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通知》(川府發〔2005〕6號)精神,為加強我市防震減災工作,現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請認真貫徹執行。
一、充分認識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性,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
地震是一種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自然災害,具有突發性很強、破壞性大、損失嚴重、難以預測等特點。我市位於龍門山斷裂帶, 一直被列為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隨著我市經濟的發展,人口密度增大,基礎設施、生命線工程不斷增多, 一旦發生破壞性地震將會造成更為巨大的損失。因此,做好防震減災工作愈來愈重要。防震減災是國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各級政府要深刻認識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居安思危, 常備不懈,未雨綢繆,切實把防震減災工作抓緊、抓好。
二、突出工作重點,提高綜合防禦能力
(一)提升地震監測能力。加強地震台網建設,建設管理好全市9個強震台,對青川地震台監測儀器及劍閣地震台電磁波觀測儀進行數位化改造,完善市地震局的災後評估系統建設。認真貫徹《地震監測管理條例》和《四川省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保護規定》,依法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城鄉各類建設立項單位涉及對地震觀測造成影響的,應事先徵求地震部門的意見並作出調整。
(二)提高地震預報和應急決策管理水平。落實震情跟蹤措施,建立震情跟蹤長效機制。地震部門要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加強分析會商,加強地震預報對策研究,努力實現有減災實效的短臨預報。制訂規範的信息發布辦法,在加強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提高民眾防震減災意識和應對地震災害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礎上逐步適時、適度地向社會發布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和重點危險區判定信息,使民眾了解所在地區的地震危險程度,採取相應的防禦對策措施。震災發生後,要及時、快速地發布災情和救災工作等方面的信息。
(三)切實加強群測群防工作。各縣區應推進地震巨觀測報網、地震災害速報網和地震知識宣傳網建設,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群測群防網路體系。 因地制宜地開展地下水、氣體、動植物、氣象氣候等地震巨觀異常觀察,充分發揮群測群防在地震短臨預報、災情信息報告和普及地震知識中的重要作用。
(四)大力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地震、教育、科技、農業、水利、氣象等部門及城市社區要制訂防震減災宣傳教育計畫,建立和完善宣傳網路,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活動。教育、地震部門要把防震減災知識納入中國小課外讀物和科普活動中,逐步在每個縣(區)要建立一所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共同做好對全市中小學生的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 要把防震減災知識宣傳納入文明社區活動和“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活動中。市、縣(區)新聞媒體要進一步支持防震減災知識宣傳工作,提高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效果。市、縣(區)地震部門要組織防震減災宣傳“大篷車”開展流動宣傳。
(五)切實做好城市建設的地震安全工作。國土利用和城鄉規劃必須依據地震活斷層探測與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進行。2015年前完成市、縣(區)城市的震害預測和地震小區劃工作。要把抗震設防要求作為項目可行性論證、工程設計和施工審批的必備內容,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管理與監督。
2010年前市、縣(區)人民政府要完成市、縣(區)城市的建築物抗震性能普查,搞好抗震加固或改造。認真貫徹《四川省大型水庫地震監測管理規定》,重視水庫地震安全工作,對水庫(水電站)特別是危險水庫、城鎮上游或位置重要的水庫,易燃易爆易泄漏有害物質重大建設工程、生命線工程, 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和保險加固。及時改造和加固各級各類危、舊校舍。
(六)逐步實施農村地震安全農居工程。高度重視並儘快改變農村民居基本不設防的狀況,提高農民的居住安全水平。要把防震減災知識普及到鄉(鎮)、村及農戶,使廣大農民把建設安全農居變為維護自身安全的自覺行動。 市、縣(區)建設、地震部門要組織專門力量開發推廣科學合理,經濟適用,符合當地風俗習慣, 能夠達到抗震設防要求,不同戶型結構的農村民居建設圖圖集和施工技術並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縣(區)人民政府要通過政策引導和扶持,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組織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示範工程”, 總結經驗, 以點帶面,提高農村民居抗震能力。
(七)不斷提高地震應急水平。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科學地編制、修訂地震應急預案,地震應急預案要突出以人為本,
地震是一種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自然災害,具有突發性很強、破壞性大、損失嚴重、難以預測等特點。我市位於龍門山斷裂帶, 一直被列為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隨著我市經濟的發展,人口密度增大,基礎設施、生命線工程不斷增多, 一旦發生破壞性地震將會造成更為巨大的損失。因此,做好防震減災工作愈來愈重要。防震減災是國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各級政府要深刻認識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居安思危, 常備不懈,未雨綢繆,切實把防震減災工作抓緊、抓好。
二、突出工作重點,提高綜合防禦能力
(一)提升地震監測能力。加強地震台網建設,建設管理好全市9個強震台,對青川地震台監測儀器及劍閣地震台電磁波觀測儀進行數位化改造,完善市地震局的災後評估系統建設。認真貫徹《地震監測管理條例》和《四川省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保護規定》,依法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城鄉各類建設立項單位涉及對地震觀測造成影響的,應事先徵求地震部門的意見並作出調整。
(二)提高地震預報和應急決策管理水平。落實震情跟蹤措施,建立震情跟蹤長效機制。地震部門要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加強分析會商,加強地震預報對策研究,努力實現有減災實效的短臨預報。制訂規範的信息發布辦法,在加強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提高民眾防震減災意識和應對地震災害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礎上逐步適時、適度地向社會發布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和重點危險區判定信息,使民眾了解所在地區的地震危險程度,採取相應的防禦對策措施。震災發生後,要及時、快速地發布災情和救災工作等方面的信息。
(三)切實加強群測群防工作。各縣區應推進地震巨觀測報網、地震災害速報網和地震知識宣傳網建設,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群測群防網路體系。 因地制宜地開展地下水、氣體、動植物、氣象氣候等地震巨觀異常觀察,充分發揮群測群防在地震短臨預報、災情信息報告和普及地震知識中的重要作用。
(四)大力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地震、教育、科技、農業、水利、氣象等部門及城市社區要制訂防震減災宣傳教育計畫,建立和完善宣傳網路,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活動。教育、地震部門要把防震減災知識納入中國小課外讀物和科普活動中,逐步在每個縣(區)要建立一所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共同做好對全市中小學生的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 要把防震減災知識宣傳納入文明社區活動和“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活動中。市、縣(區)新聞媒體要進一步支持防震減災知識宣傳工作,提高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效果。市、縣(區)地震部門要組織防震減災宣傳“大篷車”開展流動宣傳。
(五)切實做好城市建設的地震安全工作。國土利用和城鄉規劃必須依據地震活斷層探測與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進行。2015年前完成市、縣(區)城市的震害預測和地震小區劃工作。要把抗震設防要求作為項目可行性論證、工程設計和施工審批的必備內容,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管理與監督。
2010年前市、縣(區)人民政府要完成市、縣(區)城市的建築物抗震性能普查,搞好抗震加固或改造。認真貫徹《四川省大型水庫地震監測管理規定》,重視水庫地震安全工作,對水庫(水電站)特別是危險水庫、城鎮上游或位置重要的水庫,易燃易爆易泄漏有害物質重大建設工程、生命線工程, 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和保險加固。及時改造和加固各級各類危、舊校舍。
(六)逐步實施農村地震安全農居工程。高度重視並儘快改變農村民居基本不設防的狀況,提高農民的居住安全水平。要把防震減災知識普及到鄉(鎮)、村及農戶,使廣大農民把建設安全農居變為維護自身安全的自覺行動。 市、縣(區)建設、地震部門要組織專門力量開發推廣科學合理,經濟適用,符合當地風俗習慣, 能夠達到抗震設防要求,不同戶型結構的農村民居建設圖圖集和施工技術並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縣(區)人民政府要通過政策引導和扶持,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組織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示範工程”, 總結經驗, 以點帶面,提高農村民居抗震能力。
(七)不斷提高地震應急水平。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科學地編制、修訂地震應急預案,地震應急預案要突出以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