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有益論指的是西方犯罪學家的一種犯罪學理論。埃米爾·德爾海姆是其主要代表人物。這種理論認為,犯罪本身對道德與法律的正常發展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犯罪是社會變革的必要前提,它可以幫助社會準備變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犯罪有益論
- 定義:西方犯罪學家的一種犯罪學理論
犯罪有益論指的是西方犯罪學家的一種犯罪學理論。埃米爾·德爾海姆是其主要代表人物。這種理論認為,犯罪本身對道德與法律的正常發展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犯罪是社會變革的必要前提,它可以幫助社會準備變革。
犯罪有益論指的是西方犯罪學家的一種犯罪學理論。埃米爾·德爾海姆是其主要代表人物。這種理論認為,犯罪本身對道德與法律的正常發展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犯罪是社會變革的必要前提,它可以幫助社會準備變革。引用示例該理論還認為,任何人...
犯罪有理論是現代西方犯罪學中認為犯罪人及其犯罪行為並非絕對的“惡”的一系列理論的總稱。主要觀點:(1)犯罪人的犯罪行為是正義的行為,雖然觸犯了法律,但從終極價值上講,其行為是合理的、有價值的。(2)犯罪是社會造成的,是社會不公正的政策、惡劣的環境、統治者的腐敗、當權者的欺壓、人與人之間的爾虞...
犯罪的價值是一個極為複雜的理論問題.於志剛在本書中所批判的“犯罪有益論”,是相對主義犯罪觀的一種表述形式。如何看待這種相對主義犯罪觀.這確實是值得深入思考的。我個人不太主張採用“犯罪有益論”這樣一種表述,但在絕對意義犯罪觀的對立意義上還是傾向於贊同相對主義犯罪觀。因而也會成為本書的批判對象。其...
犯罪理論(theory of crime),有關犯罪行為的,相互關聯的,可被實證檢驗的一系列命題或假設。其中研究有關犯罪的形成原因的主要理論有:(1) 本質相異論。犯罪人在生理上、心理上同守法公民相比較,是本質上完全不同的人。參見“犯罪人異質觀”。(2) 犯罪傾向論。一些研究者認為,正常人與犯罪者都存在著...
犯罪精神貧困論是指日本犯罪學者研究青少年犯罪的一種理論觀點。這種觀點認為,現代犯罪是經濟高度繁榮的產物。他們在研究了日本戰後三次犯罪高峰後,認為,除第一次犯罪高峰是在戰後外,其餘兩次,均伴隨著經濟迅速發展、城市化與現代化的背景而出現的。其根本原因在於:高度豐富的物質生活給青少年帶來了精神上的貧困,...
犯罪單因論(single factor theory of crime)亦稱“犯罪一元論”。是指僅以一種因素解釋犯罪行為產生的理論。與“犯罪多因論”相對。強調某一因素即是犯罪原因,可以決定犯罪。犯罪生物學派中的犯罪遺傳決定論、犯罪智力落後論、犯罪本能論、犯罪體型論、犯罪血型論等,犯罪社會學派中的犯罪模仿論、犯罪經濟決定論、...
一方面,犯罪所得及犯罪所得收益是案件的重要物證,能夠證明案件的事實及贓物去向,並印證犯罪分子的犯罪動機等,對於查明案件事實,證明犯罪有著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根據我國《刑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犯罪所得和犯罪所得收益是司法機關應依法追繳的範圍,行為人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在客觀上給司法機關...
犯罪與經濟同步增長論是指現代犯罪原因研究中的一種觀點。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刑事犯罪必然增加,並呈現出犯罪與經濟同步增長的趨勢。流行於現代西方社會。在西方的一些國家裡,社會生產、社會經濟的一定發展,並沒有帶來犯罪率的下降,反而造成犯罪率的不斷上升,由此,西方一些犯罪學者總結出一條“規律”,即認為...
犯罪內因論是指我國犯罪研究中關於犯罪原因的一種觀點。即認為犯罪行為的產生主要是由行為人的內在因素決定的。其主要觀點有:(1)資產階級思想的支配作用:(2)輕微腦功能失調綜合症;(3)病態人格反映;(4)性格變異反映;(5)性無知或性機能亢進。也有的學者提出了犯罪內因論中的欲求論觀點,即認為行為個體的種種...
《犯罪功能論》是2011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建宏。本書以美國城市社區的數據檢測筆者提出的理論模型,主要講述了犯罪事實和犯罪涉及個人層面的知識。內容簡介 《犯罪功能論》內容簡介:現代主流犯罪學大多將研究重點集中在犯罪事實和犯罪所涉及的個人的各個層面上。與此不同的是,迪爾凱姆曾提到,研究...
犯罪控制理論是西方犯罪學者提出的一種犯罪多元性理論。主要代表人物是雷克利斯、西蒙、迪尼茲等,代表著作有1976年前後發表的《克制論》、《倡議以自我觀感為青少年易於犯罪的因素》等。該理論!主張:一個人如有良好的自我觀感,則生活在易於犯罪的社會環境中,也能抵制外部不良環境的誘引;反之,自我觀感欠佳,內心...
犯罪內分泌論是指西方犯罪生物學派的一個分支。認為犯罪產生的原因是人體的內分泌不平衡所致。其代表人物有美國的卡爾、羅斯等人。其主要觀點:(1)人的內分泌系統的狀態決定著人的情緒和欲望,如男性激素分泌過量可以導致性慾、攻擊和好鬥性行為發生,女性荷爾蒙激素的變化可以造成急燥易怒,精神緊張,神經質以及使犯罪...
犯罪原因論(etiology of crime)是指關於犯罪行為產生原因的學說與觀點。根據解釋犯罪原因包含因素的多少,可分為單因論和多因論。單因論如貧窮、智慧型、體型、人種、面貌、顱相、學習、環境、疾病等,都曾被認為是影響犯罪的唯一因素。現代犯罪學認為,犯罪由多種不同因素造成,如經濟狀況、家庭結構、人格、環境、...
犯罪暗示論(suggesting theory of crime)是指研究犯罪原因的理論。19世紀義大利社會心理學家謝格勒提出。基本觀點:當人處於一個特定環境(文化、群體)中時,在無對抗情形下,其行為會不斷接受某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將犯罪意識、犯罪手段、犯罪惡習等融入自我意識心理結構中,從而被動地淪為犯罪者。在這一過程中,...
犯罪學習論(learning theory of crime)運用學習理論解釋犯罪原因的學說。與“犯罪情境決定論”相對。主要有:(1)塔爾德的模仿論。法國社會學家、犯罪學家塔爾德認為,社會即模仿,所有社會生活的重要行為與現象均由模仿而來,犯罪行為也不例外。(2)E.H.薩瑟蘭的不同交往理論。認為犯罪主要緣於文化的衝突、社會...
《犯罪故意論》是2012年7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磊。內容簡介 《犯罪故意論》是對犯罪故意的本體理論,即犯罪故意的心理結構、規範構造、歸責基礎、訴訟證明問題的研究。《犯罪故意論》以當代中國刑法犯罪故意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問題為出發點,對中國古今刑律犯罪故意理論、兩大法系犯罪故意理論作了...
犯罪永恆論是西方犯罪學家提出的犯罪原因的一種理論。認為從遺傳基因、染色體等生物學因素的研究中可以斷定犯罪人存在天生具有的生物基因,不受後天客觀吐會環境的制約,他們的犯罪是不可避免的。美國的W.朗金普斷定,犯罪是不可能預防的,它將永世存在。甚至認為,人們不希望在一個沒有犯罪“平淡無味”的社會裡生...
《犯罪論體系》是2010年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邵維國。概述 定義 犯罪論體系,是指分析犯罪的一般成立要件,並且使之系統化的理論體系。簡介 犯罪論體系是整理法官的思考,作為統製法官判斷的手段而存在的。因此,即使體系上有些不協調,各個要素的界限不明確,但如果明確了思考的條理,有時可能就是理想的...
自然犯罪論是指犯罪人類學派早期的一理論觀點。認為有些犯罪的產生是受人體特徵決定的,與環境或經濟因素無關;而這種人體特徵決定了行為人具有反自然的道德觀念,即缺乏憐憫和正直的道德觀念而去實施犯罪。1858年由義大利犯罪人類學派主要代表人物加羅法洛在其著作《犯罪學原理》中提出。他認為,人類具有保護自己本能的...
犯罪外因論是指我國犯罪研究中關於犯罪原因的一種觀點。即認為我國現階段犯罪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由社會上各種不良因素造成的。其主要觀點有:(1)一定範圍記憶體在的社會階級鬥爭,包括剝削階級殘餘勢力的影響,國際上和港台敵對、反動勢力的顛覆破壞,各種腐朽、反動的剝削階級思想的毒害等;(2)“左”的失誤和十年社會動亂...
利益驅動一犯罪心理關係是認為反社會利益是產生犯罪心理基礎的一種理論。利益是動機的基礎,決定行為的目的,反社會利益把需要引向反社會目的,產生犯罪心理,導致犯罪行為。無節制的個人利益一定程度上是主觀的和利己的,具有盲目、片面和無止境的特徵。反社會利益觀是犯罪人的一個重要認識內容,其主要表現:(1)個人...
他認為,除法律現象外,每一種犯罪行為首先都是一種自然的和社會的現象,研究犯罪應首先從此入手。他將犯罪原因分為人類學的、自然的和社會的原因三類,認為無論何種犯罪,從最輕微的到最殘忍的,都是犯罪人的生理狀態、所處的自然條件和生活、工作於其中的社會環境三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犯罪是人類學因素、自然...
《犯罪參與論》,是2023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明祥。內容簡介 《犯罪參與論(法律科學文庫)》是對犯罪參與這一刑法學中複雜的重要基礎理論問題進行全面系統深入論述的學術專著。其在對中國刑法採取單一正犯體系及所具有的特色和優勢做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運用單一正犯理論,結合中國的立法和司法實際,...
《犯罪既遂論》是2003年8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之雄。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於犯罪既遂理論的系統化創新之作,分為總論和分論兩編。總論篇在對不同犯罪既遂理論進行理性分析的基礎上,以立法目的上的法益保護為視角,以犯罪的可罰根據為邏輯起點,重新辦定犯罪既遂的概念;對犯罪既遂的類型、犯罪...
犯罪價值論 《犯罪價值論》是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志剛。
大多數犯罪人都具有傳統的為社會普遍公認和接受的價值觀和態度,而並不完全信奉犯罪的價值觀,所以也就不把自己看成是犯罪人。賽克斯和馬茨阿對傳統少年犯罪理論進行的批評,主要集中在某些社會學觀點所強調的“信奉少年犯罪的價值觀可以引起少年犯罪”上。他們反對整個亞文化理論的決定論,認為即使最明顯的“罪犯”...
三元犯罪原因論,亦稱“三要素說”。犯罪原因論之一。最早是由義大利犯罪學家費利(Emrico Feni,1856—1929)於1884年提出的。費利在他所著的《犯罪社會學》一書中指出,犯罪是由於以下三個原因造成的:(1)個人體質要索;(2)自然地理環境要素;(3)社會要素。認為,考察犯罪要從這三方面找原因,其中影響最...
犯罪本能論是犯罪學學說之一。西方犯罪學家提出的認為犯罪行為的原動力來源於人的心理本能的一種犯罪心理學學說。主張這一學說的流派在西方犯罪心理學中一直占居著重要地位。其主要理論有:性衝動說、利慾性說,侵犯性說。較早對此進行研究和解釋的是犯罪心理學家索耐,他認為人的犯罪行為之所以產生,是由人的侵犯性...
自由意志論是18世紀刑事古典學派解釋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論。這種理論認為,人是具有自由意志,追求快樂和功利的動物。上帝賦予每個人自由選擇善惡的權利,每個人都可以有意識、有意志地自由選擇自己的行為。人類的行為可由其自主決定,但目的總是要避免痛苦或懲罰,尋找自我利益和快樂。如同禽獸根據本能取捨一樣,人是通過...
恐嚇論,又稱“威懾論”。是指西方犯罪學關於犯罪不預防的一種理論。主張充分發揮刑罰的威懾作用,以對犯罪進行一般預防和特殊預防。它的基本前提是犯罪人在犯罪之前總是要在犯罪利益與刑罰之苦之間進行得失權衡。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曾盛行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式的威嚇主義,以貝卡利亞為代表的犯罪古典學派則提出了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