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民生科技行動方案

新農村建設民生科技行動方案

關於印發《新農村建設民生科技行動方案》的通知(國科發農[2008]126)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畫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各有關部門科技司(局):

為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發揮科技創新、科技進步對改善農村民生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經認真研究,提出了《新農村建設民生科技行動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和本部門實際參照實施。

科學技術部

二○○八年三月十一日

新農村建設民生科技行動方案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是黨的十七大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著力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既是我國總體民生建設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根本目的。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科技進步對改善農村民生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為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及科學技術部黨組《關於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努力開創科技工作新局面的意見》,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民生工作,現提出本行動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農村建設民生科技行動方案
  • 類別:行動方案
  • 地點:中國
  • 類型:新農村建設
科技需求,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組織實施,

科技需求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新農村建設要走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道路。依靠科技進步改善農村民生既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根本目的。農村民生問題與農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事關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大局,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實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農民收入得到較快增長,農民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高,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實施,農村民生得到較快改善。但總體看來,我國農村民生工作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農村民生主要方面問題比較突出,科技支撐薄弱。
1、農村健康衛生髮展滯後,迫切需要科技支撐。農村看病難、看病貴,公共衛生薄弱,飲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簡單、易用、低成本的農村醫療衛生技術和裝備缺乏,廉價、高效、針對性強的適宜藥物較少,絕大部分農民缺少必要的營養、衛生、健康和防疫等方面的科學知識。
2、農村人居環境令人擔憂,迫切需要科技支撐。農村環境髒、亂、差的現象還比較多,農民住宅設計不合理,低成本、適合本地特色的採暖降溫、集中廢棄物處理和能源利用技術與裝備缺乏,大部分農民的居住、餐飲、採暖降溫等仍沿用傳統方式。
3、農村公共服務體系薄弱,迫切需要科技支撐。農村公共服務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低,簡單、易用的現代信息化操作技術缺乏;農村社區發展規劃不全,功能分區不合理,科技含量低;農村宣傳和培訓內容比較單一,針對性不強,科技要素缺乏。
4、農村民生自我發展能力不足,迫切需要科技支撐。農村民生科技產業尚未建立,農村民生科技產品稀缺;農村民生科技人才嚴重不足,專業化科技服務隊伍建設亟待加強;農村民生科技布局尚未形成,科技支撐體系有待加強和完善;農民現代生活意識有待提升。
民生工作是我國社會發展整體工作中的薄弱環節。與城市民生科技工作相比,農村民生科技工作相對滯後,底子薄,基礎差,技術手段落後,已成為制約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問題。加強農村民生科技工作大有作為,非常急迫,是當前農村科技工作中重要而緊迫的重點任務。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關於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堅持農村科技以農民為本的方針,以科技惠及億萬農民生活為宗旨,以科技同保農民安康、科技促建農村新家園、科技培養新農民為抓手,讓科技根植於農民生活,讓科技融入農村生活,把科技成果還惠於農民,為加強農村民生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基本原則

繼承已有的良好工作基礎,針對農村民生建設的要求,進一步加強農村民生科技工作,並遵循以下原則:
1、以人為本,突出重點。以促進農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充分享受科技進步的成果為宗旨,重點解決農村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
2、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堅持實事求是,立足國情、民情、農情,根據不同地區實際情況和農村民生工作的急迫需求,統籌兼顧,科學部署,有計畫、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民生科技工作。
3、加強創新,集成示範。集中優勢力量,以技術創新為基礎,以成果集成轉化推廣為重點,以示範為引導,為民生工作的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4、各方配合,上下聯動。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加強機制創新,充分調動各部門、地方各級政府和社會各單位的積極性,確保農村民生科技工作的實惠進村入戶。
5、整合資源,綜合推進。注重現代農村民生科技創新、集成、示範與推廣,把加強農村民生科技工作與改變農村落後的生產生活方式結合起來,把先進適用技術研發與農村信息化、科技特派員等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結合起來,讓最廣大的農民更便捷、更廉價、更快速、更充分地享受到科技進步的成果。

發展目標

經過五年的努力,完成農村民生科技發展總體布局,為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農村社會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1、初步構築農村民生科技創新平台。圍繞農村民生事業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開發、集成、轉化和推廣農村民生適用技術和裝備,顯著提高農村民生科技的創新能力;
2、初步構建農村民生科技服務體系。強化機制創新,推動重心下移,壯大農村民生科技服務隊伍,顯著提高農村民生科技成果轉化套用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
3、為農村民生建設作出重要貢獻。開發一批低成本適用技術和裝備,集成一批簡易的成套技術和設備,並進行套用推廣;建立一批區域性的農村民生科研示範和綜合集成示範。
具體包括:
——開發一批低成本適用技術和裝備,形成相關模式和標準。在農村水處理技術與裝備、農村醫療衛生、農村能源使用等方面開發一批適用技術和裝備,形成一批模式和技術標準,並在農村民生工作中示範和推廣套用。
——集成一批簡易的成套技術和設備。在農村水處理技術與裝備、農村醫療衛生、農村防震減災、農村社區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加強綜合集成,開發一批成套技術和設備,並在示範區內套用和推廣。
——培育一批農村民生科技專業服務人才。結合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培育一批農村民生服務企業和服務隊,培訓一批農村民生科技專業服務人員。
——建立一批農村民生區域性綜合示範。在全國不同區域分別設立國家級和省級新農村民生科技綜合示範鄉(鎮)共100個,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示範村共1000個,示範推廣民生科技成果。示範區主要民生問題得到較大改善,農民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三、重點任務
改善農村民生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務必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全面推進。重點開展十大任務。
1、農民就業創業科技促進行動
就業是民生之本。以堅持實際、實用和實效為原則,以提升農村青年就業和創業能力為重點,充分利用各種教育培訓資源,圍繞農村勞動力轉移和新型農民培養,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培育和壯大農民技術員隊伍、農村經紀人隊伍、骨幹農民隊伍、農村能工巧匠隊伍、農民企業家隊伍和能夠適用現代社會發展需要、掌握一定技能的產業工人後備隊伍。
——選取典型鄉(鎮),開展農村遠程培訓、農村職業教育培訓及其他多元培訓機制綜合示範。
——加強農村科技創業培訓。以農村知識青年、農村能工巧匠、農村經紀人為重點,扶持他們學習新知識、接受新觀念、掌握新技能,著力提高農村青年的創業能力,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和富餘勞動力的轉移。
——加強農村就業增收培訓。以提高農民自主增收為目標,以基層幹部、專業大戶、骨幹農民為重點,大力開展現代農業科技知識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造就一批新農村建設急需的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強化農村科技培訓技術支撐。加強農村遠程數位化、可視化職業技能培訓關鍵技術及設備的研發和集成,為農民遠程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的建立提供科技支撐;加強農民生產、生活、就業、健康、衛生知識等新型課件、多媒體技術和產品的研發,為農民提供直觀、形象、生動、價廉的可視化課件和多媒體教材。
——加強農村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建設。圍繞農村勞動力轉移和新型農民培養,充分利用各級星火培訓基地、星火學校、農業科技示範園等各種教育培訓資源,重點支持、扶持一批能夠為農民培訓提供仿真環境的實習、實訓基地,努力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基地的裝備水平和科技水平。
——探索多元化農村科技培訓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就業和創業中的作用,加大農村就業創業和新型農民培訓的投入,探索和發展農科教結合的多元化農民培訓模式。繼續開展“百萬農民科技培訓”。
2、農民健康科技促進行動
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係千家萬戶幸福。針對農村普遍存在的看病難、看病貴、缺少適宜醫療衛生技術和產品、營養不平衡、膳食結構不合理等突出問題,以改善農民營養狀況、提高農民健康水平為目標,開展適宜技術、產品研發和農村衛生保健技術集成示範,為農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為全面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提供科技支撐。
——選取不同地域的典型鄉(鎮),開展農村居民食品營養教育、食品安全改善、營養監測預警和干預、農村綜合醫療衛生技術套用試點,探索有效改善農民健康水平的成套技術和運行模式。
——以農村傳染病、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疫病的診防和治療為重點,研發一批科學有效、簡單實用、經濟廉價的適用技術和產品,用現代科學技術有效控制和預防嚴重危害農民健康的傳染病、流行病的傳播和蔓延。
——以應對農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重點,加強公共衛生裝備、技術研發和推廣,形成一批適宜農村急救和自救的產品和技術,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農民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脅。
——高度重視農村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預防和診治,研發集成一批療效顯著、經濟廉價的治療方法和治療藥物,降低治療成本,加快康復速度,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
——強化農村婦女、兒童的醫療保健工作,加強農村婦女生殖道疾病快速診斷技術的研發和集成,提高農村兒童疫病的預防和診治水平,為保障農村婦女兒童健康提供科技支持。
——依託大中型城市醫療衛生機構,以農村醫療衛生機構和鄉村醫生為對象,加強遠程診斷電子網路系統技術支持體系的研發和技術集成,為疑難疫病和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技術支撐。
——加強農村醫療衛生機構醫護人員和鄉村醫生的培訓,提高基層醫護人員的診治水平,改善基層醫療機構的醫護條件,使“病有所醫”真正落在實處。
——研究運行成本低、可接受性強、適應性廣的農村居民食品營養及農村醫療衛生知識的宣傳模式,大力開展健康常識、簡單急救措施、健康生活習慣等知識宣傳培訓。
——創新機制,組建面向農村的流動式健康促進科技服務隊,促進醫療衛生科技資源向農村地區流動;
——開發降低營養損失和減少安全隱患為重點的農村自製食品的食品安全改善技術;開展以解決其微量營養素缺乏或不平衡的問題,遏制農村慢性疾病、地方病增長為目標的食物綜合營養平衡配合技術研究,以解決品質差、品種少、營養價值低等問題為重點的農村營養型老人、婦幼食品配合技術研究。
3、農村康居工程科技示範行動
村莊是農民生存、生產、生活的根本載體和安居樂業的基礎。但目前我國農村社區較普遍存在規劃滯後、布局無序、功能不全,用地浪費、公用設施不配套、住宅設計手段落後、建設成本過高、農民生產生活不便等問題。開展農村社區規劃和農民住宅建設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和不同地區、不同特色的建設規劃技術研究等,形成一批技術成果,在全國不同類型地區開展集成、示範和推廣,形成支撐農村社區規劃和農民住宅的技術體系。
——選取不同地域的特色鄉(鎮),開展鄉村社區規劃,村鎮住宅建築設計,適於小規模建造的農村住宅新型結構及施工,農村住宅節能節地節水治污,農村住宅智慧型化,農村傳統建築保護等綜合示範。
——適宜農村使用的系列建材開發與套用。以建立農村住宅建築產品套用標準、選用指南及分類編碼等為重點的農村住宅建築產品與構配件套用資料庫系統開發。
——以低成本鄉村住宅節能減污設計技術、農村住宅可持續使用設計技術等為重點的不同地域特色農村住宅建築設計模式研究。
——農村社區發展規劃與科學合理布局,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用設備配置與發展規劃,社區生態景觀規劃與建設等研究。
——以計算機輔助設計關鍵技術為重點的農村住宅建築設計模組化技術與軟體開發。以提供農村住宅結構設計系統、提升農村住宅結構設計的技術水平為重點的住宅結構與構造選型設計技術與軟體開發。
4、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行動
從解決人民民眾最為關心的農產品高毒農藥、獸藥違規使用和殘留超標問題入手,以農業投入品、農產品生產兩個環節為關鍵點,提供從農田到市場的全程科技支撐。
——選取不同地域的典型鄉(鎮),開展農業標準化、綠色清潔生產、農產品質量追溯、農田地力修復等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套用試點。
——加強農業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研究。開展相關農藥及農藥殘留、獸藥及獸藥殘留、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物和農畜產品的相關檢測技術研究。
——加強農業清潔生產技術研究。開發生物菌肥、新型高效專用複合肥、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等為重點的動植物肥、藥類替代技術;開發環保型配合飼料等畜禽飼料及添加劑替代技術;開展高抗及多抗高產優質農畜品種選育技術研究。
——加強產地環境修復和地力恢復技術研究。開展土壤障礙因子診斷和矯治技術研究,及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生物修復、化學修復、物理修復技術以及污染土壤修復標準的相關研究和示範;
——加強農產品質量追溯技術研究。開展農產品的源頭追溯和流向追蹤研究,產品標籤的開發、管理、使用、查詢等相關技術研究和集成示範。
——加強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研究。從農產品生產,到加工、包裝、貯運等各環節,開展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研究,建立標準化生產集成示範。
5、農村信息化科技促進行動
以建設數位化農村社區為切入點,以資料庫技術、網路通信技術等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為突破,以集成平台關鍵技術為依託,開發面向農村社區政務、醫療、財務、教育、文化、旅遊、就業及突發事件應急等事務的管理信息系統;以農村基礎信息獲取關鍵技術、農村基礎設施配置關鍵技術等為手段,集成與農村公共設施管理相關的重大信息系統。通過技術集成與示範,探索農村社區管理的經驗和模式,全面提升農村社區的管理和服務能力。
——選取典型鄉(鎮),開展農村社區網路建設、農村綜合信息管理系統、農村社區信息化社會化服務等的綜合示範。
——建立專業化農村信息科技服務隊,加強信息服務、管理和日常維護。
——開發面向農村社區政務、醫療、財務、教育、文化、旅遊、就業及突發事件應急等事務的管理信息系統,全面提高農村社區的管理和服務能力,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設和發展,構建和諧的農村社區。
——面向現代農村社區的社會文化事業發展和管理民主,對一批共性信息化關鍵技術進行攻關,開發一批重大套用系統,通過技術集成與示範,探索數位化農村社區建設的經驗和模式。
——重點加強基於“多網合一”技術的農村社區網路建設關鍵技術,突破一批低成本和低技術門檻的軟硬體產品,滿足廣大農村對信息化的需求。
6、農村清潔社區環境科技促進行動
建設生態文明,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是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針對農村社區環境普遍存在的髒亂差現狀,以改善農村社區環境為目標,統籌社區規劃建設,加強農村社區環境治理,開發關鍵技術並進行技術集成和示範推廣,為環境清潔和諧社區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選取不同地域的典型鄉(鎮),開展農業廢棄物集中處理、農村環境服務隊綜合套用試點,探索有效改善農村環境水平的成套技術和運行模式。
——探索不同區域、不同生境條件下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和改善的技術服務新模式,建立專業化的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技術服務隊。
——以生產、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為重點,研究開發一批適合農村特點的簡便、易行的農村廢棄物收集、貯運和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工藝、設備和集成示範。
——以規模化養殖場為重點的有機廢物資源化處理與綜合利用的技術、設備與示範;以循環經濟為目標的不同生態類型區農村廢棄物循環利用模式研究。
7、農村能源開發利用科技示範行動
我國農村用能較普遍地存在能源結構不合理、熱能利用效率低下和生態環境污染嚴重等突出問題。急需依靠現代科技開發農村新型能源,提高熱能利用效率、降低生態環境污染、促進能源產業和循環經濟發展等。加強農村能源開發利用關鍵技術和產品研發,以新技術突破推動新產品開發,帶動示範推廣和普及套用,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建立起支撐農村能源開發的技術體系。
——選取典型鄉(鎮),分別開展農村生物質能開發、新型農村戶用發電、農村清潔供暖供熱、農村供用電節能及服務隊等綜合示範。
——加大以提高熱能利用效率,降低有毒有害物質的排放率為重點的節能灶、炕、燈和燃具的技術研究和新產品開發及示範。
——發展以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和沼氣為主的生物質能源開發與生物質資源綜合利用技術與裝備。
——開發套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為重點的關鍵技術和配套設備。
——探索農村地區沼氣社會化服務新模式,建立專業化的農村沼氣技術服務隊。
8、農村飲水安全科技促進行動
我國農村普遍存在飲用水安全隱患,生活污水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技術落後,給排水設施規劃與建設嚴重滯後等突出問題,以保障農村供水安全和推進農村水污染防治為目的,開展關鍵技術研究和廉價實用關鍵設備開發,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建立試驗示範性農村社區,加快技術集成與示範,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選取典型鄉(鎮),分別開展農村安全水源開發利用與保護、農村安全飲用水處理、農村污水處理、農村水質檢測等綜合示範。
——大力加強農村安全用水知識和健康用水習慣的宣傳培訓工作。
——以水源安全為重點的農村安全水源開發利用與保護,不同水源條件下農村安全供水技術、工藝及設備開發,農村清潔飲用水工程引水淨化技術、工藝及設備開發及示範推廣。
——以生活污水處理為重點的農村戶、村和鄉鎮的污水收集系統、工藝和設備研究及不同規模農村生活污水集中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技術與工藝開發及示範推廣。
——農村安全水處理和農村水質檢測與水源性疾病監測等的關鍵技術和實用設備研發及示範推廣。
9、農村防災減災科技促進行動
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自然災害是影響農村民生的最大的不可控因素。加強農村災害規律的研究,提高對農村主要災害孕育、發生、發展、演變及時空分布規律的認識,促進現代化技術在防災減災體系建設中的套用,因地制宜實施防災減災對策和減少災害對發展的約束。
——建立農村防災減災綜合示範區。選取不同災害類型發生的典型鄉(鎮),集成在災害測、報、防、抗、救、援等方面的配套技術,探索防災對策最佳組合方案、防災工程體系災時最佳化調度方案和居民避難系統的最佳化設計;加強災區緊急處置、疫情控制、災民飲食飲水清潔處理等醫療衛生關鍵技術的研發和集成,積極推廣有效的減災防災技術,提升救災快速反應系統裝備技術的現代化水平。大力加強農村防災減災常識宣傳,強化農民防災減災意識。
——加強農村畜禽動物疫病、乾旱、低溫冰凍、高溫、洪澇等災害防控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針對上述災害,研發集成一批適用關鍵技術和裝備,大力提升農村防災救災技術水平。
——加強農村災害科學與防災減災適用技術裝備開發及示範推廣。針對農村主要災害,研發集成一批包括災害監測、災害信息處理、災害預報、預警、防災、抗災、救災、災後援建、防災工程的適用技術和裝備,大力提升農村災害綜合防禦體系的技術水平。
——加強易災地區發展避災產業的適用技術和裝備的開發、示範與推廣和宣傳,建立起通過科技創新和套用科技手段防災減災,保障民生的體制與機制。
——加強農村災害信息處理技術開發與信息管理,建立不同層次的災害資料庫和信息管理系統, 提高農村災害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開展農村災害風險防範救助保障與保險體系研究。
——農村災害識別、預警及防禦對策研究開發及示範。開展農村災害風險識別技術、識別方法的研究與開發,加強風險度等級和風險防範級別技術的研究,建立風險類型的分類標準和評價指標體系,研究風險評價的技術模型和經濟模型。開展災害預測預報預警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建立健全農村災害預測預報預警系統。
10、農村民生科技服務促進行動
遵循主體多元化、模式多樣化、服務專業化、組織網路化的發展方向,探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農村民生科技服務有效機制,著力構建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
——推動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重點由以前的產業服務為主向產業服務與改善民生並舉轉變。在總結、完善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推行農村民生科技特派員制度,努力營造有利於民生科技特派員工作和創業的環境,充分發揮農村民生科技特派員的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
——總結推廣各地實施農業專家大院的經驗,支持科技人員深入縣、鄉以下區域,通過“專家+農戶”、“專家+社區+農戶”、“專家+協會+農戶”、“專家+服務組織+農戶”等形式,提供農村民生科技服務與諮詢。
——以專業技術協會和農村區域成果轉化中心為基礎,培育一批農村民生科技服務中介組織。以省級區域和中心地市區域為重點,依託具有相當基礎和條件的企業或科研院所,發展區域農村民生科技成果轉化套用中心。在規範管理的基礎上,引導支持一批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或合作社,使其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健康發展。
——加強以大學和科研院所為主體的新興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創建一批新農村建設科技服務示範體系。重點依託現有的大學和科研院所,鼓勵其與地方政府聯合,針對當地實際,優選若干實效、實用、符合當地特點的技術,動員各種科技智力資源,通過各種形式、各種機制為農民和農村社區發展服務。
——重點建設全國星火科技110信息共享和服務平台,促進建立農村民生科技成果信息聯盟和信息共享服務機制,制定信息共享和服務平台建設標準規範,開展農村科技成果信息的標準化收集、數位化表達及加工、資料庫和網路平台的建設,建立健全星火110科技信息服務系統。
——選取典型鄉(鎮),開展農村民生科技特派員、農業專家大院、專業技術協會、信息共享和服務平台等農村民生科技服務體系綜合示範。

組織實施

1、加強領導,為農村民生科技行動提供組織保障。
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成立新農村民生科技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全國新農村民生科技工作。對於開展農村民生科技行動省部共建試點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技部和該省(自治區、直轄市)共同組成領導小組;非試點省(自治區、直轄市)成立由省級科技主管部門牽頭的領導機構,加強巨觀指導和統籌協調,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安排和部署試驗示範工作,並對試驗示範工作的進展和效果實施監督,保障農村民生科技行動有計畫、有重點地實施。
2、增加投入,為農村民生科技行動提供經費支持。
逐步建立以財政投入為主,企業、農戶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多元化、多渠道農村民生科技投入體系。各級科技主管部門要把農村民生科技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畫和重點,逐步實現農村科技投入由單純注重產業發展向產業發展與民生改善並重的轉變,在原有農村科技投入的基礎上,加大對農村民生科技的投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安排一定比例的經費用於組織實施農村民生科技行動。
3、項目帶動,推進百鄉千村民生科技示範。
加強科技資源的集成與整合,把農村民生科技相關項目列入國家科技計畫中,圍繞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開展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集成和綜合示範。統籌國家科技資源和地方科技資源,在全國不同區域共選擇100個鄉(鎮)和1000個村,因地制宜,分別設立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新農村民生科技綜合示範,集中示範和套用農村民生科技重點任務的研究成果及其他科技成果,總結和探索解決農村民生問題的技術和服務模式。
4、提升能力,加強農村民生科技基礎性工作。
根據實際發展需要,建立一批研發基地,扶持一批服務機構,培養一批專業人才,培訓一支科技服務隊伍。引導大學和科研機構加強農村民生科技領域學科建設,研究制定優惠政策,培育一批研究開發農村民生關聯產品的骨幹企業,確保農村民生科技可持續發展。
5、創新機制,調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農村民生科技工作。
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和措施,充分調動各級政府、社區、企業和農民參與新農村民生科技行動。實行部門聯席會議制度,領導和協調民生科技工作;實行部門會商制度,由科技部與各行業部門共同推進;建立省部共建的工作機制,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鼓勵企業開發服務農村民生的產品,發展農村民生產業,引導社會資源導入農村民生;把民生科技服務作為農村科技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引導在農村社區成立各種類型的專業服務隊;積極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員和大中專畢業生深入基層從事民生科技創新和示範推廣工作;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充分調動農民參與民生科技工作的積極性。
6、加大宣傳,營造推進農村民生科技工作的良好環境。
充分利用現代傳媒載體,加強對農村民生科技工作宣傳。加強經驗交流,總結推廣各地促進農村民生科技工作的有效模式和做法;建立宣傳陣地,報導在民生科技工作中湧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對有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和集體進行表彰和獎勵;努力形成全社會重視和促進農村民生科技工作的良好環境。
7、強化科普,幫助廣大農民樹立現代生產生活方式意識。
通過開展網路遠程教育,進行電視講座,印刷各種科普書籍、宣傳冊等活動,對農民進行科學知識的普及與宣傳及意識教育,普及農村民生科技知識,提高農民認知水平和意識,幫助農民建立現代的生產生活方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