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市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工作實施方案

經阜陽市政府同意,阜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1年8月13日印發阜陽市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工作實施方案,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阜陽市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工作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1年8月13日
  • 發布單位:阜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解讀,

全文

為貫徹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安徽省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政辦〔2021〕1號)精神,切實防止耕地“非糧化”傾向,有效穩定糧食生產,結合阜陽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耕地保護、糧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堅持嚴格管控、激勵引導、分類施策、科學利用,正確處理好發展糧食生產和發揮比較效益的關係,把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於糧食生產,著力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切實防止耕地“非糧化”,不斷鞏固提升全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堅實支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阜陽貢獻。
(二)工作目標。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利用耕地資源,抓好以高標準農田為主體的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建立健全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常態監管機制,確保耕地質量提升、糧食麵積穩定、糧食產能增加,充分發揮好糧食主產區優勢。“十四五”時期,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450萬畝以上,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00億斤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加強規劃引導、耕地保護和用途管制,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園地等其他類型農用地。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於發展糧食生產,特別是保障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確保稻穀、小麥、玉米種植面積分別穩定在100萬畝左右、750萬畝左右、400萬畝左右。一般耕地應主要用於糧食、油料、蔬菜等食用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按照“糧食生產優先”的原則,在確保優先滿足糧食和食用農產品生產基礎上,允許耕地適度用於非食用農產品生產。加強對農業結構調整的規範引導,防止無序發展。(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林業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強化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將耕地保護目標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分解落實到縣市區、鄉鎮,落實到具體地塊。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開展“田長制”改革。嚴格規範永久基本農田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禁止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從事林果業以及挖塘養魚、非法取土等破壞永久基本農田耕作層的行為,禁止閒置、荒蕪永久基本農田。利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稻漁、稻蝦、稻蟹等綜合立體種養,應當以不破壞永久基本農田為前提,必須符合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範通則標準後方可實施。落實國家有關耕地保護法律法規,規範農林生產行為,重點加強對各種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依法依規利用永久基本農田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監管。持續抓好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清理整治工作,保障農村村民建房合理需求,“零容忍”遏制新增亂占耕地建房行為,堅決保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監管。組織開展“兩區”劃定工作“回頭看”,以縣、市、區為單位,在確保劃定面積不減少的情況下,對耕地性質發生改變、不符合劃定標準以及優質耕地未劃入“兩區”的,按照國家統一部署予以調出或補劃。要加強對糧食生產功能區的監管,引導糧食生產功能區經營主體確保至少有一季生產糧食。不得擅自調整糧食生產功能區,不得違規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建設種植和養殖設施,不得違規將糧食生產功能區納入退耕還林還草範圍,不得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超標準建設農田林網。(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林業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加強土地流轉管理。貫徹落實我省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引導土地優先向種糧主體流轉。加強對工商資本流轉土地的規範管理,建立健全工商資本流轉土地資格審查、項目審核和分級備案等制度,強化租賃農地監測管理。對規模流轉土地種糧的工商企業、農民合作社、大戶或家庭農場優先給予支持,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全程託管示範評選等項目中優先安排;對違反相關產業發展規劃和流轉協定約定,大規模流轉耕地不種糧的“非糧化”行為,一經發現要堅決予以糾正,立即停止其享受的相關扶持政策。(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五)加強糧食產能建設。建立耕地用養結合制度,穩步提升耕地基礎地力。實施“皖糧”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工程,加大建設投入,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將農田水利“最後一公里”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統籌推進,確保耕地質量有所提高;進一步完善高標準農田建後管護機制,落實管護資金,明確管護主體,壓實管護責任。積極發展優質專用糧食,繼續推動國家優質糧食基地建設,落實“按圖索糧”措施,優質專用小麥面積穩定在500萬畝以上;大力發展糧食加工業,推動糧食產業最佳化升級。加快推進現代種業發展,加強糧食新品種新技術研發與推廣,依託安徽農業大學皖西北綜合試驗站、中科院太和現代農業綜合試驗站、安徽農科院皖北分院、上海節水抗旱稻研發中心阜陽分中心、阜陽市農科院等平台,培育優質小麥、玉米、稻穀等糧食品種。加快糧食生產綜合技術攻關,突出關鍵技術集成推廣,大力推進糧食綠色高質高效示範創建,深入開展市級化肥農藥減量化生態試驗示範片建設,推廣秸稈還田、種植綠肥和有機肥施用等技術。加快農機農藝農信融合發展,實施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加快提升糧食產地烘乾、水稻機械化種植等糧食生產薄弱環節機械化。建立健全各類災情、病蟲情監測預警和應急回響機制,科學主動避災減災抗災。大力發展糧食生產性服務業,重點發展小農戶急需的農資供應、綠色生產技術、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機作業、農產品初加工等服務;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為小農戶提供生產公益性服務。加快推進農業生產託管服務,因地制宜發展單環節託管、多環節託管、關鍵環節綜合託管和全程託管等多種託管模式,為糧食生產主體節本增效,提升種糧積極性和糧食生產能力。(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糧食和儲備局、市供銷社、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六)大力培育種糧主體。引導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種糧主體有序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培養壯大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主體。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供銷合作社專業化服務組織、服務型農民合作社等服務主體,開展糧食等大宗農產品生產社會化服務和耕地託管服務,培育壯大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主體。引導各類糧食加工、經營企業和產銷服務組織與農戶建立穩固的糧食產銷關係,發展糧食訂單生產。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建立糧食產業化聯合體,到農村從事良種繁育、糧食加工流通和糧食生產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等,帶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建設糧食產後服務中心,配備清選、烘乾、加工等設施,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糧食經營效益。在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企業示範創建上,對種糧主體給予傾斜。(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糧食和儲備局、市供銷社,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七)強化種糧支持政策。用好產糧大縣獎勵政策和中央財政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保護和調動鄉(鎮)、村重農抓糧和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將高標準農田建設產生的新增耕地指標調劑收益優先用於農田建設再投入和債券償還、貼息等。加大糧食生產功能區政策支持力度,相關農業項目資金向糧食生產功能區傾斜,優先支持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目標作物種植,加快把糧食生產功能區建成“一季千斤、兩季一噸”的高標準糧田。統籌資金用於支持優質專用糧食生產。落實農業補貼政策,執行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加大糧食作物保險政策支持力度,按照國家、省部署,穩步推進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農村局、市糧食和儲備局、阜陽銀保監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嚴格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各縣市區政府要切實承擔起保障本地糧食安全的主體責任,按照省、市工作方案要求,抓緊制定實施方案,細化實化政策措施,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及時將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分解到鄉鎮。要堅決遏制住耕地“非糧化”增量,同時開展存量問題排查,從實際情況出發分類穩妥處置,不搞“一刀切”。建立健全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工作機制,加強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上下聯動,市直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切實做好監管指導服務工作,市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會同有關部門對本方案落實情況開展監督檢查,確保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各項措施落實落細。(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糧食和儲備局、市財政局、阜陽銀保監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強化日常監測。按照省農業農村廳、省自然資源廳安排部署,建立監測體系,開展耕地種糧情況監測監管。各縣市區政府要對本區域耕地種糧情況進行動態監測評價,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從實際出發,依法依規分類穩妥整改,重大情況及時上報。建立耕地“非糧化”情況通報機制,定期對糧食生產功能區、永久基本農田內目標作物種植情況進行監測評價,及時更新電子地圖和資料庫,實現信息化、精細化管理。(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強化考核激勵。在糧食安全責任制年度考核中,突出對防止耕地“非糧化”、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耕地質量保護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重點內容的考核,加大考核分值比重,增強考核評價的導向性和針對性。加強考核結果運用,對成績突出的縣市區政府進行表揚獎勵,對落實不力的進行約談,並與相關支持政策和資金相銜接。(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糧食和儲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強化宣傳引導。切實做好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政府和部門官網、微信公眾號、宣傳欄、明白紙、懸掛條幅、張貼標語等多種形式,高頻次、多角度、廣覆蓋開展宣傳活動,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保護耕地、發展糧食生產的良好氛圍。加強典型宣傳推介,推廣先進經驗做法,引導種糧主體和農戶積極發展糧食生產。(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解讀

一、出台背景和依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強調要採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像保護大熊貓那樣保護耕地,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指示精神和安徽省委、省政府《關於印發安徽省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政辦〔2021〕1號),根據市政府領導批示,結合阜陽實際,出台相關檔案。
二、制定意義和總體考慮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耕地“非糧化”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提出明確要求。我市是重要的糧食主產區,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是“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
三、起草過程
2021年2月20日,省政府辦公廳出台了《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安徽省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工作方案的通知》。3月10日,市農業農村局按市政府工作安排,準確把握省政府工作部署精神,在政策剛性要求方面與省政府部署保持一致,做到對上看齊,形成《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2021年3月,《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書面徵求了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阜陽經開區、阜合產業園區管委會和市直有關單位意見,收到意見2條,採納1條,未採納的意見與有關單位進行了溝通並達成一致,形成《實施方案》討論稿。2020年5月10日,討論稿通過市農業農村局合法性審查及局黨組會議審議通過後,進一步修改完善。5月27日,經市司法局合法性審查,提出2條修改意見,完全採納吸收後,報市政府分管同志同意。6月27日,根據劉玉傑市長簽批意見,在主要措施中對土地託管、社會化服務進行了補充,形成《實施方案》送審稿。6月29日,經第117次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8月13日,以市政府辦公室名義印發。
四、工作目標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耕地保護、糧食安全和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糧化”。“十四五”時期,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450萬畝以上,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00億斤以上。
五、主要內容
一是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制,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於發展糧食生產,一般耕地應主要用於糧食、油料、蔬菜等食用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
二是強化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嚴格規範永久基本農田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禁止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從事林果業以及挖塘養魚、非法取土等破壞永久基本農田耕作層的行為,禁止閒置、荒蕪永久基本農田。
三是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監管。組織對“兩區”劃定開展“回頭看”。引導糧食生產功能區經營主體確保至少有一季生產糧食。不得擅自調整糧食生產功能區,不得違規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建設種植和養殖設施,不得違規將糧食生產功能區納入退耕還林還草範圍,不得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超標準建設農田林網。
四是加強土地流轉管理。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引導土地優先向種糧主體流轉,強化租賃農地監測管理,對工商資本流轉土地用於糧食生產的給予適當政策支持。
五是加強糧食產能建設。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工程,積極發展優質專用糧食,大力發展糧食加工業,加快推進現代種業發展。加快農機農藝融合發展,開展糧食生產機械化技術綜合示範。
六是大力培育種糧主體。有序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積極發展訂單生產。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從事良種繁育、糧食加工流通和糧食生產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等。
七是強化種糧支持政策。用好產糧大縣獎勵政策。加大糧食生產功能區政策支持力度。統籌資金用於優質專用糧食生產。加大糧食作物保險政策支持力度。
六、創新舉措
進一步細化“十四五”阜陽市防止耕地“非糧化”工作目標。實施“皖糧”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工程,提高耕地質量;依託皖西北綜合試驗站、中科院太和現代農業綜合試驗站等科研院所,加強糧食新品種新技術研發與推廣,培育優質小麥、玉米、稻穀等糧食品種;鼓勵創新、推廣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新模式提高種糧規模效益,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
七、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要求嚴格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各縣(市區)切實承擔起保障本地糧食安全的主體責任,建立健全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工作機制,加強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上下聯動,市直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切實做好監管指導服務工作,市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與規劃局將會同有關部門對本方案落實情況開展監督檢查,確保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各項措施落實落細。
(二)強化日常監測。要求各地建立監測體系,開展耕地種糧情況監測監管,對本區域耕地種糧情況進行動態監測評價,發現問題及時從實際出發依法依規分類穩妥整改,重大情況及時上報。建立耕地“非糧化”情況通報機制,定期對糧食生產功能區、永久基本農田內目標作物種植情況進行監測評價,及時更新電子地圖和資料庫,實現信息化、精細化管理。
(三)強化考核激勵。在糧食安全責任制年度考核中,突出對防止耕地“非糧化”、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耕地質量保護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重點內容的考核,加大考核分值比重,增強考核評價的導向性和針對性。
(四)強化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政府和部門官網、微信公眾號、宣傳欄、明白紙、懸掛條幅、張貼標語等多種形式,高頻次、多角度、廣覆蓋開展宣傳活動,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保護耕地、發展糧食生產的良好氛圍。
八、下一步工作
防止耕地“非糧化”已納入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各地對新出現的耕地“非糧化”傾向要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及時處理。市政府將定期聽取防止耕地“非糧化”工作情況報告,對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出現下降的單位進行通報約談,對履職不力、監管不嚴的地方,依紀依規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