向內而遭雨水盪擊,內容不詳。四幢碑均為白色大理石質料,碑文書法清秀,打破宮闈風格,距碑刻約60米之前方,設石供桌,長丈余,寬5尺,下有石鼓支撐,石桌後有一碑亭,亭內嵌有神道碑一幢,再北10餘米為王翱墓,墓丘直徑約8米,高約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