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鹽製法,自中古至唐宋,海鹽全採用煎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鹽製法
- 釋義:古代製鹽方法
海鹽製法,自中古至唐宋,海鹽全採用煎法。
海鹽製法,自中古至唐宋,海鹽全採用煎法。元時,福建始仿照解池製鹽兼用曬法。明清時期,曬法推行於長蘆、山東、兩淮、兩廣等海鹽產區,然而煎多於曬。白清末,海鹽各產區大多改煎為曬,惟淮南獨用煎法,而兩浙海鹽亦多以板曬或坦曬。...
(4)結晶。一是煎法:設泥灶,用鐵盤或篾盤、鐵鍋置其上,注滷水入內加熱,將皂角末和米糠攪沸鹵中,即刻成鹽。二是曬法:擇鹽田適中地段,圍成方格,格內以土壓實,鋪上碎缸片,中分數格,將鮮鹵注入坦格中,利用日光與風力使其結晶成鹽。儋州市 儋州市的海鹽曬制技藝要經過蓄海水、曬鹽泥、收沙、過濾...
中國的海鹽生產,一般採用日曬法,也叫“灘曬法”,就是利用濱海灘涂,築壩開闢鹽田,通過納潮揚水,吸引海水灌池,經過日照蒸發變成滷水。當滷水濃度蒸發達到25波美度時,析出氯化鈉,即為原鹽。日曬法生產原鹽,其工藝流程一般分為納潮、制鹵、結晶、收鹽四大工序。納潮 就是利用潮汐運動把外海高鹽度的海水推向近海...
曬鹽技藝(岱山海鹽曬制技藝)是中國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申報的一項傳統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認證於2007年。簡介 岱山製鹽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唐乾元至永泰年間(758年-766年),境內已有鹽事活動,隸翁山縣(今舟山)富都監。境內原鹽生產工藝屢經變革,經受三個歷史時期,即唐、宋、元及至清代中期沿用煎煮...
山腰海鹽曬制技藝是手工技藝中歷史悠久的一種,其產品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關係密切。它以海水作為基本原料,並利用海邊灘涂及其鹹泥(或人工製作摻雜的灰土),結合日光和風力蒸發,通過淋、潑等手工勞作製成鹽滷,再通過火煎或日曬、風能等自然結晶成原鹽。有六大工序,蘊含著豐富的具有地區特徵的科學技術知識。
立鹽法後,市民食鹽是有規定的。《管子》:“凡食鹽之數,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婦人三升少半,嬰兒二升少半。”種類 古時鹽的種類繁多,從顏色上分就有:絳雪、桃花、青、紫、白等。從出處分為:海鹽取海鹵煎煉而成,井鹽取井鹵煎煉而成,鹼鹽是刮取鹼土煎煉而成,池鹽出自池鹵風乾,崖鹽生於土崖之間。
《象山海鹽曬制技藝》是2014年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利民。內容簡介 象山三面環海,深得漁鹽之利,有著十分悠久的鹽業生產歷史。象山製鹽長期因襲舊法,煮海為鹽;之後歷經板曬製鹽、缸坦曬製鹽、平灘曬鹽,形成了今天的攤曬技藝,鹽產穩定,成本低,效益高。象山海鹽曬制技藝是歷代鹽民生產經驗的...
2014年12月0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鹽城海鹽”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鹽城海鹽產地範圍為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新洋港、黃沙港鎮107.37平方千米灘涂,濱海縣濱淮鎮東罾村、玉華村78.5平方千米灘涂,響水縣陳家港鎮、黃海農場210平方千米灘涂。質量技術要求 一、生產過程控制 1.制鹵:(1)...
海鹽( sea salt)以海水(含沿海地下滷水)為原料製成的鹽。生態海鹽:產自優良生態海域,在日曬海鹽、粉碎洗滌海鹽或精製海鹽全生命周期內,按照生態海鹽評價技術規範生產,實行全程質量控制,並獲得生態海鹽標誌使用權的食鹽產品。註:生態海域指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環境相互作用且海水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無藥品或其他養殖...
曬鹽技藝(鹽城海鹽曬制技藝)曬鹽技藝(鹽城海鹽曬制技藝)是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遺產類別 曬鹽技藝(鹽城海鹽曬制技藝),江蘇省省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
曬鹽技藝(文登海鹽製作技藝)2021年11月21日,曬鹽技藝(文登海鹽製作技藝)入選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海鹽曬制技藝(鶯歌海海鹽曬制技藝)海鹽曬制技藝(鶯歌海海鹽曬制技藝),是一項傳統技藝。傳承保護 2023年12月,由樂東黎族自治縣文化館申報的海鹽曬制技藝(鶯歌海海鹽曬制技藝),入選海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福建海鹽傳統曬制技藝 福建海鹽傳統曬制技藝(泉州),福建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保護 2022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序號第86。
坎曬法 坎曬法,海鹽製鹽工藝。始於元代的福建場,至明代成為較完整的製鹽工藝,後發展為廣東的堀曬及浙南的坦曬。將刮泥淋得之滷水放入鹽坎內曬製成鹽。缺點是易遭降水造成損失。長期同灶煎並存,20世紀50年代初被灘曬法取代。
海鹽,最原始的製取方法是“煎”“煮”法,用盤為煎,用鍋為煮,史稱“煮海為鹽”。經過十數世紀的實踐改進,由直接用海水煎煮,改為淋鹵煎煮。用煎煮法製取海鹽不但產量低,而且質量差。是誰最先發明、採用海水灘曬製鹽呢?正是無棣碣石山附近的鹽民。據明代學者宋應星撰著的《天工開物 . 作鹹第五》記載:...
冷凍法製鹽,是地處高緯度國家採用的一種生產海鹽的技術,像俄羅斯、瑞典等國家,多用此法製鹽。這種方法的原理是,當海水冷卻到海水冰點(-1.8℃)時海水就結冰。海水結成的冰里很少有鹽,基本上是純水。去掉水分,就等於曬鹽法中的水分蒸發,剩下濃縮了的滷水就可以製鹽了。電滲析法是隨著海水淡化工業發展而產生的...
海鹽生產技術史 中國的海鹽生產技術史大體可分為4個階段。①唐宋以前為淋鹵煎鹽。最初是直接刮取海濱鹹土,淋制滷水。後來逐步發展到在海濱開闢灘場,引海水澆灑,經日曬,使大量鹽分附著在泥沙上,然後收集挑入坑中,以海水沖淋,鹽溶於水流入鹵缸。由鹵成鹽,全用煎法。煎鹽工具,漢代用“牢盆”,唐宋時...
海鹽生產改進了工藝,採用了塑膠薄膜苫蓋結晶池的新技術。許多鹽場收鹽、集運、堆坨等主要操作工序實現了機械化;鑽井普遍採用了旋轉鑽和大型渦輪鑽;汲取地下天然滷水採用了氣舉法和潛鹵泵;岩鹽開採推廣了各種鑽井水溶開採法和硐室水溶開採法;製鹽採用了真空蒸發、離心機脫水、沸騰床乾燥、皮帶機輸送和機械包裝;湖鹽...
板曬,鹽政用語。海鹽曬制方法之一。兩浙初行煎鹽,自清代乾嘉年間,創板曬之法, 先行於岱山一場, 其後餘姚、松江各場相繼仿行, 至清末,淮南鹽區亦有仿行者。板曬之法,其刮土製鹵與煎鹽相同,鹵曬成之後藏於瓦缸,以笠帽蓋於缸頂,待天晴之日, 將鹵灌注於板上, 在日光下曬之。其曬板有大小兩...
曬鹽過程中需要經驗豐富“老鹽公”準確把握滷水蒸發量和新鮮飽和度,結晶池滷水的深度,並及時調整每日動鹵(松鹽)的最佳時間和次數;根據一代代“老鹽工”積累下來的經驗和傳承下來的方法相結合,最終總結為“新、深、長”結晶工藝,即“新鮮飽和滷水”“深水曬制”“長期結晶”。特點 普通海鹽曬制周期為29天,而...
華堂亞運村店的調料區食鹽貨架上也標出了“無碘鹽”字樣,出售一種500克裝“無碘海鹽”,價格為3元。銷售人員均稱,無碘鹽近日開始在超市銷售,“買這些無碘鹽並不用出示醫院證明”。銷售人員表示,在顧客購買時,他們會給予一些必要的提醒。據華堂亞運村店介紹,最近兩周無碘鹽銷售近200袋。不過,家樂福、沃爾瑪、...
在產業革命的影響下,19世紀中葉以後,一些技術較為發達的國家,其井礦鹽的鑿井、汲鹵、製鹽,海鹽的納潮、制鹵、結晶、收鹽、集運,湖鹽、礦鹽的開採,相繼採用了機械設備,生產規模日益擴大。中國自貢鹽區1912年採用了蒸汽機車牽引汲鹵,1925年天津漢沽鹽場採用了柴油機帶動水泵揚水,其他一些海鹽區也逐步開始採用機械...
礦鹽顧名思義就是從鹽礦開採來的鹽,像沙漠裡的岩鹽,四川的川鹽、波蘭從地下數百公尺采來的礦鹽,礦鹽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礦鹽沉澱在地下成千上萬年,古代工業不發達,污染少,所以礦鹽的純度好,雜質少。而海鹽來自於大海,人類的污染也殃及海洋,其純度不及礦鹽。形成過程 太陽能曬乾了海水後產生了結晶的海鹽,...
西周至明初,製鹽以煎熬方式生產,史稱“煮海為鹽”,海鹽用陶罐(後用鐵鍋)熬制,以蘆葦、蓬蒿、荊條為煮鹽燃料,起火燒沸滷水,蒸發水分,至結鹽出鍋方止。進而為淋鹽。明代中期逐步改煎為曬,納潮制鹵,通過風和陽光對結晶池中滷水的蒸發,結晶成鹽。迄今村中的各灘埝頭、抱杴(有經驗的制鹵老鹽工)...
最早起源於山東半島膠州灣一帶,是用火熬海水製鹽之鼻祖;此法一直延續到明清之際,逐漸過渡到用灘曬法制海鹽。湖鹽的生產至少從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開始,即用人工鹽田曬制石鹽的生產方法,春秋戰國時代“肇始於山西解池”(即今運城鹽湖)。殷商甲骨文中的“鹵”字寫作“※”,是人工鹽田曬滷製鹽的象形文字。井...
淋灰制鹵法 淋灰制鹵法,海鹽制鹵工藝。在海灘平鋪灰土,使潮水浸灌,經日光曝曬,成為飽含鹽分的灰土,再行淋鹵而成滷水。長蘆、山東、淮南、兩浙溫台各場多用此法制鹵。
《通州煮海錄》記載:“煎制海鹽過程,分為碎場、曬灰、淋鹵、試蓮、煎鹽、採花等六道工序。”至元代江蘇鹽業已發展到30個鹽場,煮海規模居全國首位。特別是明代江蘇鹽業由煎鹽發展到曬鹽。《明史·食貨志》記載:“淮南之鹽煎,淮北之鹽曬。”這說明早在500年前,江蘇海鹽就有煎鹽和曬鹽兩種生產技術。到20...
雪花鹽,海鹽的一種,是取自海鹽中形似雪花的結晶部分,顆粒細膩純淨,化成鹽水倒在白紗布上過濾,然後將紗布對著太陽觀察,紗布依然純淨如新,上面沒有一點雜質。簡介 取材大海,營養高效。雪花鹽是海鹽的一種,以海水為原料,集取了海水中多種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除鈉離子、氯離子外,還富含鉀離子、鎂離子、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