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及其中國實踐研究

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及其中國實踐研究

《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及其中國實踐研究》是洪光東創作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首次出版於2016年。

該書分析了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形成的理論基礎、現實基礎與主觀基礎,梳理了社會形態理論化的發展過程,概括了社會形態理論的主要內容,描述了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在俄、中兩國的初步發展與實踐,並在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反思中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及其必然性。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及其中國實踐研究
  • 作者:洪光東
  • 類別: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
  • 首版時間:2016年
  • 字數:320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通過對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的生成基礎、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的形成過程、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的主要內容、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的初步發展與實踐、社會形態理論視域中的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等五個方面的論述,系統闡述馬克思的社會形態理論,再現這一理論發展與實踐的過程,並在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反思中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及其必然性。

作品目錄

導論
第一章 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的形成基礎
第二章 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的形成過程
一、社會形態理論形成的理論基礎
一、社會形態理論的醞釀與準備
(一)樸素歷史觀及神學轉向
(一)對物質利益的感悟:《萊茵報》時期的探索
(二)歷史觀的人道主義轉向
(二)市民社會決定國家:《德法年鑑》時期的審視
(三)理性史觀的確立和演進
(三)歷史的最初解答:早期經濟學研究的成果
(四)理性史觀的擴展和深化
(四)理論形成的前夜:《神聖家族》的揭示
二、社會形態理論形成的現實基礎
二、社會形態理論的形成與闡述
(一)資本主義進入新階段
(一)理論的全面闡述:《德意志意識形態》的闡發
(二)社會運行機理的顯現
(二)理論的補充論述:新哲學形成後的探索
(三)社會研究視野的擴展
三、社會形態理論的發展與成熟
(四)無產階級運動的興起
(一)亞細亞所有制與馬爾克制度:東西方社會的共性思考
三、社會形態理論形成的主觀基礎
(二)社會形態理論的發展成熟:《資本論》時期的剖析
(一)突出的個人素養
四、社會形態理論的完善與深化
(二)世界觀的兩個轉變
(一)原生社會形態的揭示:人類學研究的成就
(三)研究視角的兩次轉換
(二)歷史辯證法的豐富:俄國社會問題的探析
第三章 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的主要內容
第四章 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的初步發展與實踐
一、解構社會歷史的方法論
一、社會形態理論在俄國的初步發展與實踐
(一)主客體視角的統一
(一)繼承與發展:列寧對社會形態理論的貢獻
(二)歷史與價值的統一
(二)突進與退卻:社會形態理論的曲折實踐
(三)抽象與具體的統一
二、社會形態理論在中國的發展與初步實踐
(四)歷史與邏輯的統一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形態理論的初步發展
(五)世界整體視野與世界歷史視角的統一
(二)新民主主義社會理論:社會形態理論視角的透視
二、社會形態的橫向結構剖析

(一)社會基本要素及層次的剖析

(二)社會矛盾運動及機理的梳理

(三)社會結構理論的概括性認識

(四)正確理解馬克思社會結構理論

三、社會形態演進的規定性

(一)社會形態存在的規定性

(二)社會形態演進的規定性

四、社會形態演進的圖式

(一)生產力社會形態理論

(二)三大社會形態理論

(三)五種社會形態理論

(四)社會發展圖式關係解析

五、社會形態演進中的跨越

(一)解構社會形態跨越的理論前提

(二)對跨越現象的理論探索與闡釋

(三)正確理解社會形態跨越的理論

六、對具體社會形態的分析與構想

(一)對原生社會的探索與闡述

(二)對資本主義的評價與批判

(三)對未來社會的科學構想

第五章 社會形態理論視域中的中國社會主義道路
結語 在社會形態理論指導下走向更高階段
一、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初步實踐
主要參考書目
(一)傳統社會主義模式在中國的建構
索引
(二)社會主義初步探索的成就與挫折
後記
二、對社會主義初步實踐的理論反思

(一)基於馬克思歷史方法論的反思

(二)基於馬克思社會結構理論的反思

(三)基於馬克思社會發展圖式的反思

(四)基於馬克思跨越理論的反思

三、在反思中科學界定現實歷史方位

(一)現實社會主義的歷史前提與超越限度

(二)現實社會主義的多維透視

(三)回歸本位: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

四、在反思中構築初級階段的建設論

(一)根本任務:發展生產力

(二)根本路徑:推進改革開放

(三)基本原則:全面協調發展

(四)根本目標:促進人的發展

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與展望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特質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前途

作品思想

該書巨觀審視了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的和理論淵源和歷史條件。該著作將大歷史敘述與小歷史闡釋結合起來,對社會形態理論的形成基礎與發展過程進行了巨觀的梳理和研究,即一方面巨觀概述了唯物史觀形成之前包括古希臘羅馬哲學家、中世紀神學家,啟蒙學者,復辟時代法國歷史學派,特別是對近代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空想社會主義等在內的社會歷史理論進行了非常系統而深入的敘述;另一方面,從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發展的新階段、新特徵入手,理解社會歷史發展給予馬克思創立社會形態理論的實踐基礎,並結合馬克思主觀條件,闡述其超越他人最終創立社會形態理論的主觀基礎。這在加深人們對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的直接理論來源理解的同時,也在一定意義上明示了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乃是社會歷史發展到特定階段的產物,是馬克思兼有革命家和思想家品質並刻苦研究的結果。
該書細緻梳理了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的形成脈絡與發展過程。該著作依據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和馬克思思想發展的脈絡,努力探究他在不同歷史階段社會歷史研究的重點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形態理論階段性質變,將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的形成過程劃分為四個階段,即1846年前的理論醞釀與準備,包括他經歷世界觀的轉變、研究視角的轉換,並在批判中建構起社會歷史的基本範疇和機理;19世紀40年代後期的理論形成,此階段他通過對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的解構,對社會歷史的橫向結構與縱向演進進行概括性描述,創立社會形態理論;《資本論》時期的發展成熟,此階段他將其研究視閾擴展到世界其他地區,並通過剖析資本主義發展了社會形態理論;晚年的完善和深化,即在晚年他通過古代社會史研究完成對原生社會的揭示,並在俄國社會問題研究揭示了歷史演進中蘊含的豐富辯證法。這種劃分既考慮到社會形態理論的內在邏輯,又充分考量其發展脈絡,從而社會形態理論的形成過程清晰展示出來。
該書系統闡述了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的主要內容與歷史發展。作者遵循歷史唯物主義關於具體到抽象、一般與特殊、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研究方法,系統歸納了社會形態理論的主要內容,將其概括為“三個維度”和“六個方面”。其中,“三個維度”指社會形態的方法論維度、社會形態的概括性闡發維度、社會形態的具體性論述維度;“六個方面”包括社會歷史研究方法論原則,社會結構的剖析,社會形態演進的規定性,社會形態演進的圖式,社會形態的跨越以及具體社會形態闡述,完成了對社會形態理論整體的分層概括。同時,該著還深入解析了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的歷史發展,即在俄國,列寧不僅在批駁中明確了社會形態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捍衛社會形態理論,還立足於時代特點與俄國國情,發展了社會形態理論,並在其指導下開展社會主義的探索。而在中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立足於中國實際,創造性地將社會形態理論運用於中國實踐,形成了分“兩步走”的社會發展道路,創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理論,最終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展開了社會主義的初步實踐。
該書深度剖析了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的初步實踐與理論反思。該著以社會形態理論為架構,深入分析了社會主義初步探索中重大挫折的深層次原因,特別是運用主客體視角統一和抽象與具體相統一的歷史方法論、一般性和特殊性社會結構理論,社會形態演進規律和社會形態發展圖式理論,歷史發展中社會形態跨越理論等來深度反思傳統社會主義模式,形成對社會形態理論精髓與現實社會主義真諦的理解與把握。在此基礎上,著作從社會發展圖式的內在邏輯出發,確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定位。由此基本國情出發,基於對社會主義初步探索的理論反思,建構起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建設論,即根本任務為發展社會生產力、根本路徑為推進改革開放、基本原則為全面協調發展、根本目標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並促進人的發展。由此,著作完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特質與未來發展進行梳理,明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將在社會形態理論指導下走向社會主義更高階段。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20年12月10日,該書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

作者簡介

洪光東,男,安徽廬江人,法學博士,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江蘇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理事,高校優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領航·揚帆”計畫培養人選,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社會歷史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的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論文數十篇,多篇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轉載,出版著作1部,參編著作多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