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州古城

沂州古城

沂州古城舊址是古代沂州府的治所地,遺址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今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老城關);歷史上的沂州於北周時期由北徐州改置而來,轄區其範圍包含過今魯南蘇北一帶。清朝升為沂州府, 置附郭蘭山, 領共6縣1州。

沂州古城文旅項目位於原址東北方向約8公里處的河東區境內。占地面積1700餘畝,按明清沂州的城市格局修建,東到鎮海門,東西軸西起瞻蒙門,南北軸南起望淮門,北到宗岱門。城內修復有、沂州府衙、沂州塔、平野台等沂州城標誌性建築景觀。

2022年,被評定為“3A級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沂州古城
  • 外文名:The ancient city of Yizhou
  • 地理位置: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濱河東路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 占地面積:1.33 km
  • 著名景點瞻蒙門王羲之故居五賢祠城隍廟
  • 電話區號 :0539
  • 郵政區號:276000
歷史沿革,古城淵源,古城新建,地理位置,位置境域,氣候,古城舊址,城池格局,街巷沿革,街巷名類,現存古蹟,景區簡介,古城榮譽,旅遊信息,交通,免費政策,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沂州古城
瞻蒙門
沂州因沂河而得名。沂州最早由北周置,治即丘縣(蘭山蘭山街道古城村)。不久東移琅琊治所開陽故城(今臨沂城關),隋改名臨沂縣。其範圍曾包含過今魯南的臨沂全部、棗莊東部,魯中沂源新泰,還有魯東南的日照全部,以及蘇北一帶。
沂州古城
臨沂老城門(清末)
清朝升為沂州府, 置附郭蘭山縣,降莒州散州,屬沂州府。 領蘭山郯城費縣沂水蒙陰日照莒州,共6縣1州。

古城淵源

春秋魯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古城建立伊始名啟陽城。《春秋》載:“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季孫斯、叔孫州仇帥師城啟陽。”原城為夯土城,魯國為抵禦晉國,派季孫斯叔孫州仇帥師在此建城駐防,成為魯國國防重鎮。戰國七雄逐鹿,齊國軍師孫臏,在城南馬陵古道,大敗魏國大將龐涓。
沂州古城
沂州關帝廟(清末)
公元前157年,為避漢景帝名諱,啟陽城易名開陽城,設開陽縣於此。《水經注》載:“治水,又東南流,注於沂;沂水又南,經開陽縣故城東”。
東漢時,古城稱為琅琊。公元80年,琅琊國國王劉京,把國都由莒縣遷至開陽城,自此開陽始稱琅琊。
沂州古城
沂州琅琊故郡
魏晉時期歷代均封有琅琊王,開陽城也一直作為琅琊國都,直到西晉末年,這裡仍是琅琊王司馬睿的潛邸。爾後改為琅琊郡,琅琊作為古城稱謂仍長期沿用。
北周時,古城稱為沂州。《北周地理志》載:“沂州,後魏置北徐州,北周改為沂州。”《太平寰宇記》載:“周武王宣政元年改北徐州置沂州。以州城東臨沂水,因以名之。”
沂州古城
沂州平野台(清末)
隋朝時,公元596年從即丘縣分置併入臨沂。《臨沂縣誌》載:“大業初(公元605年)並即丘入焉”。606年,臨沂縣治遷移到臨沂城內,於是古城始用“臨沂”的名字。隋朝末年,這一帶連年大戰,民間傳說,羅成將軍戰死在城南陷泥河裡。
元朝在沂州設分元帥府,統帥軍隊在魯南、蘇北駐防。元末魯南、蘇北一帶戰亂,人煙稀少,土地荒蕪,明朝除強迫山西遷民外,還實行軍墾屯田。
明朝初期沿用前制,洪武元年重修為磚城,還在東西南大門外建有瓮城,同時有派出機構布政司、都察院、兵河道等,統轄魯南、蘇北數州。另外還有射鋪、總鋪、營房、糧倉、儒學、普昭寺(書聖王羲之故居)、鼓樓、寺廟。大量機構為沂州帶來繁榮,也為臨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沂州古城
琅琊王冢(1938)
公元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升為沂州府,至1913年(民國二年)撤銷沂州府建制,使用沂州之名長達1335年。
1937年,臨沂城內手工業發展良好、商貿繁榮,有各種商號200多家,成為魯南重要商埠。

古城新建

2016年5月28日,臨沂中心城區首個投資過百億元的綜合文化旅遊項目——沂州古城項目在臨沂市河東區舉行開工儀式。
沂州古城
沂州古城情景街區(一期)夜景
2020年10月2日,沂州古城情景街區開街。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沂州古城情景街區位於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南京東路以北智聖路以西。
沂州古城舊址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

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不低於0℃,年積溫介於3200℃~4500℃,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四季分明,是亞熱帶與溫帶之間的過渡氣候。

古城舊址

城池格局

明洪武元年重修為磚城明朝初期沿用前制,沂州城城南北門錯落,東西門在一條直線上,由此形成的東西大街,成為臨沂古城的中軸線,舊稱北大街,現稱蘭山路。
沂州古城
沂州城郭圖(明木版圖)
明初在修磚城的同時,還在東西南大門外建有瓮城,瓮城是城門外的小城,作為戰時防禦工事。東西門的瓮城,小門一律朝北,南門瓮城小門朝西。
沂州衛在城西門,一衛大抵5600人,除在陸地設防外,還在連雲港、日照等沿海設海防。
沂州布政司坐落在臨沂城東門裡,為山東布政司的派出機構,統轄魯南、蘇北數州。
沂州察院坐落在中軸線中段,為山東都察院派出機構,掌監察執法,巡按魯南、蘇北各州縣,考察州官、縣官。
沂州古城
晉代普照寺(1989年修復)
臨沂城東的沂河,明朝時水很深,和江淮等河流相通,水運可以直達南京。

街巷沿革

沂州古城的街巷歷史悠久。但明以前的街巷,因時代久遠、史籍缺載,已無從考證。1608年(明萬曆卅十六年)版的《沂州城郭之圖》,是臨沂現存最早的城關圖。
沂州古城
沂州古城東西大街(清末)
明代城牆外設有山川社稷壇、風雲雷雨山川壇、郡歷壇和演武場、八蜡廟、東嶽廟、歇馬亭等。城牆上留有東、西、南、北4個城門。
明代城牆內有一橫兩縱三條主街,分別通向四個城門。橫街稱為“東西大街”(今蘭山路東段),貫通了東西兩個城門,是老城的東西軸線,為老城的主幹道,也是城內最長的一條街,沂州府坐落在此街東段路北,離東城門百餘米,儒學(今孔廟處)、洗硯池、普照寺等坐落在此街西段路兩邊。
明代兩條縱街分別稱為“南大街”、“北大街”。南大街的北首正對沂州府的大門,南頭通到南城門,北大街的南端與東西大街相通,向北通到北城門,因老城的南北城門錯開了,所以這兩條南北街並不在一條直線上。
沂州古城
城外小道(清末)
民國初年臨沂街巷。城內已增至3橫3縱6條主街道。東西向的自北向南依次為東西大街、洗硯池、考棚街,南北向的自東往西以依為南大街、北大街、茶棚街。
1935年《續修臨沂縣誌》附《臨沂縣城略圖》,標示舊城和南關內的街巷星羅棋布,如蛛網般錯綜相連,南大街為條石鋪築。

街巷名類

一為寺廟堂所類,如五賢祠街、城隍廟街、東嶽廟街、八蜡廟街、普照寺巷、大寺前(後)巷、武廟巷、火神廟前(西)巷、財神廟巷、文昌宮巷、關帝廟巷、魁星閣巷、東(西)朝陽寺巷、清真寺巷等名稱,富有宗教色彩。
沂州古城
沂州府美國教會醫院(清末)
二為古蹟名勝類,如書院街、考棚街、洗硯池街、黌學前巷、鼓樓台巷、庠門裡巷、石牌坊巷等名稱,標誌古人古地,象徵著古老文明。
三為衙署兵營類,如蘭山路、東(西)馬道巷、南(北)倉房巷、馬號巷、沂蘭巷、小教場巷、協台前(後)巷、箭道巷、營坊巷、東(西)更道巷等,則是當時政治軍事活動的印證。
四為地貌風物類,如馬石猴巷、挑水巷、塘子巷、西小山巷、竹林巷、煤山後巷、牆縫巷、西九彎巷、北三孔橋西(東)巷、喇叭巷、梭頭巷、轆轤把巷、菱角汪巷、斜街子巷等,代表著這一地方的顯著特徵。
五為蔬菜經營類,如潘家園巷、楊家園巷、丁家園巷、趙家大園巷、張家大園巷、姜園街、姜園西(後)巷等,均以當時在此居住的蔬菜園地經營大戶命名。
沂州古城
王右軍洗硯池遺址(清末)
六為商業市場類,如八小集街、窯貨市巷、蘆花市巷、靛市巷、糧食巷、鹽店巷等,代表明、清時形成的集市交易場地,南當鋪巷、仁泰巷等,代表商業老字號,這些街巷名稱,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也說明了市區發展的情形。
七為姓氏家族類,如顏巷口街、薛家巷、白家巷、翁家巷、鄭家巷、楊家巷、伏家巷、劉宅後巷等,指的是歷代臨沂城內的知名人家。
八為吉祥嘉言類,如聚福巷、公平巷、先知巷、正氣巷等,也打上了街巷產生、衍變的烙印。地名是傳統的外現,這些各有來歷和故事的街巷稱謂,帶有鮮明的時代特點,既體現了自身的自然地貌,又體現了舊城的社會風情、經濟特色及豐厚的文化底蘊。

現存古蹟

王羲之故居位於臨沂市蘭山區洗硯池街20號,為古典園林式建築。公元303年,王羲之生於琅琊臨沂(今臨沂市蘭山區)。少年時隨家族南遷會稽山陰,舍故宅為佛寺,佛寺歷經興廢。後易名普照寺,沿襲至。
沂州古城
王羲之故居
五賢祠原名景賢祠,明嘉靖年間沂州知府何格倡建。原址在臨沂城南關,清乾隆十六年也就是1751年再次由沂州知府王塏主持喬遷與洗硯池邊,並更名為五賢祠。五賢聖賢均出自臨沂,分別是諸葛亮、王祥、王覽、顏真卿、顏杲卿。
沂州古城
五賢祠乾隆御碑亭
王右軍祠內祀王羲之、王獻之、智永和尚三位書法家,始建年代無考,明嘉靖時知府何格重修。萬曆時知府錢達道又重修並翻刻了右軍書法《琅琊帖》置於祠內。書寫了“洗硯池”“晉王右軍洗硯池”“墨沼”等石碑立於洗硯池畔。為祭祀(列入國家曲祀)和紀念書聖王羲之的重要祠宇。
沂州古城
王右軍祠
臨沂孔廟,原來稱文廟,是歷代祭祀孔子的地方。該廟始建於金代,明、清兩代均重修並增建,1992年6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教堂是山東省獨一的一座古羅馬式大教堂,1913年由德國諾廣訓神父籌資建成。教堂坐北朝南,氣勢恢宏壯觀,內部為拱形圓頂,雕花柱頭,外部建有高低5個尖塔,正面中間為鐘樓。教堂正面三門,並附有五塊石碑由王思衍所寫。大堂共有雕花彩色玻璃窗18個,正門內上方大型管風琴已被毀壞。
沂州古城
臨沂天主教堂
2014年東關改造發現了宋元臨沂古城牆遺存,該時期城牆的發現,在古城臨沂尚屬首次。暴露長度約60米,東西走向,分地上和地下兩部分,上部南北殘寬約3.75、下部殘寬約9.5、厚約0.8-2.0米,夯具為圓形木棍夯。
沂州古城
沂州五賢祠牌坊
臨沂城東城門遺址公園沂州路與蘭山路交會處,採用玻璃罩保護的古城牆遺址。這段古城牆遺址長25.3米,低於地面2米,呈下沉的“凹”狀設計,古城牆遺址上方還壘建了景觀性的仿古城牆。
洗硯池晉墓位於臨沂市市區洗硯池街北側、王羲之故居內東北部,是山東地區近年來最重要的晉墓考古資料。該墓發現於2003年5月王羲之故居公園的擴建工程施工中,對研究魯東南地區晉代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沂州古城
沂州路-井神樓子
位於蘭山區水田路與琅琊王路交會處,為青磚壘砌的古墓。系國內罕見地上漢代王墓。在墓內出土有玉衣、玉琀、罐、壺、五銖錢、新莽布泉等器物。同時,考古專家根據墓室結構、出土器物等考究,鎖定其為東漢時期琅琊王夫婦
沂州古城
遙望沂州東關

景區簡介

沂州古城全業態布局,是集吃住行、游購娛,商養學、閒情奇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文旅項目。一期情景街區現已開街,爭創山東省省級特色商業步行街,打造“最臨沂”的網紅打卡地,以夜間旅遊,點亮城市經濟。二期核心文化遊樂區,正在全面建設中。
項目預計2021年底前全面建成,建成後年可接待遊客800萬人次,帶動相關產值70億元,實現利稅4億元以上,從而形成“日游蒙山沂水,夜遊沂州古城”的全域旅遊新格局,構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沂州古城旅遊區內城復建明涇王府、沂州府衙、沂州塔等沂州城標誌性建築,東西軸西起瞻蒙門,東到鎮海門,橫貫古城東西;南北軸南起望淮門,北到宗岱門。通過11處文化節點全面展現臨沂厚重的書法文化、兵法文化、名人文化、孝文化、儒家文化等。
沂州古城整體按照“一心、兩軸、兩帶、六區”的理念進行規劃。一心為核心內城,集文化旅遊、休閒娛樂、購物、餐飲於一體的文化商業街區,建有餐飲街、酒吧街、文化休閒體驗街、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條街及容納3000餘人的實景演出劇場。兩軸,東西軸西起瞻蒙門,東到鎮海門,橫貫古城東西;南北軸南起望淮門,北到宗岱門,是古城南北景觀大道。兩帶,一帶為內城遊船旅遊觀光帶;一帶為外城環古城休閒濱水觀光帶,六區即旅遊集散配套區、濱河板塊遊樂區、溫泉酒店客棧區、古城休閒度假養生區、文化創意區和民俗居住文化配套區。
2022年,沂州古城旅遊區新增為3A級景區。

古城榮譽

旅遊信息

交通

航空:周邊有臨沂啟陽國際機場、日照山字河機場徐州觀音機場連雲港白塔埠機場連雲港花果山機場(在建中)、濟寧曲阜機場、菏澤牡丹機場、濟南遙牆國際機場青島流亭國際機場青島膠東國際機場。直線距離臨沂啟陽國際機場約10km。
高鐵臨沂北站厲家寨站莒南北站沂南站(規劃中)。
火車臨沂站臨沂東站
軌道交通:臨沂軌道交通4號線沂州古城站(規劃中)。
沂州古城
臨沂軌道交通規劃

免費政策

免費。

地圖信息

地址: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智聖路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