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百年發展
清
嘉慶元年(1796年)前,
汕頭就因港口而帶動商業貿易的興起。先是在
老媽宮前一帶形成臨海集市,後沿老媽宮向西的海岸發展。
清嘉慶年間(1796年~1820年),逐漸建起了柴米藥材和修船等行當,並形成了行街、順昌街等相對穩定、集中的商業區,共有店居200餘間,即俗稱的“
鬧市”。“鬧市”雖屬自由聚集,自發建設的市集雛形,但道路的橫直相交,內外溝通,水陸連線,已形成以集中、通暢為主要特徵的方格式格局,且有著行業相聚、行商坐賈有別的、商居有分的功能分區雛形。原“鬧市”範圍東至現
民族路,西至現同平路,南至行街,北至現福平路。
汕頭在遭受
民國七年(1918年)
潮汕大地震和民國十一年(1922年)“八·二”颶風災後,汕頭老市的平房舊房倒塌無數,急需進行恢復重建,重新規劃改建的倡議應運而生。民國十一年(1922年),
汕頭市政廳開始著手編制“市政改造計畫”。民國十二年(1923年)汕頭市政廳將編制好的市政改造計畫上報審批,因政局原因未予批准實行。民國十五年(1926年),鑒於當時汕頭自身商業發展的迫切需要及兩次特大自然災害的嚴重破壞,汕頭市政廳將重新修訂的規劃再次報呈廣東省政府。在獲得省政府的批准後,向社會公布實行。汕頭市政廳著手對老市區進行規劃改建,劃分出工、商、居住、遊樂等功能分區。
20世紀30年代中期,已經設立市政廳的汕頭形成了以小公園為核心的環形放射狀路格線局,建築上以裝飾美觀、中西結合的騎樓建築為代表。其中利安路以西片區是原汕頭商業商貿發展的核心區域,集中了較為出名的商店、酒家、銀號、客棧、戲院以及郵局等公共商業服務設施,見證和承載了汕頭“百載商埠”的歷史。汕頭商業之盛僅次於
上海、
天津、
大連、
漢口、
廣州、
青島,位居中國第七位。港口年吞吐量最高達675萬噸,僅次於上海、廣州,位居中國第三位。汕頭對外貿易也快速發展,10多家輪船公司和
招商局先後在汕頭設立機構。汕頭成為
五嶺以南第二大繁榮的城市。
保育活化
2013年,汕頭市提出《關於立法保護我市老城區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風貌的議案》,拉開了小公園開埠區保育活化工作的序幕。
2016年底,西堤路騎樓和沿街建築景觀提升工程、小公園中山紀念亭等12處文物點及不可移動歷史建築修復工作全面完成。
2017年,汕頭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四次會議審議市人民政府提請的議案,同意批准《汕頭經濟特區小公園開埠區保護規劃》。同年3月,啟動小公園開埠區首期修復改造工程,也就是俗稱的“三環三線”修繕工作。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用“繡花功夫”陸續完成了
中山紀念亭、
南生百貨大樓、紅色交通線、民族路、昇平路、國平路南北、郵電大樓等特色建築以及大面積的騎樓、建築、街巷的修繕,並且對外開放了
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
汕頭市文化館、
老媽宮戲台等文化場所,總投資約7.62億元。
2018年1月,小公園開埠區一期修復已經完成。同年1月14日,汕頭市金平區發布了小公園開埠區業態規劃指引,確定三環三線13條街的主業態。
2019年1月,汕頭小公園開埠區修復改造二期工程項目正式開工。
2021年初,汕頭市制定出台了《汕頭市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和利用實施“八個一批”工程方案》。
主要景點
景點 | 介紹 |
---|
| 小公園中山紀念亭,又稱小公園亭,坐落在汕頭開埠區國平路、昇平路、安平路交匯處,占據了汕頭開埠區小公園街區的中心位置,是20世紀30年代初為緬懷 孫中山先生三蒞汕頭而建的紀念亭。1969年,亭遭拆毀。1985年,園林部門在原址重建假山、噴水池,植種椰子樹、魚尾葵等喬木和灌木,作為街心綠島。1997年,昇平區重建“中山紀念亭”。2013年,拉開了小公園開埠區保育活化工作的序幕。 |
| 20世紀20年代,印尼華僑 李柏桓從海外回鄉,途經汕頭,感受到汕頭較大的發展潛力,遂招集李耀宗等人,同時在小公園的中心,安平、國平路的交匯處,興建 南生貿易公司大樓。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南生貿易公司大樓落成,樓高七層,內設汕頭埠第一部電梯,一二層為百貨公司,三四層為中央酒樓,集購物、餐飲、住宿、娛樂於一樓,客如雲來,繁盛一時。 百貨大樓與中山紀念亭同屬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地標建築,在2017年完成修繕,整棟大樓的主體色調為黃色,三、四層的小陽台被粉刷成深綠色。 |
| 開埠文化陳列館坐落在汕頭市永平路1號,原為 台灣銀行汕頭支行舊址,是一座三層半的歐陸式建築。2010年,為紀念汕頭開埠150周年,選址於此設立開埠文化陳列館。 |
| 僑批文物館與開埠文化陳列館隔街相對,是中國第一個 僑批文物館,由原 中國銀行汕頭分行舊址改建而成。潮汕話將“信”稱為“批”,僑批又稱銀信,是 海外僑胞通過民間渠道寄給家鄉眷屬的書信和匯款憑證的合稱。 一封僑批就是一個華僑家庭的故事,僑批文物館記錄的就是海外華僑的奮鬥史。雖然僑批已經成為歷史,但是,誠實守信、勇於開拓、心繫桑梓的這種僑批文化永遠不會過時。 |
| 汕頭郵政總局大樓位於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外馬路24號,坐東北向西南,占地面積1449平方米,建築面積1042.8平方米,鋼筋混合土結構。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經清政府批准, 潮海關在汕頭設立首家官辦郵政局,由洋人稅務司任局長,是汕頭開埠以來的第一所自建郵局,是中國首批25個郵政局之一,此後,在粵東、閩南西、贛南等地設立分局(所)共144個,清宣統三年(1911年)5月,潮海關奉命把汕頭郵政局及各地分局(所)的財產、業務移交當地管轄。汕頭郵政局大樓是廣東省郵政系統中保存較為完整的兩座採用歐陸式建築風格的郵政實體之一,見證了汕頭開埠以來的郵政通信發展歷史,對研究汕頭的經濟文化和歐陸建築有較大價值。 |
| 汕頭市文化館成立於1983年12月,由汕頭地區 民眾藝術館和汕頭市文化館合併而成,是 汕頭市人民政府設立的專門從事輔導、指導、研究民眾文化藝術活動和培訓業務骨幹,為廣大人民民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一類 事業單位。2007年1月,經市編辦批准,加掛汕頭市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牌子。 |
| 國民革命東征軍總指揮部、政治部舊址 汕頭市區外馬路207號有兩棟歐式的“小紅樓”,一為東樓,一為西樓,坐北朝南,並排而立。該舊址始建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為兩座鋼筋混凝土整體式梁板柱磚木混合結構的兩層樓房,原是英國人辦的酒店,名曰“適宜樓”,後改為“戈寶抽紗行”,舊址東、西兩樓仍保持原風貌。建築物門、窗、樓梯均採用木製,室內明亮通暢,前廊正面採用清水紅缸磚白灰砌築,系一處典型的歐式建築結構。2013年3月,在國務院核定公布的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大埔會館位於民權路50號,建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現為“汕頭市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是一處與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有關的革命舊址。民國十六年(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後,主力部隊在 周恩來、 朱德、 賀龍、 葉挺等同志的率領下,向廣東進發,進入潮汕前後共七天,在潮汕革命史上稱之為“七日紅”。同時,在“大埔會館”設立“南昌起義南下部隊總指揮部”,周恩來等革命領導人在這裡共商一系列重大軍事、政治決策,協同地方黨委建立工農政權。該址開闢為汕頭市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對公眾免費開放。 |
| 蔡楚生電影史跡館 蔡楚生電影史跡館位於安平路46號,系集成發綢莊舊址,始建於二十世紀初,建築面積880平方米,為仿西式折中主義建築風格的騎樓建築,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蔡楚生曾在這裡當過學徒,並在這裡組織進業白話 劇社,擔任戲劇演出的編劇、導演、演員,並試寫文章和繪畫,這裡是他電影事業起步的見證。1991年後,安平路46號的騎樓重新修繕並對外開放,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潮籍電影人的歷史貢獻,以此緬懷蔡楚生等老一輩電影 藝術家。 |
| 位於外馬路129號,占地面積2008平方米的五間三進祠堂中軸式建築,既是廣東東江各屬行政委員公署舊址,也是海內外較為出名的汕頭嶺東同文學堂舊址,現為金平區外馬路第三國小的校址。它既見證了中國革命史,也見證了地方教育史,留下 周恩來、 丘逢甲等歷史名人閃光足跡,在1979年就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 在海平路97號的“中共中央至中央蘇區秘密交通線汕頭交通中站舊址”是“反圍剿”時期中共中央交通局開闢的秘密交通線之一,汕頭交通中站作為線上重要的中轉站,先後完成了護送包括周恩來、劉少奇、葉劍英、 陳雲等領導同志在內的200多位革命先驅安全進入 中央蘇區,同時還肩負著輸送和採購物資、傳遞情報和檔案、運送資金等艱巨任務,是唯一一條自始至終未遭敵毀、保持暢通的交通線,這條交通線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保密工作的傳統,印證了在革命年代保密就是保生存、保勝利。 2019年1月,“中共中央至中央蘇區秘密交通線汕頭交通中站舊址”修復落成,對公眾開放。經過重修的“華富電料行”還原了歷史場景。 |
| 汕頭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館集作品展示、技藝體驗、文創銷售於一體,成為潮汕地區首個沉浸式城市非遺文化體驗空間。從潮繡、 潮州木雕、 潮州剪紙等的經典作品中領略非遺的獨特魅力與文化內涵,還能現場體驗潮汕的非遺技藝。 |
| 老媽宮戲台原為汕頭老媽宮對面的空地,建成於清嘉慶年間(1760~1820年),每逢正月十五和農曆三月二十三媽祖誕辰日等重大民俗節慶時搭建戲台舉行以 紙影戲為主的演出活動,平時則作為商貿集市所用,史稱“媽宮前”。民國十九年(1930年),汕頭市國民政府將該址建設為汕頭第一市場(也叫昇平市場),據史料記載,當時一、二樓為 農貿市場,三樓為昇平戲院。解放後,該建築物被政府接管,先後作為商貿市場、小商品交易所和市百貨文化用品公司的辦公經營場所。2016年年底,市文廣新局研究上報了老媽宮戲台修繕活化利用工作方案,市政府批准對老媽宮戲台進行復原修建。該項目被列為2017年市政府重點督辦事項。 |
| 順昌街區 順昌街區位於小公園開埠區內,東南臨昇平路,南臨外馬路,西臨國平路,包含行街、打錫街、順昌街、打石街、佳榮里、新關街、水仙宮巷、台灣左巷、右巷等街道。順昌街是小公園開埠區中最為多元化的資源集聚片區,有300多棟建築,片區內散布著市民公所、光明公寓、集祥酒樓、荷蘭開健洋行、老媽宮戲台等多個重要歷史建築,並且還有大嶺東日報社,中共潮梅辦事處等紅色文化建築。 |
建築風格
建築特色
汕頭小公園開埠區是汕頭城區
歷史文化遺產最集中的區域,聚集
晚清、民國的
官府衙署、洋行
領事館、公寓私邸、工業商會、影院酒樓等歷史建築,融合傳統潮汕建築、騎樓街屋建築、近現代重要史跡等。在三環三線13條街和中山紀念亭周邊核心區中,原有業態的基礎上再整合升級,確定了各自的主業態,打造不同的特色街。其中,業態規劃指引涵蓋了潮汕非遺文化一條街、
民俗文化一條街、特色百貨一條街、文化藝術一條街、
潮汕茶文化一條街等,確定了小公園開埠區的主業態。
建築布局
汕頭小公園開埠區的結構分為一軸、兩核、三區。一軸即潮人精神家園軸,是以小公園中山紀念亭為核心、以安平路為軸線,通過標誌性建築的改造、公共空間的塑造、交通的梳理、文化的凸顯等手法打造。兩核包括百載商埠文化核心,以中山紀念亭、南生百貨等形成;騎樓風情文化核心則是展示傳統騎樓建築的文化核心。三區包括小公園片區、安平西片區和現代居住片區。範圍劃定為:西至西堤路、北至西港高架路—中山西路、東至福平路—張園內街—外馬路—南海路、南至南海橫路—外馬路—商平路—至平路—海墘內街—棉安街—鎮邦路,總面積72.43萬平方米。汕頭市小公園開埠區現存17條道路、77條街道、111條里坊巷,核心區範圍內建築物6238棟;
不可移動文物共25處(包括風貌協調區),其中
文物保護單位19處;汕頭市第一批歷史建築16處。
汕頭小公園開埠區規劃通過功能分區,將打造百載商埠風情體驗區、特色騎樓風情體驗區、老城休閒生活體驗區、開埠文化展示區、
宗教文化體驗區、
潮汕工藝博覽區、
潮汕原真民宿區和現代住宅區等八大主題功能組團。同時,挖掘
人文資源和
潮劇、
潮繡、
陶瓷、
茶藝、
美食、傳統潮汕
手工藝等各個具有地域性特色的產業。百載商埠風情體驗區將主要體現開埠區歷史上較為繁榮時期“商賈雲集,萬國樓船”的景象。而特色騎樓風情體驗區主要展現中國保存面積最大近代中西合璧連續騎樓街區風貌。老城休閒生活體驗區則主要體現老城休閒、娛樂生活,對影劇院、戲曲院等進行修復。
文化活動
2019年02月11日,汕頭小公園開埠區在
春節元宵期間開展的“遊歷史街區賞開埠風采”
迎春系列文化活動。
2020年1月,央視“我們的中國夢——2020年東西南北賀新春”節目選擇汕頭作為分會場之一,其中也到小公園等地取景拍攝。
2020年10月03日,汕頭市2020國慶中秋嘉年華系列活動繼續在小公園開埠區上演。活動圍繞“百年洋樓、非遺匠作、潮汕美食、時尚潮玩”四大主題,時間持續至10月31日。同年10月13日下午,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汕頭市小公園開埠區的開埠文化陳列館、僑批文物館等地,看歷史、問細節、談開放、聽民聲。同年10月17日,
聿懷初級中學組織了100多名學生,來到小公園開埠區開展研學活動。
2021年2月,湖南衛視華人春晚來到小公園街區。
2021年4月,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清明特別節目《
多情的土地》節目組前往小公園歷史街區取景拍攝。
所獲榮譽
2021年7月12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汕頭市小公園開埠區中山紀念亭街區、西堤街區2處入選第三批
廣東省歷史文化街區。
價值意義
汕頭小公園開埠區是汕頭城市
發祥地,是20世紀30年代汕頭市較為繁華的商業中心,老埠的文化、文物古蹟遍布大街小巷。其特有的建築風格、街道特色和商業氛圍,展示了汕頭市“百載商埠”的人文歷史,加強小公園開埠區保護規劃對於恢復開埠區歷史人文風貌、推進汕頭市城市建設與歷史文化協調發展意義較大。
作為近代開埠的34個城市中唯一保留下來的較為完好的開埠區和中國保留較為完整的騎樓建築群,小公園片區不僅記錄著城市的歷史文脈,也承載著不少海內外潮人的鄉土記憶,是“潮人精神文化家園”,是汕頭老城的核心地標和文化標誌。汕頭市加大對小公園開埠區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育活化工作力度,將其打造成為“內秀外名”的城市名片,成為留得住鄉愁的重要載體。
汕頭市小公園開埠區中山紀念亭街區、西堤街區2處入選第三批廣東省歷史文化街區,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挖掘和傳承廣東省優秀歷史文化遺產,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旅遊信息
門票價格
免費
交通線路
可乘坐
汕頭公交1路,3路,5路,7路,10路,13路,14路,18路,24路,52路,101路前往。
地理位置
汕頭小公園開埠區中心位置坐落於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國平路、昇平路、安平路交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