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窯特點
歷代瓷窯絕大多數都屬民窯。五代時期出現官辦瓷器,宋代有汴京
官窯相
修內司官窯的命名。如宋代著名民窯有
磁州窯、
哥窯、
龍泉窯、
耀州窯等。明清兩代在景德鎮設
御窯廠,但民窯仍大量存在。民窯生產的瓷器也稱"客貨",造型紋飾不受官府拘束風格與
官窯瓷器迎然不同,題材豐富,畫筆自由奔放。清康熙時青花、
五彩瓷器上的歷史故事畫大量出現,有伍子胥舉鼎、
周處斬蛟、空城計、西廂記等。藍彩、黑彩、金彩的使用,使
彩瓷更加輝煌燦爛,五彩品種由此得到新的發展。
民窯歷史
民窯的歷史遠比官窯早得多,
陶瓷器均產生於民間中,到了唐代,瓷器成了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遠銷印度,埃及和波斯等地。據考證,在這些地區都發掘有唐三彩,
越窯青瓷和
邢窯白瓷等。民窯於此已有較大的發展,並帶有商品生產的性質。
宋元時,民窯發展較快,僅景德鎮的民窯就增加到三百座之多。此時的民窯完全屬於商品生產的性質,民窯在產量上所占的比重比官窯大得多,在質量上也有一定的發展。到了清代,民窯占了壓倒優勢,
官窯瓷器也為民窯所出。
民窯代表磁州窯
概況
磁州窯是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一個民窯體系,也是著名的漢族民間瓷窯,窯址在今河北邯鄲
磁縣的
觀台鎮與
彭城鎮一帶,磁縣宋代屬磁州,故名。據考察,磁州窯創燒於北宋中期,並達到鼎盛,南宋、遼金元、明清仍繼續燒制,燒造歷史悠久,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流傳下來的遺物也多。
磁州窯的器型和紋飾為民間所喜聞樂見,影響範圍較廣,發展迅速。北方各地紛紛仿製,中心窯場以邯鄲市的觀台鎮為中心,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磁州窯體系,主要分布在河南鶴壁集窯,修武
當陽峪窯,
禹縣的
扒村窯,登封
曲河窯,山西介休窯,
霍縣窯,山東
淄博窯,江西吉安
吉州窯,福建泉州,四川廣元等,都大量燒造與磁州窯風格相近似的瓷器。
磁州窯以生產
白釉黑彩瓷器著稱於世,黑白對比,強烈鮮明,圖案十分醒目,刻、劃、剔、填彩兼用,並且創造性地將中國繪畫的技法,以圖案的構成形式,巧妙而生動地繪製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它開創了我國瓷器繪畫裝飾的新途徑,同時也為宋以後
景德鎮青花及彩繪瓷器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這些地區宋代屬河南漳德府
磁州,故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說。 磁州窯是宋代成就突出,富有民間特色的瓷窯。
磁州窯的釉色較為豐富,有
白釉,
黑釉,醬釉;和
綠釉等.尤以白釉最為出名.在裝飾上主要採用黑白對比的方法,其中以畫花,
剔花及珍珠地最為盛行.畫花系以當地所產的
花斑石為繪料,在白色的釉地上畫出黑色的花紋,其紋飾多以枝葉並茂的
折枝花和生動多姿的魚間窯以獨特的創造性,一改宋代以前我國南青北白的單色裝飾方式,開創白地黑花釉下彩繪陶瓷製品的裝飾先河。並創造一系列的裝飾紋式的格律。在色釉基礎上,又創造了在已燒制的白瓷表面加彩,二次燒烤成色的世界上最早的釉上彩繪宋"
紅綠彩"。單以上兩項技術成果與藝術成就,已確立了在世界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
賦予創造性的
磁州窯匠,在宋、金、元時代共創造了三十多種裝飾陶瓷技法,如:"白地刻劃"、"
鐵鏽花"、"珍珠地"、"白地褐彩"、"白剔花"、"
黑釉剔花"、"芘紋刻劃"等等。簡直可以說集
陶瓷裝飾方法之大成,影響著後世。特別是
黑繪白地黑花寥寥數筆寫出個圖形,生動無比。形成了獨特的有規無束剛勁豪放,瀟灑自如的藝術風格。在表現題材上,世俗所見、花鳥魚蟲、龍鳳鹿馬、市儈景物、童叟仕宦、詩歌詞賦、兒歌詞曲無所不繪,真可謂是一部歷史民俗圖象。
磁州窯系龐大黃河南北均有此類風格製品,清末民初,此窯大量生產青花製品,覆蓋華北華南廣大地區,
蘭花花碗、盤等用品。代表民間青花的盛世。現代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瓷區之一,其產品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具有極高的欣賞、收藏、使用價值。
歷史
位於磁州地區的峰峰先民們,早在7500年前便開始了
燒制陶器,
彭城以北20公里的
磁山新石器時期的遺址,曾出土過大量的夾砂褐陶和紅陶器,中國社會科學院將其命名為“
磁山文化”。從而確定了這個地區作為古老陶器發祥地的歷史地位。
兩晉南北朝時期,彭城、臨水地處中原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成為京師鄴城西郊的名勝之地。陶冶技術也趨於成熟,已經燒制出了
青瓷和化妝白瓷,完成了由陶向瓷的飛躍。在過去的考古調查中曾發現臨水窯窯址,出土百餘件青瓷碗,這些器物有一半以上開始在口部施用白
化妝土,上罩以青黃色透明釉,化妝部分顯現出黃白色,這是
磁州窯釉陶向化妝白瓷過渡的初級階段。1975年又在臨水發現了一處唐代古窯址及化妝
白瓷器殘片。說明此時磁州窯化妝白瓷的燒制已經步入成熟時期,窯器也由支燒改為籠(
匣缽)缽裝燒。
到了宋代,磁州窯開始步入興盛時期。磁州窯是宋代北方
民間瓷器的典範,無論在造型或裝飾上都著眼於實用、美觀和經濟。在長期的陶與瓷的實踐中,逐漸形成了獨特風格與特徵(即白化妝技法),多用統一的造型、獨特的裝飾技藝構成了
磁州窯產品的風格體貌,體現出地方特點、民族風格和時代特色。它的產品多是日常生活必須的盤、碗、罐、瓶、盆、盒之類的用具,線條流利、自由奔放,表現出民間藝術所共有的豪放樸實的風格。宋代的磁州窯汲取題材廣泛,形成多樣,寓意豐富。並將陶瓷技藝和美術揉融在一起,將陶瓷器物提到了一個嶄新的藝術境界,開創了
陶瓷藝術的新紀元。在磁州窯的諸多品種中,尤以白地黑花(
鐵鏽花)、
刻劃花、窯變黑釉最為著名。它的裝飾技法突破了當時流行的五大名(官)窯(汝、官、鈞、哥、定)的
單色釉局限,運用了數十種豐富多彩的裝飾技法。磁州窯的匠師們吸收了傳統的水墨畫和書法藝術的技法,創造了具有水墨畫風的白地
黑繪裝飾藝術,開啟了
中國瓷器彩繪裝飾的先河,它那一氣呵成的嫻熟畫藝,令許多藝術大師嘆為觀止。
到了元代,
彭城地區的
磁州窯又掀起了一個制瓷高潮,除繼承宋金時期傳統品種外,又擴大了生產規模,大型器物的生產也增多。產品趨向厚重,器型碩大、圓渾,紋飾主要有雲龍、
雲風、雲雁和魚藻紋等。1973年,在彭城大路溝曾出土有“大元國至元三年……”的石制碾槽,並出土了很多元代典型的魚藻盆殘片。其型制、裝飾風格與北京
元大都出土的魚藻盆極為相似。一直以來,在彭城的舊城改造中更是大批量、大規模地發現和出土了數以萬計的
元代瓷器、
瓷片。
明代彭城磁州窯仍保持著相當大的產量,並在彭城設定了
官窯,在磁州
南關設立了存放官家酒罈的倉庫——“官壇廠”,以備順
滏陽河舟運入京。彭城作為
磁州窯的中心,也隨之而成為
北方瓷都。
清朝初期,彭城磁州窯又進入一個比較繁榮的時期,窯場增多,窯型改大,品種增多,產量增大,
日用瓷覆蓋民間市場。《
磁州志》記載,“
彭城滏源里居民善陶缸之屬,舟車絡繹,售於他郡”。民間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說。清未由於“洋瓷”的大批調入,致使磁州窯生產下降,品種銳減,傳統的藝術風格漸趨沒落,
彭城鎮僅剩缸磁窯130等座,瓷業工人千餘名。
胎釉
磁州窯的胎體使用的是當地一種比較特殊的
高嶺土,結構較疏鬆,淘煉不細,顆粒粗,常有未燒透的孔隙和鐵質斑點,含鋁量較高,另外原料中含量鐵、鈦等著色雜質高,胎色呈灰白或灰褐色。主要有青土、白鹼、缸土、籠土、黃土(黑藥土)、紫木節、
紫砂土、耐火粘土、
水冶長石等。磁州窯瓷器的
胎質有兩種,一是胎質堅細,呈灰白色。另一種是胎質粗松,呈紅褐色。器物拿在手裡感覺不是很重,而民國及近代仿品普遍是堅硬偏厚重。磁州窯的制坯技藝也豐富多樣,有雕塑、
拉坯、盤條、
印坯等技法。
磁州窯還往往使用
化妝土施加在胎的表面,化妝土最早為白色優質
瓷土製成的泥漿,是為了適應粗瓷細作,掩飾胎體表面的凹凸不平,從而提高瓷器的外觀質量和釉的
白度及光亮度。後又出現了有色化妝土。從館藏陶
瓷枕來看,
白釉黑花臥女枕,其赭黃色衣衫即施了一層赭黃色化妝土,上繪黑花,再施
透明釉燒制而成。白釉
剔花嬰戲蓮紋枕是在較厚的化妝土上進行剔刻,再剔去紋飾外的化妝土,亦是化妝土藝術的變化。
珍珠地劃花枕,亦先施較厚的白色
化妝土,經刻劃紋飾、戳印珍珠地後,又在紋飾內著一層色粉,(有的不著色粉)用力蹭擦,使花紋、珍珠地的凹處著滿色粉,
施釉燒好之後,紋飾內呈褐紅色,非常漂亮。
磁州窯巧妙利用化妝土,達到了不同的藝術效果,使化妝土成為一種
裝飾藝術,並達到了高超的水平。燒制方法,多採用
匣缽裝燒,
燒成溫度在1250℃左右。器內一般多掛釉。碗、盤一類採用
疊燒法,器內留有五個條形支燒痕。瓶、罐的圈足及枕的底部往往露胎無釉。
白釉多是白中泛黃的奶白色,具有象牙白的質感,釉層也不是很厚,沒有肥潤感及垂釉現象,不太透明勻淨,釉面光澤感不是很強,常見有細碎
開片。這時期還燒造黑釉、
綠釉、
黃釉、
醬釉及
孔雀藍釉、
紅釉、
三彩。另外在白瓷基礎上燒出
釉下彩繪,如:
白釉綠斑、白釉褐斑、
白釉釉下黑彩、白釉釉下黑彩劃花、白釉釉下劃花填綠彩、白釉釉下醬彩、白釉釉下醬彩劃花,珍珠地劃花、綠釉釉下黑彩、白釉
紅綠彩、白釉紅綠黃黑彩等。
民窯的發展
正好以長江為界,北方四個,南方四個。北方是
磁州窯、
耀州窯、
鈞窯、
定窯,四個
窯系;南方是饒州窯,就是景德鎮窯,以及龍泉窯、建窯、吉州窯,四個窯系。
實際上北方
窯口非常多,只不過在學術上沒有劃分。人們就把北方廣袤土地上所有
燒造民間用瓷的窯口,統稱為磁州窯。磁州窯的裝飾手法很多。而文字裝飾是其他窯口非常罕見的。這種書寫的文字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有關,體現了宋人的哲學:祈求家國永安,願意過一種安定的生活。
宋代
瓷枕多,最早有人認為瓷枕就是給死人睡的,因為瓷枕非常硬。但後來發現不是這樣。原因是很多枕頭上有字,比如“眾中少語,無事早歸。”又如:“過橋須下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這些提醒的話寫在枕頭上,就是給人個提醒。
我們今天覺得瓷枕硬,沒法枕。其實古代人枕硬枕頭是有傳統的,史書上記載司馬光就睡一種“警枕”:截一塊圓木頭,枕在腦袋下,上面還墜一個鈴鐺。鈴鐺一動,你就醒了。司馬光之所以能寫出《
資治通鑑》,就因為睡了這枕頭,珍惜光陰啊!
宋枕的造型最為豐富,有動物形的,比如獅枕、虎枕;有人形的,比如孩兒枕、仕女枕;有幾何形的,比如長方、八方、雲頭等各種隨意造型。
瓷枕上畫的內容也豐富,有畫熊的,還有反映當時民間生活的,如垂釣、
蹴鞠(踢球)。
景德鎮窯
饒州窯,稱景德鎮窯。景德鎮早在漢代就開始燒瓷器,但很粗糙。宋真宗景德年間,正式在景德鎮建鎮,史書上有記載。景德鎮有個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擁有高嶺土,挖出來的土都是雪白的,非常漂亮。高嶺土後來被世界公認為是燒瓷器最好的原材料。
景德鎮原來總處在模仿的階段,不是青瓷,就是白瓷,但在北宋以後,開始走上創新之路,開創了一種
青白瓷,介於青瓷和白瓷之間,顏色偏藍。這對景德鎮後來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青花瓷
2005年7月12日,英國倫敦拍賣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罐,成交價折合人民幣2.3億,以當天的國際牌價可以買兩噸黃金,創造了單件工藝品的最高價。
元青花為什麼價值連城呢?第一,是它的題材決定的。戰國時期的軍事奇才王翊,號稱“鬼谷子”,大名鼎鼎的孫臏(孫子)就是他的徒弟。當時燕國和齊國交戰,齊國人孫臏被燕國俘虜了。齊國就求他的師父
鬼谷子下山救徒。這
青花罐畫的就是鬼谷子下山的情景;第二,元青花開中國
陶瓷裝飾的一個先河。鬼谷下山罐的顏色、畫藝、質量,今天看都是登峰造極的水準;第三,就是這個罐子的傳奇色彩。民國時期,一個荷蘭軍官在北京無意中買了這個罐。之後帶回國放在閣樓上近一百年。2005年專家發現它是一個元青花才請出來拍賣。在賣之前,這罐子一直在他們家裝CD。
青花之謎
由於景德鎮宋代
青白瓷的成熟
燒造,為元青花的誕生提供了一個基礎。青花的創燒有宋代創燒說和唐代創燒說,但地點都不是景德鎮,而且到目前為止,幾乎未見完整器,而殘存的碎片的胎質跟景德鎮的
胎質完全不一樣。所以不能認為所謂的唐青花、宋青花跟元青花有直接關係。
元青花有很多謎:它為什麼是藍色的?它沒有初創期,沒有萌芽期,為什麼一出來就是一棵參天大樹?元青花為什麼題材眾多:花卉、走獸、戲劇故事、人物等等,無所不包?為什麼元青花大器特別多?有人猜測這些都和
蒙古習俗有關,蒙古人崇尚藍色,並且和波斯來往密切;蒙古人性格粗獷,好大器……
元青花是
漢族文化、西域
波斯文化、
蒙古文化的結晶。因為有市場需求,元青花才迅速膨脹。後來明清兩代,瓷器都是以青花為主。青花瓷有很多優點:在元青花之前,陶瓷沒有這么漂亮悅目;青花花色穩定,成品率高,工藝上有所突破。同時,青花質地優良,極具市場競爭力。元青花一反宋代那種含蓄美,大膽奔放,開闢了陶瓷的一條新路。元青花出現後,一統江山,確立了景德鎮的
瓷都地位,700年來無法撼動。
評判標準
上個世紀80年代起,國內興起收藏明末清初的民窯青花瓷器,到了90年代初,其價格出現了第一個高峰,隨後又有所回落。近一兩年,明末清初民窯青花的市場價格又開始新一輪的攀升,並為眾多陶瓷收藏家所青睞。就目前來看,民窯瓷器尚有一定的升值空間,況且眼下價位偏低,正是廣大低額投資者收藏的好機會。但是民窯當中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投資者在購買民窯瓷器時也應該區別對待。
判斷民窯瓷器價值高低的標準:
一看圖案。看民窯瓷器上繪畫圖案是否精美,大致可分為人物、山水、動物花鳥、簡單圖案4檔。在各種圖案中有字的比沒字的值錢,詩文題賦的價格更高。有些民窯青花瓷器上書有特殊的文字款識,其價格也相對較高。
二看器型。陳設瓷、琢器的價格高於
日用瓷、圓口器。近兩年市場中收藏最熱門的是書房中用的印泥盒、筆架、筆筒等方房小擺件,其中以筆筒的價格升速最快。買一些康熙時期繪畫水平比較高的
香爐、筆筒等,比較有升值潛力。
三看工藝。在選購民窯瓷器時,要從它的工藝、裝飾、窯火3個方面來考慮它的價位。2003年春季拍賣會上,天津文物公司上拍的一件康熙青花暗缸,在康熙時期是比較普通的器型,由於它的畫工比較精細,顏色燒得很好,但沿口上有傷,當時的估價在5萬元左右,最終以22萬元成交,說明了拍賣市場對這類民窯精品的認可程度。如
嘉慶至
道光時期的
青花釉里紅山水人物
天球瓶,可以估到8萬至12萬元。在選擇這類收藏品時,一定要選擇文人氣息比較濃、畫法精細、器型完整的瓷器。
四看品種。投資晚清、民間粉彩瓷器,特別是粉彩陳列瓷器具有升值潛力。晚清、民國的粉彩器比同時期民窯青花器價格高,現有“一粉彩器頂三青花”之說。特別是清同治、光緒、宣統和民國初期江西景德鎮“珠山”生產的署“同治年制”、“光緒年制”、“
官窯內造”或有準確紀年款的各類粉彩瓷器,特別是陳設器最具升值潛力。 摘自《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