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位於台山市西南部,南瀕南海,北靠笠峰山系。面積157平方千米。2008年末戶籍總人口6239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338人。轄1個居委會、1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魚地圩宴都路39號。
沿革
明清時屬海宴都。民國時期屬第九區。1952年改稱第十四區,1958年屬海宴公社,1959年析置汶村公社,1983年改區,1985年更名海宴西區,1986年撤區建鎮,1993年更名汶村鎮。1996年,面積140.5平方千米,人口5.6萬人,鎮政府駐魚地圩,距台城85千米,轄風村、上頭、太平、汶村、高朗、紅花、天光、五聯、沙奇、白沙、升康、魚地、大擔、五鄉、九崗、茭一、衝口、西聯、陂頭、有豐、魚地圩22個管理區(行政村)。2001年,撤銷橫山鎮,併入汶村鎮。
位置境域
氣候
汶村鎮屬亞熱帶海洋
季風氣候地區,常年溫度21.8℃,年均
降雨量2300毫米。
交通
汶村鎮內交通發達。廣東西部沿海高速公路貫穿全鎮,鎮內路段12公里,有兩處出入口,東距
國務院批准的一類萬噸級港口漁塘港60公里,到珠海特區僅1小時車程;西接廣東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鎮
海灣大橋,距
陽光港和全國聯網的陽陽鐵路55公里;寬4000米、平均水深13米的鎮海灣環繞西南,現有可停泊3000噸級貨輪的橫山漁港、獁佬咀碼頭和在建的5000噸級漁港綜合碼頭,經80海里水路直達港澳。
自然資源
海洋資源獨具優勢。有36公里海岸線,鹹圍5萬多畝,可開發灘涂3萬多畝。
蝦、蟹、殼蚝等產量大,泥蟲、行蟮、
泥蚶等風味遠近聞名;捕撈和淺海養殖業發達,有漁船2000多艘,年產水產品20萬噸。
農業資源豐富,氣候溫和。汶村鎮屬亞熱帶海洋
季風氣候地區,常年溫度21.8℃,年均
降雨量2300毫米;有4萬畝肥沃水田,盛產
蓮藕、
茨菇、
馬蹄、
苦瓜、
大蒜等優質傳統農產品。水電資源充足,通訊發達。汶村鎮有水庫7座,正常總庫容1780萬立方米,可保障生活及工農業發展用水;有11萬伏變電站一座,可滿足大工業用電需要;此外、郵政、有線電話及移動通訊覆蓋全鎮。
工業區基礎設施配套完善。西南工業區坐落於汶村鎮內,是台山市五大工業園區之一,工業區規劃面積15000畝,首期已開發5000畝。該區緊靠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出口,交通極為便利。工業區內地勢平坦,地質條件優越,已實現路通、水通、電通、郵通、電話通等“五通”,可接駁國際網際網路。目前已有3家內資企業、2家外資企業落戶西南工業區。
風味特產
廣東稱牡蠣為蚝,蚝油即為牡蠣油,是廣東一帶傳統的
鮮味調料。蚝油是
調味汁類最大宗產品之一,它以素有"
海底牛奶"之稱的蚝牗牡蠣牘為原料,經煮熟取汁濃縮,加輔料精製而成。蚝油味道鮮美、蚝香濃郁,黏稠適度,營養價值高,亦是配製
蚝油鮮菇牛肉、蚝油青菜、蚝油粉面等傳統粵菜的主要配料。
蚝油除含有5%~8%的
粗蛋白質以外,還含有糖類、
有機酸、碘、鈣和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尤其是所含的胺基酸種類有17種之多,其中有人體必需的8種
胺基酸。蚝油實際上屬於貝類提取物調味料,其特點是具有原提取物---牡蠣的特殊芬芳氣和美味。蚝油的
鮮味成分有
琥珀酸鈉、
谷氨酸鈉。蚝油中還含有呈甜味的
牛磺酸、
甘氨酸、
丙氨酸和
脯氨酸等,這些鮮味和甜味的成分是構成蚝油的呈味主體。它們賦予蚝油鮮中帶甜、鮮甜混為一體的濃厚滋味蚝油的使用極為方便,調味範圍十分廣泛,凡是
鹹食均可用蚝油調味。如
拌麵、
拌菜、煮肉、
燉魚、做湯等。用蚝油調味的名菜品種很多,如"
蚝油牛肉"、"
蚝油鴨掌"、"
蚝油雞翅"、"
蚝油香菇"、"
蚝油乳鴿"、"
蚝油豆腐"、"
蚝油扒廣肚"、"
蚝油網鮑片"、"蚝油鴨掌"等。再如
譚家菜"
蚝油鮑脯",廣西名菜"蚝油柚皮鴨"等,各具特色。蚝油適用於炒、燴、燒等多種烹調技法。
台山人喜鹹,好味濃。馳名的汶村五味鵝就是最好的體現。用純正台山汶村家養大的鵝,配以用本地生產的醬油、醋、冰糖、酒和甘草、
桂皮按比例熬成的五味汁料,一同煮至鵝身充分吸收汁液。一口下去,五種味道和諧地在唇齒間溶融,吞罷還久久留香。
炳記湯圓
除了元宵,台山人素有冬至吃湯圓的風俗。但別於廣州吃法,他們吃的是沒有餡的小一號湯圓,是鹹是甜,就從煮湯圓的湯料里做文章。做甜的放
片糖薑絲,潤肺去塵;做鹹的可靈活加入冬菇、
白蘿蔔、
臘肉臘腸、
蝦米、
雞肉等,香氣十足。不得不提的是在當地出了名的“炳記湯圓”。在汶村做了十多年湯圓的當地人“丸子炳”(當地人給他起的暱稱)除了搓出的湯圓特別潤滑,湯料所用的是新鮮的
泥魚和水蟹,吸盡了海鮮的精華。曾有一個來做生意的湖南大漢,居然一口氣吃下了13碗湯圓,破了汶村人的紀錄。
現代農業
水果產品系列
汶村鎮有山地六萬多畝,25度以下適宜種果的山坡地2萬畝。一九九六年,鎮委、鎮府在九崗龍山辦起了6000畝的荔枝龍眼示範場,帶動全鎮掀起了種果熱潮。汶村鎮已種植
荔枝、
龍眼12000畝,計畫發展到2萬畝。荔枝主要品種有:
妃子笑、
白糖罌、
黑葉、
桂味等。龍眼主要品種有:儲良、石硤。預計,明年荔枝產量可達800-1000噸,龍眼產量可達100噸。
農業結構調整
汶村鎮有淺海灘涂七萬畝,耕地四萬五千畝。其中水田三萬五千畝。汶村鎮因地制宜,進行農業結構調整,建立了五大
農業生產基地:優質糧食基地、優質水果基地、鹹圍養殖基地、鮮蚝養殖基地、
瘦肉型豬養殖基地,投入資金八千多萬元。2008年,根據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本地的實際,擬調減一萬畝稻田進行改種改養。汶村鎮以村為單位,實行連片規劃,全鎮初步形成了區域性的生產布局,分為:水果區二萬畝。現通過土地調整,已規劃出連片的土地可供辦場、辦基地。近海邊的田塊可實行退耕還漁,精養優質水產品。
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優勢明顯。有正在開發的海上神灶溫泉度假村和鴉洲山度假村,有市一級文物保護單位“鳳山騷壇石刻”等文物古蹟,適宜開發特有的海島游、溫泉
泥浴、釣魚、划艇、觀光娛樂等旅遊項目。 汶村鎮海濱公園設在環境優美的
大陂頭地方,現有資源:群山環繞的天然水庫、腳下天然湖泊與邊片自然山坡及龍眼荔枝果園共約800畝,風景優雅、氣候宜人、風水寶地。開發規劃:營造人工自然景觀、附設游泳、守獵、飲食等娛樂設施,開發以別墅小庭園建築物為主的房地產,可供遊客遊樂、消遣、品嘗鮮果、休閒垂釣、憩息、觀賞。該項目預算投資額100萬美元。擬用投資方式:獨資或合作形式。
汶村鎮海上神灶溫泉旅遊度假區:位於汶村鎮海岸邊150米的
小嶼上,有獨特的溫泉資源,當地人給予其美譽“海上神灶溫泉”,溫泉來源於40.05米深的地下岩層,水溫達到95℃以上,縱橫30米分布著眾多熱泉湧出點,水質是淡水,形成獨特海上淡水溫泉。
開發規劃:建立海上神灶鹵泉旅遊度假區。海上淡水溫泉旅遊度假區項目在國內是少有的,其集合了陸地淡水溫泉和天然海上資源,汶村海上神灶溫泉可開發自身有利條件,設立在安全區內海上衝浪、海上淡水沐浴,天然泥槳浴、附設醫療保健區、旅遊池等娛樂設施,營造具有與眾不同、風景別具一格的旅遊景點和特色,是一項富有新意的旅遊規劃項目。首期投資額2000萬人民幣,開發形式:獨資或合作。
民俗文化
汶村的民俗文化,最令人驚嘆的是作為一條村都辦文化藝術節。村上的藝術節,每十年一屆,至2007年是第二十屆了,已有200年的歷史。汶村人稱文化藝術節為“做福”。 汶村藝術節,起源於清朝嘉慶二十二年。那時,因村上多災多難,發生瘟疫鼠疫,為求菩薩保佑風調雨順,平安幸福,村人便開始“做福”,抬著菩薩在村上巡遊,連續吃齋十至二十天以表對神靈虔誠。他們定出每十年為一屆“做福”,選定日子,就開始吃齋飯,並進行文藝大巡遊。近幾十年,社會穩定了,人民生活改善了,身體健康了,觀念也有所轉變了,因此,從1987年第十八屆開始改名為文化藝術節,傳承優秀文化藝術,摒棄一些封建色彩太濃的內容,加入許多具有較高藝術的節目。人們吃齋也改為四天,第五天開齋,大魚大肉,舉杯盡興。而文藝活動,如大巡遊、做大戲、擺燈飾等,一屆比一屆隆重。
汶村鎮有11座祠堂,3座廟堂。汶村直街尾有陳氏祖祠,祠堂是為了立村始祖陳愷而建。祖祠較為寬敞,雕樑畫棟,立柱上架著的長短橫樑棟雕刻著人物和飛龍、
鳳凰、
麒麟、獅子、花鹿、
仙鶴、
燕子等吉祥動物,栩栩如生,構成幅幅圖案;還有
荷花、蓮蓬、流水、行雲點綴期間,美不勝收。由此讓人驚嘆汶村人的建築文化
深博。祖祠的後面是“
豐芑堂”,也是一個祠堂。祖祠左側相鄰的是長房祠。
陳氏祖祠右側,有引宗
陳公祠,也叫“六桂堂”。據說它原十分壯麗精美,但現在只存一塊石匾,別無他物,村中老人感到十分可惜。村上人說,明末戰亂,引宗父亡,母蘇氏身懷六甲,逃往恩平,汶村陳氏凋零,陳氏祖先到恩平找到蘇氏,勸說她回村產孩兒,以續陳氏血脈,蘇氏回村生下兒子,養大成人,後來陳氏散枝開葉,引
宗生有六子,所以此祠堂命名為“六桂堂”。該堂1958年被毀,1987年旅外鄉親為追溯祖德,捐資重建,成為引宗紀念堂,現作幼稚園。在
陳氏祖祠前面,有座三遇
陳公祠,是為了紀念本村舉人陳王道而建。村東門處,建有“三聖堂”,村民稱其為“大廟”,三聖堂建造碑記中記載:祖陳愷“雄州泊舟三聖寺側夜夢,諸神告以進止逐負,神南奔,卜宅於此而廟,以立嗣後,由故鼎新,由小擴大,蓋不知幾更,神之力也”,後人為了紀念神仙、紀念先祖,希望神人先祖庇護後人,繁榮富貴,建立三聖堂。三聖堂右邊,還並排著聞竹祠、三慶堂。此外,西康建有聞溪陳公祠、琨琦陳公祠等等。上坑旁有三皇廟。村上建祖祠,是為了紀念祖先。其實,建好之後,它們就成為村人聚集休閒、溝通交流之所。三聖堂、聞竹祠、三慶堂門前還成為汶村人開會的地方,因很空曠,每年春節,汶村人舞獅舞龍巡遊,都集中這裡出發。汶村的牌樓、
牌坊,祠堂、廟宇,體現著汶村的傳統文化,是珍貴的歷史文物,村上對這些文物,已重視保護,還成立了“文物保護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