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立夏節)

立夏(二十四節氣之一)

立夏節一般指本詞條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立夏
  • 外文名:Summer begins
  • 代表寓意:告別春天,夏天的開始。
  • 氣候特點:炎暑將臨,雷雨增多。
  • 所屬季節夏季
  • 時間點:每年5月5或6或7日
  • 太陽位置:太陽到達黃經45度
  • 前一節氣穀雨
  • 後一節氣小滿
  • 風俗活動:斗蛋遊戲、嘗新活動。
  • 風俗食物:嫩蠶豆、立夏飯立夏蛋
  • 農事活動:已成熟的春花作物要及時搶晴收割
  • 養生:調養精神,保養心臟
  • 三候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
  • 屬性:農曆二十四節氣的四月節令
節氣起源,重大事件,典籍記載,氣候特點,節氣氣溫,雨水特點,節氣習俗,迎夏儀式,嘗新活動,斗蛋遊戲,立夏秤人,節氣飲食,農事概要,蔬菜管理,果樹管理,畜牧管理,節氣養生,養生竅門,養生食譜,節氣文化,民間諺語,相關詩詞,

節氣起源

立夏這個節氣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一年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
平靜書齋平靜書齋
實際上,若按氣候學的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立夏”前後,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是真正的“綠樹濃陰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紅紫斗芳菲”的仲春暮春季節。進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開。立夏時節,萬物繁茂。

重大事件

1929年5月6日(農曆立夏節),河南省商城縣南部地區(現金寨縣),爆發了以民團起義為主並和農民暴動相結合的武裝起義。它是繼湖北省黃麻起義之後,在大別山區爆發的又一次武裝起義。

典籍記載

立夏
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螻蟈鳴。螻蟈,小蟲,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謂之土狗是也;一名螻蛄,一名石鼠,一名螜【音斛】,各地方言之不同也。《淮南子》曰:螻蟈鳴,邱螾出,陰氣始而二物應之。《夏小正》:三月螜則鳴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飛不能過屋;緣不能窮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故《說文》稱鼫為五技之鼠。《古今注》又以螻名鼫,鼠可知。《埤雅》《本草》俱以為臭蟲,陸德明、鄭康成以為蛙,皆非也。
蚯蚓出。蚯蚓即地龍也【一名曲蟺】,《歷解》曰:陰而屈者,乘陽而伸見也。
王瓜生。《圖經》云:王瓜處處有之,生平野、田宅及牆垣,葉似栝樓、烏藥,圓無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開黃花,花下結子如彈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細而多糝,又名土瓜,一名落鴉瓜,今藥中所用也。《禮記》鄭元注曰:即萆挈。《本草》作菝葜,陶隱居以辨其謬,謂菝葜自有本條,殊不知王瓜亦自有本條,先儒當時如不檢書而謾言者,可笑。
其他史料
《逸周書·時訊解》云:“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即:螻蟈)在田間的鳴叫聲(一說是蛙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明人《遵生八箋》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所以,我國古來很重視立夏節氣。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
禮記·月令》篇,解釋立夏曰:“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說明在這時節,螻蟈開始聒噪著夏日的來臨,蚯蚓也忙著幫農民們翻鬆泥土,鄉間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爭相出土日日攀長。

氣候特點

節氣氣溫

氣候學的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立夏”前後,中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真正進入夏季,而東北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
立夏時節我國南北的氣溫差異較大,而且同一地區波動頻繁,華南其餘的地區氣溫為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則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熱,立夏時氣溫已達24℃以上。故此時也是農作物病蟲害的多發期和人們易於犯感冒的時期,正如左河水所云:“南國似暑北國春,綠秀江淮萬木蔭。時病時蟲人撒藥,忽寒忽熱藥搪人。”

雨水特點

立夏以後,江南正式進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顯增多,連綿的陰雨不僅導致作物的濕害,還會引起多種病害的流行。小麥抽穗揚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時期,若預計未來有溫暖但多陰雨的天氣,要抓緊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噴藥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陰雨連綿或乍暖乍寒的天氣條件下,往往會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發,造成大面積的死苗、缺苗。應及時採取必要的增溫降濕措施,並配合藥劑防治,以保全苗爭壯苗。“多插立夏秧,穀子收滿倉”,立夏前後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紅季節。“能插滿月秧,不薅滿月草”,這時氣溫仍較低,栽秧後要立即加強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蟲,促進早發。中稻播種要抓緊掃尾。茶樹這時春梢發育最快,稍一疏忽,茶葉就要老化,正所謂“穀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輟”,要集中全力,分批突擊採制。
立夏前後,華北、西北等地氣溫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風,蒸發強烈,大氣乾燥和土壤乾旱常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尤其是小麥灌漿乳熟前後的乾熱風更是導致減產的重要災害性天氣,適時灌水是抗旱防災的關鍵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鋤”,這時雜草生長很快,“一天不鋤草,三天鋤不了。”中耕鋤草不僅能除去雜草,抗旱防漬,又能提高地溫,加速土壤養分分解,對促進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壯生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立夏後,是早稻大面積栽插的關鍵時期,而且這時期雨水來臨的遲早和雨量的多少,與日後收成關係密切。農諺說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掛。”“立夏無雨,碓頭無米。”民間還有畏忌夏季炎熱而稱體重的習俗,江西一帶還有立夏飲茶的習俗,說是不飲立夏茶,會一夏苦難熬。

節氣習俗

迎夏儀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
迎夏儀式迎夏儀式
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宮廷里“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
江浙一帶,人們因大好的春光明媚過去了,未免有惜春的傷感,故備酒食為歡,好像送人遠去,名為餞春。崔駰在賦里說:“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吳藕汀《立夏》詩也說:“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將櫻筍餞春歸。”
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立夏日,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有的地方還有立夏日稱人的習俗。

嘗新活動

在後世,立夏還有嘗新等節日活動。如蘇州有“立夏見三新”之諺,三新為櫻桃、青梅、麥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嘗新的食物更為豐盛,有“九葷十三素”之說,九葷為鯽、鹹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種烹調方法,用多種香料加工而成為熄雞)雞、醃鮮、滷蝦、櫻桃肉;十三素包括櫻桃、梅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筍、蠶豆、矛針、豌豆、黃瓜、萵筍、草頭、蘿蔔、玫瑰、松花。在南通,則吃煮雞、鴨蛋。

斗蛋遊戲

那日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斗蛋遊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中飯是糯米飯,飯中摻雜豌豆。桌上必有煮雞蛋、全筍、帶殼豌豆等特色菜餚。鄉俗蛋吃雙,筍成對,豌豆多少不論。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拄心。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立夏以後便是炎炎夏天,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立夏應該進補。嵊諺有旺生,寓人雙腿也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涉遠路,寓意拄腿。帶殼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五彩的蛋五彩的蛋

立夏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台門裡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從小數打到大數),不能外打里。民間相傳諸葛亮與孟獲和劉阿斗的故事有關。據說孟獲被諸葛亮收服,歸順蜀國之後,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臨終囑託孟獲每年要來看望蜀主一次。諸葛亮囑吒之日,正好是這年立夏,孟獲當即去拜阿斗。從此以後,每年夏日,孟獲都依諾來蜀拜望。過了數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擄走阿斗。而孟獲不忘丞相囑託,每年立夏帶兵去洛陽看望斗,每次去則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驗證阿斗是否被晉武帝虧待。他揚言如果虧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晉。晉武帝為了遷就孟獲,就在每年立夏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飯給阿斗吃。阿斗見豌豆糯米飯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獲進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幾斤。阿斗雖然沒有什麼本領,但有孟獲立夏秤人之舉,晉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過得清靜安樂,福壽雙全。這一傳說,雖與史實有異,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靜安樂,福壽雙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會對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立夏“稱人”立夏“稱人”
平靜繪畫平靜繪畫

節氣飲食

“拄”意支撐。蘇軾《試院煎茶》有“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之句。
豌豆糯米飯豌豆糯米飯
立夏是夏季的開始,嵊州人在立夏日吃蛋拄心,吃筍拄腿,吃豌豆拄眼,秤人拄身,其目的是出於祈求身、心、腿等重要部位健康無恙,防止生病,順利度過炎夏的願望。
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後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用紅茶或胡桃殼煮蛋,稱“立夏蛋”,相互饋送。用彩線編織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小孩以拄立夏蛋作戲,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尚有以五色絲線為孩子系手繩,稱“立夏繩”。
是日,寧波習俗要吃“腳骨筍”,用烏筍燒煮,每根三四寸長,不剖開,吃時要揀兩根相同粗細的筍一口吃下,說吃了能“腳骨健”(身體康健)。再是吃軟菜(君踏菜),說吃後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軟菜一樣光滑。
立夏民俗立夏民俗
立夏過後,便是炎熱的夏天,人們在立夏吃一些食物,往往寄託著祈福保平安的願望。
如浙江嵊州人認為,在立夏日吃蛋拄(意為“支撐”)心,吃筍拄腿,吃豌豆拄眼;
湖南長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民諺雲“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為“坨”),一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
上海郊縣農民立夏日用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
湖北省通山縣民間把立夏作為一個重要節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蝦、竹筍,謂之“吃泡亮眼、吃蝦大力氣、吃竹筍壯腳骨”;
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麵,即購買海蝦摻入麵條中煮食,海蝦熟後變紅,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為對夏季之祝願。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
福建小吃-光餅福建小吃-光餅
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餚,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
周寧縣純池鎮一些鄉村吃“立夏糊”,主要有兩類,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等,鄰里互邀喝糊湯。這與浙東農村立夏吃“七家粥”風俗有點相似。
“七家粥”與“七家茶”也算是立夏嘗新的另一種形式,七家粥是匯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葉,混合後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這些粥或茶並不見得是多么可口的食物,但這些儀式,卻可以說是過去農村社會中重要的聯誼活動。
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就是務農人家左領右舍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
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立夏之日的“稱人”習俗主要流行於我國南方,起源於三國時代:傳說劉備死後,諸葛亮把他兒子阿斗交趙子龍送往江東,並拜託其後媽、已回娘家的吳孫夫人撫養。那天正是立夏,孫夫人當著趙子龍面給阿斗秤了體重,來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體重多少,再寫信向諸葛亮匯報,由此形成傳入民間的風俗。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吃完立夏飯後,在橫樑上掛一桿大秤,大人雙手拉住秤鉤、兩足懸空秤體重;孩童坐在籮筐內或四腳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鉤上秤體重,謂立夏過秤可免疰夏。若體重增,稱“發福”,體重減,謂“消肉”。是日,孩童忌坐石階,如坐了則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門檻),謂這天坐地栿將招來夏天腳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須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數,方可解魘。舊時母親擇此日為女孩子穿耳朵,穿時一邊哄孩子吃茶葉蛋,當孩子張口咬蛋時即一針捷穿。也有為家養貓兒穿耳朵、札上紅頭繩的。早在古代的君王們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稱人稱人
上海立夏日風俗習慣中,由於此時蛋類食品正是旺季,所以立夏日總要吃蛋,孩子們的脖子上總要掛上一個用紅色網套套著的蛋。上海也有“節交立夏記分明,吃罷攤菜試寶稱。”的習俗(見上圖),立夏之日要吃芋頭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餅,中午時無論男女老幼都要稱一下體重。
立夏日還有忌坐門檻之說。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縣誌》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坎,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說是這天坐門檻,夏天裡會疲倦多病。30年代《寧國縣誌》中記載:“立夏。以秤秤人體輕重,免除疾病,所謂不怯夏也。俗傳立夏坐門坎,則一年精神不振。”立夏這一天,古也稱春盡日,一般騷人墨客,惜春心事難免多情,春愁付諸詩詞,邀朋聚飲,留下很多傳世佳作。
“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禮記·月令》篇,解釋立夏曰:“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說明在這時節,萬物生長處於旺盛期。《醫學入門》曰:“血肉之心形如未
開蓮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萬事萬物,虛靈不昧是也。”所以,故夏季養生應注重對心臟的養護。膳食調養中,應以低脂、低鹽、多維、清淡為主。在這樣的如夢如幻的時節里,為你推薦“枸杞文蛤氽絲瓜”。

農事概要

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氣抓緊插秧,我縣有“立夏種半田”之說,同時注意抓好田間管理。立夏時節春花作物進入黃熟階段,對已成熟的春花作物,要及時搶晴收割。

蔬菜管理

立夏至小滿期間,氣候異常,忽冷忽熱,並伴有沙塵天氣,致使給各種保護地栽培的作物帶來了不利影響,一是病害多,越冬茬瓜類、茄果類死秧現象較遍,蔓枯、立枯、青枯病、霜霉、疫病時有發生;二是生長不正常茄果類果實膨大不均勻、空洞果、畸形果多,瓜類出現秧蔓旺長、尖嘴瓜、彎瓜較多。因此,在管理上要掌握晴天棚內24℃就要通風,中午不要超過32℃。夜間氣溫過高留通風口,在通底風時要在棚內前邊增設約60-80厘米高的迎風膜,以減緩通風時對作物的影響(要再次固定好壓膜繩,防大風吹毀棚膜)。使棚內晝夜溫差達10-15℃以上,保持早晨最低溫度在12-15℃,有利於作物的正常生長。對死秧三分之一以上的棚應進行土壤消毒後換茬,採用土壤淨化劑(石灰氮-氰胺化鈣)加秸稈或植物秧蔓,進行深翻25-30厘米,起壟、蓋膜、灌水、密閉大棚,高溫消毒20-25天,可有效防治土傳病蟲(根結線蟲)害及連作障礙引起的生理病害。
  1. 種或育苗的作物
    立夏前後播種半夏黃瓜、豇豆(豆角)、育苗麥茬茄子、冬瓜。
  2. 病蟲害防治
    在育苗過程中結合防治病蟲病,對各種保護設施栽培的多種作物,要注意防治白粉虱、蚜蟲、斑潛蠅,特別是大棚內害蟲要在5月上旬集中消滅在棚內,以減少遷飛到露地,造成更大的危害。

果樹管理

1、柑橘
做好保花保果,謝花後及時噴施1~2次葉面營養液和保果劑,並抹去過多的新梢。認真搞好花後病蟲害防治,重點是瘡痂病樹脂病(黑點病)及紅蜘蛛、蚧(矢尖蚧)類、捲葉蛾等病蟲害。
2、楊梅
繼續抓好保果治蟲為中心的管理。刨樹盤、蓋土和覆草等保水保肥措施,如遇乾旱天氣,應及時進行樹冠噴水,以減少落果。增施壯果促梢肥。株施硫酸鉀1~3kg,菜餅2~3kg,於上旬結束。病蟲防治:尺蠖可用20%殺滅菊酯乳油2000倍液噴霧。防治褐斑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布。抓好蚧殼蟲的第一代若蟲防治,可用40%速撲殺乳油1500倍液或35%快克乳油1000倍液噴霧。點燈誘殺羽化的楊梅毛蟲成蟲,人工摘除蓑蛾蟲囊。
3、枇杷
及時施足采前肥,適時採摘,加強果實日燒病的預防、果實炭疽病的防治和枇杷黃毛蟲第一代幼蟲的防治工作。
4、桃
夏季修剪為中心,及時進行疏果、套袋和追肥等工作。
5、櫻桃(大櫻桃)
以促進花芽分化為中心,加強采後管理和防治刺蛾、蓑蛾、天幕毛蟲、舉尾毛蟲、枯葉蛾、桃小葉蟬、紅蜘蛛、天牛等害蟲。
6、葡萄
以夏季修剪為重點,加強黑痘病、霜霉病、透翅蛾、葡萄粉蚧等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7、梨
以控制新梢過度生長、控制著果量、促進新梢花芽分化為重點,加強梨網蝽、梨小食心蟲、金緣吉丁蟲和梨黑班病的防治工作。

畜牧管理

從立夏開始,天氣由暖轉熱,在畜禽業方面應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 養肉用牛的專業戶,可以抓住這一時機,購進部分老殘耕牛用作催肥,可收到低投入高產出的效果。
  2. 生豬,良種公母豬配套規模場要抓好配種工作,做到全群滿懷。可利用黑麥草餵豬,可以減少仔豬水腫病的發生。注意在季節更替和氣候突變時,加強豬舍清潔衛生,豬舍的用具經常用10-20%石灰水消毒。
  3. 養禽專業戶要定期用20%石灰水對雞舍進行消毒和百毒殺帶雞消毒,除做好禽流感、雞瘟、法氏囊等病毒病預防外,還要著重預防雞球蟲病、禽霍亂等細菌性疾病的發生。
  4. 加強蚊蠅滅除工作,在飼料中應添加驅蟲劑。

節氣養生

養生竅門

傳統中醫認為,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心為陽髒,主陽氣。心臟的陽氣能推動血液循環,維持人的生命活動。心臟的陽熱之氣不僅維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對全身有溫養作用,人體的水液代謝、汗液調節等,都與心陽的重要作用分不開。
初夏之時,老年人氣血易滯,血脈易阻,每天清晨可吃少許蔥頭,喝少量的酒,促使氣血流通,心脈無阻,便可預防心病發生。立夏之後,天氣逐漸轉熱,飲食宜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立夏以後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C的供給,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總之立夏之季要養心,為安度酷暑做準備,使身體各臟腑功能正常,以達到“正氣充足,邪不可乾”的境界。
立夏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至20℃,正是“百般紅紫斗芳菲”的大好時節。天文專家提醒說,立夏以後,天氣轉熱,傳統中醫認為,“暑易傷氣”,“暑易入心”。因此,值此時節,人們要重視精神的調養,加強對心臟的保養,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識地進行精神調養,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切忌大悲大喜,以免傷心、傷身、傷神。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夏三月是指從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氣。立夏、小滿在農曆四月前後,稱之為孟夏(夏之初),天氣漸熱,植物繁盛,此季節有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人在與節氣相交之時故應順之。所以,在整個夏季的養生中要注重對心臟的特別養護。《醫學源流論》曰:“心為一身之主,臟腑百骸皆聽命於心,故為君主。心藏神,故為神明之用。”在中醫文獻中對心解釋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血肉之心即指實質性的心臟;神明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進行意識、思維、情志等活動的功能。《醫學入門》曰:“血肉之心形如未開蓮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萬事萬物,虛靈不昧是也。”
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脈,主神志。心主血脈包括了主血、主脈兩方面。血指血液,脈指脈管,又稱經脈,是血液運行的通道。心臟和脈管相連,形成一個密閉的系統,成為血液循環的樞紐。心臟不停地跳動,推動血液在全身脈管中循環無端,周流不息,成為血液循環的動力。而血液運載的營養物質能供養全身使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以及整個全身都得到營養,以維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心臟功能正常則脈象和緩有力,節律均勻,面色紅潤光澤;若心臟發生病變,則會出現血流不暢,脈管空虛而見面色無華,脈象細弱無力,氣血瘀滯,血脈受阻而見唇舌青紫,心前區憋悶和刺痛,脈象結、代或促、澀。
主神志,既是心主神明,有稱心藏神。所謂的神,中醫學對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神,是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它涵概了人體的形象、面色、眼神、言語、應答、肢體活動的姿態等;而狹義的神,即心所主之神志,多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等。神的形成在藏象學中認為,精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機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也是產生神的物質基礎。神由先天之精氣所化生,胚胎形成之即,生命之神也就產生了。在人體生長發育過程中,神依賴於後天水谷精氣的充養,正如《靈樞·平人絕谷》中所說:“神者,水谷之精氣也。”心主神志得生理功也包含了兩個方面。一,在正常情況下,神明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觀外界事物,進行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其二,神明之心為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在臟腑之中居於首要地位,五臟六腑皆在心的統一指揮之下,才能進行統一協調的正常活動。
心的生理特性表現出:其一,心為陽髒而主陽氣。也就是說心為陽中之太陽,心的陽氣能推動血液循環,維持人的生命活動,使之生機不息,故喻之為人身之“日”。《醫學實在易》稱:“蓋人與天地相合,天有日,人亦有日,君父之陽,日也”。心臟的陽熱之氣,不但維持了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對全身有溫養作用。“心為火髒,燭照萬物”故凡脾胃之腐熟運化,審陽之溫煦蒸騰,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謝、汗液的調節等等,都與心陽的重要作用分不開;其二,心與夏氣相通應。即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四時陰陽消長變化,與人體五臟功能活動是相互關聯、相互通應的。心通於夏氣,是說心陽在夏季最為旺盛,功能最強。
立夏節氣常常衣單被薄,即使體健之人也要謹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輕易運用發汗之劑,以免汗多傷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氣血瘀滯,以防心臟病的發作。故立夏之季,情宜開懷,安閒自樂,切忌暴喜傷心。清晨可食蔥頭少許,晚飯宜飲紅酒少量,以暢通氣血。具體到膳食調養中,我們應以低脂、低鹽、多維、清淡為主。
時令節氣話養生“立夏”與“小滿”
5月5日立夏,5月21日小滿。人們習慣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宋代詩人范成大在《村居即事》詩中曰:“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閒人少,采了蠶桑又插田。”在民間有立夏稱體重、吃蛋、飲茶等習俗。 從養生的角度看,立夏後,人體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在養心。中醫認為,五臟之中的心對應夏,“心為一身之主,臟腑百骸皆聽令於心,故為君主”。“心主神,為神明之用”。當夏日氣溫升高后,加劇了人們的緊張心理,極易煩躁不安,心火過旺,好發脾氣。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的心理、情緒和軀體可通過神經與內分泌系統及免疫系統互相聯繫、互相影響。所以,此時不僅僅是情緒波動起伏,肌體的免疫功能也較為低下,起居、飲食稍有不妥,就會發生各種疾病,從而影響健康。特別是老年人,由發火生氣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並不少見。所以,在“立夏”之季要做好精神養生,做到神情安靜、笑口常開、自我調節、制怒平和。繪畫、書法、聽音樂、下棋、種花、釣魚等都可以調節精神,保持心情舒暢。

養生食譜

荷葉鳳脯:
[配料] 鮮荷葉2張,火腿30克,剔骨雞肉250克,水發蘑菇50克,玉米粉12克,食鹽、白糖、雞油、紹酒、蔥、姜、胡椒粉、味素、香油各適量。
荷葉鳳脯荷葉鳳脯
[做法] 雞肉、蘑菇均切成薄片,火腿切成10片,蔥切短節、姜切薄片,荷葉洗淨,用開水稍燙一下,去掉蒂梗,切成10塊三角形備用。
蘑菇用開水焯透撈出,用涼水沖涼,把雞肉、蘑菇一起放入盤內加鹽、味素、白糖、胡椒粉、紹酒、香油、雞油、玉米粉、蔥節、薑片攪拌均勻,然後分放在10片三角形的荷葉上,再各加一片火腿,包成長方形包,碼放在盤內,上籠蒸約2小時,若放在高壓鍋內只須15分鐘即可。出籠後可將原盤翻於另一乾淨盤內,拆包即可食用。
[功效] 清芬養心,升運脾氣。可作為常用補虛之品,尤為適宜夏季食補。
魚腥草拌萵筍:
[配料] 魚腥草50克,萵筍250克,大蒜、蔥各10克,姜、食鹽、醬油、醋、味素、香油各適量。
魚腥草拌萵筍魚腥草拌萵筍
[做法] 魚腥草摘去雜質老根,洗淨切段,用沸水焯後撈出,加食鹽攪拌醃漬待用。萵筍削皮去葉,沖洗乾淨,切成1寸長粗絲,用鹽醃漬瀝水待用。蔥、姜、蒜擇洗後切成蔥花、薑末、蒜米待用。將萵筍絲、魚腥草放在盤內,加入醬油、味素、醋、蔥花、薑末、蒜米攪拌均勻,淋上香油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祛痰。對肺熱咳嗽,痰多粘稠,小便黃少、熱痛等症均有較好的療效。
桂圓粥:
[配料] 桂圓25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許。
桂圓粥桂圓粥
[做法] 將桂圓同粳米共入鍋中,加適量的水,熬煮成粥,調入白糖即成。
[功效] 補益心脾,養血安神。尤其適用於勞傷心脾,思慮過度,身體瘦弱,健忘失慮,月經不調等症。
注意:喝桂圓粥忌飲酒、濃茶、咖啡等物。
公曆5月5號左右,為立夏。此時正是農家的大忙季節。有“立夏三朝遍地鋤”,“雨打立夏,有水洗耙”,“立夏不雨,犁耙高掛”之農諺。宋范成大《村居即事》詩云:“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閒人少,采了蠶桑又插田。”
立夏還是一個民間傳統節日,在菇西溪一帶有做“立夏餅”,吃豆腐的習俗,說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四川、岩坦山區家家要吃筍、槐豆。說吃了竹筍腳骨硬,好爬山。還吃青梅,燒青茶,以防“蛀夏”。
立夏日,讓牛也過節,不用竹枝鞭牛,要給牛吃鮮嫩的草料。餵卵酒,吃牛人參——珍珠蓮。
立夏日趣俗用大秤稱人輕重,別肥瘦,說稱過後人不會蛀夏。四川山區人家此日忌坐門檻,說坐過後雙腳會時常發酸。
立夏吃稀食能消暑養胃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溫暖的春季已經結束,炎熱的夏季即將開始。
麥穗麥穗
由於夏季炎熱而出汗多,體內丟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較差,所以多進稀食是夏季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進餐時食粥,午餐時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在煮粥時加些荷葉,稱荷葉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夏季的營養消耗較大,而天氣炎熱又影響人的食慾,除注意飲食清潔和清淡為主外,還要注意補充一些營養物質。
  1. 補充充足維生素,如多吃些如西紅柿、青椒、冬瓜、西瓜、楊梅、甜瓜、桃、梨等新鮮果蔬
  2. 補充水和無機鹽,特別是要注意鉀的補充,豆類或豆製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鉀的很好來源。多吃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都有較好的消暑作用
  3. 適量地補充蛋白質,如魚、瘦肉、蛋、奶和豆類等都是最佳的優質蛋白。

節氣文化

民間諺語

農時節令到立夏,查補齊全把苗挖。
糧棉作物勤松耪,滅草鬆土根下扎。
水稻插秧突擊搞,季節不容再拖拉。
玉米花生繼續種,紅麻黃姜和芝麻。
閒散地上種黍稷,南坡北窪栽地瓜。
麥澆開花灌漿水,防治鏽病和麥蚜。
蘋果梨子早疏果,稀密恰當果子大。
適時防治棗步曲,一般不宜過立夏。
牛驢騾馬餵養好,加強防疫常檢查,
使役需要講科學,強弱快慢巧配搭,
小豬要動大豬靜,放羊滿天星為佳。
靜水鯉魚流水鯰,科學餵養魚龜蝦。
種棉放蟲種棉放蟲
  • 門外無人問落花,綠色冉冉遍天涯。
  • 春爭日,夏爭時。
  • 立夏麥齜牙,一月就要拔。
  • 一穗兩穗,一月入囤。
  • 麥秀風搖,稻秀雨澆。
  • 風揚花,飽塌塌;雨揚花,秕瞎瞎。
  • 立夏麥咧嘴,不能缺了水。
  • 麥旺四月雨,不如下在三月二十幾。
  • 寸麥不怕尺水,尺麥卻怕寸水。
  • 立夏天氣涼,麥子收得強。
  • 立夏前後連陰天,又生蜜蟲(麥蚜)又生疸(鏽病)。
  • 立夏前後天干燥,火龍往往少不了(火龍指紅蜘蛛)。
  • 風生火龍霧生疸。
  • 麥拔節,蛾子來,麥懷胎,蟲出來(指粘蟲)。
  • 小麥開花蟲長大,消滅幼蟲於立夏。
  • 豌豆立了夏,一夜一個杈。
  • 立夏大插薯。
  • 清明秫秫穀雨花,立夏前後栽地瓜。
  • 立夏芝麻小滿谷。
  • 立夏的玉米穀雨的谷。
  • 立夏種綠豆。
  • 地頭岩頭壩窩頭,春種芝麻秋打油。
  • 季節到立夏,先種黍子後種麻。
  • 立夏前後種絡麻。
  • 立夏種麻,七股八杈。
  • 立夏前後,種瓜點豆。
  • 立夏種姜,夏至收“娘”。
  • 立夏栽稻子,小滿種芝麻。
  • 四月插秧(早稻)谷滿倉,五月插秧一場光。
  • 先栽淺,後栽深,春秧就插三五根。
  • 早秧七八九,晚秧四五六。
  • 早一把,晚七根,糯稻田裡打獨身。
  • 立夏三日正鋤田。
  • 鋤板響,莊稼長。
  • 棉花聽著人的腳步長。
  • 要想莊稼好,田間鋤草要趁早。
  • 種在犁上,收在鋤上。
  • 鋤下有水也有火。
  • 夏天不鋤地,冬天餓肚皮。
  • 乾鋤濕,濕鋤乾,不乾不濕鋤個暄。
  • 早鋤地暖,深鋤不板,多鋤旱澇雙保險。
  • 頭遍鋤不好,到老一地草。
  • 春鋤深,夏鋤淺,秋天鋤地似刮臉(指早春作物)。
  • 頭遍淺,二遍深,三遍四遍下狠心,五、六、七遍莫傷根。
  • 頭遍挖(間苗),二遍抓(深鋤),三遍四遍大鋤拉(淺快鋤)。
  • 頭遍開,二遍栽,三遍四遍跑起來。
  • 頭遍苗,二遍草,三遍四遍順壟跑。
  • 頭遍高粱,二遍谷,三遍棉花要深鋤。
  • 鹽鹼地,勤中耕,才有季季好收成。
  • 見草鋤草工夫到,才能保證收成好。
  • 無雨鋤地,有雨補苗。
  • 苗子不全,及早補填。
  • 移苗要保活,必須帶泥坨。
  • 一邊一鐵杴,末後連窩端。
  • 多帶老娘土,陰水兩把捂。
  • 苗子補嚴,間定莫慢。
  • 定苗帶個籃,蚜株移出田。
  • 節氣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 棉花鏊子腿,穀子羊屙屎。麥子下種子隔子,穀子留苗屙屎。
  • 要想吃小米,穀子羊屙屎。
  • 稀留密,密留稀,不稀不密留壯的。
  • 春天戀了苗,秋後收得薄。
  • 草荒荒一時,苗荒荒一季。
  • 苗荒甚於草荒。
  • 草夾苗,不長苗;苗接苗,不長桃。
  • 苗荒苗,不結桃。
  • 留苗過稀,後悔莫及。
  • 苗過稀長草,苗過密易倒。
  • 高粱稠了難通風,秸倒粒癟減收成。
  • 稠倒高粱稀倒谷。
  • 稠谷稀麥,十有九壞。
  • 稠谷好看,稀谷吃飯。
  • 不稀不稠,才能豐收。
  • 適當密植不誤地,一季收成頂兩季。
  • 不稀不稠莊稼旺,秋收到來糧滿倉。
  • 留苗不長眼,管好也減產。
  • 揀苗如上糞。
  • 谷莖圓,莠莖扁,莠草脆硬,谷葉綿。
  • 穀子根擴杈,莠草杈擴杈。
  • 挖苗不除根,大棵抱小孫。
  • 留苗多少看地力,兼顧品種下霜期,千萬不搞一刀齊(棉)。
  • 不密不稀,三千六七。
  • 不密不稀,三千六七,薄地還可五、六、七(千)。
  • 棉花不要多,三千六百棵。棉花定了苗,株間快松撓。
  • 早中耕,地發暖,勤中耕,地不板,深中耕根多苗壯節間短。
  • 狠鋤行間,細鋤行邊,勻摟株間,保墒保暖。
  • 鋤頭早,僵瓣少。
  • 棉花勤鋤草,秋後拾花早。
  • 力量麥子鋤頭谷。
  • 鋤草不論遍,越鋤越好看。
  • 護根草,長到老。
  • 壟里有根草,好似毒蛇咬。
  • 豐產不豐產,全靠掏壟眼。
  • 要想蟲害少,除盡田邊草。
  • 地邊鋤雜草,病蟲都減少。
  • 地濕溫低苗病重,深鋤勤鋤病減輕。
  • 春鋤雜草少,夏鋤棉苗好,秋鋤如拾金,冬穿新棉襖。
  • 不怕苗子小,就怕蟲子咬。
  • 苗要好,除蟲早。
  • 治蟲沒有巧,治早治小又治了。
  • 少了不治蟲,多了治不淨。
  • 小時治不淨,大了就有抗藥性。
  • 蟲子危害細查看,對症下藥是關鍵。
  • 螻蛄危害呈絲線,金針蟲害有孔眼,蠐螬齊茬根莖斷。
  • 一看紅彤彤,莊稼生火龍(紅蜘蛛
  • 小麥開花,螞蚱跳打。
  • 旱澇荒蝗緊相連。
  • 先澇後旱,螞蚱成片。
  • 杈多株矮心皺腫,玉米得了病毒病。
  • 蘋果梨子早疏果,密度適當產果多。
  • 三三見九少,二五一十多。
  • 棗步曲,危害大,防治不能過立夏。
  • 種地要三壯:人壯、地壯、牲口壯。
  • 畜是農家寶,全憑飼養好。
  • 人憑飯養,畜憑草養。
  • 沒有磚瓦難蓋樓,沒有草料難餵牛。
  • 夠不夠,三千六(一頭牲口一年吃3600斤乾草)。
  • 青草、格蕘,強似餵料。
  • 寸草鍘三刀,無料也上膘
  • 草細如加料。
  • 把草把料,牲口歡跳。
  • 把草把料馬沒飽,草料半槽頂住了。
  • 先草後料,四角拌到。
  • 勤添少給,無料也肥。
  • 先草後料,少給勤添,一直吃到亮了天。
  • 牛要餵飽,馬要夜草。
  • 馬無夜草不肥。
  • 同樣草,同樣料,不同餵法不同膘。
  • 牲口餵花草,無料也上膘
  • 飼料多樣,定時定量。
  • 馬吃寸草牛吃屑,豬吃糟糠能上膘。
  • 牲口越肥越頂戧
  • 若要牲口把膘保,千萬莫餵霉爛草。
  • 牛豬細草料,騾馬囫圇糧。
  • 餵豆餅,兩得利,肥了牲口壯了地。
  • 忙時餵嘴,閒時餵腿。
  • 馬無夜草不胖,牛不足飲不壯。
  • 牛喝一個大肚子,就能抵擋一陣子。
  • 常喂喂在腿上,現喂喂在嘴上。
  • 飲馬三提韁。
  • 草膘、料力、水精神。
  • 年驢月馬十天看老牛。
  • 客守貨,船掌舵,餵牛看著牛倒沫
  • 有病無病,倒沫為證。
  • 幹完活,驢打滾,牛倒沫。
  • 只要牛出滿鼻汗,不倒沫也能接著乾。
  • 養牛要知牛脾氣,餵養使活要仔細。
  • 勤刷毛,膘頭好,舒筋活血疾病少。
  • 一日三撓,等於加料。
  • 一日刷三刷,強如餵芝麻。
  • 好餵不如好使。
  • 飢無勁,飽無勁,不飢不飽才有勁。
  • 小毛驢,真格靠,黑白軸轉疾病少。
  • 長拉套,短駕轅。
  • 長犁、短耙、高吊磙。
  • 不怕使十天,就怕猛三趕。
  • 馬騎前,驢騎後,騾子騎當中。
  • 能馱千斤,不馱偏沉。
  • 毛驢脾氣怪,騎著倒比牽著快。
  • 懶驢上套屎尿多。
  • 一個槽上拴不住兩個叫驢。
  • 飼料多樣,豬體肥壯。
  • 豬吃百樣草,看你找不找。
  • 豬吃百樣草,發酵餵更好。
  • 豬菜切得細,如同加白米。
  • 熟食燜爛,一天斤半。
  • 先稀後稠,豬大如牛。
  • 有了水浮蓮,養豬不賠錢。
  • 豬餵一盆食,牛餵一把草。
  • 人下飯桌豬上槽。
  • 糟糠出豬,糞草出魚。
  • 一個豬娃不吃糠,兩個豬娃吃得香。
  • 槽內無食豬拱豬
  • 老母豬護崽十八天,豁出命來和狼乾。
  • 小豬崽,十八天,吃食不吃奶。
  • 豬要肥,吃飽睡。
  • 豬困長肉。
  • 牛欄要通風,豬圈要軟松。
  • 豬要餵好,窩乾食飽。
  • 乾槽淨,豬不生病。
  • 養豬無巧,圈乾食飽。
  • 溫食暖圈,一天斤半。
  • 冬天暖,夏天涼,伏天不要曬太陽。

相關詩詞

立夏左河水南國似暑北國春,綠秀江淮萬木蔭。
時病時蟲人撒藥,忽寒忽熱藥纏人。
犁田犁田
《立夏 》長卿
南疆日長北國春,螻蛄聒噪王瓜茵。
新嘗九葷十三素,誰家村西不稱人。
《立夏》陸游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寓言二首》賈至
春草紛碧色,佳人曠無期。
悠哉千里心,欲采商山芝。
嘆息良會晚,如何桃李時。
懷君晴川上,佇立夏雲滋。
凜凜秋閨夕,綺羅早知寒。
玉砧調鳴杵,始搗機中紈。
憶昨別離日,桐花覆井欄。
今來思君時,白露盈階漙。
聞有關河信,欲寄雙玉盤。
玉以委貞心,盤以薦嘉餐。
嗟君在萬里,使妾衣頻寬。
五月槐花飄香五月槐花飄香
《念奴嬌·壺中天》朱元夫
人生有酒,得閒處、便合開懷隨意。
況對壽、龜仙鶴舞,猶直壺天一醉。
蠶麥江村,梅霖院落,立夏明朝是。
樽前回首,去 年四月十二。
依舊洛里吟窩,華台書隱,心事無懷氏
偃鼠醯雞空擾擾,海月天風誰寄。
珠璧禎祥,鬥牛光景,預可占斯世。
先生出否,明 年方六十歲。
《日憶京師諸弟》韋應物
改序芳辰,煩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陰,公門晝恆靜。
長風始飄閣,疊雲才吐嶺。
坐想離居人,還當惜徂景。
鄉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間省墳客夔適逢此時悽然陸游
(一)
松陰系馬啟朱扉,粔籹青紅正此時。
守墓萬家猶有日,及親三釜永無期。
詩成謾寫天涯感,淚盡何由地下知。
富貴賤貧俱有恨,此生長廢蓼莪詩。
(二)
手持綠酒酹蒼苔,今歲何由疋馬來
清淚不隨春雨斷,孤吟欲和暮猿哀。
皂貂破弊歸心切,白髮淒涼老境催。
誓墓只思長不出,松門日日手親開。
《立夏前二日作》陸游
晨起披衣出草堂,軒窗已自喜微涼。
余春只有二三日,爛醉恨無千百場。
芳草自隨征路遠,遊絲不及客愁長。
殘紅一片無尋處,分付年華與蜜房。
《四月旦作時立夏已十餘日》陸游
京塵相值各匆忙,誰信閒人日月長?
爭葉蠶飢鬧風雨,趁虛茶嬾斗旗槍。
林中晚筍供廚美,庭下新桐覆井涼。
堪笑山家太早計,已陳竹幾與藤床。
四月二十八日作又行遍人間病不禁,
四月欲盡五月初,九十未及八十餘。
開口何曾談世事,收身且復愛吾廬。
立夏(立夏節)
《山中立夏用坐客韻》文天祥
歸來泉石國,日月共溪翁。
夏氣重淵底,春光萬象中。
窮吟到雲黑,淡飲勝裙紅。
一陣弦聲好,人間解慍風。
立夏詩畫/(近)吳藕汀
多年不見小黃魚,寄客何來櫻筍廚。
立夏將離春去也,幾枝蕙草正芳舒。
格致-立夏 黃志鋼
風雨陰晴總有時,路上幾人在躑躅?
秋去春來華發生,光陰悠然不復返。
問君心有何所寄,恰似細雨起波瀾。
人間世事多曲折,登高一覽皆通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