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淮門是古代臨沂城的南城門名,意為眺望淮河。
望淮門始建於明萬曆十五年,建有數重門,門樓為大樓三層,小樓兩座,城門三重,門樓最高最好處,為正門,門外建有接官亭,大官進城或重要活動皆走南門。1948年10月10日,臨沂城再度解放後,城門樓、碉堡全部拆除,僅存有部分城牆遺址。
望淮門門匾額“望淮門”現存於臨沂市博物館東碑廊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望淮門
- 始建時間:明萬曆十五年
- 地點:臨沂
- 損毀時間:1948年10月10日
歷史沿革,建築特點,文物保護,
歷史沿革
臨沂城始建於春秋末期據《春秋》記載:“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季孫斯、季孫州仇師師城啟陽。
明代,沂州指揮周德首次主持破土城築磚城。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年)沂州知州謝志尹又調集民工,按丈尺令鄉社修築城池,四門添建城樓,南門命名為望淮門,眺望淮河之意。
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6月,城樓俱毀。
康熙九年按舊制重為修築城池。城門又各建有數重門。
清鹹豐元年(恥束雅協1851年),太平天國討伐沂州府,城池遭破壞。
1933年10月到1936年6月范築先在任臨沂縣縣長期間,將南門第二重門合南大街兩旁商號所建廈子一律拆除,只余第一重門和第遙狼櫃三重門。
1938年4月21日,日軍盤踞臨沂城後,加修城防。
1945年8月17日,八路軍攻愉龍潤占臨沂城,實行坑道作業爆破,嚴重破壞了城門。
1948年10月10日,臨沂城再度解放後,望淮門城門樓、碉堡全部拆除。
建築特點
望淮門門牌是用元代石碑的另一面改制。
康熙九年, 城門又各建有數重門,望淮門樓為大樓三層,小樓兩座,城門三重,門樓最高最好處,望淮門為正門,門外建有接官亭邀巴槓尋,大官進城或重要活動皆走望淮門。
民國年間,望淮門修建奇特,在愉拘戀第一重門和朽訂鴉第旋婆三重門之間,還夾一橫凸字形的二重門,出進重門,迂迴輾轉。
文物保護
望淮門匾額“望淮門”現存於臨沂市博物館東碑廊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