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食用毒蘑菇中毒事件

洛陽食用毒蘑菇中毒事件

河南洛陽市多個縣先後發生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已經造成14人中毒,2人因此死亡。毒蘑菇中毒事件時有發生,毒蘑菇中毒沒有特效解毒藥,毒素損害肝、腎等器官,死亡率極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洛陽食用毒蘑菇中毒事件
  • 地區:河南洛陽市
  • 事件: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
  • 已經:造成14人中毒,2人因此死亡
事件經過,防治,中毒處理,延伸閱讀,錯誤識別方法,

事件經過

7月22日中午,欒川縣獅子廟奧興鐵礦公司3人食用自采蘑菇後陸續發病。其中2名男性患者分別於7月25日和26日死亡。1名女性患者於7月26日轉入河科大一附院治療。  7月25日,洛寧長水鄉寧少武等5人在工地集體就餐,15小時後,先後出現噁心、嘔吐、頭暈等疑似中毒症狀,經鄉及縣醫院初步治療後,於7月27日晚轉入河科大一附院治療。之後,嵩縣、汝陽也陸續報告毒蘑菇中毒病例,其中,嵩縣3人,汝陽3人。
洛陽食用毒蘑菇中毒事件
2010年8月1日河南省食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預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事件。7月31日晚10時,河南省食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到報告,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近日先後收治了14名病人,均為食用毒蘑菇中毒。其中,7月22日中午,欒川縣獅子廟奧興鐵礦公司3人食用自采蘑菇後陸續發病,2名男性患者分別於7月25日和26日死亡。
河南省衛生廳通報說,目前,這14名患者,除兩人死亡外,有3人在重症ICU治療,其他症狀較輕患者在普通病房治療。為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河南省食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還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地組織有關部門開展執法檢查。加強對建築工地、學校食堂、集體食堂等餐飲服務單位的監督檢查.。對違反規定造成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防治

河南省衛生監督所副所長孫家振說,毒蘑菇中毒目前來說就沒有特效解毒藥,毒素會損害肝、腎等器官,死亡率極高。 他說,野生毒蘑菇分布廣泛,有些毒蘑菇在外觀上與食用蘑菇非常相似,不能單憑肉眼或經驗進行鑑別,不能以是否有蟲蛀或花紋等外觀進行鑑別。預防毒蘑菇中毒,最根本的就是別採食。野生資源請勿摘拿
劇毒蘑菇劇毒蘑菇

中毒處理

毒蘑菇中毒的一般處理方法
當誤食了毒蘑菇後,應及早治療,否則會引起嚴重的後果。治療中毒病人時應首先考慮幫助病人排除體內毒物,防止毒素繼續吸收而加重病情。中毒初期進行排毒對各中毒類型都是必要和有效的。催吐:可使用物理催吐或藥物催吐。如先讓病人服用大量溫鹽水,可用4%溫鹽水200~300ml或1%硫酸鎂200ml,5~10ml一次,然後可用筷子或指甲不長的手指(最好用布包著指頭)(安全的物件)刺激咽部,促使嘔吐;或者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用硫酸銅,吐根糖漿,注射鹽酸阿朴嗎啡等藥用催吐。注意孕婦慎用催吐。
洗胃:嚴重嘔吐者不必洗胃,如嘔吐次數不多時則不應放棄洗胃。洗胃越早越好,一般在攝入毒物4~6小時內洗胃效果最好。但即使超過6小時,甚至12~18小時仍可根據毒物的吸收狀況進行洗胃。洗胃一般採用微溫開水和生理鹽水。也可以用高錳酸鉀液(1:2000-5000),洗胃後可灌入活性炭為吸附劑,用法是取30~50g放入500ml溫開水中調拌成混懸,分多次口服或胃管注入胃內,或用蛋清等以吸附毒物。
導瀉:為清除腸道停留的毒物,可用10%硫酸鎂口服,進行導瀉,但有中樞神經系統、呼吸、心臟抑制的患者或腎功能不良者不宜用硫酸鎂。使用硫酸鎂可形成高鎂血症,引起鎂中毒。通常以硫酸鈉導瀉為好。還可以使用甘露醇或山露醇作為導瀉劑,特別是灌入活性碳後,更能增加未吸收毒物的排出效果。也有人建議口服蓖麻油30~60ml作導瀉劑。
灌腸:對未發生腹瀉的患者可用鹽水或肥皂水高位灌腸。每次200-300ml,連續2-3次。
輸液和利尿:早期可採用大量輸液,以使毒素從尿中大量排出。輸液可用10%葡萄糖、生理鹽水等,同時套用靜脈注射利尿劑,一般用速尿20~40mg或20%甘露醇250ml靜注,必要時可多次重複注射。但要注意進入液體平衡,還要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和對低鉀病人補充氯化鉀
不同中毒類型的處理方法
上述是毒蘑菇中毒後的一般處理。在實際處理過程中,還應在上述處理的同時,根據不同中毒類型採取一些不同的處理:胃腸炎型:可按上述一般的處理方法處理,特別是在初期進行催吐、洗胃和導瀉等加速毒物排出。
神經、精神型:含毒蠅鹼的毒蘑菇中毒,出現毒蕈鹼樣症狀,可使用阿托品;含異惡唑類衍生物的毒蘑菇中毒,出現精神錯亂,幻視等症,可用鎮靜劑等;由毒牛肝菌中毒引起小人國幻視症等精神症狀,可按精神異常處理。使用氯硫二苯胺治療。
溶血型:治療這類中毒合用的藥物有強的松、可的松碳酸氫鈉等,嚴重貧血者可採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輸血治療。
肝臟損害型:可採取綜合治療措施,及時進行以護肝為主的治療。除採取上述毒蘑菇中毒的一般處理方法外,還可使用如下解毒藥物:(1)巰基解毒藥,如二巰基丙磺鈉,二巰基丁二酸鈉等;(2)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3)N-乙醯半胱氨酸;(4)硫鋅酸(5)靈芝煎液;(6)水飛薊素;(7)大量維生素CB族維生素類;(8)同時還應進行護肝措施:給予營養豐富易於消化的物質,高滲葡萄糖液,適當加入普通胰島素鉀元素;其它護肝藥物,如肝泰樂肝寧肌苷肌苷酸鈉能量合劑等。這類型中毒在發病初期的胃腸炎期抓緊進行以解毒保肝為主的搶救治療非常重要,但由於它有潛伏期和假愈期,很容易錯過救治的良機。因這類中毒可同時使患者的腎臟等器官受損,會造成液體及水溶性物質代謝的不平衡,要在補液的同時特別注意使用利尿劑和補充電解質。廣東毒蘑菇中而致毒死亡的事件多由這類中毒造成。雖然目前對此尚無特效藥,但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曾與醫院合作,有用紫靈芝紫芝)煎液成功搶救重度中毒患者的例子,後來《食用菌》雜誌等也有過類似的報導。靈芝能夠起死回生的傳說,也許與它的這種解毒作用有關。國外則有使用硫鋅酸可搶救重度中毒病人的報導。
呼吸與循環衰竭型:目前仍未見有特效治療藥物,死亡率較高,只能以毒蘑菇中毒的一般處理方法進行處理,不過早期徹底洗胃排毒等措施仍然是有效的。
過敏性皮炎型:可使用安其敏、撲爾敏、苯海拉明氫化可的松維生素C等藥物。
無論哪一類型的毒蘑菇中毒,都應及早處理,同時儘快與有關醫院與衛生防疫部門(如: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州市十二人民醫院、事發當地醫院等)有關人員取得聯繫,以便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進一步的治療。如有可能,最好能保留或重新採集毒菌的樣本,送有關部門(如: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鑑定,這有助於確定毒素的種類及制訂合適治療方案。
上述方法僅供參考。蘑菇中毒的機理十分複雜,對於不同的蘑菇毒性及患者不同的體質,醫生常常要根據具體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救治措施。隨著科學的發展及臨床經驗的積累,醫護人員可能有更科學有效的救治方法。患者應耐心聽從醫生等專業人士的意見積極配合治療,不能大意,特別不要把“假愈期”誤認為痊癒好轉而中斷治療。

延伸閱讀

不要食用野生毒蘑菇
省衛生監督所副所長孫家振說,野生毒蘑菇大多長在山區,在外觀上與食用蘑菇非常相似,不能以是否有蟲蛀或花紋等外觀進行鑑別,也不能用民間傳說的“與大蒜、銀器一起煮後是否變色”等不科學方法進行鑑別。 毒蘑菇中毒沒有特效解毒藥,毒素損害肝、腎等器官,死亡率極高。入夏以來,河南氣溫較高,雨水充沛,野生蘑菇生長旺盛。為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省衛生廳呼籲廣大民眾特別是山區民眾一定做到不採、不買、不賣、不食野生蘑菇,慎防中毒。
洛陽食用毒蘑菇中毒事件
如何識別有毒蘑菇
如今,菜市場上出售的野生蘑菇甚多,因其味道特別鮮美,頗受大家喜愛,但據媒體披露,因誤食野生蘑菇而釀成悲劇的事故每年都有發生。為此,介紹識別毒蘑菇的方法。
一看生長地帶。 可食用的無毒蘑菇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櫟樹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濕的骯髒地帶。
二看顏色。 有毒蘑菇菌面顏色鮮艷,有紅、綠、墨黑、青紫等顏色,特別是紫色的往往有劇毒,採摘後易變色。
三看形狀。 無毒的菌蓋較平,傘面平滑,菌面上無輪,下部無菌托,有毒的菌蓋中央呈凸狀,形狀怪異,菌面厚實板硬,菌桿上有菌輪,菌托桿細長或粗長,易折斷。
四看分泌物。 將採摘的新鮮野蘑菇撕斷菌株,無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個別為白色),菌面撕斷不變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濃,呈赤褐色,撕斷後在空氣中易變色。
五聞氣味。 無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異味,如辛辣、酸澀、惡腥等味。
安全食用野生菌
專家介紹,首先把好採購關:採摘或選購野生菌時,應該注意既有菌托又有菌環的真菌很可能有劇毒;不熟悉的野生蘑菇不要採購;糞生真菌一般有毒,不要採摘。
在加工烹調時,要認真挑選、清洗野生菌,煮熟炒透後再吃。一般要用開水泡3分鐘到5分鐘,並多翻炒幾下。
中毒處理

錯誤識別方法

勿信不科學識別毒蘑菇方法
根據傳統的個別簡單方法和特定經驗來識別不同地方複雜多樣的毒菌和食用菌是造成誤食中毒的原因之一。廣東發生蘑菇中毒的事件中,部分受害者就是由於相信了一些不科學的“毒蘑菇識別方法”。據調查,曾多次有中毒者說他們認為“毒蘑菇與生薑、大蒜或大米相遇會變色”,他們所食用的是試過沒有變色的蘑菇,結果還是中毒了。目前民間流傳的許多“識別毒蘑菇的方法”都是不可靠的:
錯誤說法1—“顏色鮮艷的,或外觀好看的蘑菇有毒”。這“鮮艷”和“好看”本身就沒有具體絕對的標準。事實上色彩不艷、長相併不好的肉褐鱗小傘、秋盔孢傘等卻極毒。毒蠅傘很漂亮,不少蘑菇藝術品都是以它為原型創作的,它的確有毒;但同樣很漂亮的橙蓋鵝膏,卻是著名的食用菌。廣東毒性最大的致命白毒傘是純白色的,許多人卻誤認它無毒。錯誤說法2—“不生蛆、蟲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實際上,著名毒菌豹斑毒傘卻常常被蛞蝓攝食,不少有毒種類可以生蛆。
錯誤說法3—“與銀器、大蒜米飯一起炒或煮後變黑色的有毒”。這種錯誤流傳甚廣,實際上蘑菇毒素不會與銀器發生反應,這實為臆測的謬傳。
錯誤說法4—“受傷變色、流汁液者有毒”。其實這並不絕對,像松乳菇紅汁乳菇受傷處及乳汁均變藍綠色,卻是味道鮮美的食用菌。
錯誤說法5—“菌蓋上有、柄上有環和具菌托的有毒”。雖然這類菌有毒種類的比例較大,但也並非絕對如此。許多毒菌並無獨特的特徵,如,外觀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