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實施方案

《淮北市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實施方案》已經淮北市政府同意,淮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1年7月1日印發,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淮北市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1年7月1日
  • 發布單位:淮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為切實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安徽省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政辦〔2021〕1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 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 把確保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堅持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把有限耕地資源優先用於糧食生產,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嚴守耕地紅線,堅決防止耕地“非糧化”,堅決完成糧食生產目標任務,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堅實支撐。
二、主要措施
(一)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情況“回頭看”。綜合利用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和統計、遙感監測數據等,強化糧食生產功能區監督。對糧食種植面積大但劃定面 積少的進行補劃,對耕地性質發生改變、不符合劃定標準的予以剔除並及時補劃。不得擅自調整糧食生產功能區,不得違規在糧 食生產功能區內建設種植和養殖設施,不得違規將糧食生產功能區納入退耕還林還草範圍,不得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超標準建設農田林網。(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林業局,縣區人民政府)
(二)開展耕地“非糧化”問題專項清理整改。對耕地“非糧化”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堅決遏制住耕地“非糧化”增量,同時摸清存量問題底數,堅持實事求是,分類處置,不搞“一刀切”。各縣(區)要對占用基本農田種樹挖塘、閒置荒蕪的永久基本農田、已建高標準農田占用調整為非耕地等耕地“非糧化”問題進行調查摸底,分類建立台賬,分類制定措施,分類穩妥整改,工作檯賬和整改情況報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備案。2021 年底前,縣級完成整改,市級完成驗收。(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林業局,縣區人民政府)
(三)完善土地流轉管理。規範土地流轉行為,以縣區為單位抓緊建立健全工商資本流轉土地資格審查和項目審核制度,嚴格準入門檻,完善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監管和風險防範機制,落實風險保證金和分級備案制度,加強土地流轉事中事後監管,守好糧食安全和農民權益保障底線。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從事良種繁育、糧食加工流通和糧食生產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等。對工商資本違反相關產業發展規劃大規模流轉耕地不種糧的“非糧化” 行為,一經發現要堅決予以糾正,並立即停止享受相關扶持政策。 同時要落實農業補貼政策,執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加大糧食作物保險政策支持力度,按照省政府部署,試點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淮北銀保監分局,縣區人民政府)
(四)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和用途管制,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園地等其他類型農用地。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於發展糧食生產,特別是保障小麥、玉米種植面積。一般耕地應主要用於糧食和棉、油、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耕地在優先滿足糧食和食用農產品生產基礎上,適度用於非食用農產品生產,對市場明顯過剩的非食用農產品,要加以引導, 防止無序發展。引導作物一年兩熟以上的糧食生產功能區至少生產一季糧食,種植非糧食作物的要在一季後能夠恢復糧食生產。每半年開展一次耕地作物種植情況調查,對在耕地上種植的非糧食作物面積要掌握底數、加強監測,確保不破壞耕地質量。(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區人民政府)
(五)抓好荒閒地利用。禁止閒置、荒蕪永久基本農田。每年春種和秋播期間,對荒閒地進行摸排,落實糧食種植計畫。對農產品生產優勢區的拋荒地,積極動員農戶進行複種,或採取村集體代耕代種、託管服務等形式,重點用於糧食生產。(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縣區人民政府)
(六)加強糧食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做好小麥、玉米生產保供。落實保護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加強糧食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開發利用。發揮優勢,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 育種產業化套用。以種業企業為主體,推進科研機構與種業企業深度融合,提升種業創新能力,加快成果轉化利用。加強市場監管,依法保護品種權,確保種子質量,增強種業創新發展動力。(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縣區人民政府)
(七)提高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圍繞糧食作物農機化生產薄弱環節,強化人才技術和裝備支撐,加大機具補貼和報廢更新力度,推動技術集成,探索特色技術路徑、技術模式、配套機具、操作規程及標準規範。(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縣區人民政府)
(八)落實糧食生產目標任務。按照省政府下達我市的糧食生產目標任務,細化我市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將糧食麵積、產量目標任務分解到縣區,確保“十四五”時期,全市糧食播種面積每年穩定在 412.7 萬畝以上,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 150 萬噸。完成糧食生產目標任務。(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 縣區人民政府)
(九)加強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支持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開展糧食生產規模經營,積極引導各類糧食加工、經營企業和產銷服務組織與農戶建立穩固的糧食產銷關係,發展訂單生產,提升糧食生產規模化、組織化程度。加快培育一批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構建覆蓋糧食生產全過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代耕代種、統防統治、土地託管等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提高種糧規模效益。(責任單位: 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縣區人民政府)
三、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縣區、各部門要把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密切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縣區政府要嚴格落實屬地責任,抓緊組織制定本地區工作方案,壓實工作職責,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完善相關政策措施,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落地。(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縣區人民政府)
(二)強化日常監測。按照省農業、自然資源部門的安排部署,定期開展全市耕地保護利用和種糧情況監測評價,建立健全防止耕地“非糧化”工作動態評價和通報機制。各縣區要對本區域耕地種糧情況進行動態監測,發現問題及時整改,重大情況及時 報告。(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區 人民政府)
(三)強化考核激勵。各縣區政府要切實承擔起保障本地區糧食安全的主體責任,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將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層層分解。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農村局將防止耕地“非糧化”、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及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重點內容,作為年度目標考核主要內容,將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結果與耕地保護補償資金掛鈎。(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縣區人民政府)
(四)強化宣傳引導。切實做好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宣傳,讓“耕地是我國最為寶貴的資源”入耳入腦入心,形成人人參與耕地保護的濃厚氛圍。加強典型宣傳推介,推廣先進經驗做法,開展廣泛的政策普及教育,從根源上解決土地經營單位和農民耕地“非糧化”觀念問題,引導種糧主體和農戶積極發展糧食生產。(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縣區人民政府)

政策解讀

淮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淮北市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實施方案》(淮政辦〔2021〕10號,以下簡稱《方案》)。現將《方案》解讀如下:
一、決策背景和依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不能把農業結構調整簡單理解為壓減糧食生產,一些經營主體違規在永久基本農田上種樹挖塘,一些工商資本大規模流轉耕地改種非糧作物等,這些問題如果任其發展,將影響國家糧食安全。堅持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以穩定國內糧食生產來應對國際形勢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將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於糧食生產,採取有力措施防止耕地“非糧化”,著力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國辦發〔2020〕44 號)精神,切實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安徽省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政辦〔2021〕1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二、制定意義和總體考慮
我們要充分認識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重要性緊迫性,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共同扛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要堅持問題導向,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監管,穩定非主產區糧食種植面積,有序引導工商資本下鄉,嚴禁違規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樹挖塘;要堅持激勵約束相結合,完善糧食生產支持政策,加強耕地種糧情況監測,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三、研判和起草過程
市農業農村局在市委、市政府領導的指導下,根據《實施意見》精神,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報經分管領導審核通過,於2021年3月完成初稿。後期,廣泛徵求了市直部門(市發改委、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財政、銀保監局等職能部門)和縣、區政府的意見建議,同時,在市政府和市農業農村局入口網站公開徵集意見,進行了多次修改完善。按照重大行政決策程式規定,市農業局對《方案(送審稿)》進行了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市司法局出具了合法性審查意見。經市政府領導審批後,該《方案》於2021年7月1日印發。(該檔案未通過會議審核,匯報領導後通過)
四、工作目標
按照《意見》要求,將從兩方面入手,發揮糧食生產功能區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中的作用。一方面,加強監管,防止糧食生產功能區弱化糧食生產。把糧食生產功能區落實到地塊,引導種植目標作物,保障糧食種植面積。對耕地性質已發生改變、不符合劃定標準的予以剔除並及時補劃。不得擅自調整糧食生產功能區,不得違規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建設種植和養殖設施,不得違規將糧食生產功能區納入退耕還林還草範圍,不得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超標準建設農田林網。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建立精準支持政策體系,推動相關農業資金向糧食生產功能區傾斜,優先支持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目標作物種植。把糧食生產功能區作為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加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立起穩定糧食生產的常態化監管機制,確保耕地質量提升、糧食麵積穩定、糧食產能增加,充分發揮好糧食主產區優勢。
五、主要任務
我市各縣(區)對於調查摸底耕地“非糧化”問題,要建立工作檯賬和整改情況表,開展“回頭看”活動。對糧食種植面積、性質、功能區不合理的問題要收集整理,下一步進行有針對性的集中修改完善。在調查摸底行動中堅決不搞“一刀切”,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儘快建立全工商資本土地流轉資格審查和項目審核機制,完善機制嚴把資格準入標準,建立監管和風險“雙控”制度,做到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監管。鼓勵民間資本從事良種繁育和糧食加工等專業化服務行業中,加強企業監管和提供優質服務相結合,落實農業獎補政策,加大農業保險範圍和力度。
保障永久基本農田用於發展糧食、油料、蔬菜、棉花、飼料等重點作物的種植面積,在此基礎上可適度進行調整用於其它作物。後續工作中要定期進行耕地作物種植面積摸底調查,做到心中有數。對於閒置、荒蕪的永久基本農田要調動種植戶的積極性或進行土地流轉等形式,保障農田基本功能和增產增效。
對於我市優質糧種要加大保護和利用,發揮農業科技單位的優勢,推進科研單位和市場對接,把科技做為最大生產力的優勢發揮出來。同時要加大農業機械化的水平,提高操作人員的技能,提高機械化的效率。
按照省政府下達的糧食生產目標進行合理分解,確保全市糧食播種面積每年穩定在412.7萬畝以上,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50萬噸,確保糧食產能穩定。對於各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培訓,加大市場對接。進一步提高社會化服務,提高品牌效應,確保增產增效。
六、創新舉措
強政策,加強對種糧主體的政策激勵。
提效益,培育糧食產業化聯合體,支持建設糧食產後烘乾、加工設施,打通糧食生產流通上下游產業鏈。
降成本,大力推進代耕代種、土地託管等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
防風險,推進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
七、下一步工作
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加大政府的組織領導力度,做到多部門聯動,壓緊工作實效壓實工作作風,確保各項農業政策能真正執行好。市政府加大考核力度,做到獎懲分明,把“非糧化”、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及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重點內容,作為年度目標考核主要內容。做的好的要通報表揚,做的差的要通報批評並約談主要負責人,考核成績和年底目標考核掛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