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與創新

激勵與創新

《激勵與創新 》是2013年冶金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曾國華、吳雯雯。

基本介紹

  • 書名:激勵與創新
  • 作者:曾國華、吳雯雯
  • ISBN:9787502460938
  • 頁數:236
  • 定價:28.00元
  • 出版社:冶金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1
  • 副標題: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激勵與創新:勞動力成本對競爭力的影響》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以探討勞動力成本和工業競爭力之間的作用機理為主線,以價格競爭和非價格競爭為分析框架,提出勞動力成本是積極成本的觀點,驗證了勞動力成本與勞動生產率、技術創新能力之間的正向關係以及內在作用機制。主要內容包括:對工資理論、競爭力理論以及創新理論進行綜述;對勞動力成本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判斷:分析勞動力成本和我國工業競爭力之間的關係;從價格競爭力、差異化競爭力角度探討勞動力成本的激勵功能;提出促進勞動力成本激勵功能發揮的對策建議。

作者簡介

曾國華,2011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江西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勞動經濟學。參與編寫學術著作(含教材)3部,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鐵道部等研究項目10餘項,在《經濟學家》、《農業經濟問題》、《財經論叢》等國核心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0餘篇。

目錄

1積極成本:勞動力成本的性質與功能
1.1低工資陷阱與收入分配改革困境
1.2撥開迷霧:勞動力成本是積極成本
2關於勞動力成本和競爭力的研究
2.1工資決定理論與效率工資
2.1.1工資決定理論綜述
2.1.2效率工資理論綜述
2.2產業競爭力理論和分析範式
2.2.1競爭力概念界定和層次
2.2.2產業競爭力的理論演化
2.2.3競爭力分析範式
2.2.4產業競爭力的測量
2.3技術創新動因與效應
2.3.1技術創新的界定
2.3.2技術創新的影響因素
2.3.3技術創新的就業效應
2.3.4技術創新與人力資本的相互作用
3現狀與趨勢:勞動力成本概述
3.1勞動力成本現狀:水平與結構
3.1.1勞動力成本組成結構
3.1.2勞動力成本歷史演進
3.2勞動力成本變動效應分解
3.3勞動力成本變動:原因與趨勢
3.4《勞動契約法》與勞動力成本
3.4.1爭議的焦點問題
3.4.2關於勞動成本變動的若干調查
3.4.3《勞動契約法》實施後的勞動成本增加額測算
3.5最低工資標準與勞動力成本
3.5.1部分省市最低工資標準增長緩慢
3.5.2最低工資標準與社會平均工資水平比值較低
3.5.3最低工資標準低於城鎮人均消費支出現象普遍
3.5.4部分地區最低工資標準低於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3.5.5最低工資標準與人均GDP比值較低
4競爭力演進:基於單位勞動成本的視角
4.1單位勞動成本的相關概念
4.1.1單位勞動成本
4.1.2經匯率調整的單位勞動成本
4.1.3單位勞動成本變動
4.1.4相對單位勞動成本定義
4.2單位勞動成本變動及動因分解
4.2.1單位勞動成本變動情況
4.2.2單位勞動成本變動因素分析
4.3基於單位勞動成本經濟競爭力跨國比較
4.3.1勞動成本競爭力的國際靜態比較
4.3.2勞動成本變動與經濟競爭力演進
4.4競爭力變動的因素分解
4.4.1分解方程及其含義
4.4.2競爭力及其分解因素的變動表現
4.5勞動成本變動效應生成機理的數理總結
4.6勞動成本、比較優勢與浙江個案分析
4.6.1勞動成本、比較優勢與貿易
4.6.2個案分析:浙江省ULC比較優勢行業
5一致抑或矛盾:勞動力成本與競爭力概述
5.1勞動力成本與工業競爭力:淵源與爭議
5.2勞動力成本與工業競爭力實證分析
5.2.1理論模型構建
5.2.2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
5.2.3實證結果分析
5.3勞動力成本與工業競爭力同向變動的解釋
6激勵功能:價格競爭中的勞動力成本
6.1勞動力成本與生產效率作用機制
6.2勞動力成本激勵功能的再檢驗
6.2.1模型構建、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6.2.2面板數據實證分析結果
6.3勞動力成本的激勵功能與結構最佳化
6.3.1理論模型、指標選取和數據來源
6.3.2實證分析結論
6.3.3勞動力成本結構最佳化路徑
7技術創新:以差異化競爭實現勞資雙贏
7.1勞動力成本與技術創新的傳導機制
7.1.1技術創新能力是競爭力的重要來源
7.1.2勞動力成本與技術創新的邏輯路徑
7.2勞動力成本與技術創新的實證分析
7.2.1勞動力成本與人力資本存量的實證分析
7.2.2人力資本存量與技術創新能力
8形成勞動力成本與競爭力的良性循環
8.1兩個均衡和兩個循環:形成與存在條件
8.1.1勞動力成本與競爭力兩個均衡的存在
8.1.2高勞動報酬一高競爭力的均衡條件
8.2擠出就業:勞動力成本變動的硬傷?
8.2.1勞動力成本變動擠出就業
8.2.2創造與補償:勞動力成本變動的就業效應
8.3形成勞動力成本與工業競爭力良性循環的政策建議
8.3.1破除壓制工資增長體系,確認積極成本思想
8.3.2以勞動力產權和效率工資為依據,提高勞動者收入
8.3.3打破壟斷,促進勞動力成本激勵功能的發揮
8.3.4進行收入分配改革,改變利益分配的不合理格局
8.3.5加強工會建設,貫徹執行《勞動契約法》
8.3.6探索產學研合作體系,引導鼓勵企業技術創新
參考文獻
附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