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少年聰慧
建武四年五月初四日(28年6月15日),劉莊生於
常山郡元氏縣,他是漢光武帝
劉秀的第四子,母為光烈皇后
陰麗華。劉莊少時聰悟,十歲時就通曉《
春秋》。
建武十五年(39年),劉莊受封東海公。當時,朝廷發現墾田畝數和人口不對,於是開始重新清查田畝,就是歷史上有名的“
度田事件”。各個州郡的官員進京匯報工作,光武帝劉秀看到
陳留吏的牘上寫有,“
潁川、
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於是他就問陳留吏這是什麼。陳留吏說不知道什麼意思,他是在雒陽的長壽街上得到的。這時,帳幄後面只有十二歲的劉莊插話說,這是郡里的官吏教陳留吏怎么核查土地。劉秀又問,那為什麼河南南陽不能問呢?劉莊又說,河南是帝城,南陽是帝鄉,這兩個地方田畝和宅第肯定逾制所以不能認真核查。劉秀於是讓虎賁將詰問陳留吏,陳留吏所言果然和劉莊一樣。自此以後,劉秀對自己這個只有十二歲的兒子愈加青睞。
![劉莊 劉莊](/img/d/54d/QYiZDO0YGZwITYwQ2NiZjYlBjZzYzYmFGN0ETYkR2N5MjMxkzNkRG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漢明帝
建武十七年(41年),劉莊進封爵位為東海王。
建武十九年(43年),
單臣、
傅鎮等造反,占據原武城,劫持了該城的官吏。劉秀派大將
臧宮等率兵圍剿。由於單臣、傅鎮他們糧草充足,所以臧宮雖然把他們困在城裡,又死傷很多士兵,但就是攻不破城池。劉秀招集大臣們研究對策,大家多提議懸賞以攻城。只有劉莊主張不要圍城太緊、太急,讓叛軍可以突圍,這樣一個
亭長就能對付他們。結果真如劉莊所料,叛軍分散突圍後都被平定、消滅。
同年,劉莊被立為皇太子。劉秀本來想讓劉莊的舅舅
陰識擔任太子太傅,博士張佚反對道:“今陛下立太子,為陰氏乎?為天下乎?即為陰氏,則陰侯可;為天下,則固宜用天下之賢才。”劉秀讚賞他的話,便拜張佚為太子太傅,
桓榮為太子少傅,其後劉莊隨桓榮學通《
尚書》。同時,劉秀也讓陰識守
執金吾,輔導劉莊。當時的樂人創作歌詩四首,以讚頌太子劉莊之德,分別為:《日重光》《月重輪》《星重輝》《海重潤》四篇。
治國有方
建武中元二年二月戊戌日(57年3月29日),光武帝駕崩,劉莊繼位,是為漢明帝。
劉莊登基後,繼續奉行光武帝在位時期為鞏固東漢統治而推行的各項政策。對於依仗權勢,作威作福的外戚、大臣嚴加懲處。比如護羌校尉
竇林系大司空
竇融親屬,既是功臣子弟,又是外戚之家。
永平二年(59年),竇林以“欺君罔上、貪贓枉法”之罪下獄論死。劉莊以竇融管教子弟不嚴,數次下詔責罰,將竇融罷官。後來,劉莊之弟楚王
劉英、廣陵王
劉荊、司徒
虞延、司徒
邢穆等都以有罪自殺;河東尹
薛昭、司隸校尉
王康、駙馬都尉
韓光等也都先後坐事論死。可見劉莊對於外戚、大臣以至宗室諸王控御極嚴,一旦犯法,從嚴治罪,決不因其官職高、地位親近而加以寬貸。於是,群臣震恐,朝廷肅然。
劉莊還注意整頓吏治,對地方官吏進行嚴格的考察和黜陟。從慎重選舉官吏著手,對吏治進行整頓。
永平九年(66年)又“令司隸校尉、部刺史歲上墨綬長吏視事三歲以上理狀尤異者各一人,與計偕上;及尤不政理者,亦以聞。”規定出對地方官吏的考察黜陟制度,每年進行一次。在選官用人上,劉莊嚴令杜絕權門請託。他的姊妹
館陶公主為子求郎,不許,而賜錢千萬。
劉莊在位期間,多次下詔減免賦稅徭役,減輕刑罰;令官吏勸督農桑,治理病蟲害;並以公田賜與或賦與貧民。此外,劉莊大力興修農田水利,其中最大的工程是治理黃河。西漢末年以來,黃河年久失修,為患益甚,“兗、豫百姓怨嘆”。明帝乃令著名水利專家王景和王吳率兵卒數十萬人治水。自滎陽東至千乘海口千餘里,十里立一水門,令更桐洄注,無復潰漏之患,從而保障了黃河中下游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劉莊提倡節儉,宮廷生活不尚奢侈,一時之間,上行下效。所以,當時民安其業,戶口滋殖。光武帝末年,全國載於戶籍的人口為兩千一百多萬,至劉莊統治後期,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激增至三千四百多萬。劉莊和其子章帝
劉炟在位期間,出現了繁榮的盛世局面,史稱“
明章之治”。
開疆拓土
在國力增強的基礎上,劉莊積極經營邊疆,與
北匈奴爭奪西域。光武帝劉秀統治時期,因忙於恢復社會生產和安定社會秩序,無力經營邊疆,對西北地區暫時採取
羈縻政策。到了永平末年,國勢強盛,劉莊乃改弦易轍,變過去的消極羈縻為積極經營。
![劉莊(漢明帝劉莊) 劉莊(漢明帝劉莊)](/img/5/d4a/QMjJGOxEzMiJjZiZ2M0cTNjRjY1Q2Y2QWYyUzMwUTOldDOhNzMmJ2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劉備與劉莊(右)
永平十五年(72年),劉莊派遣奉車都尉
竇固、駙馬都尉
耿秉率兵駐屯涼州,以為經營西北的準備。
永平十六年(73年)春,劉莊命竇固、耿秉等分四路出擊北匈奴。竇固率軍出酒泉,大敗匈奴呼衍王於天山,留兵屯守伊吾盧城(
今新疆哈密西),並遣假司馬
班超等率所部吏士三十六人,先後在
鄯善(
今新疆若羌一帶)、
于闐(
今新疆和田)擊敗親匈奴勢力。“於是諸國皆遣子入侍,西域與漢絕六十五載,至是乃復通焉。”
永平十七年(74年),竇固、耿秉等率領大軍再次擊敗北匈奴於
蒲類海(
今新疆巴里坤湖)後,復置
西域都護、
戊己校尉於龜茲(
今新疆庫車)、車師(
今新疆吐魯番),恢復漢朝對西域地區的統治。
中年去世
永平十八年八月壬子日(75年9月5日),劉莊在雒陽東宮前殿去世,時年四十八歲。
諡號孝明皇帝,
廟號顯宗。薄葬於
顯節陵(
今河南洛陽市東南)。
![劉莊(漢明帝劉莊) 劉莊(漢明帝劉莊)](/img/f/a32/gzN3MmNjZzNmVGM5ETMwYWM5ImYwImY4IjN1QmMjZGNwUjY5gzM5IWZyUm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百科x混知:圖解東漢政權
為政舉措
政治
劉莊即位後,一切遵奉光武制度。劉莊提倡儒學,注重刑名文法,為政苛察,總攬權柄,權不借下。他嚴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與政,對貴戚功臣也多方防範。他在位時,他的舅舅們都位不過
九卿。
館陶公主想替他兒子求個郎官做,劉莊寧可送給外甥一千萬錢,也不答應。大臣
閻章才學出眾,工作突出,但因妹妹是後宮嬪妃,劉莊為不破壞外戚不封侯參政的規矩,硬是不提拔閻章。
但同時,劉莊又委任開國元勛
鄧禹為
太傅,同母弟東平王
劉蒼為
驃騎將軍,光武朝太尉
趙憙保留原職,使宗室、功臣、官僚集團都有了自己的政治代表。同時對生母陰太后、異母
郭聖通都非常尊重,平等對待,贏得了外戚和臣下的好評。
劉莊對下面的官員非常嚴厲,因為父親光武帝施政時對大臣比較寬鬆,是由於他的威望高,而明帝是沒有他父親那樣的威信的,靠他的威望駕馭自己父親那些老臣,顯然是不夠的。所以他對於官員是很苛刻的,這在兩漢諸帝中是不多見的。
內朝小吏誤記了西域屬國貢獻的供品,親自查帳發現失誤的劉莊派人把犯錯的
尚書郎招來,並親自手持木杖責打懲罰。直到
尚書台長官聞訊來說情,請求皇帝懲罰自己管教失職之罪,劉莊才平息憤怒。雖然劉莊對臣下的態度過於嚴厲、督責過度苛刻,卻有效地保證了綱紀整肅、吏治謹嚴,行政效率提高、中央地方政績明顯。
光武帝時,對同姓宗室王限制比較嚴格。自己的十個兒子雖然都封王,但封地都比較小,較之西漢的同姓王差得很多。而且在郡國內,沒有任何實際的權力。
明帝的同母弟
劉荊是光武諸位皇子中比較有才能的一個,他給廢太子
劉疆寫信,說他無罪被廢,應該從自己的封地東海起兵,像
漢高祖那樣取天下、即皇位。劉疆接到書信後嚇壞了,馬上把信交給劉莊。劉莊沒有追究此事。後來羌人和東漢作戰,劉荊又四處活動。劉莊又讓他去封地。去了封地,他問相士,我長得像先帝,先帝三十歲當皇帝,我如今也已三十,可以起兵嗎?嚇得相士趕快告訴郡國的官員,劉荊害怕,自投監獄。劉莊又沒有追究。後來劉荊又使巫祭祀祝詛,被郡國的官吏報告,惶恐之下自殺。
光武帝與
許美人所生的楚王
劉英,在明帝當太子時就和明帝關係不錯。劉英結交賓客,又在封國作金龜玉鶴,刻文字為符瑞,積極準備造反。被一個叫燕廣的人告發,有司奏情要求誅殺他,劉莊不忍,只是把他罷免流放。後來劉英自殺。劉莊發現劉英結交士人官吏的名錄,為此興了大獄,株連了很多人。
郭皇后生的兩個兒子
劉康和
劉延也在封國結交賓客,圖謀不軌,但因為不像劉荊、劉英那么嚴重,所以只是被削減封地。
光武中興後鑒於王莽篡位,所以對外戚還是有所限制,但同時他又利用外戚來防範宗室。在大司馬
吳漢死後,光武想讓自己的小舅子
陰興接任大司馬,因為大臣的反對才做罷,但死後仍然讓自己的女婿
梁松輔政。
明帝即位後,一改光武為政時的柔道,而大刀闊斧地代之以剛猛。劉莊根據光武帝生前的意思,畫28將於雲台,但對自己的岳父
馬援卻不予收入,這就給大臣們一個信號,就是自己要限制和約束外戚。而且,他在位時,他的三個大舅子、小舅子
馬廖,馬光,
馬防都位不過九卿。
隨後他就開始處理外戚和豪強們,功臣、大司空
竇融不善於約束自己的家人和子弟,結果子孫多不法。竇融從兄子竇林坐欺罔及臧罪,下獄死。竇融的長子也是光武的附馬竇穆因為封地離
六安國比較近,就想占據六安,於是假傳陰太后的旨意,讓六安侯劉盱休妻而娶自己的女兒。後來此事被明帝知道,竇穆被免官,竇氏人中,除了竇融留京,全被遷回故郡。竇融也被劉莊斥責,嚇得竇融也辭職回家養病。竇穆等後來被赦免,允許回京城居住,但明帝派人嚴格監視他們。竇穆心懷不滿,口出怨言又賄賂官吏,結果他和兩個兒子竇宣、竇勛都死在獄中。
太后陰麗華的弟弟
陰就的兒子附馬
陰豐,殺了公主,雖然陰太后還在,但劉莊也不徇私情,將陰豐殺死,陰就夫婦也自殺。
劉莊又以“怨望、縣飛書誹謗”為由殺了河西功臣
梁統的兒子同時也是自己姐夫的
梁松。
經濟
漢明帝的重要政績,是任用王景治理黃河和汴渠。西漢平帝時,黃河、汴渠決口泛濫,其後戰亂發生,一直沒有整治。劉秀曾想修建堤防,但因天下初定,國力負擔不了如此浩大的工程,而當時危害並不顯著,因此作罷。明帝時,人口日益增多,決溢的黃河、汴渠危害日益嚴重,中原百姓治河的呼聲越來越高。
永平十二年(69年),明帝決意解決這個問題,此時,有人向他推薦了王景。
王景是樂浪郡(今朝鮮平壤一帶)人,博覽群書,知識廣博,對水利工程頗有研究。明帝詢問治水的各種難題,王景分析利害,應對敏捷,明帝“善之”,賜給他《山海經》、《河渠書》、《禹貢圖》等。
同年夏天,明帝徵集數十萬士卒、民夫,派王景治水。王景“乃商度地勢,鑿山阜,破砥磧,直截溝澗,防遏衝要,疏決壅積”,修築了從滎陽到千乘海口1000多里的黃河大堤。這次治水非常成功,後人有“王景治河千年無患”之說,此後900多年,黃河沒有改道,決溢次數也不多,積患已久的黃河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後漢書》記載,漢明帝有一次巡夜尚書台,看見某值班人員半夜吃糟糠充飢,龍心大慟,立即下詔:今後尚書台官員值夜,均由朝廷供應夜宵和早餐,並提供被褥枕頭及服務員兩名聽候調遣。
文化
劉莊崇尚儒學,即位後親自講經,群儒雲集,在洛陽圜橋門觀看、聽講的人數,“蓋億萬計”。他還命令皇太子、諸侯王及大臣子弟功臣子弟,都要讀經。
永平九年(66年),漢明帝又為外戚樊氏、郭氏、陰氏、馬氏諸子弟在南宮創辦學校,號稱“
四姓小侯學”。同時設立
五經師(教授五經的學官),聘任高明的經師傳道授業。於是,期門、羽林的守衛士兵全都通達孝經;就連匈奴單于也派遣自己的王子們來到東漢都城洛陽留學,這是史上第一批外邦留學生,《後漢書》贊曰:“濟濟乎,洋洋乎,盛於永平矣!”
秦始皇即位,廢除冕服制度,郊祀之服皆穿戴袀玄。西漢沿用秦朝舊制,亦服用袀玄。直到東漢時期,漢顯宗(
漢明帝)即位後首次服用旒冕,恢復了冕旒制度;並為
漢服修補定型,確立了
漢服的最終完整體系。
劉莊親自與東平王
劉蒼討論,制定了祭祀天地和祖先的儀式,按等級建立了一套天子王侯百官的車服制度。周禮
冕服制度即在永平二年(59年)恢復。
永平二年(59年),首次詔令有司參照《周官》、《禮記》、《尚書·皋陶篇》等古籍恢復冕旒制度,並作出定製:冕板皆廣七寸,長一尺二寸,前圓後方,冕板頂部為玄黑色,冕板里部為朱綠色,前垂四寸,後垂三寸。天子系白玉珠為十二旒,以其綬的顏色作組纓。三公諸侯為七旒,青玉為珠;卿大夫為五旒,黑玉為珠。皆有前無後,各用其綬的顏色作組纓,旁垂黈纊。祭祀天地、宗廟、明堂時,則戴上冕旒。
外交
漢武帝曾派人出使
身毒(古印度的音譯),然而被
昆明阻攔,沒有成功通達。
漢明帝夜夢金人後,於是遣使至天竺,問佛道法。他派郎中
蔡愔和博士
秦景等十八人赴
天竺,史稱“
永平求法”。最終,蔡愔求得佛經《
四十二章經》及釋迦牟尼雕像,然後帶領天竺高僧
攝摩騰、
竺法蘭回到洛陽,這是中國與印度次大陸的首次直接來往。自此,佛教傳入中國。由於四十二章經是用一匹白馬馱回來的,漢明帝便在洛陽建立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廟——
白馬寺,同時在外觀上要求“悉依天竺舊式”。後來歷經多次毀建,白馬寺已非初創時的模樣,但寺址從未遷移。
漢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乾陁羅國(古印度十六國之一)進獻了白象,“背設五彩屏風、七寶坐床,容數十人。初養於御馬場,但它壞屋毀牆,逃到街市,逢樹即拔,遇牆亦倒。百姓驚怖,奔走交馳”。後來,朝廷為大象專門建了個養殖場,定名白象坊。
民族
光武帝
劉秀重建漢朝後,因為國力的不足,對
匈奴的策略由攻勢轉為防禦。後來匈奴分為南北兩部分。
南匈奴主動要求內附,光武帝冊封南匈奴,而且還和他們和親。
北匈奴看到東漢和南匈奴和親,也要求和親。光武帝於是和公卿們商量,一時難以決定。這時已是太子的劉莊說:“北匈奴因為南匈奴內附、和親所以害怕我們,如果我們不攻擊北匈奴,又和他們和親,北匈奴不怕我們,南匈奴也會對我們有二心的。”光武帝於是決定不和北匈奴和親。
劉莊在位期間,基本上消除了因
王莽虐政而引起的周邊遊牧民族侵擾的威脅,使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友好關係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劉莊允北匈奴互市之請,但並未消彌北匈奴的寇掠,反而動搖了早已歸附的南匈奴。只得改變光武時期息兵養民的策略,重新對匈奴開戰。
永平十六年(73年),劉莊命
竇固、
耿忠征伐北匈奴。漢軍進抵天山,擊呼衍王,斬首千餘級,追至蒲類海(
今新疆巴里坤湖),取
伊吾盧地,同時派班超等經略西域以對抗匈奴。
光武帝
劉秀在建武十二年(36年)統一全國後,致力於內部建設。對匈奴轉為
戰略防禦,對西域各國要求重設都護和遣送質子入朝的要求予以拒絕。這在當時國力不足的情況下,不失為一個正確的選擇。
經過東漢初年約三十年的休養生息,東漢的國力大為恢復。在劉莊去世的前三年,劉莊決定重新對匈奴採取強硬措施。派
耿秉(
東漢名將耿弇的侄子)、竇固(
東漢功臣竇融的侄子)率大軍進攻北匈奴。耿、竇各率一路,竇軍一直打到天山,耿軍攻到三木樓山。大獲全勝。兩年後,耿、竇又率兵出西域,進攻
車師國。車師國後王和前王相繼投降。
在擊敗北匈奴後,派
班超出使西域。他帶著三十六個人縱橫於西域,在
鄯善國襲擊並全殲了北匈奴使團。班超在西域活動的結果是
西域都護重建,班超動輒帶著西域諸國的部隊,打擊那些不肯聽命的國家。自王莽
始建國元年(9年)至此,西域與
中原斷絕關係六十五年後又恢復了正常交往。
劉莊時對北匈奴和西域的策略,也為後來時徹底消滅北匈奴、控制西域打下了基礎。
漢明帝永平年間,西南夷中,自
汶山以西,都是漢人沒有到達過的未知之地。在益州刺史
朱輔到任後,“宣示漢德,威懷遠夷”,於是
白狼、槃木、唐菆等百餘國,戶百三十餘萬,人口六百萬以上,“舉種奉貢,稱為臣僕”。
白狼王唐菆作歌三章,越過
邛崍山,親赴洛陽朝見明帝,是為
白狼王歌。
永平十二年(69年),西南夷中的
哀牢國王
柳貌遣子內附,漢朝在其地設定哀牢、博南兩縣,又將
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領六縣,合為
永昌郡。
科技
漢明帝曾命博士馬均作“
司南車”,即以天然磁石做指南車的原理做“水轉百戲”,利用水力和磁石同向相斥異向相吸的作用,讓扎制的巨獸、魚、龍活靈活現於水中,稱“魚龍百戲”。
歷史評價
傅毅:惟此永平,其德不回,恢廓鴻績,遐方是懷,明明肅肅,四國順威,赫赫盛漢,功德巍巍,躬履聖德,以臨萬國,仁風弘惠,雲布雨集,武伏蚩尤,文騰孔墨,下制九州,上系皇極,豐美中世,垂華億載,冠堯佩舜,踐履五代,三雍既洽,帝道繼備,七經宣暢,孔業淑著,明德慎罰,尊上師傅,薄刑厚賞,惠慈仁恕,明並日月,無有偏照,譬如北辰,與天同曜,發號施令,萬國震懼,庠序設陳,禮樂宣布,璇璣所建,靡不奄有,貢篚納賦,如歸父母,正朔永昌,冠帶儋耳,四方共貫,八極同軌。
張綱:文、明二帝,德化尤盛。觀其禮為,易循易見,但恭儉守節,約身尚德而已。中官常侍不過兩人,近幸賞賜裁滿數金,惜費重人,故家給人足。夷狄聞中國優富,任信道德,所以奸謀自消而和氣感應。
華嶠:世祖既以吏事自嬰,明帝尤任文法,總攬威柄,權不借下,值天下初定,四民樂業,戶口滋殖,中興以來,追蹤宣帝,以锺離意之廉淳,諫爭懇懇,常以寬和為首,以此推之,難得而言也。
薛瑩:明帝自在儲宮,而聰允之德著矣,及臨萬機,以身率禮,恭奉遺業,一以貫之,雖夏啟周成,繼體持統,無以加焉,是以海內乂安,四夷賓服,斷獄希少,有治平之風,號曰顯宗,不亦宜乎。
傅玄:肅矣孝明,杖法任刑,勤綜萬機,察下以情,未弘道治,用致太平,專信俗儒,非禮之經。
范曄:①明帝善刑理,法令分明。日晏坐朝,幽枉必達。內外無曲之私,在上無矜大之色。斷獄得情,號居前代十二。故後之言事者,莫不先建武、永平之政。而鐘離意、宋均之徒,常以察慧為言,夫豈弘人之度未優乎?②顯宗丕承,業業兢兢。危心恭德,政察奸勝。備章朝物,省薄墳陵。永懷廢典,下身遵道。登台觀雲,臨雍拜老。懋惟帝績,增光文考。
杜佑:明章之後,天下無事,務在養民。至於孝和,人戶滋殖。
蘇轍:黃帝、堯、舜,壽皆百年,享國皆數十年。周公作《無逸》,言商中宗享國七十五年,高宗五十九年,祖甲三十三年。文王受命中身,享國五十年。自漢以來,賢君在位之久,皆不及此。西漢文帝二十三年,景帝十六年,昭帝十二年。東漢明帝十八年,章帝十三年,和帝十七年,唐太宗二十三年。此皆近世之明主,然與《無逸》所謂“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従”,“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者,無以大相過也。
錢時:明帝尊師之意,其禮文亦可謂盛矣。因念孔孟皇皇於春秋戰國,而卒不遇於斯時也。而有真儒,洞明正學,引其君於當道,則其所進,豈魯定哀齊宣梁惠之比哉。桓榮為帝者師,屈天子之尊,推崇敬禮,無所不備,而卒無以發揚聖教啟迪君心,使斯道大明於天下,身被恩寵,徒為文具。良可嗟夫。
徐鈞:大學師儒多講論,東平禮樂正修明。不知佛法緣何入,卻向斯時教大行。
朱元璋:人主不以獨見為明,而以兼聽為聰,通於人情,明於是非,則聰明得其正矣。若屑屑於細故,則未免苛察。上苛察則下急迫,反有累於聰明也。
李光地:至孝明,始銳意興復禮樂,雖止皮毛,然已能使人尚名節。可見禮樂之功大。
梁啓超:漢尚氣節,光武、明、章,獎厲名節,為儒學最盛時代,收孔教復甦之良果。尚氣節,崇廉恥,風俗稱最美。
軼事典故
尊師楷模
漢明帝劉莊堪稱尊師的楷模。劉莊做太子時,博士
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劉莊曾親自到
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定几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桓榮生病,劉莊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劉莊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後,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侯、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桓榮去世時,劉莊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問政皇后
漢明帝時期,諸位將領上奏軍事、以及公卿大臣難以討論出結果的政事,漢明帝多次詢問妻子
馬皇后的見解。
馬皇后則分析其中的旨趣和道理,對各種意見都能推出其真實情況。每當馬皇后服侍漢明帝的時候,總要談到國家政事,對漢明帝決策多有輔助補益,所以漢明帝對馬皇后的寵愛和尊敬日益加深,始終不衰。
明帝馬皇后有一頭很長的秀髮,隆起四層高大的髮髻後,卻仍有多餘的頭髮,於是她將多餘的頭髮繞髻三圈。而漢明帝便令宮人梳“百合分髾髻”、“同心髻”。
夜夢金人
有一次,劉莊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一高大的金人,頭頂上放射白光,降臨在宮殿的中央。劉莊正要開口問,那金人又呼的一聲騰起凌空,一直向西方飛去。夢醒後,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朝會時,他向群臣詳述夢中所見,大多數人都不知其由。後來有個博士
傅毅說那可能是西域的佛陀,明帝聽說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陀,於是派郎中
蔡愔和博士
秦景等十八人赴
天竺,求得其書及
沙門攝摩騰、
竺法蘭,並於洛陽(
當時稱雒陽)建立中國第一座佛教廟宇——
白馬寺。
建塔齊雲
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即白馬寺建成後的第二年,漢明帝劉莊曾敕令創建
齊雲塔。
據《釋源大白馬寺舍利塔靈異記》記載:己巳年二月八日,漢明帝劉莊駕臨白馬寺,會見攝摩騰、竺法蘭兩位印度高僧。當時攝摩騰問道:“寺院東南是什麼館室?”漢明帝說:“很早以前,那裡忽然湧起一個大土丘,有一丈多高,人們把它剷平後,土丘又自動隆起。而且,土丘夜裡時常發出明光,百姓認為很神奇,就把那土丘稱為聖冢。自周代以來,百姓經常前往祭祀,而且祈求往往很靈驗。還真不知道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攝摩騰聽後說:“如來滅度百年之後,有阿恕伽王安放佛舍利於天下,共有八萬四千處,東土中國有十九處,陛下所言聖冢,即其中一處。”
聽了高僧一番話後,漢明帝頒發詔令,按照兩位印度高僧所描述的印度佛塔樣式,在聖冢上面建9層佛塔,高500餘尺(折契約120米以上),是當時亞洲最高建築,直插雲霄,起名“齊雲”,時人稱齊雲塔“離天只有一丈八”。
燃燈表佛
元宵節起源於漢明帝正月十五夜“
燃燈表佛”故事。漢明帝時期,
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揭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都會雲集瞻仰佛舍利,所以該日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於是,為了弘揚佛法,漢明帝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從此,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
元宵賞燈始於漢明帝時期,從此以後,元宵張燈便蔚然成風,相沿成俗,因此元宵節又有“
燈節”的稱呼。
夜夢父母
永平十七年(74年)正月,漢明帝劉莊晚上做夢,夢到了父皇劉秀與母后陰麗華,像生前的快樂幸福樣子,以為回到了年少時在父母身邊的日子,從夢中高興得醒了過來,之後發現原來是一場夢,又難過得無法入睡。當天,劉莊來到母后陰麗華梳妝檯前,拿起梳妝之物,感動地流下眼淚,身邊的人也都流涕,不敢仰視。
親屬成員
父母
后妃
兒子
女兒
陵寢墓地
劉莊的
顯節陵,位於河南省洛陽市邙山以南,俗稱“大漢冢”。劉莊駕崩後,起祗園在陵上。陵上可能置有佛教建築。由此可想而知。當年的陵園建築是相當宏偉壯觀的。顯節陵曾經被盜。現陵前留有清人龔松林所立的"漢明帝顯節陵"石碑一通。登上冢頂,周圍陵墓星羅棋布,非常壯觀。
史料記載
藝術形象
動畫形象
影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