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為本的社會建設》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生為本的社會建設
- 作者:彭華民
- 出版時間:2018年5月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289 頁
- ISBN:9787520120265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民生為本的社會建設》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圖書。
《民生為本的社會建設》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圖書。內容簡介本書由理論篇、社會服務篇和社會治理篇組成。理論篇包括民生為本的社會建設和管理理論、制度主義視角下民生為本的社會服務理論、中外社會建設和管理理論傳承與發展研究等。...
社會建設,關乎民生,關乎國家長治久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綜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社會建設,從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和重大部署,不斷推動社會建設理論和實踐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在中國...
《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是2009年11月 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青連斌。內容簡介 《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些突出問題,主要是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加強住房保障制度建設、發展教育事業著力解決...
《社會建設》是由吉林省出版產品質量監測中心主管,中國人民大學、吉林省出版產品質量監測中心聯合主辦的國家級期刊。本刊為雙月刊,國內刊號 CN 22-1410/C,國際刊號ISSN 2095-8641。內容簡介 社會建設主要包括教育事業、科技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區建設、旅遊事業、人口與計畫生育...
在本次微講堂中,王思斌教授將帶領我們探討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問題,全面解析中國社會建設中的挑戰與回應。“今天我們的主題是社會建設,這個議題現在進行得如火如荼,中央政府也十分重視,在不久前通過的‘十二五’規劃中,社會建設就被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對於社會建設這一議題的重要性,王教授娓娓道來。自1978...
《新時代中國社會建設研究》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為“寧夏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雙一流建設”系列成果之一,對新時代中國社會建設進行研究,旨在揭示中國社會建設偉大成就和社會治理有益經驗的必然性、時代性。本書著重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解決好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教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生制度建設研究》是202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要求。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中國共產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
”著名社會學者陸學藝認為,我國在解決了短缺經濟等問題後,進入了改革發展的新階段,但由於我們缺乏經驗和理論準備不足等原因,沒有及時對計畫經濟體制時期形成的戶籍、就業、人事、社會保障等體制實行必要的改革,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投入嚴重不足。投入雖有所增加,但因欠賬太多,社會事業仍很薄弱,上學難、看病...
狹義上的民生概念相對來說比較準確,也容易把握,容易同具體層面上的民生政策吻合。我們平時所使用的民生概念一般都是狹義的民生概念。比如,如今社會上流行的說法——要“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一語中的“民生”,就是從社會層面上著眼的。重要意義 從人權角度看,就是人的全部生存權和普遍發展權。 從...
《全面推進中國式社會建設現代化》是202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密切聯繫社會建設實際,牢牢把握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兩個落腳點,系統闡釋如何完善巨觀頂層設計、健全中觀運行機制、夯實微觀基層基礎這三個視域的社會建設內容。作者緊扣新時代新征程我國社會...
民生廣電是由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對我們廣播電視工作具有極大的指導作用。十七大報告指出,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我國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
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對於深刻認識民生建設和社會治理的重大意義,落實以民為本、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從發展方向看,民生經濟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強調消除體制障礙,促進勞動力、資本等各種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並通過市場機制合理定價;強調從要素稟賦條件出發,通過市場機制選擇適宜的產業結構;強調政府轉變職能,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履行好巨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職能。重要意義 發展民生經濟,...
目錄 一 什麼是社會建設 二 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 三 社會建設必須以改善民生為重點 四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民生問題 五 解決民生問題要統籌兼顧 六 解決民生問題要堅持共建共享原則 七 解決民生問題要堅持公平正義的理念 八 解決民生問題要健全機制化解利益矛盾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實現這項戰略任務,必須在經濟發展基礎上,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培養造就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是具有一定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和技能,在社會福利、社會救助、慈善事業、社區建設、婚姻家庭、精神衛生、殘障康復...
四 民生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 五民生事業制度不斷完善 第三節當代中國民生事業存在的問題 一社會保障總量投入不足 二就業存在總量壓力與結構性矛盾 三居住與居民生活收支存悖論 四城市交通發展滯後於經濟社會建設 第四節當代中國民生事業難題的社會成因 一體制慣性與正常監督機制的缺失 二規律認識不足,理念落後,...
民國元年(1912年)孫中山多次講話和撰文,提出“交通為實業之母,鐵路為交通之母”,揭示鐵路和實業建設、和民生主義的關係。八月接受袁世凱任命,督辦全國鐵路,先後視察北寧鐵路、津浦鐵路北段、膠濟鐵路等。民國二年(1913年)二月,孫中山赴日本考察,洽談鐵路籌款,擬籌建“中國實業公司”。種種活動表明,孫中山...
十六大以來,社會建設成為五位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建設的內容更是以人民民眾關心、直接、現實的民生問題為重點。基於此,《中國共產黨社會建設理論與實踐》系統分析了黨的社會建設理論提出的理論淵源、實踐基礎及歷史進程。作品思想 該書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和現代社會學理論雙重視域下對黨的社會建設理論進行深入...
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是人們社會生活的共同體和人居的基本平台,社區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加強社會管理的重心在社區,改善民生的依託在社區,維護穩定的根基在社區。民發〔2009〕1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各計畫單列市民政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政局:近年來,各地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
該《意見》分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總體要求;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發揮海南特色優勢,全面提升旅遊業管理服務水平;大力發展與旅遊相關的現代服務業,促進服務業轉型升級;積極發展熱帶現代農業,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服務保障能力;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加快形成人文...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事關人民民眾的生、老、病、死、醫、學等民生問題已經日益成為中國政治社會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焦點。21世紀以來,對社會建設和民生議題的關注也日益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執政、施政的重要內容,社會建設的重點是改善民生,民生問題日益政治化。但是在理論上和學術上對於民生問題的研究相對較少,...
關於城市社會管理的幾個問題258 社會管理是一門學問265 下社會階層結構調整 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的分化與流動269 農民工應該享有均等的社會保障279 農民工流動與農村社會發展286 從體制和機制入手解決農民工問題297 中國社會階級階層結構變遷60年300 流動人口問題到了不得不解決的時候322 第三編社會建設的基礎:民生、教育...
2007—2010年,全省民生工程累計投入853.8億元,其中補助到人資金529.6億元,項目建設資金324.2億元。堅持集中財力辦大事,解決了一些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拉動了消費,擴大了內需,有力地促進了全省經濟發展。推進了和諧社會建設 各項民生工程的實施,促進了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關於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堅持農村科技以農民為本的方針,以科技惠及億萬農民生活為宗旨,以科技同保農民安康、科技促建農村新家園、科技培養新農民為抓手,讓科技根植於農民生活,讓科技...
主持或參與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0餘項。在《社會學研究》《求是》等雜誌,以及《人民日報》等報紙上發表論文和文章400多篇。出版的學術專著有《城市生活方式》《鄧小平發展理論》《分配製度改革與共同富裕》《十七大精神深度解讀社會建設篇》《民生大於天》《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公平分配的實現機制》《...
人們生活需要的多樣性、遞增性及其對美好生活追求的無限性,與現實生產能力的有限性以及發展的不平衡性、不充分性之間的矛盾,是推動人類民生改善的根本動力;通過構建公平正義的社會制度以解決民生髮展的不平衡性、不合理性,是馬克思民生建設的社會向度;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民生建設的價值旨歸和人文向度。
完成中職招生1.1萬人以上,為社會培養輸送5000名技能人才,完成勞動力轉移培訓1.5萬人以上;成人高等教育完成招生2300人以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6%、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7%。以提高科技素質、職業技能和經營能力為核心,大規模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推進安順職中省級重點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建設工作。社會保障 ...
第二條 社會建設應當堅持黨的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原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落實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的先行示範要求。第三條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應當盡力而為、...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全面推進。中共十八大站在歷史和全局的戰略高度,對推進新時代“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作了全面部署。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個方面,制定了新時代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目標。2024年7月15日至18日,...
(3)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是創新公共服務體制,改進公共服務方式,形成公共服務供給的社會和市場參與機制。通過公共財政、社會組織、企業與家庭的合作,發揮和體現財政資金的公益性價值,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益。2009年全國財政會議更加明確強調,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重點加大教育、就業、住房、醫療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