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榆河
- 外文名:TongyuHe
- 地理位置:江蘇省東部沿海地區
- 主要城市:南通、鹽城、連雲港
- 運河全長:約415公里
- 河面寬:面寬約100米
- 建設年限:1958年至2011年
- 河長:吳政隆
基本概況,流域範圍,河道功能,改造歷史,旅遊景點,
基本概況
通榆河南起南通長江北岸,北至連雲港市贛榆縣,全長415千米。開
挖通榆河是1958年8月全省水利會議制定的江蘇省水利綜合治理規劃的一部分,1959年2月初開始施工。1991年10月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按三級航道標準,進行整治,2001年全線建成通航。
流域範圍
通榆河原為1958年冬開挖,海安至阜寧長157.7 km,河線位於串場河以東2~3 km,走向大致與串場河平行,經過海安、東台、大團、鹽城、上岡、阜寧等城鎮附近。由於是“半拉子”工程,東台至阜寧之間只有溝墩至阜寧段、白駒至大團段半邊成河,發揮著引排水作用。1991年裡下河地區大洪水之後,通榆河東台至響水段202.7 km河道工程全線開工建設,截止2002年10月全線貫通,該段河道河底寬30~50 m,河底高程-1.0~-4.0 m,堤頂高程4.0~7.5 m,堤頂距150 m,設計流量100 立方米/秒。
通榆河向里下河沿海墾區和渠北地區供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河道功能
通榆河南起南通九圩港,北達連雲港贛榆,全長415公里,是江蘇省東部沿海地區江水東引北調的水利、水運骨幹河道。它對改造中低產田,開發沿海灘涂、拓寬航道、沖淤保港、調度排澇、改善水質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鹽城境內通榆河中段工程,南起東台泰東河接口,北至響水口,全長183.6公里,投資15.1億元。河面寬100米,河底寬50米,水深約5米,向北引長江水100秒立米,可供1000平方公里範圍灌溉。通榆河從規劃到完工歷時18年,是新中國建立後鹽城水利史上跨時最長的重點工程。
改造歷史
新中國建立後的“二五”計畫就曾開挖過通榆河。1958年冬,從海安到阜寧157公里長的土地上,十多萬民工揮揪上陣。但當時人力、物力、財力都跟不上,1959年被迫停工。30多年後,這些遺留下來的半截子河,被凌家榮一代水利人打通、拓浚,串連成通榆河。
1964年10月,蘇北沿海地區曾規劃開挖蘇北運河,這條運河南起射陽河北岸的阜寧,北到灌河響水口,全長53公里。江蘇水利人決定利用這個機會,再上通榆河。可時隔不久發生了文革,挖河計畫再次擱淺。
1985年1月成立通榆河開發領導小組。這次行動很快,除了人們已充分認識到通榆河的重要價值。
陳克天進京爭取立項,鹽城人在為籌集資金忙碌。上面同意用日本海外協力基金貸款1億美元開發通榆河,可一計算,通榆河中段河道工程需要近11億元人民幣。以當時兌換率計算,那1億美元貨款到位後仍有2億元人民幣的資金缺口。
1990年的一個秋夜,凌家榮帶著問題從南京趕回鹽城向市里報告。在匯總分析各方面情況後,市領導拍板:兩億土方錢,我們鹽城拿!這條河非上不可。第二天一早,凌家榮拿著市裡的報告趕往南京,這份報告連同省里的報告一起送到北京,國務院各部委辦的負責人在仔細審閱後,認為論證科學合理,資金落實到位,同意立項。
十多年後,通榆河中段完工,陳克天年高體弱躺在醫院,沒能趕到鹽城看通榆河通水典禮。他告訴凌家榮,當年在北京一批鹽城籍老幹部們聽說立項成功,一片歡呼,有位老幹部竟然激動得心臟病發作。
1991年7月初華東地區連降暴雨,鹽城遭遇大洪澇襲擊,連續半個多月全力抗洪排澇。洪水退去,省里考慮民眾負擔問題,決定暫緩開挖通榆河。多少年努力爭取來的通榆河項目又一次面臨擱淺。
當年秋天,凌家榮帶同事再次趕往南京,向省里力陳立即開挖通榆河的理由。“沒有資金,我們貸款開挖,就是砸鍋賣鐵,也要馬上開挖這條河!”他們還借鑑當時滬寧高速公路先搞“試驗段”的經驗:“我們能不能搞個試挖?”
省水利廳領導被這個“試挖”方案打動了,被鹽城人挖大河的決心感動了。老廳長孫龍說:“貸款是個好主意!你們拿貸,我來貼息,我們一起來做好這篇大文章。”
通榆河
水槍沖挖,省內率先使用機械挖大河
通榆河中段工程試挖段選定濱海境內,總渠立交以北至廢黃河船閘以南的7.8公里地段。1992年春天起,工程設計人員進入現場勘察設計。按省里規劃,採取傳統方法:人工挑抬,兩面出土。這樣一算,至少需要8萬民工上河工,還要占據大片農田。
凌家榮心想:又要當民工頭子了嗎?當年整治新洋港時,30萬民工冒著寒冷北風鍬挖人挑的艱苦場景又出現在他的眼前。都90年代了,難道我們還要靠人海戰術和大會戰解決問題?能不能探索出新的科學施工法?經過實地勘察,凌家榮和同事們提出“機械施工,一岸堆土”。在保進度保質量的同時,儘量少用民工,少占農田。這一方案被上級批准。
1992年冬天,濱海境內渠北河工地段熱氣騰騰:鹽城人用機械施工方式開挖通榆河。高壓水柱從水槍中噴射而出,機泵抽吸著泥漿,河道一段段成型,而工地上卻只用3000民工。
“機械施工效率之高,是當年人工挑抬不可比的。”曾任通榆河工程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張紹力說,30多年前他參加過新洋港整治工程,那時民工挑河體力消耗太大,不是壯勞力根本乾不下來。
河工上有個能挖會挑的高手周恆爽,人稱“周大鍬”,他一鍬挖出的土方重得叫你挑不起來,挑起來也爬不上河坡。而他把泥兜往地上一放,任你挖泥堆土,他總能一口氣挑到河堆上去。他一頓要吃三人飯量。但把這樣出色的“大鍬”與通榆河工地上的水沖法一比,那工效可相差多了。水槍沖挖一組3人,一天就可沖挖出500方土。
這是江蘇省大型水利工程首次採用機械施工法。濱海試挖段竣工驗收穫優良等級,整個渠北工地共減少徵用土地500多畝,100多戶房屋免於拆遷,節約征地拆遷費1500萬元。1993年4月,通榆河道工程渠南段正式開挖。隨之,一座座橋樑、抽水站、船閘建成,一行行沿河綠樹長起。通榆河從圖紙一步步變成現實。
科學創新精神貫穿通榆河工程。通榆河樞紐工程:通榆河在這裡橫穿廢黃河、蘇北灌溉總渠,和後來建成的淮河入海水道,這三條大河與通榆河不在一個水位上,省里的立交方案是:通榆河與灌溉總渠、排水渠交叉處,建總渠和排水渠穿通榆河地下涵洞各一座,總渠北堤(即入海水道南堤)預留入海水道擋洪閘位置。
這就面臨一個難題:僅穿越總渠的大涵洞,首先就得打下18000根水泥樁,這至少需要4個月時間,工期延長,影響次年春天農田灌溉,還要增加經費。副指揮吳金泉帶著總工程師裴熙建等趕往河北滄州市,參觀大運河穿越子牙新河立交工程,最後確定搞下洞上槽。鹽城人獨闢蹊徑的新方案報到省里,23名專家只有3人舉手贊同。凌家榮鼓勵大家別灰心,修改完善後再報。第三次上報設計方案,省里的23名專家中的20名投下贊成票。
新方案把洞身長度從幾百米縮到58米,節約了大量資金,縮短了工期。涵洞修成後,年近八旬的陳克天在即將通水的涵洞裡走了一趟,他撫摸著洞壁,對凌家榮說:“我們要做的事情,現在一件件都成功啦!”
蘇中—蘇北沿海開發,通榆河將有姊妹河
1998年凌家榮退居二線,繼任者們繼續優質高效地完成通榆河工程,工地上仍然有他奔走的身影。2002年冬,通榆河河成、路成、綠化成,成為全省聞名的清水河道。
2009夏天,中國北方數省大旱,水資源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從通榆河工程走出來的市水利局長羅利民和同事們,一面籌劃著名防汛排澇,一面應對著抗旱保水、保農田灌溉的挑戰。通榆河提供了科學調度生產、生活用水的條件,增添了鹽城人抗擊乾旱的底氣。
2009年6月,江蘇沿海開發列入國家發展戰略。貫穿南通、鹽城和連雲港沿海三市的通榆河沿線,正在成為江蘇省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之一。加快蘇北沿海開發,新的臨海引江供水通道的前期工作即將開始。一條通榆河的姊妹河正呼之欲出。
幾經寒暑,南起南通九圩港,北達連雲港贛榆縣之通榆河工程,於1999年告竣,全長415公里,流經鹽城境內213公里。從此引長江水入通榆河,對蘇北飲水、灌溉、排澇、航運等,厥功至偉,民皆頌之。贊曰: 大河流淌,碧水天長。先民宏願,終成華章。前賢大德,後世毋忘。風正帆懸,前程輝煌。
旅遊景點
通榆河國家水利風景區位於市境濱海、響水兩縣境內。南北沿通榆河長40公里,東西沿蘇北灌溉總渠長50公里,占地面積4200多畝。 風景區以遊覽黃海波瀾、水利工程景觀和沿途風光為主,可兼觀海堤工程等水利設施。區內水陸交通便捷,閘站相連,環境幽雅,治水歷史、海鹽文化深蘊其中。 有歐式廣場、垂釣中心、萬鳥天堂等景點以及水利賓館等配套設施,是一個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會議接待、參觀實習、康樂健身、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國家水利風景區。
通榆河 - 主要工程
通榆河工程是蘇中、蘇北東部沿海地區的一項以水利為主、立足農業、綜合開發的基礎設施工程,是增強農業後勁,加快發展蘇中—蘇北、振興區域經濟的戰略性措施項目,也是江水東引北調既定項目的一部分。其最終目標是建成一條南起南通,北達連雲港贛榆,長415公里的水利水運骨幹河道。
通榆河工程規劃設計分為北、中、南三段,南始泰東河、北至灌河長203公里的中段工程自1992年冬季開始試驗性開挖,1993年9月正式開工,2002年建成通水,工程總投資15.5億元。河道設計標準為:廢黃河船閘以北段河底寬50米,河底高程▽-1.0米(廢黃河零點,下同);廢黃河船閘至東台泰東河口段底寬50米,河底高程▽-4.0米。共挖土方8796萬方,征地7.03萬畝,拆遷房屋2.87萬間,沿線新建灌溉總渠地涵、廢黃河地涵及廢黃河船閘、響水船閘,新建抽水站1座、跨河公路橋24座、跨河機耕橋5座以及300座中小型配套建築物。由於泰東河拓浚工程未全部實施,通榆河中段工程原設計引調江水100立方米每秒的效益未得到充分發揮,急需儘快實施泰東河拓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