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市防震減災工作的通知》是2008年10月31日泉州市人民政府發布的一則通知。
一、進一步提高地震監測預報能力和水平要加快泉州市地震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實現各縣(市、區)“防震減災宣傳網、地震監測網和地震災情速報網”信息的實時傳輸,確保地震速報和地震災情信息報送的及時、暢通,為各級政府搶險救災和社會穩定提供第一手資料。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進一步強化地震部門的職責,加強地震監測預報設施建設,確保我市14個數位化地下流體綜合前兆台站、強震動觀測台網(台陣)、鑽孔體應變台站等地震台網的正常運轉,充分發揮其地震監測作用,準確連續地為上級地震部門提供地震前兆監測觀測資料。
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大防震減災事業經費的投入,在保障地震部門人員經費、公用經費的基礎上,每年應根據當地防震減災業務工作的需要,適當安排相應的專項經費,專門用於保障監測預報、編制編修抗震防災規劃、開展抗震防災科學研究、建築物抗震性能普查、宣傳教育、應急救援以及信息管理系統的維護更新等工作。
二、認真組織實施《泉州市城市抗震防災規劃》,抓緊完成各縣(市、區)抗震防災規劃的編制工作
《泉州市城市抗震防災規劃》(2002-2020)(以下簡稱《規劃》,已經市政府批准實施。各相關縣(市、區)要嚴格按照《規劃》要求,抓好本轄區抗震防災規劃管理工作;尚未編制抗震防災規劃的縣(市、區)要在2009年底前完成本轄區抗震防災規劃編制工作,並與本縣(市、區)城市總體規劃同步實施。
市及縣(市、區)在制定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港口、礦產資源等規劃和城鎮規劃時,必須充分考慮潛在的地震危險,與本級抗震防災規劃相銜接並同步實施。要抓緊各村鎮建設規劃的編制和修編工作,把民居抗震設防要求作為村鎮建設規劃的重要內容。
三、全面提升學校、醫院等公共、民用建築物的抗震防災能力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第11次常務會紀要精神,儘快統籌規劃,採取措施,切實加強和提升我市特別是各類學校、醫院等公共、民用建築物抗禦地震災害能力。
要優先推進學校、醫院中存在安全隱患建築物的抗震改造工作,抓緊摸清底子,搞好抗震防災規劃,在科學統籌安排的基礎上,分期、分批、分類、分步組織實施。要安排好財政資金投入,並注意引導社會資金,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參與和支持。工作的推進、經費的籌措按照分級管理,責任到單位,責任到人。要拿出詳細的工作計畫,具體改造項目按程式報批和組織實施。其他公共、民用建築物抗震改造工作,也要分“輕重緩急”逐步推進,各地應在充分了解掌握本轄區建築物抗震性能詳細數據的基礎上,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引導業主按當地建設、地震部門的要求,自覺地進行改造加固。
各級各部門要加強指揮機關、供電供水供氣、人員密集場所和地震中易產生次生災害等不符合抗震設防要求的生命線工程、重要建築及重要古建築的抗震鑑定和加固工作,加強文物的抗震保護;同時,把好抗震審批關口,嚴格新建、改建、擴建工程抗震防災的審批和監管工作,堅決杜絕不符合建築部門抗震標準要求的建築物落地。
市地震局、建設局、教育局、衛生局等主管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認真督促各縣(市、區)、市直有關單位按市政府統一部署和要求,認真制定計畫,抓好提升學校、醫院等公共、民用建築物抗震防災能力工作的落實。
四、全面推進農村地震民居安全工程建設
我市沿海各縣(市、區)都存在大量的石結構房屋,抗震能力差,存在嚴重的地震安全隱患。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全面推進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設的重要性,按照職責分工,建立工作協調機制,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共同做好農居工程的組織領導和實施工作。要按照建設海峽西岸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部署,堅持農居工程同新農村建設一起抓,堅持抗震安全同經濟實用相結合,堅持“重點防禦、試點先行、逐步推開”的工作原則,不斷增強廣大農居防震減災意識,全面提高農居抗震安全和防禦地震災害的能力,爭取在10年內按照輕重緩急,分期分批改造各縣(市、區)的石結構房屋,消除農村民居地震安全隱患。
五、進一步提升交通基礎設施抵禦地震災害和搶通保通能力要全面提升交通基礎設施抵禦地震的能力。堅持公路建設抗
震設防標準,保證新建公路的抗震能力。切實加強對現有公路的維護和管理,加快危橋改造步伐,加大趕超力度,減少超重車輛對道路、橋樑的潛在危害,進一步加強公路安全隱患路段的排查和整治,努力保持並不斷提高現有公路的抗震防災能力。
要加強應急運輸體系建設和完善應急預案。建立健全緊急情況下運力徵集、調用時間,形成應急網路體系,迅速投入搶險救災,確認應急救災物資、人員等第一時間運抵災區。
要全面加強公路搶修保通的應急能力建設。加強地理信息資
料收集、遙感技術開發套用等基礎工作,一旦公路遭到地震破壞能夠迅速準確地對公路受損情況做出檢測和評價,為搶修保通提供準確依據。建立迅速恢復公路運輸的保障體系,提高公路保通的快速反應和應急求援能力。
六、全面加強水利設施應急搶險工作
進一步加強病險水庫和重點江河堤防險工險段的除險加固,對重點江河堤防險工險段及其他易出現險情的水利設施全面做好隱患排查工作,落實各項除險加固的各項措施。
建立水利設施抗震搶險和應急修復工作協調機制。一旦發生地震災害,能迅速研究部署震損水庫、堤防等水利設施的搶險和應急修復工作,並制定落實災區生活用水、生產應急用水、城市備用水源水庫的具體方案。
全面落實水利設施應急搶險措施。完善水利設施抗震應急預案,地震災害發生後,確保受損情況的檢查核實,迅速展開除險加固工作;制定應急避難方案,做好受危民眾的安全撤離安置工作。
七、全面加強應急救援物資儲備和建設救災儲備倉庫
市民政局要根據市政府第11次常務會議紀要精神,抓緊提出加強市級救災物資儲備庫建設的意見。各縣(市、區)要根據不同區域的抗震救災任務及其它自然災害的救災需求,大力加強縣級救災物資儲庫建設,統籌規劃新建或改擴建一批救災物資儲備庫,切實提高我市防災抗災的物資儲備能力。
加強救災物資的儲備和供應。市、縣兩級政府應根據抗震救災的要求,科學安排救災物資的儲備種類和數量,尤其是要保障救災帳篷、棉被、衣褲和應急發電機、照明設備等物資的儲備;加大糧食、食用油、飲用礦泉水、藥品、燃油等救災物資日常儲備,建立基本生活用品的緊急採購機制和預案,確保抗震救災應急基本生活用品需要。
八、全面開展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教育,提高應對地震災害的自救互救能力
各級宣傳部門要充分利用各類新聞媒體,設立專欄,提高地震科普知識宣傳普及的力度,做到防震減災知識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各級黨校要開設地震災害應急處置講座,以此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危機管理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各級各類學校要將防震減災知識作為專題教育的內容,開設地震等安全知識課程,加強在校學生的培訓教育,增強廣大學生防震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要積極創建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全面推進中國小校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
要加強防震避震應急演練。各級各部門要在地震部門指導下制定防震避震應急演練方案,有計畫地組織轄區內的機關、大型企業和中國小校定期開展防震避震應急演練,尤其是要強化在校學生防震避震應急演練。各縣(市、區)要及時總結經驗評選一批地震應急避災示範學校和示範單位,以點代面,以此推動社會各界和人民民眾的應急避災能力的提高。
市科技館要做好地震科普展館和“地震模擬振動台”的日常管理和維護,從各種渠道增加參觀體驗人流量,真正發揮其作用。
要建立完善抗震防災輿論宣傳機制。健全完善各級政府應對重大地震災害的新聞發布制度,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及時將震情、災情信息通過正常渠道向社會公開,確保人心安定和社會穩定。
九、全面提高抗震救災組織指揮和應急救援能力
建立健全高效的地震應急搶險指揮系統。進一步健全完善市縣兩級抗震救災機制,構建上下貫通、左右協調、前後銜接、協調順暢、保障有力的組織指揮體系。
要統籌現有各級各部門行業救災救援力量。在加強對地震災害緊急救災專業隊伍建設的同時,對現有的各行業、各部門救災救援力量進行統籌整合,全面掌握救災救援力量的基本情況,建立完善統一指揮、統籌調度的工作機制;並加強對救災救援知識的培訓和應急演練,確保一旦發生地震突發災害情況,能夠集中統一組織開展救災救援工作。各級電信主管部門和各電信運營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應對自然災害的通信保障應急預案,建立在重大地震災害條件下迅速恢復通信的保障機制和物資儲備制度。
各級各有關單位要認真總結汶川特大地震應急搶險的經驗,結合本地實際,根據本級抗震防災規劃的要求,進一步完善避震疏散管理體系,完善現有的地震應急預案,提高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要加強對啟動地震應急預案的演練,使政府各部門熟悉掌握啟動預案的步驟、程式、方法,加強協調、配合確保預案啟動及時,運轉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