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首先通過對“世情—國情—黨情—民情”等現實背景的分析,說明對民生問題進行課題化研究的重要意義;然後在辨析民生問題的各種思想資源的基礎上,依據馬克思經典文本的民生維度解讀,考察了馬克思探索民生思想的心路歷程;其次,按照馬克思“生活本體論”的立論邏輯,探討了民生問題在唯物史觀創建中的作用及其基本架構;再次,根據馬克思“民生需要論”“民生實踐論”“民生倫理觀”“民生主體論”“民生公共論”“民生方法論”的邏輯進程,以較大篇幅闡發了馬克思民生建設思想的基本架構;最後,作者以馬克思民生思想中國化的歷程與啟示為落腳點,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民生向度、馬克思民生思想的中國化歷程以及馬克思民生思想中國化的經驗啟示。
作品目錄
第一章 馬克思民生觀的思想資源與探索歷程 | 第二章 馬克思生活本體論與唯物史觀的創建 | 第三章 馬克思民生需要論與民生實踐論 |
---|
第一節 民生問題的情勢分析 第二節 馬克思民生觀的思想資源 第三節 馬克思探索民生觀的心路歷程 | 第一節 馬克思生活本體論與民生觀的基本架構 第二節 馬克思民生觀與唯物史觀的創建 | 第一節 人的本質與馬克思民生觀 第二節 馬克思的民生需要論 第三節 馬克思的民生實踐論 |
第四章 馬克思民生倫理觀與民生主體論 | 第五章 馬克思公共民生論與民生方法論 | 第六章 馬克思民生思想中國化的歷程與啟示 |
---|
第一節 馬克思民生倫理觀 第二節 馬克思的民生主體論 | 第一節 馬克思的公共民生論 第二節 馬克思的民生方法論 |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民生向度 第二節 馬克思民生思想的中國化歷程 第三節 馬克思民生思想中國化的經驗啟示 |
作品思想
該書重要觀點有:①馬克思的民生觀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理論淵源,其思想直接或間接地繼承和揚棄了以
盧梭、
伏爾泰等為代表的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思想家的“人道主義”民生觀,以
黑格爾、
費爾巴哈等為代表的德國古典哲學家的“絕對精神”民生觀或“人本主義”民生觀,以
聖西門、
傅立葉、
歐文等為代表的空想社會主義者的理想主義民生觀。它們為馬克思民生觀乃至唯物史觀的形成提供了深遠而豐富的理論資源和思想源泉。馬克思探索和形成民生觀的心路歷程,經歷了上述民生觀思想的影響和洗禮,是在對其既充分吸收又批判性揚棄的基礎上形成的。從一定意義上說,馬克思歷史觀、哲學觀的每一次重要轉變和提升,都與其對民生觀思想的分析思考和重新定位是分不開的。在對馬克思民生思想的多重維度的分析中,作者按照“生活需要—生產實踐—社會維度—人的發展”的邏輯思路,論述馬克思的民生總體譜系。其中:現實的個人及其生存與發展的需要,是其民生觀的歷史前提或出發點;人們生活需要的多樣性、遞增性及其對美好生活追求的無限性,與現實生產能力的有限性以及發展的不平衡性、不充分性之間的矛盾,是推動人類民生改善的根本動力;通過構建公平正義的社會制度以解決民生髮展的不平衡性、不合理性,是馬克思民生建設的社會向度;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民生建設的價值旨歸和人文向度。
②關切民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一個重要的運思傳統,這一思想傳統與馬克思歷史觀理論主題的轉換、唯物史觀的生成始終相伴隨,它不僅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平民化、民眾化的社會人格,而且關係到唯物史觀理論體系的創製。因此,民生問題研究是馬克思唯物史觀形成的原發基地和推動力量,求解民生問題,既是創建唯物史觀的切入點和重要動力,也是唯物史觀創建的社會價值目標。正是從民生問題入手,馬克思一步步實現了哲學世界觀的轉變,即從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主義向共產主義的轉變,進而創建唯物史觀。同時,民生觀本身就是唯物史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的民生觀是在其唯物史觀形成過程中並在其指導下形成的,實現民生理想是唯物史觀創建的終極目標。
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民生向度,就是把民生問題置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視域中加以考察,使民生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著力點和結合點,並從中梳理和呈現民生問題自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來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理論淵源、歷史脈絡和當代走向。考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民生向度,既有助於馬克思主義民生思想的中國化,推進中國民生問題的探索和實踐,又有利於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民生理論。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21年12月,該書獲浙江省第二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周志山,男,1963年生4月,浙江蘭溪人,哲學博士,教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浙江師範大學法政學院副院長。主要致力於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當代性、社會哲學和生態哲學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