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歷程
江西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始於1985年由國際著名傳播學者余也魯教授支持創建的教育傳播系,當時只有一個
本科專業----“
電化教育學”(現名為“教育技術學”),主要是面向各級教育機構培養具有各種教育軟體設計開發和系統維護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九十年代初將人才培養視野拓展到教育以外的領域,開始研究媒體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以及人的發展的關係,相繼創建廣告學等若干新聞傳播類專業。2000年更名為傳播學院。
專業設定
學院現設有“新聞學”、“傳播學”、“
廣告學”、“廣播電視新聞學”、“教育技術學”和"廣播電視編導學"六個本科專業;“傳播學”、“新聞學”、“教育技術學”三個
碩士點,並在“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設媒介管理方向;其中“教育技術學”、“廣告學”為江西省普通高校品牌專業;“教育技術學”為江西省“十五”、“十一五”重點學科,“傳播學”為江西省“十一五”重點建設學科。經國務院學位辦批准,教育技術學專業可以招收教育碩士和高等學校教師碩士。
學院設有新聞學系、傳播學系、廣告學系、廣播電視系、教育傳播與技術學系。擁有一個實驗中心,下設多媒體與網路實驗室、平面設計實驗室、影視與數碼藝術實驗室;並設有圖書資料中心和學生能力實訓中心;江西師範大學傳播研究所、江西師範大學傳播與社會研究中心掛靠在我院。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
教職工58名,全日制本科生1200餘名、研究生100餘,成人教育本專科生300餘名。
有專職教師4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2人,講師 14 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人數占教師的比例為60%;教師中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3名,入選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1名,江西省高校教學名師1名。一批教師具有在國外(境)學習經歷或傳播業界工作經驗。
學院還有聘請了學界、業界及行業主管知名人士為客座教授,負責指導學生實踐(實習)、定期來院為學生作專題報告。
辦學條件
學院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圖書資料中心擁有中外文期刊117種,各類專業圖書資料6萬餘冊。實驗室擁有電腦350 余台,並全部接入校園網;數碼攝影、攝像機80餘台;還擁有非線性編輯系統、虛擬演播室、燈光室、多媒體網路教學系統、數碼藝術設計室等,可以較好地滿足學生相關專業課程實驗和實踐、操作技能力實踐、相關課題研究等實踐性創新性教學環節的需要。
辦學理念
學院奉行“開放辦學,實踐為用、資源共享”的外聯戰略,與業界密切聯繫,建立了若干實踐實習基地,“基地”涉及網路媒體、廣電媒體、書刊媒體、移動媒體、廣告公司、計算機與網技術中心等行業和部門,充分利用業界資源,為學生的實踐性教學、專業見習與實習提供保障和服務。
學院堅持“教學為基礎、科研為先導、科研促教學”的辦院方針,近二年來先後主持並完成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在研的國家及省部級項目有20餘項。近年來在專業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30餘部。科研和教學成果獲教育部三等獎一項、省級二等獎共8項。在傳播理論研究、傳播史論研究、網路傳播與信息安全、新聞媒介與公共領域構建、基於對話的新聞傳播理論研究、廣告文化傳播研究、網路學習平台設計開發、遠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構等方面形成了獨具特色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在全國內領域有一定的學術影響和聲譽。
學院還積極發揮專業優勢,服務社會。近兩年來,先後承擔50餘家企業的產品、形象、行銷、公關活動的策劃與實施;接受省內和省外媒體的市場調查及欄目策劃20餘項活動。指導300餘所中國小教育技術環境建設和套用,參與全國農村中國小遠程教育工程1000餘所學校的教學套用服務工作。
強化過程管理,突出創新能力,重視創業教育是學院學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學院已建立了基於學生學習過程的督促、激勵、跟蹤、評估的學習管理制度,形成了課程中的實驗、課程中的實踐、基於創新項目的實訓和專業實習的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機制,完善了學生創業教育體系。為更好地激勵學生的學習,學院每年都要組織學生參加全省網頁設計大賽、廣告設計比賽、多媒體課件比賽以及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和創業設計大賽,還與企業合作,設立了“東方船廣告獎學金”、“方圓廣告獎學金”。
為豐富學生文化生活,學院還成立了攝影協會、影視協會、禮儀隊、模特表演隊、網路互動工作室等專業社團組織,定期開展各類活動。
學院注重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積極開展以提高大學生多方面能力和擴展學生專業知識為目標的課餘活動。近年來,學生綜合素質明顯提高,學校生源質量、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英語四/六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等一直穩居全省高校同類專業前列,並在全國大學生文藝匯演、體育競賽、專業競賽、科技活動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如00級廣告專業的邱炳龍獲“全國挑戰杯二等獎”、01級廣告學專業的周黎同學獲團中央“創新才能獎”。一批學生作品獲全國性或全省性專業比賽一、二等獎。
學院與澳大利亞坎培拉大學、Charlse Sturt大學簽訂了合作辦學協定,開展傳播學專業本科和碩士層次國際合作辦學。並正在與英國倫敦大學、泰國宋卡王子大學、俄羅斯國立莫斯科大學、法國聖埃蒂安大學等商談合作辦學事宜,即將簽訂有關協定。
培養目標
學院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具有高尚的新聞傳播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責任意識強,輿論導向水平高;具有較高的文學、文化修養,紮實的中外(英)語言文字功底及口頭表述能力;系統掌握新聞傳播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與溝通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具有敏銳的洞察力、有強烈的創意策劃意識與能力以及較強的市場駕馭能力;孰悉新聞傳播市場、通曉新聞傳播運作。
學院的學科建設是以傳播學、新聞學、解釋學、對話理論、語言哲學為指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工具,以框架理論、文化研究、話語分析、調查研究為主要研究取向和方法,以學術研究與市場開拓相兼顧、新聞傳播策劃與開發技能相結合為原則,著力用有關理論來解釋社會生活中的信息傳播現象,並努力從現象解釋中去構建新的理論。
傳播學院的使命是創建有特色的高水準的新聞傳播學科,立足江西、輻射東部沿海地區,服務於新聞傳播事業與產業,省內一流,全國知名,集教學、科研、培訓、諮詢於一體多學科綜合性服務型新聞傳播學院。
社會服務
企 業 服 務:承擔50餘家企業的產品、形象、行銷、公關活動的策劃與實施。
新聞傳播服務:承擔了江西人民廣播電台、江西電視台、江西日報、江南都市報、信息日報等媒體的市場調查、欄目的策劃20餘項。
教育服務:撰寫並出版中國小信息技術教材二套,發行近百萬冊,有近百萬中小學生通過該教材接受信息技術教育。
指導300餘所中國小教育技術環境建設和套用。
建立了中國教育技術學學科網路資源庫,該資源庫已成為全國規模和影響最大教育技術資源庫。
學風建設
學 風:嚴謹為學、誠信為人。
學風建設重點:強化過程管理,突出創新能力,重視創業教育。
管理制度保障:基於學生學習過程的督促、激勵、跟蹤、評估的學習管理制度。
能力培養機制:課程中的實驗、課程中的實踐、基於創新項目的實訓和專業實習的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機制。
第二課堂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全省網頁設計大賽、廣告設計比賽、多媒體課件比賽以及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和創業設計大賽。
學習激勵機制:設立了“東方船廣告獎學金”、“方圓廣告獎學金”。
學生文化社團:攝影協會、影視協會、禮儀隊、模特表演隊、網路互動工作室。
學風建設成效:學習頻頻獲得各種獎勵,如: 00級廣告專業的邱炳龍獲“全國挑戰杯二等獎”、01級廣告學專業的周黎同學獲團中央“創新才能獎”。
學院特色
研究特色
傳播學院以傳播學、
解釋學、
敘事學和
對話理論為指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平台,以質性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為主要的研究方法,以學術研究與市場開拓相兼顧、策劃策略與開發技能相結合為原則。在
廣告學的市場調查、行銷策劃、企業文化建設與管理,傳播學的傳播策劃、網路傳播、
形象設計、基於解釋學和對話的傳播學基礎理論、媒介經營,教育技術學的績效技術與人力資源開發、網路教育線上評估、遠程教育學習支持服務、網路互動工具教學套用等方面獨具特色,在全國享有較高的學術聲譽和影響。
管理特色
以績效管理理論為指導,以
網路技術為支持,規範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過程程式,運用行動研究法、教育敘事研究法等質的研究方法,通過基於電子學檔、blog的網路教與學的平台,對教師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全過程的督促、檢查、評估和激勵,從過程上保障教與學質量的提高。
教學特色
突出實踐能力和
創新能力,將有關課程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與具體課程教學分離,按照培養目標中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制定了理論教學體系和
實踐教學體系,把實踐性教學環節作為獨立的實踐課群進行開設,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以教育是服務的理念為指導,創建服務型學院,建立學院學習資源中心,形成網上、網下,課內、課外,自主、合作的學習格局,推動
教學改革。
現任領導
院長:曾振華
黨委書記:汪青雲
黨委副書記:金木根
副院長:張和昆
副院長:胡沈明
地圖信息
地址:紫陽大道99號江西師範大學瑤湖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