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史前,古代,近現代,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條件,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植物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經濟歷史,經濟現狀,交通,陸運,海運,水運,鐵路,航空,社會,教育,衛生,基建,獲得榮譽,歷史文化,溱潼會船節,會船節活動,風景名勝,綜述,景點,歷史名人,
建制沿革
史前
溱潼境內多處發現麋鹿化石遺骨和出土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器,大約在5000年前這裡已有人類居住,因其地面海向陽,屬海陽地域範圍。而從境內出土的
新石器時代文物、
麋鹿角化石等充分說明,數千年前,這裡就是先民聚居之所、麋鹿生息之鄉。
古代
溱潼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有1千多年,漢初改海陽為海陵,屬海陵縣,南唐升元元年,海陵縣升為泰州,溱潼屬泰州。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設定泰州路,此間溱潼始稱為鎮。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析置東台縣,溱潼劃歸東台縣。清末民初一度時期稱“溱湖市”。
近現代
民國年間,溱潼一直隸屬東台縣管轄。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溱潼是中共民主政權興東行署轄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四月民主政權興東縣溱潼鎮設在這裡。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十月民主政權興東縣興南辦事處設在溱潼,民主政權溱潼縣成立。
1949年5月19日中共蘇中區黨委決定撤銷溱潼縣,溱潼行政區從原國民黨時期的東台縣劃入泰縣,為泰縣溱潼區。
建國以後,此地行政區轄幾次更變,1950年5月屬泰州縣、1950年10月為蘇中泰州專署泰縣溱潼區。
1954年7月蘇中泰州專署泰縣溱潼,1958年9月泰縣溱潼人民公社。
1959年1月隸屬揚州專署泰州縣溱潼人民公社。
1962年6月隸屬揚州專區泰縣溱潼鎮,鄉鎮分設。
1971年揚州地區泰縣溱潼鎮。1983年實行市管縣後為揚州市泰縣溱潼鎮。
1986年5月溱潼鄉鎮合併。
1990年12月溱潼鄉鎮分設。
1996年11月揚泰劃分建市,為泰州市姜堰區溱潼鎮。
1999年9月,溱潼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再度合併為溱潼鎮。
2019年,組建新的溱潼鎮。撤銷溱潼鎮、興泰鎮,將原溱潼鎮、興泰鎮所轄行政區域合併,組建新的溱潼鎮,鎮政府駐漁花池居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俞溱路148號(原溱潼鎮辦公地址)。新組建的溱潼鎮下轄18個村委會、4個居委會,總人口5.85萬人,面積88.8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行政村 |
溱東 | 南寺 | 副業場 | 湖濱 |
社區 |
東街 | 中街 | 西街 | 虹橋 |
東石橋 | 湖西 | 魚花池 | |
(以上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溱潼位於蘇中里下河腹部,地處蘇中泰州市
姜堰區、興化市、東台市三地交界處,地理中心位置為東經120°05',北緯32°19',全鎮總面積38.61平方千米(2017年),鎮區面積2平方公里,其中古鎮區面積0.5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溱潼鎮地勢低,大部分在海拔2.5~4米之間。常年水位為1.1米,近四十年來最高水位3.42米。水系較發達,水面面積占總面積將近三分之一。土質鬆軟,地耐力較小,地耐力大部分在6-8噸/平方米。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以下,屬非設防地區。
氣候條件
溱潼鎮屬於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溱潼鎮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平均風速3.7米/秒,年平均氣溫14.5℃,年降水量在990毫米左右。
水文
溱潼鎮區共有5條主河道:北夾河、中夾河、南夾河、金鉤釣魚河和西夾河。在外圍,溱潼鎮四面環水,泰東河流經鎮北,姜興河橫貫鎮東,鎮南有著濕地景區
喜鵲湖。
北夾河東自現今的食品站流經太平庵、北禪院,迂迴東西芳塘,入丁家溝,出營房口
(岳飛帶兵駐紮的地方,今煤球廠門北)。
中夾河是溱潼的主要河道,東自沈氏臨街牌坊(今紡機廠門口)入口,橫貫鎮東西,出鹿鳴橋。
南夾河東自八仙橋(今醬廠門前)入口,經李氏支祠、古戲台、朱氏紅樓、東芳塘、古渡船口(普濟庵前)、西芳塘,向西從永東橋(今紗廠門前,殘碑還在)出口,到朱氏旺記垛,入溱湖。
金鉤釣月河在溱潼南郊,原與古壽聖寺隔河相望。
西夾河南自水都市場經鹿鳴橋、砂輪廠(原鴨蛋垛)向北到供銷社門口入泰東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溱潼鎮鎮域水面為13.09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近1/3,是典型的平原河網密集地區。
植物資源
溱潼鎮內古樹名木眾多,有唐代
國槐、宋代萬朵古
山茶、明代
黃楊、
皂莢、清代
木槿,尤其是位於鎮區一古民居內的萬朵古山茶,經國際、國內茶花專家論證,該古山茶始植於宋代末期,為名貴的松子品種,花開萬朵,獲稱“神州
茶花王”。
人口民族
溱潼鎮總人口34055人(2017年),鎮區人口2.1萬人,其中古鎮區居民8000多人。絕大部分是漢族。
經濟
經濟歷史
溱潼古時農民“不耕而作”,出產的稻米“狀如大麥”,田曰“鹿陵田”,米為“禹餘糧”。漢唐時代這裡盛產“海陵紅粟”,俗稱“桃花米”。據漢書記載:“吳有海陵之倉,倉為吳王濞所建”,鎮西至今尚存“古海陵倉”遺址。
唐代時期,這裡水草豐茂,土質膏粘,人們以捕魚織蒲、制磚和打編線為業,農作物天種人收。百姓為逃避兵役,隱居於此。據《補晉兵志》所載,從這裡曾查出隱戶萬餘,“以充軍實”並建立了“隱戶為兵的制度”。
解放前夕,溱潼有浴室5家、飯店20多家、旅館10多家、商店100多家,陸陳行80多家,手工業、自然行業作坊100多個,從業人員500多人。由於“和平軍”在這裡築土圍子,在歷經了半個多世紀的畸型繁榮後,經濟開始回落。
解放以後,經濟開始復甦。1998年人民生活已達到小康水平,2002年全鎮完成國民生產總值(GDP)3.5億,人均9600元,完成社會總產值8.2億,農民人均收入360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7600元。
經濟現狀
2010年全年溱潼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6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 1.02億元,同比2009年分別增長21%和39.5%。
第一產業
截至2014年,溱潼全鎮共有耕地面積17343.9畝,已流轉土地面積14578.41畝,占耕地面積的84.05%。
2007年,該鎮從無錫陽山引進水蜜桃規模種植,該基地約1500畝,由25戶承包者經營,組建了水蜜桃合作社,投資200萬元安置了噴滴灌,申報了無公害農產品,註冊了“蘇泰”牌商標,畝平純收益在4500元以上。
溱湖濕地農業生態園位於溱潼溱湖風景區內,種植面積達3260餘畝,農戶平均每畝增收達8千元以上。建有連棟溫室27000平方米,各類鋼架大棚約9萬平方米,2萬平方米的展廳,分為農技與農藝兩大主題進行了布展。
第二產業
截至2015年,溱潼共有工業企業100多家,有紙業、電器、儀表、機械、紡織、化工、磨料磨具等10多個門類產品,鎮區東西兩側各有一處工業園區,在園區投資的企業已有74家。
第三產業
溱潼鎮主導產業為旅遊業,截至2010年,溱湖風景區接待遊客140萬人次,實現旅遊直接收入2.5億元。
交通
溱潼地理位置比較優越,靠近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地區, 水陸交通便捷。
陸運
鎮東寧鹽一級公路,鎮西鹽靖高速公路
(在該鎮留有互通口),鎮區向南不遠即到東西向
328國道。
海運
距上海港250公里,公路運費2000元人民幣/20FT貨櫃,距國家一類開放港口——泰州港35公里,鄰近的南通港、揚州港可提供便捷的出海通道。
水運
省主航道泰東河與姜興河南接長江、北枕淮河,西臨京杭大運河,東近黃海。內河航道能通行300噸的船舶,水運約占總運量的40%。
鐵路
寧啟鐵路2003年通車,穿越溱潼,西接南京站,東到南通、啟東,主要利用滬寧線,沿途有上海、崑山、蘇州、無錫、常州、南京等地。
航空
距南京祿口機場204公里、上海虹橋機場243公里、南通興東機場142公里、常州奔牛機場105公里、上海浦東國際機場300公里。
社會
教育
中國小主要分布在鎮東、鎮西,其中的高中
溱潼中學為省重點中學。另外1所初級中學
溱潼二中、5所國小、若干個幼稚園。
衛生
溱潼鎮有綜合醫院兩所,一是溱潼人民醫院,占地1萬平方米,建築5千平方米。宿舍2乾平方米,有醫生80多人,床位90多張;另有湖西醫院,該院是一所以傷骨科為特色的綜合衛生醫院,業務覆蓋半徑達20公里,現占地面積達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萬平方米,其中工作用房達4千平方米,有科室20多個,工作人員90多人,開設病房70多張;各村都設醫療重配醫生各一名,總計17所醫療室。
工商銀行、
農業銀行、
建設銀行以及姜堰農村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分布在鎮區鹿鳴大街兩側;蘇果社區店成功入駐;文娛設施有文化中心、影劇院。
基建
溱潼鎮自來水廠四座,日供水能力15000噸,自來水普及率已達100%。變電所地處鎮西部,年供電量3200萬千瓦時,年售電量2950千瓦時。此外,該鎮還有溱潼郵政分局、溱潼電信支局等機構。
溱潼鎮廣播電視站是姜堰區第一家開通鄉鎮有線電視,第一家實現鎮至村音頻廣播共纜,第一家開通調頻廣播。站內現有700平方米的獨立辦公大樓,另有近200平方米的廣播電視會議中心。機房設備均達部頒甲級標準。主要廣播電視線路近100公里,村村組組通廣播電視,有線電視用戶達8500多戶。在此基礎上,政府數據寬頻網已開通了鎮政府、溱潼中學等多家集團用戶,數位電視信號在全鎮範圍內的有線電視網中已傳輸,正常的有線電視用戶只要購買機頂盒,就可以看到近60Hz的有線數位電視節目。
獲得榮譽
| 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 | | 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 |
|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 江蘇省新型示範小城鎮 | 江蘇省百家名鎮 |
(以上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歷史文化
溱潼會船節
溱潼會船節源於宋代,相傳山東義民
張榮、賈虎曾於溱潼村阻擊金兵,溱潼百姓助葬陣亡將士,並於每年清明節撐篙子船,爭先掃墓,祭奠英魂,久而久之,形成撐會船的習俗。溱潼會船主要分布在
里下河水鄉,縱橫數百平方公里。會船通常分為篙船、
划船、
花船、
貢船、拐婦船等五種類型。溱潼會船節一年一度,日起在清明節的第二天,被
國家旅遊局定名為中國
溱潼會船節。每屆都有近十萬名遊客雲集當地,爭睹“天下第一會船”的壯觀場面。其中包括來自美國、加拿大、
比利時、西班牙、日本、韓國及中國香港、台灣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及遊人。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重點旅遊項目、中國十大民俗節慶。
溱潼會船是中國唯一的、保存最完整、最具原生態特質的“水上廟會”,作為一項省級民間文化保護工程,溱潼會船已初步具備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要素,“會船文化圈”應更好地呵護,讓它健康傳承、發揚光大。
溱潼會船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即一千多年來一到會船的日子,當地老百姓“上到八十三,下到要人攙”都要趕來參加,從看會船到踏青、會親、趕會,完全是一種民間廟會的形式,是一種遺存在民間的節日文化活動,這種社會行為的歷史沉澱本身構成了民間文化遺產的核心。
會船節活動
賽船:清明節前10天,有會船的村子就由會頭在村里樹起旗幟。他是本村的行政負責人,會船的安全由他負責。被選中的船主很樂意。經過試水、鋪船、赴會等程式,進入賽船階段。兩船對齊後,揚鑼兩聲,發出競賽的號令,接著水手們齊喊:“下!下!”聲音響亮,篙手兩臂張開,兩手揮動竹篙,筆直地兩上兩下,竹篙與船幫相碰發出“篤——篤”撞擊聲,揚篙如長矛列陣,下篙如巨蟒入水。有節奏的鑼聲越來越緊,船立即從水面上騰起。兩船比賽,終有勝負,在進行中如有勝者,“堂堂堂”一陣亂鑼,就表示停篙。不斷的比,反覆的賽,把會船競賽推向高潮。
當賽船結束,會船節活動臨近尾聲時,歡鬧的演戲、酒會、送頭篙三部曲又凸現高潮。
演戲:按慣例,賽船前,各大村莊的頭面人物,早就張羅著在露天搭台唱戲謝神的事了。揚劇、淮劇、京劇、雜技……各莊花錢請戲班子,在賽船結束的當晚開演。也有不請戲班子的,則由本庄的文娛愛好者組織起來載歌載舞,或請電影隊放電影的。沒有一個莊子這天晚上沒有演出活動。
酒會:賽船結束的當晚,篙手們毫無例外地要舉行一場酒會。各船高手歡聚豪飲,大夥話題再多,也要轉到一點上來:“今年的頭篙送給誰?”圍繞這個題目,七嘴八舌把“頭篙”的得主定下來。至於酒會的費用,早有習俗,公吃公攤,概由參加者負擔。
送頭篙:習俗以送頭篙預祝人家生兒子。這對於個別久婚不孕夫婦或新婚夫婦頗有有活力,誰能夠得到高手們的青睞,成為頭篙的得主,那真是一件喜事。酒會上,頭篙的得主一選定,馬上就會有熱心人向這一家通報喜訊。這一家便立即做好迎接的準備,全家上下,滿懷喜悅的心情,恭候篙手們的光臨。頭篙一進門,燈燭輝煌,鞭炮齊鳴,主人向篙手們奉上糖果、香茶,一一致謝。送篙者滿口都是“祝願早生貴子”的話。得主不斷許諾:“到時候一定請各位吃喜酒。”要是頭篙的得主這一年碰巧真生了“貴子”,那可就熱鬧了。首先要為一船的篙手每人添一根新篙子,富裕者還自動置辦酒菜,宴請全體高手。可以想見,一條會船有一根頭篙,一個莊上,多少會船,多少頭篙,牽動著多少處歡樂的人群。溱潼一帶,村村社社的鄉親們,年復一年,就是以這樣那樣的健康的風俗導演出一幕幕尋求歡樂的戲,使歡樂的氣氛籠罩著
水鄉。
風景名勝
綜述
溱潼小鎮四面環水,鎮南5000畝的喜鵲湖是經國家林業局批准設立的江蘇首家國家級濕地公園,國家AAAAA級景區。該湖擁有濕地生態保護區、地熱溫泉、國家級珍稀動物麋鹿保護區等自然資源。此外,溱潼鎮區的溱潼古鎮旅遊區是國家AA級風景區,位於里下河地區的小島上。溱潼古鎮保存完好,有小溱湖巷、八仙橋巷等一大批明清時期的建築群,還有中國茶花王、民俗風情館和院士舊居、禪院古槐等景點。
景點
溱湖八景
東觀歸漁 | 東觀是一座道士廟,因該廟坐落溱潼鎮東頭,所以稱東觀。沿東觀圍牆外二米處,便是東大湖。每當夕陽西下,漁舟唱晚,便有詩云:蒼茫暮色夕陽斜,三兩漁舟泊水涯,白髮引觴兒繞膝,醺醺紅面映流霞。 |
南樓讀書 | 古壽聖寺,俗名河南寺、南寺,在鎮南。因明代吏部侍郎儲巏少年時曾來寺中的水雲樓讀書,故“南寺書樓”又稱“南樓讀書”。南寺已成為溱潼糧食倉庫,水雲樓不復存在。 |
西湖返照 | 明代溱潼西北角(即鹽倉庫),當時為縴夫的“茶岸”。因“茶岸”地處西大湖,每當夕陽西下,晚霞便映在湖面上,故名“西湖返照”。 |
北村蓮社 | 北村即溱潼醫院西邊廣場主席台處。溱潼北村有一大家,姓朱,過去在北村建屋幾楹,以為別墅,門前有兩口栽滿荷花的池塘,每逢盛夏荷花盛開的時候,便有一些詩人集社吟詩,故稱為“北村蓮社”。 |
石橋明月 | 溱潼鎮中原有橫貫東西的一條夾河,夾河上有一座中石橋。“石橋明月”是指在中石橋上,每值秋高氣爽,星河明月,類似杭州的平湖秋月。
|
花影清皋 | “花影清皋”即“花影清潭”,是指蔣家潭。原名蔣家窯,當年這裡住有一大戶姓蔣,所以窯、潭俱姓了蔣。蔣家潭的水面較寬,潭深,且有一泉眼。潭邊辟有花園,故稱“花影清皋”。 |
禪房修竹 | 清朝年間,溱潼北村禪院西側內,曾有個竹園,且有幾座和尚的骨殖塔,故名“禪房修竹”。 |
綠院垂槐 | 綠院即西院,是座和尚廟。相傳,幾百年前,有一和尚在這裡栽了兩棵槐樹,一棵正栽,一棵倒栽,廟內砌有“聽槐軒”,綠樹院由此得名。其中倒栽的一棵,於抗戰時期被偽軍摧毀。 |
(以上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溱湖公園
溱湖國家濕地公園,地處江蘇中部、江淮之間,是長江、淮河、黃海三水交匯地,是長江中下游淡水濕地,系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森林旅遊示範區、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國家水利風景區、江蘇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江蘇省旅遊度假區、江蘇省生態旅遊示範區。一年一度的水鄉民間盛會——溱潼會船節在這裡舉行,每年清明,四鄉八鎮的數千船隻、上萬船民雲集溱湖撐會船、賽龍舟,觀眾遊客超過十萬,溱潼會船被列為中國十大民俗節慶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名人
溱潼有著深厚的人文資源。古鎮自古以來尊教崇文,歷代的進士舉人達100多名,明代吏部尚書儲巏在古鎮水雲樓讀書,清代大詞學家蔣鹿潭在此久居,寫下了《水雲樓詞》,清代進士蘇州府教授孫喬年所寫的“溱湖八景”詩篇流傳至今,
鄭板橋登水雲樓題下“得來湖水烹新茗,買盡吳山作畫屏”的名聯。此外,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
高二適、著名詞作家閻肅、石林等都曾為溱潼題詞。當代更有以李德仁、李德義“弟兄二人四院士”為代表的600多名傑出人才分布在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