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廣電是由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對我們廣播電視工作具有極大的指導作用。十七大報告指出,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我國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生廣電
- 性質:廣電
- 屬性:電
- 所屬類別:國家事務
指導思想,工作意義,優勢與不足,前進方向,強化民生問題報導的責任感。,宣傳政府關注、改善民生的政策和舉措。,進一步拓寬民生新聞的報導空間。,著力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
指導思想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取得了重要進展,目前社會經濟發展總體形勢很好,我們擁有加快推進現代化事業的許多有利條件。但是,在前進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突出的是:經濟成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勞動就業臭束盼、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兆仔衛生、居民住房、安全生產、司法和社會治安等方面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部分低收入民眾生活比較困難;等等。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就會嚴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同時,人民民眾在新的發展階段,期待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對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生活環境以及個人全面發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社會的公共需求快速增長,也更加需要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我們黨提出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目標是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法制更加完備、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富足。這就必須堅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協調發展,缺少其中任何一個方面,都不可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加快推進以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切實改變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狀況,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課題。
工作意義
廣播電視作為主流媒體,是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黨聯繫人民的橋樑和紐帶,與民生、民情有著天然密不可分的聯繫,關注民生、民情是廣播電視性質使然,不僅如此,廣播電視關注民生民情還應該有其獨特的視角和優勢。自我台電視推出民生新聞節目《民生直通車》和廣播推出民生熱線欄目《桐廣熱線-記者說民生》後,對宣傳我市關注民生民情、化解矛盾,推進各方面工作起到了推進劑、穩定劑、潤滑劑的作用,受到了廣播電視廣大客群以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評價。
民生、民情問題有著深遠意義,它關係到社會和諧、國家穩定,關係到人民對執政黨及其政策、領導體制的認同。只有始滲危她慨終關注民生、不斷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發揮民力,才能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宏偉事業。解決民生民情問題是中國當代最大的政治,當然也是我市當前最大的政治;廣播電視新聞媒體作為黨的“耳目”“喉舌”,高度關注和重視民生、民情,下大力氣抓好民生、民情新聞宣傳聞責無旁貸。
優勢與不足
黨的十七大召開後,又為我們廣播電視進一步重視和搞好民生、民情的宣傳指明了方向。
廣播電視的政治屬性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是黨政時事活動中的民生新聞資源優勢。黨政機關的重要時政活動、重要會議、決議政策出台等,無不與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容易構成重大的民生新聞的宣傳。在許多情況下,這些重要活動、會議等相關信息往往是廣播電榜協狼視記者占有獨家採訪或優先採訪的優勢。二是廣播電視新聞的權威性優勢。廣播電視作為黨委政府的喉舌,傳達的無疑是黨的聲音、人民的心聲,在重大民生問題上,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權威性毋庸置疑。三是廣播電視作為溝通黨和人民的橋樑占有優勢地位。老百姓自覺收聽收看廣播電視新聞節目是一種常態,我台前年進行的廣播電視節目的收聽(視)率調查表明,在所有的節目中,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收聽(視)率居於首位。廣播電視作為黨的喉舌和耳目,有直接上通民情的政治地位,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已成為我市最主要的傳遞民意、解決民生問題的有效渠道。為我們國家政府的宣傳工作立下汗馬功勞。
誠然,我們目前的民生民情的宣傳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題材大多局限於社區、街道和家庭生活,展現出的僅僅是一幅幅世俗生活的全景圖。這種初級形態的民生民情新聞偏重於展示生活的原生態,著力在普通人悲歡離合、酸甜苦辣的經歷和境遇中挖掘戲劇性、趣味性和娛樂性,而往往忽略時代的宏大背景和時代精神。民生新聞與百姓息息相關,俯拾皆是,觸角廣泛。廣播電視作為我市的主流媒體我們必須有獨特視角,應該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視野更廣。民生民情新聞可以由感性的生存體驗深入到民眾的精神生活領域,由解決一家一戶具體的糾紛升華為化解社會群體之間的矛盾,在強調民生新聞內涵的同時更強調民生新聞的視角。廣播電視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報導民生新糠疊凝聞需要用新的視角報導更多的普通群體她頌照坑、進行輿論監督、選取民生重點,更充分地發揮新聞引導輿論、人文仔蘭戶關懷、守望環境、輿論監督的社會功能。
前進方向
結合學習黨的十七大的報告,我認為我們應該進一步加大和深化民生民情的宣傳。廣播電視民生民情的新聞宣傳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強化民生問題報導的責任感。
廣播電視民生節目的設定得到了廣大客群的極大支持,民眾的資訊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滿足、民眾的意見和呼聲得到了更好的表達。政治責任是媒體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的一個方面,當然是最核心的一個方面。廣播電視主流媒體不光要關心政治更要關心當前的重點政治“民生”。關注民生是廣播電視的政治責任。
從某種程度上說,民生問題的報導與時政報導、主題宣傳相比,同樣需要很強的政治敏感性。從總體上看,民生新聞節目具有較高的收聽收視率;另外,所有民生問題本質上都是政治問題。對大多數老百姓來說,城市農村社會治安、菜籃子、看病貴不貴、能否享受公平教育的機會、證券市場的政策與走勢、住房問題、油價漲跌、城市農村公共運輸、企業職工的勞動保障等等,就是他們最大的“政治”。他們往往從這些民生需求的滿足與解決程度,來評價黨和政府的工作。因此,民生問題報導什麼、不報導什麼、怎樣報導,背後都應該體現政治層面的考慮,絲毫不能掉以輕心。新聞尤其是民生新聞不是“有聞必錄”,不能為了抓住觀眾的眼球而降低節目的品位、忽略節目的導向。一條好的民生報導,或傳遞了政策資訊,或消除了民眾疑慮,或抨擊了違規違法現象,或傳播了現代文明,不僅體現了政治上的責任,也體現了媒體在道德建設和文化建設方面的責任。這方面的要求,與其說是一種外來的“壓力”,不如說是媒體社會責任的內在要求。
宣傳政府關注、改善民生的政策和舉措。
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民眾利益無小事”的思想已日益在全黨形成共識,圍繞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生計問題,黨委、政府每年都要出台一些相關的政策和措施,為老百姓辦若干件實事好事。作為廣播電視主流媒體在重大政策的宣講、重大戰略的闡釋、重大舉措的解讀等方面,具有“近水樓台”的特有優勢,其公信力和權威性是其他媒體所無法企及的。就民生新聞來看,主流媒體的獨特優勢主要體現在對於重大民生信息的提供與權威解讀上。當然,有條件的話,可以建立起媒體與客群之間互動平台,有助於信息的良好發布與反饋,最終促成一些有利民生政策的出台和民生問題的解決。
進一步拓寬民生新聞的報導空間。
所謂“小民生”,就是老百姓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老百姓身邊的瑣碎事、平凡事、麻煩事,如看病就醫、就業上學、油鹽柴米等,但凡民眾的冷暖痛癢、喜怒哀樂、酸甜苦辣,都是民生新聞報導的對象。這一類關注性的報導,可以為百姓的生活提供參照標準和行動坐標。通過報導普通人普通事,反映當今老百姓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新思想、新風貌、新追求,展現普通人的真善美。在關注老百姓身邊事的同時,廣播電視作為主流媒體的民生新聞還必須強化在公共生活領域的導向和介入功能,既關注“小民生”,也關注“大民生”。所謂“大民生”,就是要從“民生”的角度去解讀和詮釋“國計”。把關注人民民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與關注人民民眾最根本、最長遠的利益結合起來,進一步擴展民生新聞的題材範圍,使民生新聞呈現多視角性、多層次性,從而獲得更大的施展空間。譬如,民生新聞可以用百姓的眼光去觀察交通建設、社會保障、公共事業等等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重大政策調整,重要動態信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活潑的形式去解讀經濟社會發展大計,以更好地服務民眾。這樣的民生新聞,不是居高臨下的灌輸,而是體貼入微的服務,更能為人民民眾所接受,從而更利於促進“國計”的影響力、利於“國計”深入民心,更能體現新聞宣傳“三貼近”的原則。
著力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
輿論監督要著眼於黨和政府關係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否落到了實處,是否真正讓人民民眾得到了實惠;要著眼於維護人民民眾的切身利益,敢於和善於揭露、解剖侵犯人民民眾合法權益的人和事;要著眼於服務大局,改進工作,解決問題。事關民生的輿論監督往往比較敏感,一定要真實準確,把握好度。要把立足點放在激濁揚清、抑惡揚善、解疑釋惑、化解矛盾上。要把加強和改進統一起來,堅持建設性監督、科學監督、依法監督。要增強貼近性、講究策略性、提高藝術性,通過輿論監督,把黨和政府的意志與人民民眾的意願結合起來,把黨委政府關注的內容與人民民眾關心的內容結合起來,幫助黨和政府改進工作,清除消極因素,調動積極因素,維護人民民眾的利益,增強人民民眾的信心,促進問題的解決。
加強和改進民生報導,既是廣播電視主流媒體的一項緊迫任務,又是需要持之以恆、不懈探索的系統工程。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認真領會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要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是我們做好民生新聞的行動指南。我們要遵循和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的原則,時刻關注黨和政府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密切關注來自基層的民間的願望和呼聲,改進和創新民生報導,為改善民生、共建和諧桐鄉盡心盡力,盡職盡責 采編:卓士張
誠然,我們目前的民生民情的宣傳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題材大多局限於社區、街道和家庭生活,展現出的僅僅是一幅幅世俗生活的全景圖。這種初級形態的民生民情新聞偏重於展示生活的原生態,著力在普通人悲歡離合、酸甜苦辣的經歷和境遇中挖掘戲劇性、趣味性和娛樂性,而往往忽略時代的宏大背景和時代精神。民生新聞與百姓息息相關,俯拾皆是,觸角廣泛。廣播電視作為我市的主流媒體我們必須有獨特視角,應該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視野更廣。民生民情新聞可以由感性的生存體驗深入到民眾的精神生活領域,由解決一家一戶具體的糾紛升華為化解社會群體之間的矛盾,在強調民生新聞內涵的同時更強調民生新聞的視角。廣播電視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報導民生新聞需要用新的視角報導更多的普通群體、進行輿論監督、選取民生重點,更充分地發揮新聞引導輿論、人文關懷、守望環境、輿論監督的社會功能。
前進方向
結合學習黨的十七大的報告,我認為我們應該進一步加大和深化民生民情的宣傳。廣播電視民生民情的新聞宣傳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強化民生問題報導的責任感。
廣播電視民生節目的設定得到了廣大客群的極大支持,民眾的資訊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滿足、民眾的意見和呼聲得到了更好的表達。政治責任是媒體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的一個方面,當然是最核心的一個方面。廣播電視主流媒體不光要關心政治更要關心當前的重點政治“民生”。關注民生是廣播電視的政治責任。
從某種程度上說,民生問題的報導與時政報導、主題宣傳相比,同樣需要很強的政治敏感性。從總體上看,民生新聞節目具有較高的收聽收視率;另外,所有民生問題本質上都是政治問題。對大多數老百姓來說,城市農村社會治安、菜籃子、看病貴不貴、能否享受公平教育的機會、證券市場的政策與走勢、住房問題、油價漲跌、城市農村公共運輸、企業職工的勞動保障等等,就是他們最大的“政治”。他們往往從這些民生需求的滿足與解決程度,來評價黨和政府的工作。因此,民生問題報導什麼、不報導什麼、怎樣報導,背後都應該體現政治層面的考慮,絲毫不能掉以輕心。新聞尤其是民生新聞不是“有聞必錄”,不能為了抓住觀眾的眼球而降低節目的品位、忽略節目的導向。一條好的民生報導,或傳遞了政策資訊,或消除了民眾疑慮,或抨擊了違規違法現象,或傳播了現代文明,不僅體現了政治上的責任,也體現了媒體在道德建設和文化建設方面的責任。這方面的要求,與其說是一種外來的“壓力”,不如說是媒體社會責任的內在要求。
宣傳政府關注、改善民生的政策和舉措。
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民眾利益無小事”的思想已日益在全黨形成共識,圍繞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生計問題,黨委、政府每年都要出台一些相關的政策和措施,為老百姓辦若干件實事好事。作為廣播電視主流媒體在重大政策的宣講、重大戰略的闡釋、重大舉措的解讀等方面,具有“近水樓台”的特有優勢,其公信力和權威性是其他媒體所無法企及的。就民生新聞來看,主流媒體的獨特優勢主要體現在對於重大民生信息的提供與權威解讀上。當然,有條件的話,可以建立起媒體與客群之間互動平台,有助於信息的良好發布與反饋,最終促成一些有利民生政策的出台和民生問題的解決。
進一步拓寬民生新聞的報導空間。
所謂“小民生”,就是老百姓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老百姓身邊的瑣碎事、平凡事、麻煩事,如看病就醫、就業上學、油鹽柴米等,但凡民眾的冷暖痛癢、喜怒哀樂、酸甜苦辣,都是民生新聞報導的對象。這一類關注性的報導,可以為百姓的生活提供參照標準和行動坐標。通過報導普通人普通事,反映當今老百姓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新思想、新風貌、新追求,展現普通人的真善美。在關注老百姓身邊事的同時,廣播電視作為主流媒體的民生新聞還必須強化在公共生活領域的導向和介入功能,既關注“小民生”,也關注“大民生”。所謂“大民生”,就是要從“民生”的角度去解讀和詮釋“國計”。把關注人民民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與關注人民民眾最根本、最長遠的利益結合起來,進一步擴展民生新聞的題材範圍,使民生新聞呈現多視角性、多層次性,從而獲得更大的施展空間。譬如,民生新聞可以用百姓的眼光去觀察交通建設、社會保障、公共事業等等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重大政策調整,重要動態信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活潑的形式去解讀經濟社會發展大計,以更好地服務民眾。這樣的民生新聞,不是居高臨下的灌輸,而是體貼入微的服務,更能為人民民眾所接受,從而更利於促進“國計”的影響力、利於“國計”深入民心,更能體現新聞宣傳“三貼近”的原則。
著力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
輿論監督要著眼於黨和政府關係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否落到了實處,是否真正讓人民民眾得到了實惠;要著眼於維護人民民眾的切身利益,敢於和善於揭露、解剖侵犯人民民眾合法權益的人和事;要著眼於服務大局,改進工作,解決問題。事關民生的輿論監督往往比較敏感,一定要真實準確,把握好度。要把立足點放在激濁揚清、抑惡揚善、解疑釋惑、化解矛盾上。要把加強和改進統一起來,堅持建設性監督、科學監督、依法監督。要增強貼近性、講究策略性、提高藝術性,通過輿論監督,把黨和政府的意志與人民民眾的意願結合起來,把黨委政府關注的內容與人民民眾關心的內容結合起來,幫助黨和政府改進工作,清除消極因素,調動積極因素,維護人民民眾的利益,增強人民民眾的信心,促進問題的解決。
加強和改進民生報導,既是廣播電視主流媒體的一項緊迫任務,又是需要持之以恆、不懈探索的系統工程。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認真領會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要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是我們做好民生新聞的行動指南。我們要遵循和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的原則,時刻關注黨和政府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密切關注來自基層的民間的願望和呼聲,改進和創新民生報導,為改善民生、共建和諧桐鄉盡心盡力,盡職盡責 采編:卓士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