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Guangdong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隸屬於廣東省科學院,是熱帶亞熱帶區域特色與優勢的微生物學科專業科研機構;重點科研領域包括微生物資源多樣性與前期開發、微生物生態與環境污染控制、微生物危害及其檢測與控制、微生物分子育種及生物轉化、食藥用菌生物技術與人類健康五個方面。
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中科院中南真菌研究室,於1964年經國家科委批准成立。1972年改為現名。
根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有人員20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72人,高級職稱人員42人。擁有10萬元以上儀器設備70多台(套),原值4000多萬元。專業館藏科技書刊2萬餘冊,其中外文書刊1萬多冊。有在讀研究生71名,其中博士生22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
- 外文名:Guangdong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 成立時間:1954年
- 主管部門:廣東省科學院
- 現任所長:吳清平
- 博士點:二級學科1個
- 專職院士:1人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先烈中路100號
歷史沿革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科研部門
設備資源
合作交流
科研成就
- 重大科技成果
- 歷年獲獎成果
獲獎日期 | 獲 獎 成 果 名 稱 | 獎勵等級 |
1978年 | 殺蟲桿菌-殺螟桿菌 | 全國科學大會獎 |
1979年 | 真菌室藥用組 | 廣東省科學大會獎 |
1979年 | 工業室細菌冶煉組 | 廣東省科學大會獎 |
1979年 | 香菇新法栽培和草菇栽培 | 廣東省科學大會獎 |
1979年 | 化學致癌物質微生物快速測定 | 廣東省科學大會獎 |
1979年 | 生物合成輔酶A粉針劑 | 廣東省科學大會獎 |
1979年 | 安絡痛 | 廣東省科學大會獎 |
1979年 | 細菌法提取蓮花山鎢礦含砷硫化礦中鈷的研究 | 廣東省科學大會獎 |
1979年 | 皮革防酶的研究 | 廣東省科學大會獎 |
1979年 | 30萬噸合成氨設備水質穩定劑-菌類部分的評試 | 廣東省科學大會獎 |
1979年 | 鼻咽癌病毒遺傳及環境因素等病因調查研究 | 廣東省科學大會獎 |
1979年 | 農用抗菌素的研究—井岡黴素工業生產研究 | 廣東省科學大會獎 |
1980年9月 | 用微生物法快速檢定化學物質致癌性 | 廣東省科技成果四等獎 |
1981年7月 | 雙酶法生產注射葡萄糖工藝和澱粉液化噴射器裝置的研究 | 廣東省科技成果四等獎 |
1982年11月 | 室內稻草栽培鮑魚菇的研究 | 廣東省科技成果三等獎 |
1983年11月 | 順糖二號白地霉的安全性和飼養效果研究 | 廣東省科技成果二等獎 |
1983年11月 | 短裙竹蓀室內栽培技術 短裙竹蓀栽培的研究 | 廣東省科技成果三等獎 |
1983年12月 | 短裙竹蓀室內栽培技術 短裙竹蓀栽培的研究 | 國家科技發明獎三等獎 |
1984年12月 | 糧食霉腐真菌及大米防霉保鮮研究 | 廣東省科技成果四等獎 |
1984年 | 蘑菇穀粒菌種的研究及套用 | 廣東省推廣套用科學技術研究成果三等獎 |
1986年 | 香菇段木新法栽培技術套用推廣 | 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廣東省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1986年 | 蟲草菌的研究 | 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
1986年1987年 | GM—530菌株選育研究 | 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廣東省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1986年 | 香菇“廣香47號”菌種引種試驗研究 | 廣東省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
1987年 | 廣東省鼎湖山粵北山區大型真菌資源調查 | 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廣東省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1987年 | 糞產鹼菌A-15的主要特性與水稻的聯合固氮作用 | 廣東省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1987年 | 選育家蠶抗病品種的基因工程研究 | 廣東省生物技術專項獎 |
1987年 | 溶壁酶(lywa uyme)及其套用效果 | 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廣東省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1987年 | 固定化酵母生產糖密酒精的研究 | 廣東省生物技術專項獎 |
1987年 | 谷氨酸產生菌選育及發酵工藝研究 | 廣東省生物技術專項獎 |
1987年 | 天然調味料---酵母抽提物的研製 | 廣東省生物技術專項獎 |
1987年 | 基因工程研究—草魚基因文庫構建 | 廣東省生物技術專項獎 |
1988年 | 粵北山區大型真菌資源調查 | 廣東省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1988年 | 電鏡結構和技術的改進及其套用在生物膜的研究 | 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廣東省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1988年 | 飼料防霉藥劑“飼防Ⅰ號”的研究 | 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廣東省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1989年 | 谷氨酸突變株選育及發酵工藝研究 | 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廣東省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1989年 | 粵東、粵中、粵西大型真菌資源調查 | 廣東省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1990年 1991年 | “廣香-51”號香菇菌株引種試驗研究 | 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廣東省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1991年10月 | 微生物在工業污染源治理中的套用研究 | 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1992年 | 水稻耐氨固氮菌的套用 | 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廣東省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1992年 | 廣東山區綜合科學考察 | 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廣東省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1992年 | 谷氨酸突變株選育及發酵工藝研究 | 廣東省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獎勵基金會研究開發獎三等獎 |
1992年 | 不致齲齒的新型甜味劑帕拉金糖的研製 | 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廣東省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1992年 | 香菇種質的採集,保藏和理想菌株選育研究 | 廣東省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
1992年 | 香菇及其下腳料鮮香味提取技術和套用研究 | 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廣東省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1993年 | 《噬菌體圖譜》 | 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廣東省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1994年 | 用DNA轉化選育L—谷氨酸菌用DNA轉化培育L—谷氨酸產生菌 | 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廣東省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1994年 | 河源市工業發展總體規劃(1991-2000年) | 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廣東省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1995年 | 甘孜州食用菌資源調查 | 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
1997年1996年1996年 | 採用高產苷技術生產肌苷 | 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廣東省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1996年 | 一品鮮調味型酵母提取物 | 廣東省輕紡工業廳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1996年 | 濃香花生油中黃麴黴毒素的生物學法研究 |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1997年 | 廣東大型真菌志 | 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廣東省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1997年 | 天然調味料酵母抽提物的研製 | 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廣東省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1998年 | L—蘋果酸高產菌種選育及其發酵工藝研究 | 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廣東省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1999年 | 海南傘菌初志 | 廣東省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2000年 | 經濟真菌資源學研究 |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二等獎 |
2001年 | 抗干擾微生物培養基研究 |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2001年 | 海南傘菌初志 |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
2002年 | 中國小煤炱目分類與編志研究 |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2002年 | 生物強化技術在油制氣廢水處理工程中的套用研究 |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
2002年 | 梅州柚優質高產和綜合開發研究 |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2002年 | 抗干擾微生物培養基研究 | 中國科協、國家經貿委“千廠乾會協作”行動優秀成果獎 |
2003年 | 食用菌產業化示範 |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2003年 | 水質總氯、余氯及臭氧快速測定試劑盒(牌子) | 2003年廣州市優秀專利項目 |
2004年 | 食品生物安全和質量監控產品的研究與開發 | 2002-2003年度東山區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2004年 | 多組織核酸分子膜的開發研究 |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
2004年 | 西藏經濟真菌資源調查與開發利用研究 | 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
2005年 | 高效廣譜水性塗料防霉抗藻劑的研究開發 |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
2006年 | 微生物除臭技術及產品研發 | 廣州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20061208 | 中國熱帶亞熱帶森林高等真菌多樣性研究 | 貴州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2007年3月 | 中國靈芝及其它真菌研究 | 海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2007年4月 | 番茄和茄子主要病害可持續控制技術及套用研究 | 廣東省農科院科學技術一等獎、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二等獎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2008 |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
2007年6月 | 生物強化技術處理油制氣廢水的方法 | 2007年廣東專利優秀獎 |
2007年5月 | 含氨氮和多環芳烴類毒害性廢水的微生物處理新技術 | 廣東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一等獎 |
2007年12月 | 國家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一等獎 | |
2007年8月 | AM真菌生物學效應和提高植物抗青枯病的機制研究 | 廣東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
2007年12月 | 食用菌優質高效大規模生產關鍵技術研究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08年1月 | 華南及鄰近地區森林高等真菌多樣性研究 | 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2008年5月 | 生物強化技術治理高濃度氨氮和多環芳烴類毒害性廢水 |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2006.06 | 細胞固定化技術在高鹽稀態醬油中的套用 | 中山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0907 | 中國華南及鄰區森林大型真菌多樣性研究及其套用 |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200907 | 微生物及植物多糖對水產動物生理機能的調控及套用研究 |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
201003 | 食品微生物安全快速檢測與控制技術研究 |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201001 | 新型免疫調節劑全靈芝系列產品的研製 | 廣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0903 | 一種全靈芝的生產方法 | 廣東專利優秀獎 |
200904 | 優稀食用菌周年安全高效栽培和加工的研究與示範 | 廣東省農科院科學技術二等獎 |
200912 | 食品微生物安全研究及其快速監控技術開發 | 2009年度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201011 | 食品微生物安全快速檢測與高效控制技術 | 2010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1102 | DB44/T 462-2008金針菇 | 廣東省標準創新貢獻獎三等獎 |
201108 | 一種生物除臭方法及其裝置 | 廣東專利獎優秀獎 |
201203 | 叢枝菌根真菌生態生理及提高植物抗逆性研究 | 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
201302 | 食藥用菌工廠化生產與精深加工關鍵技術 | 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
201302 | 珍稀新品種真姬菇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 | 廣東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
201302 | 造紙微生物控制工程套用技術開發 | 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
201307 | 瓶裝飲用水溴酸鹽控制方法 | 廣東專利獎金獎 |
201307 | γ-聚谷氨酸產生菌及利用該菌株製備γ-聚谷氨酸的方法 | 廣東專利獎優秀獎 |
201312 | 瓶裝飲用水溴酸鹽控制方法 | 中國專利優秀獎 |
資質證書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教學建設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核心理念
院所精神
- 振興中華的愛國主義精神。
- 團結友愛的團隊精神精神。
- 愛所如家的主人翁精神。
- 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
- 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
- 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
- 奮力拚搏的競爭精神。
- 尊重職工的民主精神。
- 尊重科學的求實精神。
- 全心全意的服務精神。
科普成果
- 科學傳播
- 科普基地
機構領導
歷任領導
姓名 | 任職時間 |
郭俊 | 1998.01-2007.01 |
丘元盛 | 1993.12-1998.01 |
何能波 | 1986.08-1993.12 |
賀鷹摶 | 1984.03-1986.08 |
陸大京 | 1979.04-1984.03 |
簡浩然 | 1979.11-1984.03 |
李康壽 | 1979.03-1979.12 |
鄧書群 | 1964年-1966年 |
參考資料: |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 具體分工 |
所長:吳清平 | 負責全面工作,綜合協調 分管人事、成果轉移及轉化、保密、檔案 分管部門:辦公室 |
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兼紀委書記、副所長:朱紅惠 | 分管黨務、共青團、職代會、工會、紀檢、監察、審計、所務公開、政務信息與對外宣傳、計畫生育 分管部門:人保部(黨委辦公室、紀檢辦公室) 分管公正性監督檢測,協管人事 協管部門:科技業務部(質管部) |
副所長:孫國萍 | 分管科技業務、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公共實驗室(重點實驗室)日常管理、外事、研究生教育、科普和學會、協會、生產力促進中心 分管部門:科技業務部 |
副所長:鄒衛玲 | 分管條件、財務、勞動工資 分管部門:財務部 |
副所長:章衛民 | 分管行政後勤和安全、基建、老幹部工作 協管部門:辦公室 |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