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師範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簡稱“江西師大”,位於歷史文化名城江西省會南昌市,由江西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中國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教師培養計畫”、“江西省2011計畫”入選高校、江西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學校融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理學工學教育學藝術學等十大學科門類於一體,是江西省人民政府確定為優先發展的省屬重點(師範)大學。

學校緣起於廬山白鹿洞書院,肇基於1940年創建的國立中正大學。1949年更名為國立南昌大學,1953年院系調整後留在江西的部分改為江西師範學院,1983年更名為江西師範大學。2003年4月,江西金融職工大學整建制併入。

截至2017年9月,學校共有瑤湖、青山湖、共青城三個校區,占地面積3500餘畝,建築面積140餘萬平方米,館藏紙質文獻304餘萬冊,電子圖書330餘萬冊。瑤湖校區不設圍牆,四周以一條7公里長的瑤河環抱。 學校設有23個專業學院,87個本科專業,共有專任教師1700餘人,全日制本專科生3萬餘人,博士、碩士研究生5000餘人,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學生1萬餘人。2018年2月,入選江西省首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

基本介紹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0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6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63個 
  • 主管部門:江西省
  • 學校官網http://www.jxnu.edu.cn
  • 中文名:江西師範大學
  • 外文名: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 簡稱:江西師大
  • 創辦時間:1940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類型師範類院校
  • 屬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江西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高校(2012)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2012)
    江西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7) 
    省屬重點大學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田延光
    校長:梅國平
  • 專職院士:3人
  • 本科專業:87個
  • 博士後:5個博士後流動(工作)站
  • 院系設定:教育學院、文學院、傳播學院等23個專業學院,1個獨立學院
  • 校訓:靜思篤行,持中秉正
  • 校歌:《江西師範大學校歌》
  • 校慶日:10月31日
  • 地址:瑤湖校區:江西省南昌市紫陽大道99號(330022)
    青山湖校區:江西省南昌市北京西路437號(330027)
  • 院校代碼:10414
  • 主要獎項:全國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10-2015年)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10-2015年)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1年)
  • 知名校友邵鴻雷潔瓊萬紹芬王太華施爾畏孫金聲羅敏韓潮李義海等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辦學歷史,白鹿開先,杏嶺肇基,南贛礪志,望城凱旋,青藍更始,拿山行返,瑤湖弦歌,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國際交流,學術研究,科研成果,科研機構,學術資源,現任領導,校園環境,文化傳統,知名校友,

辦學歷史

白鹿開先

1934年夏,蔣介石在白鹿洞書院主持廬山軍官訓練團時,偶見山南秀峰寺(開先寺)一帶景色幽美,遂有該處最宜辦學的感慨,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輝乘機提議在此舉辦大學,獲其首肯。
1936年,國民政府撥款100萬元作為創辦大學基金,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創辦計畫因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而暫被擱置。
1939年日寇犯贛,江西省政府遷往泰和,眾多省內外學子云集,創辦大學計畫再度提出。國民政府審閱計畫後增撥基金100萬元,江西省政府邀集省內外知名學者組織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會下設校舍設備、圖書儀器和教育計畫三個專門委員會,校名初定為江西省立中正大學。
1940年4月,國民政府行政院通過決議,定校名為國立中正大學,直屬教育部領導。10月,國立中正大學在泰和縣澄江鎮杏嶺村開學,是為學校前身創校之緣起。抗日戰爭勝利後,中正大學曾有以廬山海會寺一帶為永久校址的宏大規劃,當時的校長蕭蘧曾前往踏勘,並徵得第一期土地1000畝,後因時局變化而未果。

杏嶺肇基

1940年6月1日,中正大學籌委會在泰和城郊杏嶺正式成立並辦公。籌委會工作期間,國民政府任命著名植物學家、美國哈佛大學博士胡先驌(步曾)為中正大學首任校長。胡先驌於1940年10月1日到職,在就職典禮上提出要將學校辦成“國內一個最好的大學”。10月4日,首屆新生300餘人來杏嶺報到。10月31日,中正大學舉行開學典禮,是日成為學校校慶日。杏嶺期間,雖然設備簡陋,生活艱苦,仍有一批知名學者來校任教。創辦之初學校有專任教師40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19人;至胡先驌1944年離任時,學校專任教師已增至203人,其中教授71人,副教授39人,在校學生達1386人。在抗日戰爭的連天烽火中,中正大學師生一方面為匡時救國而勤教苦學,另一方面也以各種形式組織抗敵救亡活動。
中正大學奠基石中正大學奠基石
1942年7月7日,中正大學抗日戰地服務團在新幹縣石口村遭遇日寇騎兵包圍,團長姚名達(顯微)教授和團員吳昌達同學赤手空拳與敵搏鬥,斃敵一人後壯烈犧牲。

南贛礪志

1942年,因贛南行署專員蔣經國要求中正大學遷往贛南,學校遂於8月在贛縣龍嶺設立分校。除農學院外,中正大學新生(包括師範專修科的新生)均在龍嶺分校報到註冊,本科生在分校完成一年級課程後轉入杏嶺校本部學習。至此,中正大學形成了一校二地三個學院(文法學院、工學院與農學院)四個專修科(三年制師範專修科、兩年制行政管理、稅務與土木工程專修科)的辦學格局,還創辦了附屬實驗學校和附屬中學。
國立中正大學時期國立中正大學時期
1945年1月,江西省政府自泰和向寧都遷移,中正大學隨之撤離,從泰和經老營盤到興國,輾轉跋涉至寧都長勝墟。學校在杏嶺辦學4年,開創了江西舉辦綜合性大學的歷史。龍嶺分校撤銷,隨校本部遷往寧都長勝墟,與校本部合併。在遷徙過程中,由於日寇襲擊,學校的機器、儀器、標本和圖書資料等損失慘重,導致後來的實踐環節課程全部無法開設。學校於4月在長勝複課,校舍全部借用民房,並於6月畢業了第二屆學生292人。為彌補遷徙時的缺課,學校當年未放暑假。

望城凱旋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結束。10月,中正大學決定暫遷省會南昌,以北郊望城崗原軍政部營房為臨時校址,並函電教育部和軍政部備案。11月初搬遷開始,長勝、杏嶺等地的校產從水陸兩路運往南昌,12月底遷校工作基本完成。
1946年1月7日,學校正式複課。6月底,第三屆學生314人畢業。望城崗階段學校規模有所擴大,學校設備漸趨齊全,學術風氣臻於濃厚,總體辦學水平有較大幅度提高。隨著民主思想傳入校園,校內一批進步社團相繼成立,中正大學學生積極投身於國統區反內戰、反獨裁、反飢餓的學生運動。
南昌大學時期南昌大學時期
1947年5月21日,近千名學生在進城請願路上遭到2000餘名軍警阻拌,數十名學生被打傷。“五·二一”血案發生後,中正大學學生的行動得到全國聲援,新華社在5月23日的評論員文章中給予了高度評價。1948年下半年,中國共產黨南昌城市工作部在中正大學建立了地下黨組織;1949年2月,中共中正大學支部正式成立。5月26日,中正大學學生將解放軍迎入校園,學校歷史從此掀開了新的一頁。

青藍更始

1949年6月,南昌市軍管會全面接管中正大學。8月1日,國立中正大學更名為國立南昌大學。
南昌大學時期南昌大學時期
1950年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將城東青山湖畔的老飛機修配廠東面近千畝土地作為南昌大學永久校址。11月,南昌大學校部遷往新址,即今位於北京西路與文教路之交的青山湖校區(校內有湖名青藍)。1952年全國大規模院系調整開始,南昌大學部分學院、系科陸續被調整到省內外其他高校。
1953年10月,以調整後的南昌大學為基礎成立江西師範學院,南昌大學撤銷。江西師範學院繼承了南昌大學全部校舍、大部分圖書資料以及一部分儀器設備,師資隊伍保留下來的約占三分之一。1954年師院附中開始招生。1965年成立靖安分院,次年靖安分院師生全部回到校本部參加“文革”。

拿山行返

1969年1月,受“文革”極左思潮影響,江西師範學院被撤銷,以師院為主體成立井岡山大學,江西大學(文科各系)和江西教育學院同時併入。井岡山大學校址設於井岡山下溝邊的拿山,原為共大拿山分校所在地。廣大教職員工對此次遷校持有異議,但批評意見未能為當時的省革委會採納。9月至10月,學校遷往拿山。為加速搬遷減輕運輸壓力,井岡山大學革委會提出“輕裝上陣”,要求只帶少量急需之物,其他物品則不妨丟棄,此項破壞性措施因民眾同聲反對而未被執行。搬遷過程中校產遭受巨大損失,但也有許多珍貴的圖書資料被教職工自發保存下來。
1970年4月,井岡山大學招收了第一批學生,分為學員班與幹部輪訓班。1971年4月,井岡山大學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1972年10月,井岡山大學撤銷,江西師範學院復校並遷回南昌原址。復校前學校作出決定,所有下放和外調的教師幹部統統與學校“復鉤”,此舉使學校在短時期內收回了原有的師資隊伍。復校時青山湖校區已面目全非:校舍被66家外單位瓜分占用,教學樓改成生產車間,田徑場變為水稻田,圖書館被當作倉庫。復校後經過長達數年的艱苦努力,占用校舍的外單位方逐漸從學校退出。
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恢復,青山湖校區迎來“文革”後第一屆四年制本科生。1978年,學校開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確定為首批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專業。
江西師範學院與江西師範大學時期江西師範學院與江西師範大學時期
1983年10月,江西師範學院更名為江西師範大學。2000年10月31日,學校在青山湖校區舉行建校60周年校慶。2003年4月,江西金融職工大學(江西銀行學校)成建制併入學校,原址改稱江西師範大學青雲譜校區。

瑤湖弦歌

江西師範大學從1999年起開始擴大招生規模,新世紀伊始,江西師範大學跨入萬人大學行列。經過一年多時間對南昌周邊考察,江西師範大學於2002年決定在瑤湖西岸建設新校區。
2002年12月24日舉行新校區奠基儀式,江西師範大學於2003年6月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03年,江西金融職工大學(江西銀行學校)整建制併入。2003年10月一期工程竣工,8000名新生入住。10月18日,江西師範大學在瑤湖校區舉行新生開學典禮暨新校區二期工程開工儀式。瑤湖校區占地3000餘畝,總建築面積77萬平方米,可容納學生3萬餘人。
2009年,江西師範大學被教育部批准為承擔“國培計畫――中西部地區中國小骨幹教師培訓項目”任務的高校。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2年,江西師範大學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高校。2012年起,啟動“正大學子”創新人才培養計畫。2012年10月30日,教育部與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江西師範大學。
正大廣場正大廣場
2013年,江西師範大學成為繼華東師範大學後全國第二所師範院校國家大學科技園,同年起,江西師範大學推行本科師範生免費教育,每年招收1000名免費師範生,成為第七所可以招收免費師範生的高校。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7年3月,學校設有23個專業學院,1個獨立學院(科技學院),共有87個本科專業。
學院專業
公共事業管理(教育管理)、學前教育、國小教育、特殊教育
心理學、套用心理學
漢語言文學(師範)、漢語國際教育
歷史學(師範類)、文物與博物館學、文化產業管理學、旅遊管理學
思想政治教育
法學、哲學、社會工作、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翻譯、英語教育、日語
音樂學、音樂表演、舞蹈學、播音與主持藝術、表演(戲劇影視方向)
美術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動畫
工商管理(含創業管理方向)、人力資源管理、市場行銷、電子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
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經濟統計、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物理學、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化學、套用化學、材料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
生物工程、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體育教育、運動訓練、民族傳統體育、社會體育、體育表演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非師範)、網路工程、物聯網工程
地理科學、地理信息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城鄉規劃、建築學、工程管理、房地產開發與管理、風景園林
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傳播學、教育技術學、廣播電視編導
商務英語(國際商務方向)、會計學(國際商務英語)、金融學(國際商務英語)、工商管理(國際商務英語)、市場行銷(國際商務英語)、朝鮮語
軟體工程(軟體技術)、軟體工程(軟體測試)、軟體工程(虛擬現實)、軟體工程(移動終端軟體開發)、軟體工程(商務軟體套用與開發)
經濟學、金融學、財務管理、會計學(註冊會計師方向)
國小教育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5月,學校校本部共有在編教職工2626人,其中專任教師1742人,博士716人。專任教師中,35歲以下教師比例為22.16%;擁有高級職稱教師比例為53.73%;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比例為84.67%。
國家級優秀人才方面,學校現擁有院士3人(雙聘),國家“千人計畫”人選4人,“青年千人計畫”人選1人,長江學者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雙聘),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者2人,中科院“百人計畫”入選者2人,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校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個人、全國高校優秀青年體育教師14人;教育部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0人。
在省級優秀人才方面,目前學校擁有江西省教學名師13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省級人選40人,“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36人(含柔性引進10人),江西省跨世紀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8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57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4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教師2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教師7人。學校2017年入選全國“高校教師考核評價改革示範校”。

學科建設

學校是博士後設站單位、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全國第一批學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截至2018年5月,學校共有1個ESI全球前1%學科,5個博士後流動(工作)站,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63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3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及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87個本科專業。
ESI全球前1%學科:化學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化學、心理學、教育學、中國史、數學、地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正大坊正大坊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哲學、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教育碩士、工程碩士、法律碩士、藝術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體育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套用心理碩士、翻譯碩士、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金融碩士、會計碩士、社會工作碩士、旅遊管理碩士、國際商務碩士
省“十二五”高水平學科:化學、教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歷史學
省高校“十二五”重點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政治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數學、物理學、音樂與舞蹈學、地理學
省高校“十二五”示範性碩士點:教育學、中國史、數學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17年3月,學校共獲批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2個,國家人文素質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6種,教育部萬種新教材5種;省級卓越人才培養計畫項目7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0個、特色專業10個、品牌專業25個,省級精品課程26門、精品資源共享課25門、精品線上開放課程6門、雙語教學示範課程5門,省級教學團隊7個,省級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漢語言文學、思想政治教育、公共事業管理、化學、套用化學、英語
鵝湖灣鵝湖灣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旅遊管理、數學與套用數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教師教育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江西紅色文化叢談
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數據結構(C語言版)》(第二版)
國家級教學團隊:中國近現代史教學團隊、文學理論課程教學團隊
省級特色專業:法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地理科學、歷史學、社會體育、藝術設計等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心理與認知科學實驗中心、生物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
  • 教學成果
學校從1999年開始學校實施學分制改革,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成績。2012年,學校啟動“正大學子”創新人才培養計畫,2013年起開展本科師範生免費教育(1000人),實施本碩、碩博連讀培養模式。2011年,學校就業工作成功躋身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高校50強;2012年,學校獲批成為全國第一批本科院校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2015年,在江西省本科專業綜合評價中,數學與套用數學、漢語言文學位居第一,英語、會計學和生物工程排名第二,法學和通信工程專業排名第三,成為全省唯一所有參評專業都位居前三的本科高校;2016年獲批教育部的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成為全國師範大學首個、江西省唯一獲批的高校;2017年入選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學校是全國“大學生素質拓展計畫”試點高校,校團委在全國師範院校中唯一獲得團中央授予的“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標兵”榮譽稱號。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等均一直穩居全省高校前列,並在全國大學生文藝匯演、體育競賽、專業競賽、科技活動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如“藍天”環保社團先後被評為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獲世界自然基金會頒發的“世界生命湖泊最佳保護實踐獎”,為全國高校唯一獲獎學生社團;學校報送的《純潔.朝氣.責任—努力培育青年精氣神塑造青年新形象》獲第八屆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音樂學院合唱團在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比賽中獲專業組聲樂類金獎;楊文軍同學成為歷史上首次蟬聯皮划艇項目奧運冠軍的運動員,金紫薇和她的隊友們實現了中國賽艇奧運金牌“零”的突破,並在第16屆亞運會上擔任中國體育代表團旗手,勞義同學勇奪亞運會男子100 米決賽冠軍,成為中國在亞運會歷史上第一個男子百米冠軍;2011年,壽旻超同學在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斬獲三枚金牌,創下江西省在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歷史上的最好成績。
學校2012年在第八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畫競賽中斬獲一金兩銅,刷新江西高校參加該項競賽的歷史最好成績;在第十三、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榮獲1項特等獎、1項一等獎、11項二、三等獎,實現江西高校參加該項競賽特等獎“零”的突破,並成功躋身全國50強行列,成為全國“挑戰杯”競賽發起高校;在2016年“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獲得全國師範院校中唯一的“創青春創業實踐挑戰賽”金獎,並填補了江西在該類別賽事的金獎空白。在第四屆全國師範院校師範生教學技能競賽中,學生獲獎總數列全國第1位( 並列)。
  • 教師教育
學校在全國率先“紅土地支教實習工程”,被確定為全國實施“農村師資支持計畫”試點高校,已成為江西基礎教育教師人才的搖籃、教師骨幹人才培訓的基地,培養了一大批各地中國小和教育主管部門的中堅骨幹力量。
音樂藝術廣場音樂藝術廣場
學校堅持專業教育與教師教育融合、學術性與師範性統一、大學與地方政府和中國小校合作,不斷推進教師教育模式創新;構建了實踐取向的課程教學體系、能力取向的實踐教學體系和素質取向的教師養成教育體系。獲批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畫”項目2項、“國家級教師教育精品課”立項建設2門、國家級教師教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教師教育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1項,2017年入選教育部“推進實施卓越中學教師培養”項目院校。 從2013年起,在全省率先實施本科免費師範生教育試點。
學校在江西省率先實施本科免費師範生教育試點。建立了全省日訪問量最大的“江西教師網”,其中,江西省中國小教師資格考試機考辦公室、省“國培計畫”項目執行辦公室、省“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提升工程”辦公室等均設在學校;承擔了“江西省中國小教師統一招聘考核大綱”“江西省中國小(幼稚園)教師網路研修工作室”等教師教育項目的研製和開發建設工作。

國際交流

截至2017年3月,學校與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餘所高校和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與28所高校實施學分互認、師生交流等項目,招收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來校學習,與10餘個海內外科研團隊和科研機構合作建設了一批重點實驗室。學校建有孔子學院2所,2008年,學校與馬達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學共建了該國的第一所孔子學院並被評為全球示範孔子學院;2012年,學校與世界一流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共建第二所孔子學院。學校長期聘請一批外籍教師來校授課,其中外籍教師Constance Gibson榮獲國家“友誼獎”。學校是中國政府獎學金、江西省政府獎學金和孔子學院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2010年至2017年3月,學校教師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等重要獎項;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1項、重大招標項目3項、重點項目9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國家“863”計畫重點項目、重大專項課題、“973”計畫前期預研項目、國家國際合作重大專項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等多項;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9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77項,國家軟科學項目4項;獲得江西省重大科技專項、江西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招標課題、省教育廳科技落地計畫項目、省高校哲社研究重大招標項目(重點項目)30餘項。
2012年以來,學校年度科研項目立項總經費均超過1億元,國家社科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數居全國師範院校前10位。2016年國家社科基金立項41項,其中重大招標項目、重大委託項目3項,年度項目的立項總數列全國高校第7位,在全國師範類院校和全省高校中均列第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76項,列全國高校第112位,全國師範院校第5位。學校在英國《自然》(Nature)雜誌2017年2月發布的2017全球自然指數(Nature Index)中位居全國高校中排名第71位。
學校取得了以“五朵金花”——“糖、劑、布、膜、湖”為代表的一批科技創新和產業化成果;總投資1億多元的“年產1500噸汽油抗爆劑甲基環戊二烯三羰基錳”項目列入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計畫,實現了學校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重大突破;LED外延材料產業化項目成為全國三大生產基地;依託學校納米纖維技術、由學科科研人員創辦的江西先材納米纖維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億平方米聚醯亞胺納米纖維電池隔膜產品生產基地在南昌高新區隆重奠基,項目總投資達6億元,投產後年產值將在60億元以上,是學校又一項高新技術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成功案例;方誌遠教授六登央視《百家講壇》講授國史,先後評選為《百家講壇》“最受歡迎主講人”和“最受歡迎節目”。大學科技園2011年成為國家級“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2012年成為第四批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2013年獲批全國師範院校第3個國家大學科技園。
2015年創辦智庫內刊《江西發展研究》,刊發的22篇研究報告均獲省領導批示。2015年至2017年3月,學校教師撰寫的38篇研究報告獲得省級領導59次批示,部分研究成果已經轉化為政府決策。

科研機構

截至2017年3月,學校有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馬達加斯加研究中心”,1個全國高校輔導員發展研究中心,1個全國高校輔導員發展研究中心,2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科技服務平台(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6個省“2011 協同創新中心”,3個省高校高水平創新平台立項建設項目(1個實驗室和2個工程研究中心),9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江西省產學研合作示範培育基地,2個省工程實驗室,4個省社聯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8個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4個江西省社聯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江西省文化廳文化藝術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江西省廉政文化研究中心,10個省級軟體科學(高校工程、實驗示範)技術中心。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單糖化學合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分子篩膜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鄱陽湖濕地與流域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功能有機小分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長勝體育場長勝體育場
國家級科技服務平台(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江西師範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項目:訓練監控與干預重點實驗室
江西省“2011 協同創新中心”:功能材料與精細化學品協同創新中心、江西省重大生態安全問題監控協同創新中心、“基於大數據的江西省教師質量監測、評估與服務協同創新中心”、社會發展與治理協同創新中心
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創新平台立項建設項目:江西省高校先進功能材料高水平實驗室、江西省高校精細化學品製備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物聯網與智慧型計算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
江西省重點實驗室:江西省精細化工重點實驗室、江西省光電子通信重點實驗室、江西省高性能計算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西省亞熱帶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江西省鄱陽湖綜合治理與資源開發重點實驗室、江西省綠色化學重點實驗室、江西省心理與認知科學重點實驗室、江西省化學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江西省動漫創意與數字娛樂重點實驗室
江西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省分布計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省無機膜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省納米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西省產學研合作示範培育基地:江西省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產學研合作示範培育基地、江西省化學工程與技術產學研合作示範培育基地、江西省食品與生物技術產學研合作示範培育基地
江西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江西師大無機膜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師大高性能計算重點實驗室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江西省高校教師教育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當代形態文藝學研究中心 、江西省高校紅色資源開發與教育研究中心 、江西省高校區域創新與創業研究中心 、江西師範大學管理決策評價研究中心 、江西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研究中心 、江西省高校傳統社會與江西現代化研究中心 、蘇區振興研究院 、敘事學研究中心
江西省軟科學研究基地:江西省產業轉型升級軟科學研究基地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3年12月,江西師範大學圖書館有藏紙質圖書256萬餘冊(圖書56萬餘種),中、外文期刊2280多種(現刊1657種);擁有CNKI、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Wiley-Blackwell、SciFinder Scholar等中外文資料庫46個,電子圖書100多萬冊;自建資料庫6個。
圖文信息中心圖文信息中心
館藏線裝書達7.5萬冊,其中善本、珍本、手稿達307種20507卷,有以海內外所僅有的嚴復手札為代表的數十種國內外少見的元明清版本古籍;收藏有1907年至2002年的全套美國《化學文摘》。2010年10月,建成擁有國立中正大學、國立南昌大學時期藏書近3萬冊的特藏書庫。
圖書館是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CASHL)成員館,江西省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館,江西省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秘書處掛靠館,江西省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項目中心館。
  • 學術刊物
學校共辦有期刊5個,其中《江西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心理學探析》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心理學探析》為CSSCI來源期刊。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刊於1957年,雙月刊,是江西省創刊最早的科技學術期刊。年均發文量約150餘篇,主要刊登數學、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信息科學與技術、數量經濟學、心理與教育測量、鄱陽湖研究及交叉學科等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學報連續4次被北大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版、2008版、2011版和2014版收錄,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刊源期刊,第2屆和第3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並被國內外20多家權威資料庫或權威文摘雜誌列為固定收錄刊源。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是江西師範大學主辦的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創刊於1957年,是江西省辦刊最早的學報。主要刊登哲學、政治學、法學、文學、語言學、史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的學術論文。學報是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全國百強社會科學學報、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江西省優秀期刊。
《金融教育研究》創刊於1988年,原名為《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原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主管、江西金融職工大學主辦。2003年江西金融職工大學成建制併入江西師範大學,《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於2010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更名為《金融教育研究》,由江西師範大學主管主辦,江西師範大學學報雜誌社編輯出版。期刊主要開設有金融理論探討、區域金融與經濟、 經濟發展與管理決策、金融法苑、金融教育園地、基層調查等欄目。

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姓名職務姓名職務
黨委書記
校長
劉光華
黨委副書
黨委委員、副校長
黨委委員、副校長
黨委委員、副校長
副校長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丁暉
黨委委員、副校長
劉俊
黨委委員、副校長
陳運平
黨委委員、副校長

校園環境

校名石
正大門位於學校南面,紫陽大道北側。學校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圍牆,只有長達7公里的瑤河圍繞校園,充滿了人文關懷。簡單的花叢環繞八塊巨大的石塊,上刻“江西師範大學”字樣,兩旁進出車道、校門和值班室。
校名石校名石
校史柱
校史柱又稱校史紀念碑,是江西師範大學標誌性建築之一,坐落在學校正門入口的中正廣場中央,由八根巨大石柱組成。每根石柱下有大理石雕刻的校史圖文圍繞四周基座。八根石柱雕刻的是江西師範大學歷史上的八段歷程,它們分別是:壯麗歷程、白鹿開先、杏嶺肇基、南贛礪志、望城凱旋、青藍更始、拿山行返、瑤湖弦歌。
校史紀念碑校史紀念碑
正大坊
正大坊是江西師範大學瑤湖校區的標誌性建築,近20米高,矗立在正門入口的正大廣場。
正大坊建在一塊四方水池底座上,四根大柱環抱中央一塊碑石組成。碑石正面刻有“正大坊”硃砂大字,背面刻有簡單介紹。正大坊形似一方井,其實不然。整個設計的造型取材於“中”、“正”二字,從側面看,能夠看到明顯的“中”字形,而將橫豎石柱加以想像,便能看到“正”字的影像。
正大坊正大坊
小杏嶺
小杏嶺公園,位於江西師範大學瑤湖校區西北角,緊鄰護校河,是學校唯一一個完整的公園。
園內有亭台、樓閣、假山、湖水,綠樹成蔭、芳草萋萋。湖水和護校河連成一脈,遇到雨水多的季節,水位見漲,映襯湖上九曲橋、石拱橋。
 
小杏嶺小杏嶺
靜湖
靜湖是江西師範大學瑤湖校區最大的人工湖。靜湖處於校園的中心位置,傍著龐大的圖文信息中心,靜湖周圍有一圈小路,路旁有許多石凳,湖中養有很多鴨子和天鵝,這裡每天清晨都有許多讀書人的身影。
靜湖靜湖

文化傳統

校徽
標誌由中國江西師範大學的英文首寫字母“CJNU”組成。左為C,右為J,中為N,左右“C、J”合為U。標誌的整體效果是一個“中”字。既代表學校發端於中正大學,寓意“持中秉正,靜思篤行”之校訓,又反映了新校區的整體布局,體現了從歷史到現實的統一。“N”像正大坊,“C、J”合抱像護校河,意為瑤湖新校區。
校徽校徽
校歌
詞/集體  
曲/傅利民
我們匯集在英雄城像桃李盛開青山湖濱
美麗的校園教師的搖籃
哺育著未來的園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獻身教育治學嚴謹
堅持求實精神勇於探索和創新
我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振興中華的歷史重任
放眼世界面向未來
朝著四個現代化高歌猛進
校訓
靜思篤行,持中秉正
校風
嚴謹,勤奮,求是,創新

知名校友

姓名概述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副主席
中國著名的社會學家、法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民主促進會創建人之一
現任中國慈善總會榮譽會長,中國慈善基金會名譽會長
現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正部長級),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局長、黨組書記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現任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正部級)、常務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一級大法官
現任中共遼寧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
博士,研究員。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
中國著名的土木建築結構專家、力學專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固體力學專家,清華大學教授、工程力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解沛基
曾擔任清華大學秘書長、副校長、常務副校長和校務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
中南大學教授,橋樑動力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著名量子化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山東大學校長
湖南師範大學教授、校長
原湖南師範學院(湖南師範大學)院長
長沙交通學院院長、湖南大學副校長
曾任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系主任
現任江西省九江市委副書記、市長
楊健
中共九江市委常委、廬山市委書記
江西省瑞昌市委副書記、市長
江西景德鎮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江西九江市副市長
江西省上饒市政府副市長
南昌市政協副主席
中共南昌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江西省寧都縣委書記
2004年雅典奧運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子雙人划艇冠軍(與孟關良
2008年北京奧運會四人雙槳金牌、2010年廣州亞運會雙人雙槳金牌
2010年廣州亞運會男子100米冠軍
中國新生代女歌手、影視演員、2011《快樂女聲》全國5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