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區

姜堰區

姜堰區是江蘇省泰州市下轄區。地處江蘇省中部,地跨長江三角洲里下河平原,東鄰海安縣,南接泰興市,北毗興化市東台市,西連泰州市海陵區高港區。北宋年間,鹽商姜仁惠、姜諤父子率眾聚資,築堰抗洪,家園久治,功業永存,姜堰由此得名。 姜堰區物產豐富,土地肥沃,素有“魚米之鄉”之稱。區內溱潼古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溱湖國家濕地公園是5A級旅遊景區、世界聞名的麋鹿之鄉,河橫村是聯合國生態環境“全球500佳”,中國·姜堰溱潼會船節更有"溱潼會船甲天下"的美譽。姜堰是全國百強縣,2012年12月正式發文公布成為泰州市轄區之一。

姜堰區總面積927.5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175.8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9.31萬(2013年末)。現下轄2個街道,14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5A級風景名勝區。

201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區。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2018年10月22日,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 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 2019年1月9日,憑藉溱潼會船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基本介紹

行政區劃,歷史沿革,環境,位置境域,氣候,自然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概況,農林牧漁業,工業,商業,交通,社會,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城市建設,社會保障,城市榮譽,旅遊,文化藝術,著名人物,

行政區劃

姜堰區下轄2個街道,13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5A級風景名勝區,39個居民委員會,262個行政村。
2019年6月9日起,華港鎮整建制劃歸海陵區管轄。
鎮/開發區/街道
下轄居委會
下轄村委會
22個(河西、南街、北街、高陳、東街、光明、羅塘、老莊、葉舍、康華、振興、河東、西街、河南、南苑、荷葉、太平、桃園、古田、新城、彭垛、中天)
前堡、公園、工聯、幸福、西橋、城中、朱雲、城東、通揚、東橋、城北、銀穆、院子、太宇、唐園、三園、殷家、沿河、曹家、城南
1個( 陳莊)
陳莊、新河、石黃、前馬、城西、南石、馬廠、雙壽、陸莊、西陸、唐寧、杏林、東查、西查、三舍、小馮甸、軍鋪、果林場
4個(城北、城南、湖西、漁花池)
洲城、洲南、湖濱、讀書址、龍港、溱東、湖北、湖西、南寺、洲城、洲南、湖濱、讀書址、龍港、溱東、湖北、湖西、南寺
1個(顧高)
顧高、夏莊、蘆莊、塘橋、翟莊、野莊、千佛、申洋、俞莊、張莊、西蘆
2個(鎮南、仲院)
邱劉、六港、蔣北、高曹新、孟蓮、許橋、朱高、薛港、許莊、仲院、蔣垛、溪河、南港、鹽大、界河、興港、新橋
2個(大倫、運糧)
大倫、麻墩、響堂、茆戚、申揚、塔子、繆埭、橋東、朱宣、太平、顧野、運糧、東徐、興馳、衛星、土山
2個(白米、張沐、振華)
拜官、昌橋、甸河、白米、紀林、吳堡、曹新、馬溝、杭家鋪、新華、孔莊、蛙莊、野沐、孫舍、和平、大安、鹼場
2個(婁莊、洪林)
婁東、婁莊、馬賽、朱翟、先進、團結、新龍、東陽、興勝、袁聯、三聯、紅廟、連心、放牛、洪林、李莊、曹楊、
2個(沈高、官莊)
河橫、夾河、夏北、沈高、夏朱、雙星、華楊、官莊、後堡、萬眾、單塘、馮莊、聯盟、超幸、天民
2個(俞垛、葉甸)
何野、俞耿、忘私、房莊、宮倫、角墩、姜茅、柳官、葉甸、南野、倉場、田管、薛陳、花莊、祝莊、春草、許莊、橫莊
1個(振興)
薛何、孫樓、甸址、三里澤、沙垛、尤莊、西陳莊、蘇莊
3個(興甸、梅垛、蔡官)
張甸、楊港、張橋、魏家、嚴唐、張前、高莊、三彭、花彭、甸頭、三野、梅垛、高家、大丁、楊俞、三周、華楊、尹莊、三陳、葛莊、宮王、蔡官、梅網、西網、河垛、沙梓、朱顧、土橋、單莊、大窯、蔣佴、大李、三興、三盟、周徐、
2個(淤溪、三垛)
武莊、卞莊、淤溪、楊莊、靳潭、孫莊、潘莊、甸夏、三垛、馬莊、北橋、里溪、周莊、吉莊、南橋
2個(梁徐、王石)
葛聯、橋林、張埭、雙墩、黃、新南、梁徐、周埭、江、坡嶺、邢家、嶺家、三林、東官、二塘、新九、王石、前舍、林野、官野、前時、錢港
1個(橋頭)
小楊、大楊、橋頭、李堡、楊院、三沙、狀元、
開發區
1個(陳莊)
城西、新河、石黃、前馬、陸莊、西陸、南石、馬廠、雙壽、陳莊、果林場、唐寧、杏林、東查、西查、軍鋪、小馮甸、三舍
湖南

歷史沿革

姜堰由水而生,古時,長江、淮河、黃海三水在姜堰匯聚,故稱“三水”。又因三水匯聚,衝擊成塘,塘水多旋渦,形似人指羅紋,又名“羅塘”。北宋年間,洪水泛濫,姜仁惠、姜諤父子仗義疏財,率領民眾築堰抗洪,保護了一方百姓生命財產,古鎮由此名為姜堰,至今流芳千年。
姜堰屬泰州崇禎泰州志》載:“《禹貢》(泰州)淮海為揚州,言北據淮,東距海為揚州之域。周武王封泰伯於吳,其地屬吳。元王三年(前473)越滅吳而不能正江淮之地,遂屬楚……”
近代考古證實,6800年前姜堰地區就有人類活動了。
春秋戰國時歷屬吳、越、楚。楚時為海陽邑地,秦代屬東海郡(一說九江郡),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置海陵縣,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海陵為吳陵,武德七年復稱海陵,南唐元元年(937年)年升為泰州。民國初年廢州設縣,縣治泰州。
1940年10月,泰縣抗日民主政權於海安建立。
1949年5月,泰縣人民政府駐姜堰鎮西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泰縣與縣級泰州市兩度分合,1962年1月復稱泰縣,縣治姜堰鎮
1994年撤縣設市,改稱姜堰市。1996年隸屬新設立的地級泰州市。
2012年12月,經國務院和省政府批准,撤銷縣級姜堰市,設立泰州市姜堰區。

環境

位置境域

姜堰位於北緯32°30′、東經120°09′,地處江蘇省中部,地跨長江三角洲里下河平原,東鄰海安縣,南接泰興市,北毗興化、東台市,西連泰州市海陵區、高港區。 姜堰區總面積927.52平方公里,占江蘇省面積的0.89%。其中:平原面積751.7平方公里,水面面積175.82平方公里。姜堰區耕地面積5.02萬公頃。

氣候

姜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環流氣候影響顯著,四季分明,冬夏較長,春秋較短。常年平均氣溫14.5℃;年平均積溫5365.6℃;年平均降水量991.7毫米,年平均雨日117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2059小時;無霜期215 天。作物生長季較長,日平均氣溫高於10℃的作物生長期平均為223天,高於15℃喜溫作物生長期172天。全年氣候溫暖,光照充足,雨水充沛,農業氣候條件優越。

自然資源

姜堰區素有“魚米之鄉”之稱。農作物主產水稻、三麥、棉花、大豆、油菜等,特色經濟作物有香絲瓜、青椒、食用菌等,綠色食品有“河橫大米”、“三泰醬菜”等,養殖業主產豬、羊、雞、鵝等,水產品主要有魚、蟹、蝦等,特種養殖有彩豚、鵪鶉、銀魚等。境內蘊藏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料。
水資源
姜堰區境內河流分屬兩大水系,南部是長江水系,北部是淮河水系。通揚運河、周山河、西薑黃河等主要河流構成“四橫十豎”水系。
礦產資源
姜堰區礦產資源主要有里下河地區的石油、天然氣、粘土以及溱湖風景區的地熱礦泉水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5年末全區家庭總戶數26.93萬戶,戶籍總人口78.81萬人。在總人口中:女性39.13萬人,占49.6%。全年出生人數6284人,人口出生率7.97‰;死亡人數8818人,死亡率為11.18‰;人口自然增長率-3.21‰。年末全區常住人口73.04萬人。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7.08%,比上年提高1.52個百分點。

民族

現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

概況

2015年,姜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1.36億元,可比增長10.9%,總量是“十一五”末期(2010年)的1.7倍。其中,第一產業完成36.62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完成246.75億元,增長11.4%;第三產業完成237.99億元,增長11.4%。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5.6%,比上年同期提高2.6個百分點。以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71400元。
2013年度中國市轄區綜合實力百強第77位。續躋身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科學發展百強和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2013年全部工業總產值1383.20億元,同比增長16.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50.39億元,同比增長18.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193.66億元,同比增長12.2%。2013年全年姜堰區進出口總額(海關數 )8.58億美元,增長11.4%,出口總額7.05億美元,同比增長11.7。全年姜堰區供電量為28.0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7%,工業用電量為21.21,同比增長5.1%。
2013年姜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06元,同比增長9.7%,農民人均純(現金)收入13695元,同比增長12%。2013年金融機構存款餘額 (人民幣)477.89億元,同比增長12.5。2013全年居民儲蓄存款298.44億元,同比增長17.4,人均存款3.76萬元。

農林牧漁業

農業生產形勢較好。2015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2.48億元,比上年增長4.2%。全年糧食產量56.61萬噸,比上年增長0.8%,實現“十二連增”。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為113.93萬畝,增長0.5%,糧食單產497公斤/畝,增長0.3%。
林牧漁業發展穩定。2015年全區成片造林面積412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3.9%。全年生豬飼養量80.88萬頭,比上年增長4.4%,其中:生豬出欄56.52萬頭,增長3.2%。家禽飼養量1349.45萬隻,增長10.5%,其中:家禽出欄913.42萬隻,增長14.5%。主要畜產品中:肉類總產量5.84萬噸,增長5.4%;禽蛋總產量2.7萬噸,比上年增長18.3%。全年水產品產量4.39萬噸,增長2.8%。
農業現代化建設成效明顯。新增設施農業面積0.13萬公頃、設施漁業面積0.04萬公頃,分別增長16.4%、5.8%。新增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3家、家庭農場336家、適度規模經營7.28萬畝。農業現代化水平在全省前移10位、躍居泰州第一,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績效評估列全國試點城市第二位。

工業

工業生產穩中有進。2015年全區47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307.38億元,比上年增長15.7%。其中輕、重工業產值分別為372.43億元、934.94億元,分別增長14.1%和16.3%。國有工業增長10.0%,集體工業增長26.9%,股份制工業增長17.5%,外商及港澳台投資工業增長8.5%。從主要行業看,紡織業完成產值111.07億元,增長20.0%;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完成產值142.65億元,增長13.5%;專用設備製造業完成產值155.41億元,增長14.7%;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完成產值261.42億元,增長27.9%。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十強工業企業、30家重點工業企業、30家成長型工業企業產值分別增長13.2%、16.7%、2.4%。三大園區貢獻突出,實現產值762.33億元,增長18.2%,高於全區增幅2.5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的比重達58.3%,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工業運行質態提升。2015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03.4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實現利稅總額149.63億元,增長20.6%,其中:利潤93.4億元,增長19.1%。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企業數量與虧損企業虧損額分別下降37.5%、25.6%。

商業

消費品市場平穩運行。2015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4.35億元,比上年增長12.2%,按行業分,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42.75億元,增長12.9%;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1.6億元,增長3.2%。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47.73億元,增長12.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62億元,增長11.9%。按規模分,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75.93億元,增長17.8%;限額以下單位消費品零售額78.42億元,增長7.2%。
消費需求有升有降。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5.2%,飲料、菸酒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2.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41.7%,化妝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7.1%,金銀珠寶類零售額比上年下降1.1%,日用品類零售額比上年下降3.2%,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1%,中西藥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44.2%,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比上年下降13.2%,建築及裝潢材料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2.9%,汽車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64.4%。

交通

姜堰區境內寧靖鹽高速公路縱貫南北,328國道寧啟鐵路江海高速公路橫穿東西,新老通揚運河、中乾河、姜溱河等骨幹航道縱橫交錯,並建有寧啟鐵路姜堰客運站和貨運站。穿城而過的新、老通揚運河是連線長江的主要航道。姜堰周圍200公里內建有7個機場,揚州泰州機場距市區僅40公里,北距鹽城南洋國際機場不足百公里。兩小時車程半徑範圍內有10箇中國一類港口,最近的泰州港距離只有20公里。

社會

科技

2013年,新增企業院士工作站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申請專利2900件,其中發明專利653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5家、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1家,市高新技術創業中心通過國家級孵化器複評,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33.8%,比2011年提高3個百分點。雙登集團、蘇中藥業入選全省首批創新型領軍企業。3家企業完成股份制改革,申報省著名商標4件、名牌產品5個,雙登集團獲泰州市市長質量獎。

教育

截止2013年末,姜堰區各級各類學校90所,其中幼稚園33所,國小26所,高中8所。姜堰區各級在校學生8.44萬人,教職員工0.72萬人。共組建5個教育集團、9個教育聯盟。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投入近億元在城區東側、東南側、西南側新建東橋國小南校區、巴黎城國小、實驗國小南校區等3所國小,投入1800萬元完成20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操場塑膠化改造。2013年姜堰區8709名考生參加高考,4061人達本科控制線,本科達線率為46.62%。

文化

2013年,組織開展了第八屆姜堰市民眾文化藝術節十項系列活動,舉辦了“激情三水”2012演出季活動、迎接和慶祝十八大、國慶節系列活動。2013年姜堰區各鎮組織開展以及村、社區文藝團隊自發開展的文藝演出活動達300多場。“三送工程”大力開展,全年完成電影放映3160場,為農村和社區民眾演出70多場,文化遺產保護展牌到15個鎮巡展、“行走的課堂”送講座進社區、學校、鄉村舉辦講座64場。市文體中心啟動建設,博物館主體工程封頂,白米、沈高被命名為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範鎮,沈高河橫村農家書屋被表彰為全國示範農家書屋。

衛生

2013年,通過全國基層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單位覆核,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193家,新建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側2.2萬座,被表彰為全省新農村新家庭計畫示範市、江蘇省農民健康工程先進市。姜堰區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5.8%、老年人健康體檢率95.18%、高血壓患者規範管理率96.06%、2型糖尿病患者規範管理率94.75%。截止2013年末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00個,實有醫療機構床位數2754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147人。

體育

2013年,參與承辦中國姜堰市第七屆濕地旅遊節及2012年姜堰溱潼會船節的組織會船展示和比賽,參與主辦了第二屆溱湖龍舟大賽,舉辦和承辦了姜堰市“錦繡姜城”杯、“南洋雅苑”杯廣場舞大賽。承辦了“黃龍士雙登杯”世界女子圍棋錦標賽、江蘇省橋牌升級賽、省少兒象棋比賽等,組隊參加全省農民運動會的特色項目和武術等單項比賽。被命名為全國圍棋之鄉、全國校園足球試點市。

城市建設

截止2013年,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獲省政府批准,編制完成城區“兩線四區”旅遊、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等專項規劃,6條城區道路竣工通車,7處道口完成渠化改造。城區綠化初見成效,老通揚運河景觀長廊初具雛形,新增綠化面積40萬平方米。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義務植樹及城區主次幹道增綠、補綠活動,共栽植各類喬木26000多株。推動濱河兩側綠化工程改造升級,打造全新十里濱河景觀長廊工程。完成12條主幹道兩側和132個行政村環境整治,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垃圾中轉站逐步投入運行,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體系初步形成。

社會保障

2013年,姜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14元,比上年增長12.5%,人均消費支出15688元,比上年增長14.2%。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達37330元,比上年增長12.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2228元,比上年增長13.2%,人均消費支出8785元,比上年增長11.9%。
2013年,城鎮在崗職工人數為5215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53%,比上年下降0.05個百分點。年末城鎮勞動保障三大保險覆蓋率達98.3%,其中:參加失業保險人數達7.29萬人,失業保險覆蓋率達98%;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3.49萬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達98%;參加醫療保險的人數16.82萬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達98.8%。姜堰區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對象10178戶13991人,城鎮1452戶2785人。

城市榮譽

全國榮譽
省級榮譽
其他榮譽
全國圍棋之鄉
首批創建全國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示範縣
江蘇省文明城市
全國第二家、江蘇省首家國家級濕地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溱湖風景區)
全國縣域經濟百強市(縣)
國家衛生城市
江蘇省園林城市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鄉村旅遊"飛燕獎"、國家4A級旅遊景區(溱潼鎮)
全國生態示範市(縣)
全國六星級慈善城市
江蘇省首批生態農業市
生態環境“全球500佳”、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部省共建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中國綠色村莊(河橫村)
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
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市(縣)
江蘇省小康市(縣)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溱潼會船”)
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
全國科技實力百強市(縣)
江蘇省衛生城市
全國文明鎮(婁莊鎮)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旅遊

溱湖風景區
溱湖國家濕地公園是泰州地區唯一的省級風景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風景區規劃面積26平方公里,有4.7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區。風景區地處中國著名的三大窪地之一的里下河地區。古長江與淮河曾在此交匯入海,形成了特有的濕地生態環境。而作為長江文化與黃河文化的過渡區,吳越文化和楚漢文化的連線點,溱湖風景區具有獨特的民俗風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風景區湖泊、河流等面積占到總面積的 37%左右,其中溱湖規模較大,溱湖又名喜鵲湖,因“昔多喜鵲飛集”而得名。溱湖東西長1.4公里,南北長1.5公里,形似玉佩,面積約3500畝左右。
溱潼古鎮
全國歷史文化名鎮,AAAA級風景區。為里下河四面環水的小島,風光秀麗;麻石當街,蜿蜒曲折。
溱潼古戰溱潼古戰
溱潼古鎮保存完好,有小溱湖巷、八仙橋巷等一大批明清時期的建築群。古山茶院裡的“中國茶花王”,樹高11米,樹齡數百年,每年清明節前後,萬朵茶花競放。民俗風情館,展示了秦磚漢瓦、耕織器具,彰顯了溱潼人民的聰明才智。中國茶花王、民俗風情館和院士舊居、禪院古槐等重要景點,別具一格的島鎮環境以及傳統工藝、溱湖八鮮美食等。
泰州華僑城
泰州華僑城坐落於國家5A級風景區——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溱湖濕地公園西側。泰州華僑城著力打造“中國濕地生態溫泉第一城。 形成了“藍脈綠網、水城小鎮”的特色風景,規劃內容包括溫泉度假區、古壽聖寺區、低密度住宅區、濕地體育公園、水上樂園和水上觀光線,其中雲海溫泉、溫泉奧思廷酒店、水岸商業街、濕地體育公園和純水岸一期已在2010年對外開放。
泰州華僑城泰州華僑城
 
河橫生態科技園
1990年河橫村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生態環境“全球500佳”殊榮。1996年,河橫生態科技園區被評為江蘇省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先後被命名為全國旅遊示範點、中國綠色村莊、全國綠色小康村、江蘇省綠色食品生產基地、江蘇省重點農業園區,2006年被確定為全省唯一的部省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點。
河橫村河橫村
曲江樓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曲江樓是新四軍蘇中指揮部舊址,被闢為姜堰區新四軍革命紀念館。
天目山遺址
天目山遺址位於姜堰城區北部,通揚運河南側,姜溱河東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000多年前,姜堰先民的勤勞智慧和喜怒哀樂全在這裡定格。

文化藝術

會船風俗
會船是姜堰里下河特有的民間風俗。《中華全國風俗志》、《泰縣風俗談》及民間流傳的《港口竹枝詞》均有記載,有“溱潼會船甲天下”之稱,被列為國家重點旅遊項目。“溱潼會船”,由南宋相沿至今,歷經千年而不衰,被譽為“民俗文化之大觀,水鄉風情之博覽”,海內外盛讚為“天下會船數溱潼,溱潼會船甲天下”,有“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廟會”之稱,並被列入全國十大民俗節慶活動,榮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稱號。“溱潼會船”成功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溱潼會船每年清明節第二天在姜堰溱湖舉行。通常分為篙船、划船、花船、貢船、拐婦船五種類型,千舟競發,百舸爭流,溱湖鬧春。賽船結束,會船節活動臨近尾場時,歡鬧的演戲、酒會、送頭篙三部曲又凸現高潮。會船節規模一年勝似一年,已蜚聲海內外。

著名人物

歷史名人
姜堰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五千年前,便有先民生息。明代著名畫家唐志契唐志尹唐日昌叔侄三人齊彰,時稱畫苑“三唐”,唐志契畫論專著《繪事微言》,收入清代《四庫全書》;清康熙年間,圍棋國手黃龍士棋藝精湛,著有《弈括》、《黃龍士全圖》,時人尊為“棋聖”;清乾、嘉、道年間,橋頭鎮劉榮慶、劉國慶兄弟二人考中狀元,時稱“一門五都督,三科兩狀元”;當代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高二適,精研詩文,造詣極深,其力作《<蘭亭序>的真偽駁議》受到毛澤東主席的重視,成為文壇書苑佳話。
王棟(1509--1581),“泰州學派”創始人之一。王棟長期在姜堰講學,其授課處"王公祠"已作文物保存。明學者、學官。字隆吉,號一庵。
高二適(1903-1977),當代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1963年經章士釗引薦,被聘為江蘇省文史館館員。在文史哲、詩詞、書法的研究和創作方面成果卓著。著有《新定急就章及考證》、《校錄》、《劉賓客辨易九流疏記》、《高二適書法選集》等。
黃龍士,名虬,又名霞,字月天,號龍士,以號行。清代圍棋國手,和范西屏、施襄夏並稱清代三大棋聖之一,康熙中期圍棋霸主,棋風不苟一格,留下十局名局"血淚篇",著《弈括》。
凌文淵,原名淵,號植之。曾任知縣、知州、布政使。清季兩江優級師範出身,清宣統元年(1909)為江蘇省諮議院議員。民國成立後,歷任南京臨時政府臨時參議院議員、財政部參事、代理財政部次長、暫代財政部總長等。辛亥革命後官至財政部組長。善書、畫,尤長花鳥,筆勁墨湛,氣勢磅礴,頗似陳道復、徐渭。與齊白石、陳半丁、陳師曾齊名,時稱京師四大畫家。
劉榮慶(1761—1842),字崇弼,大清乾隆甲辰武科武狀元,歷任御前帶刀侍衛、總兵、都督等職,一生馳騁疆場,立下赫赫戰功。他也是兩儀拳有史料可查的第一位祖師。
當今風采
李德仁(1939.12.31—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國際知名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李德毅(1944.11.28— ),指揮自動化和人工智慧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電子系統工程研究所副所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主任,軟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副理事長,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副理事長。
楊元喜(1956.07--),中國科學院院士,大地測量學家,西安測繪研究所研究員。
繆昌文(1957.08--),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東南大學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江蘇省“333”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學家”,榮獲“香港何梁何利獎”,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兼首席科學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