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社會建設理論與實踐

馬克思主義社會建設理論與實踐

《馬克思主義社會建設理論與實踐》是2011年雲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詹真榮、熊樂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克思主義社會建設理論與實踐
  • 作者:詹真榮 熊樂蘭
  • 出版社:雲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12月1日
  • 頁數:412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41560095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社會建設理論與實踐》編著者詹真榮等。
《馬克思主義社會建設理論與實踐》編著者詹真榮等。 本書從社會主義思想史的角度,從歷史(馬克思主義社會建設理論形成發展)到現實(我黨主要領導人關於社會建設的論述),從馬克思主義社會建設理論思想淵源、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社會建設理論基本觀點和馬克思主義社會建設理論在中國的運用發展等三個層面上較系統闡述了19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陳雲、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關於社會建設理論基本觀點。主要包括:關於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關於發展國民教育理論、關於勞動就業理論、關於社會保障理論、關於收入分配理論、關於發展醫藥衛生理論和關於社會管理理論。本書認為,在60餘年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實踐中,我們黨對如何改善民生進行了艱辛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社會建設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社會建設理論寶庫。為了完成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我們必須實現經濟與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民生髮展的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社會建設將是今後中國的主題。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19世紀空想社會主義的社會建設思想
一、主張公民權利平等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二、提出有計畫地組織生產,統一管理,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三、承認分配差別,保障社會福利
四、主張消滅城鄉對立、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對立和差別
五、大力發展教育和科學,實現人的體力和智力全面發展
第二章 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建設思想
一、“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是未來社會的基本價值
二、實現和諧社會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是“絕對必需的實際前提”條件
四、實現和諧社會的思想文化和政治條件
(一)未來和諧社會的建設者將著力推動先進文化的發展
(二)民主原則也是實現未來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條件
五、闡述了生產和消費之間關係
六、探索了未來和諧社會的分配方式
七、揭示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辯證的和諧關係
八、論述了工農聯盟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通過剝奪農民的方式產生的
(二)論證了工農聯盟的理論
(三)闡述了關於農民問題的基本原則和政策
九、提出了後進國家非資本主義道路的理論
第三章 列寧的社會建設思想
一、要求優先發展國民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二、強調要客觀地估計向社會主義過渡的複雜性和艱巨性
(一)蘇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複雜性和社會發展階段問題
(二)蘇俄的物質基礎是建立也能改造農業的機器大工業
三、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
(一)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分配理論
(二)提出要處理好物質利益原則與精神刺激原則的關係
(三)論述了反對平均主義的問題
四、高度重視勞動就業和社會福利保障
(一)高度重視蘇俄的勞動就業問題
(二)確定了蘇俄社會保障的基本類型
(三)開創了蘇聯的醫療衛生事業
(四)領導布爾什維克著手改善人民生活
五、闡述了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思想
六、高度重視工農聯盟的鞏固_
七、主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和平共處
(一)闡述了與資本主義國家和平共處的主要目的
(二)論證了與資本主義國家和平共處的客觀必然性
(三)闡明了與資本主義國家合作共處的可能性
八、論述了蘇維埃政權建設和布爾什維克自身建設的理論
第四章 毛澤東的社會建設思想
一、新中國建立之初的國內外環境
(一)國內環境
(二)國際環境
二、重視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國民素質
(一)提出了為總路線服務的教育方針
(二)培養德智體幾方面都發展的有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
(三)“教育與勞動結合的原則是不可移易的”
……
第五章 周恩來的社會建設思想
第六章 劉少奇的社會建設思想
第七章 陳雲的社會建設思想
第八章 鄧小平的社會建設思想
第九章 江澤民的社會建設思想
第十章 胡錦濤的社會建設思想
代結束語 對實現經濟與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的思考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詹真榮,1962年2月生,江西省鄱陽縣人,山東大學法學博士,現任浙江工商大學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和研究工作,曾任江西師範大學教授、當代社會主義研究中心主任;杭州師範大學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等。先後入選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重點資助人員、杭州市新世紀“131”第一層次人才。代表成果是《繼承與創新一~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發表論文50餘篇。曾獲江西省、山東省和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共4項。現兼任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理事、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浙江省科社學會副會長、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委員會理事、浙江省政治學學會常務理事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