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海安縣)

海安

海安縣一般指本詞條

海安,江蘇省縣級市,由南通市代管,由“海水永不揚波”之意而得名,是一座濱江臨海樞紐城市,“揚子江城市群”中的一員。地處江蘇省中南部,位於南通鹽城泰州三大市交界處;東臨黃海,與如東接壤,西與泰州的姜堰區為鄰,南和如皋泰興相連,北與東台毗鄰;海安東西直線最長71.1公里,南北最寬39.35公里,總面積1180平方公里,下轄4街道、9鎮,其中,國家級開發區1個,省級高新區1個,1個省級商貿物流園,1個老壩港濱海新區。常住人口86.55萬人(2017年末),市人民政府駐中城街道長江中路106號。

海安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江海文明的起源。海安境內的青墩遺址將江淮平原的歷史追溯到6000年前。青墩遺址代表了新石器時代江淮東部先進水平。

海安市是“中國禽蛋之鄉”、“中國繭絲綢之鄉”、“中國湖桑之鄉”、“中國河豚之鄉”、“中國紫菜之鄉”。2018年,海安成功入圍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18年10月,海安市入選“綜合實力百強縣”、 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2018年11月,入選2018全國“幸福百縣榜”、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2018年11月,被科技部確定為首批創新型縣(市)。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投資潛力100強。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土壤,自然災害,自然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衛生事業,體育事業,社會保障,交通運輸,綜述,水運,公路,鐵路,公共腳踏車,歷史文化,節日習俗,海安廟會,海安花鼓,名優特產,風景名勝,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海安是江海文明的源頭。新石器時代,海安西部地區就有人類居住。
海安七星湖公園海安七星湖公園
夏、商、西周時期,海安一帶屬九夷(淮夷)之地。禹分天下為九州,海安為“禹貢揚州之域”。
周朝,武王至周元王時,海安一帶屬吳國地域。春秋、戰國時期,海安與周圍數縣均稱“海陽”,今如皋、海安、泰州一帶屬吳國,地名為鄖,在今海安立發橋一帶。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滅吳,海安一帶遂屬越。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又滅越,海安又為楚地。
秦朝,海安屬東海郡廣陵縣
西漢,初屬東陽郡,初屬東楚,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屬楚國,次年屬荊國,高祖十二年屬吳國。漢景帝三年(前154年)屬江都國。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置臨淮郡,轄29縣,海安屬海陵縣。漢元封五年(前106年),臨淮郡上屬徐州刺史部。
東漢,海安仍為海陵縣地。漢獻帝十八年,曹操廢海陵縣。
三國,吳國呂岱復置海陵縣。
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仍置有海陵縣,屬徐州廣陵郡
東晉,建寧海縣,南北朝置海安縣。東晉安帝義熙七年(公元411年)始設寧海縣,上屬海陵郡。寧海縣即今海安縣,為海安建縣之始。
南北朝,南朝宋泰始七年(471年)分寧海縣西境置海安縣(因海水常浸淹農田,遂取名海安,為“永不揚波”之意),後併入寧海縣。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如皋縣也併入寧海縣。此時寧海縣包括今海安、如皋及如皋東南、西南以外地區。
唐朝,海安仍隸屬於海陵縣。武德元年(617年),寧海縣更名為吳陵縣。不久寧海縣併入海陵縣。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年)分海陵縣東境置海安縣,縣治設在今海安鎮,是時如皋縣屬海安縣。因海水侵襲,海安縣東部被海水所淹,故唐玄宗開元十年(722年)海安縣再度併入海陵縣,上屬揚州。數十年後,766年(唐大曆元年),淮南節度使李承實築堰捍海,自楚州(今淮安)之鹽城,入揚州之海陵,延袤142里,名為常豐堰。
五代十國,海陵縣東境設靜海制院。南唐升海陵為泰州。後周顯德五年(958年)泰州等地為後周管轄,海陵縣屬揚州大都督府泰州團練。
北宋,海安地區大部分屬海陵縣,海安鎮是海陵縣重鎮之一。海陵縣隸屬關係有所變化,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屬淮南道(至道三年改為淮南路)泰州軍。宋天寶二年(1024年),范仲淹出任西溪(今東台)鹽官,率兵夫4萬餘人修築了捍海堰(廟灣至栟茶),海安、東台沿海農田免遭海水侵漫。宋神宗熙寧五年(1022年),海安改屬淮南東路。
南宋,仍屬泰州。
元朝,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泰州路總管府,海陵、如皋二縣屬之。海陵縣轄海安鎮、角斜場,上屬江淮行中書省。至元二十一年,泰州路總管府改為泰州,上屬江淮等處行中書省揚州路總管府。至元二十三年,江淮等處行中書省改為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海陵縣省入泰州,上屬直隸中書省揚州府,明永樂二年(1404年),隸屬南京揚州府,海安鎮、西場場等屬泰州。
清朝,世祖順治三年(1645年),泰州隸屬江南布政使司揚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隸屬江蘇布政使司。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隸屬江寧布政使司。朝隆三十三年,析泰州東北境置東台縣。至此,今海安市地域東南部在如皋縣境內,北部在東台縣境,中部、西部及西南部仍屬泰州。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改泰州為泰縣,海安地域分屬泰縣、如皋、東台,三縣均屬江蘇省。民國3年,屬江蘇省淮揚道。民國16年,道廢,海安鎮屬泰縣第八區。今海安市南莫鎮南部、墩頭鎮原吉慶鎮部分、胡集鎮、大公鎮原古賁鄉大部、海安鎮、曲塘鎮、雅周鎮、孫莊鎮大部、城東鎮北部,乃至西場鎮以西均屬泰縣;海安鎮南部,城東鎮南部、西場鎮、李堡鎮南部隸屬如皋縣;南莫鎮北部、白甸鎮、墩頭鎮、大公鎮大部、李堡鎮北部、角斜鎮、老壩港鎮隸屬東台縣。
1940年,新四軍東進抗日,蘇中地區先後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同年10月,泰縣民主政府在海安鎮成立,1941年2月遷往農村。其轄區有雅周、海安、立發、李堡和蔣垛(今屬泰縣)、栟茶(今屬如東縣)6區。不久又增設海南、角斜、曲南3個區,屬蘇北臨時行政委員會(1940年11月建立,1941年改為蘇中行政公署)。1941年2月,泰縣通榆河以東地區建立泰東行署(始稱泰東辦事處),3月改建泰東縣,轄立發、李堡、角斜、栟茶等區。同年7月,泰縣所屬海安、曲塘、白米一帶的通揚運河以北地區,建立“海曲白河北辦事處”(簡稱泰北辦事處)。10月,泰北辦事處從泰縣析出,建成獨立行政區,直屬蘇中行政公署。
1942年11月,泰東縣併入東台縣,隸屬蘇中第二行政區。1943年1月,泰北辦事處撤銷,建立紫石縣(即海安市),所轄範圍南以栟茶河、通揚運河為界,北至富安,東抵李堡,西達白米。此後隨著戰爭形勢變化,縣境與東台、如皋、泰縣之間變動頻繁。1941年3月,新增仇湖、時堰兩區,縣境北延。1944年10月,紫石縣新增白米、姜北、沙崗、城東4區,縣境西延。同年12月,李堡、海富兩區劃給東台縣。至此,紫石縣境南止海泰公路,北境在富安至時堰一線,東以串場河、通榆河為界,西近泰州城。1945年8月,新增蘇陳區。9月,白米、姜北、蘇陳、城東4個區劃歸泰縣,泰縣海南、曲南、雅周3個區劃歸紫石縣。11月,東台縣李堡區劃給紫石縣,時堰區劃給東台縣。1946年6月,紫石縣下轄角斜、李堡、西場、噇口、海安、海南、曲南、雅周、曲塘、鄧高、沙崗、仇湖12個區,縣界狀況與今海安市大略相同,上屬蘇皖邊區第一行政區。1946年8月,如皋柴灣區劃給紫石縣。10月,雅周、曲南、海南區劃給泰縣,泰縣城東、姜北、白米區和東台時堰、城南區劃給紫石縣。11月,紫石縣噇口、西場、李堡、角斜、柴灣和東台之栟茶區劃出,建立泰東縣。12月,泰東縣各區劃給東台縣。此時,紫石縣境大致是一個以泰州、東台、海安三城為頂點的三角形地域,南境以海泰公路為界,東境以串場河、通榆河為界,西北以泰東河為界。
蘇中七戰七捷紀念碑蘇中七戰七捷紀念碑
1948年3月,紫石縣更名為海安縣,境域無變化。1949年,海安與泰縣、東台縣境域又有變化。2月,泰縣雅周、曲南、海南3個區劃給海安縣,海安縣城東、姜北、白米區劃給泰縣。5月,東台縣西場、噇口2區劃歸海安縣,海安台南、時堰、溱東3區劃歸東台。6月,東台李堡區劃給海安縣,此時海安境域與1946年6月相同,下轄李堡、西場、噇口、海安、海南、雅周、曲南、曲塘、胡集、沙崗、仇湖11個區,172個鄉,6個鎮,1個行政辦事處。當時縣境東端為角斜鎮,與如東縣交界;西端為沙崗金楊村,與東台、泰縣交界;西南端為雅周鴨灣村,與泰興交界;南端金莊村(今屬雅周鎮),與如皋縣交界;北端為鳳凰村(今屬墩頭鎮),與東台縣交界。
1949年4月,蘇皖邊區政府撤銷,成立蘇南、蘇北人民行政公署,海安屬蘇北泰州行政區。
1950年1月,劃歸蘇北南通行政區。
1953年1月,撤銷蘇南、蘇北兩個行署區,建立江蘇省,海安屬江蘇省南通專區(1971年改為南通地區)。
海安撤縣設市(2018年)海安撤縣設市(2018年)
1983年2月,江蘇省撤銷地區行署,海安隸屬南通市。
201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海安縣,設立縣級海安市,以原海安縣的行政區域為海安市的行政區域。海安市由江蘇省直轄,南通市代管。
2018年6月8日,海安撤縣設市大會在海安文化藝術中心大劇場舉行。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6年5月,如東縣陳莊鄉劃給海安縣。
1959年4月,如東縣舊場人民公社劃給海安縣,縣境延伸至黃海,有海岸線6公里多。
1965年11月,如東、海安兩縣達成協定,從四十總到納潮閘以西部分6454畝土地劃歸海安縣,以東7000畝土地劃給如東縣。
1984年11月至12月,北凌閘下游灘涂圍墾,累計圍墾總面積3.4萬畝,海岸線延長至8.55公里。至此,海安縣轄42個鄉鎮5個場,東臨黃海,西界姜堰市(原泰縣),南與如東縣、如皋市、泰興市接壤,北與東台市毗鄰,總面積1108平方公里。
1986年1月,李堡鄉併入為李堡鎮,角斜、西場、胡集、南莫、墩頭五鄉改鎮。
1992年5月,大公、隆政、吉慶(烈士)、雙樓、雅周、仁橋六鄉改鎮。
1995年11月,海北、海南、田莊三鄉併入海安鎮,舊場鄉併入老壩港鄉,曹園鄉併入李堡鎮,雙溪鄉併入墩頭鎮、花莊鄉併入曲塘鎮,鄧莊鄉併入南莫鎮。
2000年4月,北凌鄉併入大公鎮,青萍鄉併入胡集鎮,沿口鄉併入角斜鎮,丁所鄉併入李堡鎮,壯志鄉併入西場鎮。
2001年1月,韓洋、新生二鄉合併為洋蠻河鎮;撤銷立發鄉、南屏鄉合併為城東鎮,與開發區合署辦公;沙崗鄉併入南莫鎮;撤銷白甸鄉、瓦甸鄉合併為白甸鎮;李莊鄉併入曲塘鎮,王垛、張垛鄉併入雅周鎮。
2011年9月,老壩港鎮併入角斜鎮,西場鎮併入城東鎮,胡集鎮、孫莊鎮併入海安鎮。
2012年8月,海安經濟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更名為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5年7月,經省政府批覆,同意撤銷海安縣海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海安縣人民政府駐中城街道辦事處長江中路106號。
  1. 以原海安鎮旺池、育才、星海、新橋、海陵、洋港、黎明、曙光、新寧、海光、鎮南、二里12個居委會和平橋村委會區域,設立中城街道。
  2. 以原海安鎮營溪、界河、孫莊、黃柯、夏岔、祖師廟、銀杏、韓莊、謝莊、仁橋、陳港、海南、通學橋13個村委會和南海居委會區域,設立南城街道。
  3. 以原海安鎮光華、東廟、周吳、北景莊、興環、連港、青萍港、胡集、謝河、擁徐、鐘涵、園莊、田莊、譚港14個村委會和西園居委會區域,設立西城街道。
  4. 以原海安鎮閘東、新園、中壩、中大街、復興5個居委會和三里閘、三塘、鳳山、大里、海北、新豐、隆政、林橋、聯合、自由、建設、德興12個村委會區域,設立北城街道。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5月,海安市下轄4個街道、9個鎮:中城街道、南城街道、西城街道、北城街道,城東鎮角斜鎮李堡鎮大公鎮雅周鎮曲塘鎮南莫鎮白甸鎮墩頭鎮,共有207個行政村。市人民政府駐中城街道長江中路106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海安地處蘇中平原,東臨黃海,與如東接壤,南和如皋毗鄰,西通泰興,並與姜堰市相交,北與東台市相連。東西直線最長71.1公里,南北最寬39.35公里。市境西寬東窄,輪廓似一把金鑰匙。市域地理坐標位於北緯32°32′~北緯32°43′,東經120°12′~120°53′之間。通揚運河橫穿東西,串場河縱貫南北,將海安分為河南、河北、河東三個不同自然區域。
南通市海安市

地形地貌

海安市是江積、河積、海積平原區,分別為古潟湖相沉積和黃泛沖積、海相沉積、長江沖積而成。地貌特徵:地勢低平,平原約占78.3%;水網密布,域內河道縱橫、溝渠稠密、湖盪眾多。海安地貌按成因、地理位置、成陸先後和地貌顯示等可劃分為里下河低淺窪圩田平原、長江三角洲微凹平原、三角洲平坦平原三個區域。域內各級河道、溝渠、池塘密布成水網,尤以西北部地區最為明顯。內成陸最早的是揚泰古沙嘴(揚泰崗地),在南莫鎮青墩村。海安鎮北部吉家墩、現曲塘鎮所轄原雙樓鎮等多處發現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和哺乳動物化石,已有6500年以上的歷史。此後基本上是在長江三角洲的自然發展和演變的過程中不斷沉積淤漲,不斷向東延伸和擴大,東部成陸較晚,李堡鎮、大公鎮、角斜鎮等地區成陸從上千年到數百年不等,濱海新區(角斜鎮)沿海地區2010年年底才完成海堤圍築,新增土地面積3.74萬畝。

氣候

海安市地處中緯度黃海之濱,北亞熱帶的北側,受季風氣候影響,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3—5月):天氣多變,時晴時雨,乍暖乍寒,較不穩定。夏季(6—8月):天氣炎熱、降水集中,是颱風、暴雨多發的季節。初夏,冷暖空氣在江淮地區交會,海安出現連續陰雨、溫度低、濕度大的梅雨天氣;盛夏受暖濕氣團控制,氣溫高,降水少,容易出現伏旱天氣。秋季(9—11月):天氣穩定,陽光充足,常出現秋高氣爽的天氣,少數年份會出現秋季連陰雨,對秋收不利。冬季(12月至翌年2月):冷空氣活動頻繁,天氣寒冷,空氣乾燥。常年主導風向東南風、東風,春夏季多東南風,秋季多東北風到風東風,冬季多西北風、北風、東北風。

水文

海安市地跨江淮兩個水系,以通榆公路為界。通揚公路以北,通榆公路以西屬淮河水系,總面積420.3平方公里,區域內正常河網水位1.2米。通揚公路以南,通榆公路以東屬長江水系,總面積723.9平方公里,區域內正常水位2.50米。
  1. 一級河7條:栟茶運河、焦港、北凌河、新通揚運河、通榆運河、如海運河(引水工程)、通揚運河。通揚運河為漢代開鑿,吳王劉濞為獲取鹽澤之利,開鑿了上官河、運鹽河(即通揚運河),是海安最古老的河流。
  2. 二級河13條:串場河、丁堡河、新古河、紅星河、薑黃河、灘河、沿港河、江海河。
  3. 三級河56條,四級河465條。東西向骨幹河道有:新老通揚運河、栟茶運河、北凌河;南北向骨幹河道:串場運河、通榆運河、丁堡河、如海運河、焦港、曲雅河;里下河地區有東塘河、北洋大河、七灣河、西塘河等大河。

土壤

海安市境內土壤主要分為草甸土濱海鹽土水稻土(瀦育型、潛育型、脫潛型)3個類型。河北地區為水稻土地區,主要分布著纏夾沙、纏沙土、纏腳土、灰土、勤泥土等;河南地區為高沙土地區,主要分布著泡沙土、板而沙、夾沙土等,其北緣及村鎮附近夾沙土占較大比重,其餘則以板而沙為主;河東地區為潮鹽土地區,除近海的老壩港外,大部分土壤發展為潮土類灰潮土亞類、脫鹽土,主要分布著夾沙土、板而沙、黏土等。

自然災害

海安市有雨澇寒潮凍害颱風雷雨冰雹龍捲風病蟲害等。2014年出現兩段寒潮天氣。其中,2月2—4日,48小時內最低氣溫下降10.9℃,4日最低溫度-1.3℃;11月30日—12月2日,48小時內最低氣溫下降11.8℃,部分在田小麥和油菜出現輕微凍害。寒潮天氣對在田作物、設施農業等的不利影響不明顯,對畜禽養殖略有不利。年極端最低氣溫-5.4℃,出現於1月22日。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海安市的黃海灘涂特產有:黃魚、文蛤鰻魚和各種海鮮等。

礦產資源

海安市域內礦產資源主要有黏土礦、石油地熱資源。境內的黏土主要用於製作磚瓦,資源浪費大,利用價值低。油氣資源豐富,是江蘇油氣建設的重點區域,其中李堡地區地下探明儲量可開採20多年。地熱資源豐富。海安區域地層中地熱水溫達45℃~52℃,單井出水量一般大於每日1000立方米,水質優良,富含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礦物元素。

水資源

海安市水域總面積98.32平方公里,水資源總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及入境水)年平均6.0億立方米。1980—2008年降水資料統計,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001.59毫米,年平均徑流量(即地表水量)2.77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約為1.11億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入滲補給量1.59億立方米,田間入滲補給量0.35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補給量1.94億立方米。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7年末,海安戶籍總人口932480人,比2016年減少5803人。2017年,海安市出生人口7094人,人口出生率為7.58‰;死亡人口10798人,人口死亡率為11.5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96‰。海安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88人。截至2017年末,海安市常住人口86.55萬人,同比下降0.06%,城鎮化率達58.98%,比2016年提高1.87個百分點。

民族

海安市的人口絕大多數為漢族,有極少數為回族蒙古族苗族壯族等18個少數民族。

經濟

綜述

2017年,海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68.3億元,按不變價計算,比2016年增長8.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8.83億元,比2016年增長2.6%;第二產業增加值412.45億元,比2016年增長7.7%;第三產業增加值397.02億元,比2016年增長9.7%。三次產業結構由2016年的7.3:47.0:45.7調整為6.8:47.5:45.7。戶籍人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2828元,常住人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00295元。
2017年,海安列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榜、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榜第29位、第8位,均較2016年前移1個位次,列全國工業百強縣第30位,較2016年前移9個位次。
2017年,海安實現財政總收入156.04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0.01億元,比2016年增長4.2%,其中稅收收入50.02億元,非稅收入9.99億元。財政總支出160.92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6.47億元。

第一產業

海安市的農業資源有:三麥、水稻、玉米、棉花、湖桑、油菜、花生、黃豆、中藥材、蠶繭、桑條、蘆葦、雞、禽蛋、雞糞、淡水魚蝦。
2017年,海安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9.60億元,比2016年增長3.2%。其中,農業產值47.12億元,林業產值0.34億元,牧業產值49.59億元,漁業產值10.94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1.61億元。糧食生產全省“十二連冠”,全年糧食總產60.71萬噸,糧食綜合單產515.8公斤/畝。全年蔬菜總產量66.02萬噸,油料總產量1.56萬噸,水產品產量4.89萬噸。全年蠶繭產量7428.73噸,生豬存欄47.50萬頭,家禽存欄1616萬隻。農業現代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高標準農田占比蘇中蘇北第一。
2017年,海安實施農村河道疏浚、小農水重點縣、新增千億斤糧食、中小河流重點縣、拆壩建橋(涵)等項目,全年累計完成疏浚河道136條,疏浚長度178.80公里,完成清淤土方248.54萬方,新建各類護岸45.34公里。拆建灌溉泵站123座,新建防滲渠道138.91公里,UPVC管道14.36公里;拆建圩口閘12座,閘站結合6座,改造砼閘門13座,完成投資1.79億元。

第二產業

  • 工業
截至2017年末,海安規模企業數、億元企業數分別達909家、220家,超50億元企業4家,90億元企業實現突破。2017年,海安市實現工業應稅銷售1348.20億元,比2016年增長17.5%。規模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16.75億元,比2016年增長14.5%;實現利潤181.63億元,比2016年增長14.7%。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259.21億元,比2016年增長26.6%,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為49.98%,比2016年提升4.6個百分點。實現新興產業產值1004.1億元,比2016年增長20.7%,占規模工業產值的比重為39.9%,比2016年提升2.8個百分點。
2017年海安規模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計量單位2017年增幅
大米
142433
16.8
小麥粉
43522
-9.4
鮮、冷藏肉
37025
2.2
飼料
133267
2.3
棉紗
32252
5.3
印染布
萬米
14207
-11.3
蠶絲
4753
-1.0
服裝
萬件
6528
-2.7
紙製品
80049
12.3
鋼結構
4224
13.0
鋼材
2192
1.8
耐火材料製品
137547
5.8
塗料
19184
49.3
鋁材
12803
-7.2
起重機
7323
31.3
半導體分立器件
萬隻
20063
1.7
工業自動調節儀表與控制系統
台(套)
611715
8.3
電子元件
萬隻
162347
10.0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1275820
24.0
水泥專用設備
485442
10.2
閥門
24810
0.8
太陽能熱水器
平方米
64130
12.6
變壓器
千伏安
39303380
-9.5
夾層玻璃
平方米
169307
33.9
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
千瓦
1138030
7.7
鋼化玻璃
平方米
905675
8.5
自來水生產量
萬立方米
4209
6.0
註:參考資料
  • 建築業
2017年,海安完成建築業施工產值1228.23億元,建築施工面積14951萬平方米,新開工建築面積4315萬平方米,承建高層建築4973幢,其中29層以上1882幢。獲魯班獎3項、國優獎2項、詹天佑獎4項。2017年,海安市施工產值超500億企業1家,超100億企業2家,超60億企業5家,超10億企業14家。

第三產業

  • 商品貿易
2017年,海安完成服務業應稅銷售943.6億元,比2016年增長22.2%。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98億元,比2016年增長10.0%。其中,限額以上零售額79.66億元,比2016年增長8.0%;限額以下零售額221.32億元,比2016年增長10.7%。分行業看,實現批發業銷售額625.22億元,比2016年增長13.8%;零售業銷售額289.80億元,比2016年增長8.2%;住宿業營業額4.43億元,比2016年增長13.3%;餐飲業營業額49.03億元,比2016年增長13.8%。
2017年,海安實現進出口總額127.24億元,比2016年增長16.2%。其中,出口總額105.01億元,比2016年增長13.0%;進口總額22.23億元,比2016年增長34.2%。實際利用外資26704萬美元,比2016年下降9.9%,協定外資額88021萬美元,比2016年增長34.1%,新批外資項目數58個,增長16.0%,新批及淨增資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25個,比2016年增長47.1%。
  • 房地產業
2017年,海安完成房地產投資45.68億元,比2016年下降12.9%;商品房施工面積513.65萬平方米,比2016年增長7.8%;商品房銷售面積167.10萬平方米,比2016年增長65.0%,商品房銷售額103.14億元,比2016年增長74.0%。商品房成交均價6172元/平方米,比2016年增長5.4%,其中住宅成交均價5924元/平方米,比2016年增長3.5%。商品房待售面積95.67萬平方米,比2016年下降12.2%,其中住宅待售面積53.25萬平方米,比2016年下降25.6%,商鋪待售面積29.21萬平方米,比2016年增長19.8%。
  • 金融
截至2017年末,海安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1378.99億元,比2017年初增加79.98億元,增長6.2%。其中,住戶存款734.95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412.64億元,比年初增加30.79億元,;廣義政府存款230.56億元,比年初增加15.4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0.40億元,比年初減少0.2億元;境外存款0.44億元,比年初減少0.06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958.22億元,比年初增加158.34億元。其中,境內住戶貸款196.11億元,比年初增加34.79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762.11億元,比年初增加123.55億元;境外貸款82.68萬元,比年初減少30.36萬元。
  • 保險
截至2017年末,海安有產保險機構17個,全年財產險保費收入6.74億元,增長15.2%;賠付金額4.16億元,賠付率61.7%。人壽保險機構24個,全年人壽險保費收入14.15億元,增長10.7%;理賠給付及其他各類給付5.86億元,短險賠付率34.0%。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7年,海安全社會研究與發展活動(R&D)經費22.92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2.64%,比2016年提高0.05個百分點。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0家,培育科技創新型金牌企業20家、銀牌企業60家。新增省級科技企業加速器、省級眾創空間2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省級企業研究生工作站4家,省企業技術創新獎1個。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0.46件,1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1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成立天使基金6家,投資創業項目69個。獲中國專利優秀獎5項,省專利金獎1項、優秀獎2項,獲品牌江蘇建設“金風獎”,獲評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列全國創新創業百強縣市第33位。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海安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31所,在校學生85941人。其中國小45所,在校生31416人;國中23所,在校生18146人;普通高中6所,在校生8856人;職業高中2所,在校生3902人;技工學校2所,在校生6069人;特教1所,在校生113人;幼稚園52所,在園幼兒17439人。全縣在職教職工8751人。
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
2017年,海安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國小畢業生升學率100.5%,國中三年鞏固率99.4%,國中畢業生升學率109.8%,高中階段教育入學率穩定在96%以上,適齡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超過50%。2017年,江蘇省高考文理科前100名海安市20人,前1000名海安市102人,本一達線1363人,達線率50.4%;本二達線2615人,達線率96.7%。中考高分段、總均分等重點指標再居南通市前列,南通市狀元花落海安。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海安擁有區鎮文化站10家,農家書屋221家,其中省五星級農家書屋4家,市四星級農家書屋68家。博物館、紀念館6家。文物保護單位16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5處、市級6處、縣級3處。擁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7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4項。
海安文化藝術中心海安文化藝術中心
截至2017年末,海安圖書館藏書量51.55萬冊,2017年全年閱讀量15.57萬人次,博物館接待量20.31萬人次。數位電視覆蓋用戶數26.44萬戶。2017年全年舞台藝術作品獲省級獎項2件、市級獎項5件。2017年全年共完成送戲210場,送電影2484場,送圖書25000冊,送展覽100次,送培訓25000人次。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海安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92家,其中醫院49個、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衛生保健機構1個。醫療機構總床位5174張,其中醫院床位4320張,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床位720張。衛生技術人員4830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2200人,註冊護士1850人。每村均設有醫療點,村衛生室人員750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100%。

體育事業

2017年,海安新增2個市級體育公園,區鎮累計覆蓋率達90%;完成東洲公園和體育中心智慧型健身步道建設,體育中心全面開放,組織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330人。承辦全國腳踏車公路賽、全國象棋甲級聯賽江蘇隊主場比賽、江蘇省象棋棋王賽、“舞動江蘇”廣場舞大賽、首屆江蘇省成人游泳錦標賽、江蘇省圍棋定段賽(海安賽區)暨少兒圍棋賽等體育賽事。組隊參加省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能大賽和省老年人新優特色健身項目展示獲最佳展示獎,參加第十三屆全運會健身氣功比賽江蘇省選拔賽獲團體總分第六名,參加南通市第十一屆運動會暨第二屆全民健身運動會獲團體總分二等獎。
海安市奧體中心海安市奧體中心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末,海安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25.6萬、26.27萬、10.73萬人,分別比2016年淨增1.1萬人、0.52萬人、0.53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8.53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6.89萬人,城鄉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分別達97.1%、97.6%。
截至2017年末,海安養老機構總床位10953張,其中公辦養老機構23家,床位數5443張;註冊民辦養老機構7家,床位數1270張;社會力量興辦社區照料床位數4240張。年末全縣重點優撫對象10298人,農村低保對象11254人,城鎮低保對象750人,農村五保對象4428人。全年婚姻登記9075對,結婚登記7510對,離婚登記1565對。

交通運輸

綜述

海安在漢代就有“三十六鹽場咽喉,數十州縣要道”之稱,2006年被確定為全省農村公路管養示範縣。縣域等級公路里程由“九五”期末的308公里增加到1590公里,密度從每平方公里0.29公里提升到1.5公里,實現了農村公路“村村通”。形成了兩條鐵路、兩條高速、兩條國道、兩條省道和兩大運河交叉組合式的綜合交通發展格局和農村公路網路,使海安成為沿江開發輻射北部、沿海開發輻射西部的樞紐之一,與崑山市並列為兩大省級交通樞紐,有“南昆北海”之稱。寧啟鐵路新長鐵路複線電氣化改造,海洋鐵路滬通鐵路、221省道、臨海高等級公路加快建設和連申線航道升級改造,海安的公鐵水“三位一體”立體交通網路更為完善。
海安在蘇滬的位置海安在蘇滬的位置

水運

通揚、通榆、栟茶等三條運河暢流其間,溝通了長江、淮河兩大水系;海安城區距國家十大港口之一南通港僅70公里,該港與日本、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均有直通貨櫃班輪;距建設中的東方大港洋口港僅30公里。內陸支線與上海港聯運,進出口貨物均可由此接轉世界各地航線。

公路

江海高速沿海高速兩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從上海經過蘇通長江大橋抵達海安,僅需1.5小時車程。204國道、328國道和221、353省道貫穿海安全境,海安城鄉公路縱橫連網,從海安下轄的任何一個鎮,均可在10分鐘內上國道、15分鐘內上高速、20分鐘內抵達市區。

鐵路

新長鐵路寧啟鐵路海洋鐵路三條鐵路以及在建的鹽通客專等在海安交匯,縱橫交錯。海安火車站集客運站、貨運站、機務段、編組站於一體,是蘇中地區最大的二級編組站。滬通鐵路、新長鐵路等多條越江鐵路通道正在規劃建設中。
海安縣站海安縣站

公共腳踏車

海安公共腳踏車系統一期工程於2015年1月1日正式投入運行,設有1000輛腳踏車、1200個鎖車樁位、50個站點、1個辦卡服務點、1個調度中心,覆蓋範圍為東至通榆路、西至永安路、北至新華路、南至黃海大道,約10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7月下旬,海安市共開通借車卡16168張,使用周轉率為3.08次/輛·天;實行7點—21點14小時巡迴調度,總計調度305396輛次,調度頻率最高的網點達498次/天。
海安公共腳踏車海安公共腳踏車
2017年底,海安擬定於2018年開展公共腳踏車系統二期工程建設。2018年6月,海安市與一期工程供應商正式簽訂契約,新增55個站點、1100輛腳踏車、1300個鎖車樁位,完善運行服務平台、調度系統及運營維護等,建設範圍為東至迎賓路、西至如海河、北至黃河路、南至高莊路。二期工程接軌一期工程,實行全兼容正式運行。還腳踏車系統也進行了升級,可使用微信掃碼實施借還,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捷服務。

歷史文化

節日習俗

  • 元宵節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也稱燈節、上元節。“十三上燈,十八落燈”,這期間為燈花期,正月十五為其高潮。海安市農家於此期間,以竹竿高掛紙糊的紅燈籠(上蓋雨笠),於每晚點燃,祈求豐年。海安燈期內普遍有“上燈圓子落燈面”的食俗。
  • 立夏節
立夏節,農曆四月六日前後為立夏節,家家煮食雞蛋,戒坐門檻,午飯必備韭菜炒雞蛋,曲塘鎮一帶則不睡午覺,以防疰夏。男女老幼要於立夏日稱體重,婦女則頭上戴皂角樹葉或瞌睡草。立夏前後麥子剛成熟,有用嫩麥磨製糌粑(俗稱“冷嫩”)嘗新之俗。

海安廟會

廟會,海安人叫廟會為“香期”,城鄉盛行。每年舉辦的廟會眾多,時間不一,但大部分都為農閒時節。主要有海安、李堡的城隍廟會和觀音廟會,青墩的護國寺廟會,仇湖的白龍廟會,胡集一帶的祖師廟會,西鄉的土山、奶奶山廟會等,每年數十次。各地商家將農具、苗木、衣服、日用百貨、文具、窯貨,乃至各種應時食品、兒童玩具等運到集市,設攤供應。廟會上,還常有做把戲的、吹糖人的藝人,前來表演謀生。四周鄉民借敬神之際,趕集購物,探親訪友,娛樂消閒,人山人海,氣氛十分熱鬧。通常在廟會上可以發現和買到平時在超市及商店裡買不到的一些小物件,比如,蒲草做的床墊和農具。還有部分耍雜的手藝人現場賣藝,引得眾多民眾圍觀。每年的廟會,有效地解決了部分民眾的購物需求,是土特產品交易和村民趕集看熱鬧場所。21世紀初,中央電視台到海安為“白龍廟會”拍攝過專題片。

海安花鼓

海安花鼓,是海安的文化品牌,表現的是生活在溪水清悠、田禾蔥翠的魚米之鄉的村姑,面朝大海、背朝田莊的黃海漁村的漁婦的生活,展現的是她們既熱情奔放又柔美溫情的個性。特別是表現村姑、漁婦穿梭織網於花前月下的“頷首、搖肩、展臂、舒腕”,“欲動先出胯,逐步微微顫”的舞蹈語言,活靈活現地再現了村姑、漁婦悠然自得的勞作生活,蘊藏著村姑、漁婦生活富足的歡樂情懷。
海安花鼓海安花鼓

名優特產

  • 海安麻蝦醬
海安麻蝦醬,是獨生於江蘇海安地區的一種野生淡水小蝦,味道鮮美獨特,富含蛋白質、磷、鈣等營養成份,海安民間自古就有品食麻蝦的習慣,來客均以麻蝦熬醬招待,其獨特的味道使客人留下“好菜一桌,不抵麻蝦一吮”之感嘆。
  • 王花
王花,其實應寫作黃花。吳方言,王黃不分(方言受吳方言影響,好像也分得不是太清,比如“鼬”叫“黃貓兒”,卻常常念做“王貓兒”。),老人讀成“王花兒”。它學名叫苜蓿。清明前後,開細小的黃花,因以得名。黃花可以作綠肥,又叫秧草。春天炒了吃,清香可口,安中利人。或者醃成鹹菜,金黃燦爛,最宜喝粥,酸中帶鹹,生熟皆可。江南人家或酒家將其切碎蒸熟,上席待客,開胃佐酒,爽口得緊。
  • 聾子魚
聾子魚,又叫虎頭鯊,或者塘鱧。鄉人稱為聾子魚,也因此,有的地方叫“呆子”。(老闆,幫我稱條“呆子”魚!)此魚味美,紅燒白燉,皆為美味。

風景名勝

  • 海安博物館
海安博物館,館址設在民國時期江蘇省省長、愛國老人韓國鈞(紫石)先生故居內。這是一組保存完好的晚清建築,青磚小瓦、火巷迴廊,火車車廂式小花廳是當年韓國鈞先生倡議召開的“聯合抗日座談會會址”,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海安縣博物館總建築面積為1085平方米,館藏文物1100餘件。辟有“韓國鈞先生生平業績展”、“館藏文物選展”、“聯合抗日座談會會址”、“韓國鈞先生故居”、“陳毅會見韓國鈞的西花廳”、等。1995年被江蘇省文化廳、公安廳評為“館藏文物安全年先進集體”,1996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社會事業先進單位”稱號,1998年被江蘇省文化廳表彰為“江蘇省優秀博物館”。
海安縣博物館海安縣博物館
  • 角斜紅旗民兵團史績陳列館
角斜紅旗民兵團史績陳列館,坐落在黃海之濱,北凌河畔,是角新橋南東側的一幢金黃色琉璃瓦建築,它與相輔而建的民兵紀念碑、革命烈士陵園、射擊場,將角斜民兵99的理念、傳統、精神、戰績融匯成富民強兵的濃烈氛圍。
  • 青墩遺址
青墩遺址,位於海安市城西北部約28公里處,發現於1973年8月。2006年3月,經國務院審批,青墩遺址成為第六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青墩遺址的重大考古發現中最具神秘色彩的是青墩古人在麋鹿角上留下的刻畫符號。許多專家認為神秘的刻畫符號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比殷墟甲骨文還早2000多年。中國易學研究會會長張政烺先生則據此認為是易卦起源的初始符號。
  • 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
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南京軍區青年官兵傳統教育基地、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示範基地、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為紀念蘇中戰役的偉大勝利,南京軍區、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於1986年在蘇中戰役指揮中心——海安興建紀念館。
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
紀念館景區占地30畝,約21000平方米,建有紀念碑、陳列館、國防園、廣場等。紀念館通過現代手法藝術再現了蘇中戰役經過、歷史地位和重要意義,並珍藏數百件革命文物史料,是蘇中戰役和粟裕研究的重要陣地。景區內景點眾多,有聞名中外的“天下第一刺刀”、“中華第一捷”碑廊、以及“蛟龍爭雄”、“霞映紅櫻”、“煙籠水鄉”、“雄鷹展翅”等。
  • 江淮文化園
江淮文化園,座落在江蘇省海安市,占地260多畝,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古典園林景觀,三萬平米湖面環繞,以江淮歷史文化為底蘊的人文景觀。整個園區由四大景區組成,即白龍故里景區、先賢景區、鳳山書院景區和中國名人藝術館群景區。
江淮文化園江淮文化園
  • 新四軍聯抗烈士陵園
新四軍聯抗烈士陵園,位於海安市墩頭鎮千步村32組(原千步鄉厲家窯)。中華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1月,紫石縣政府和“聯抗”部隊為安葬在抗戰中犧牲的159名(現葬161名)將士而建,始稱“聯抗”烈士墓。1998年,黃逸峰同志骨灰安葬於陵園內。2005年,將原紀念室擴建為紀念館,布展面積230平方米,展出珍貴歷史文物、史料300件。2002年10月,江蘇省政府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12月,南通市旅遊局公布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
新四軍聯抗烈士陵園新四軍聯抗烈士陵園

著名人物

譚德鐘(1876~1949),字組雲,號高譚,晚號海陵老人。民國時期蜚聲上海書壇,為中國近代著名書法家。
魏建功,中國現當代頂級的語言文字學家、音韻學家。
仲貞子(1918年2月—2008年9月),漢族,江蘇省海安縣西場鎮人,著名書畫家。
仲滿,2008年北京奧運會擊劍冠軍得主。
王奇寅:字頌為,1964年生於江蘇海安,中國新水墨書畫研究會會長,清華美院培訓中心書畫高研班課程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文化部中國國際書畫研究會花鳥畫藝委會副秘書長,中國國禮書畫家,《當代美術》主編,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家,海安書畫院院長,北京明園大學、北京涉外經濟學院、山東臨沂大學、雲南大理學院特聘教授。首創中國新水墨筆痕沖染造型法。
蔡小岑,漢族,1984年生於江蘇海安,當代作家,著有《下一秒,遇見》等。

城市榮譽

海安市城市榮譽
國家生態縣
中國科技進步示範縣
中國文明縣城
江蘇省文明城市
江蘇省金融生態示範縣
中國特殊教育先進縣
中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
江蘇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先進縣
江蘇省幼兒教育先進縣
江蘇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縣
江蘇省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先進縣
江蘇省師資隊伍建設先進縣
2017年工業百強縣(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