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科學系統實施民生工程,根據《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專項規劃,編制本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民生工程“十二五”規劃
- 時間:2007年
- 性質:規劃
- 類別:民生工程
民生工程取得顯著成效,惠及全省6000多萬城鄉居民。,促進了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推進了和諧社會建設。,支持了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改善民生工作面臨的形勢,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十二五”時期重點實施的民生工程項目,公共教育類。,就業服務類。,社會保障類。,醫療衛生類。,住房保障類。,文化惠民類。,基礎設施類。,其他。,實施“十二五”民生工程規劃的保障措施,強化協調高效的推進落實機制。,建立科學系統的項目選擇機制。,形成穩定多元的資金籌措機制。,健全規範長效的項目管理機制。,鞏固民主公開的政策宣傳機制。,完善嚴格透明的激勵約束機制。,
民生工程取得顯著成效
“十一五”時期,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創新體制機制,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自2007年起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民生工程,並以此為抓手,逐步推動各類民生問題的解決。經過多年的實踐和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民生工程已經成為推動科學發展、加速安徽崛起的重要政策平台,成為促進社會和諧、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品牌,開創了民眾得實惠、政府得民心的良好局面。
惠及全省6000多萬城鄉居民。
2007—2010年,4年間全省共實施34項民生工程(農村中國小D級危房改造2008年完成任務退出),全省6000多萬民眾人均受益1400多元,民生工程推進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了人民民眾的幸福指數。
促進了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2007—2010年,全省民生工程累計投入853.8億元,其中補助到人資金529.6億元,項目建設資金324.2億元。堅持集中財力辦大事,解決了一些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拉動了消費,擴大了內需,有力地促進了全省經濟發展。
推進了和諧社會建設。
支持了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民生工程涉農項目由2007年的10項,逐年增加到2010年的28項,累計投入資金662.4億元,占民生工程總投入的77.6%,極大地改善了農村基礎設施,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推動了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
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
社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全省民眾對民生工程知曉度、滿意度均在80%以上,新農合、農村五保供養、義務教育經費保障等項目滿意度達到90%以上。民生工程讓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了生活變化,鞏固了黨的執政基礎,受到人民民眾的衷心擁護和普遍好評。
2007—2010年民生工程投入情況
2007年投入78.4億元,惠及4000多萬城鄉民眾,人均受益200多元;
2008年投入176.4億元,惠及5000多萬民眾,人均受益300多元;
2009年投入254億元,惠及6000多萬民眾,人均受益400多元;
2010年投入345億元,惠及6000多萬民眾,人均受益500多元。
2007—2010年民生工程投入情況
2007年投入78.4億元,惠及4000多萬城鄉民眾,人均受益200多元;
2008年投入176.4億元,惠及5000多萬民眾,人均受益300多元;
2009年投入254億元,惠及6000多萬民眾,人均受益400多元;
2010年投入345億元,惠及6000多萬民眾,人均受益500多元。
改善民生工作面臨的形勢
“十二五”時期是安徽科學發展、加速崛起的重要時期,也是全面轉型、興皖富民的關鍵時期,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消費結構加快升級,國內外產業轉移深入推進,政策疊加效應逐步釋放,我們完全有條件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更高水平,財政經濟實力大幅躍升,也為我們進一步改善民生工作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十二五”時期我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務十分繁重。一是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較為突出,困難地區人口眾多,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城鄉收入分配差距較大,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城鄉區域協調統籌發展任務艱巨。二是經濟發展方式亟待轉變,資源和環境面臨更大壓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可持續發展任重道遠。三是社會事業和民生領域欠賬較多,人民民眾改善民生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加強社會建設、保持和諧穩定面臨一系列新問題、新挑戰。四是當前民生工程的實施還存在著政策措施不夠系統完善、民生工程效應發揮不夠到位等問題,必須繼續加大工作力度,著力健全民生工程長效機制。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十二五”時期我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務十分繁重。一是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較為突出,困難地區人口眾多,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城鄉收入分配差距較大,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城鄉區域協調統籌發展任務艱巨。二是經濟發展方式亟待轉變,資源和環境面臨更大壓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可持續發展任重道遠。三是社會事業和民生領域欠賬較多,人民民眾改善民生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加強社會建設、保持和諧穩定面臨一系列新問題、新挑戰。四是當前民生工程的實施還存在著政策措施不夠系統完善、民生工程效應發揮不夠到位等問題,必須繼續加大工作力度,著力健全民生工程長效機制。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精神,圍繞“五有”目標,順應新期待,優先保民生,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切實解決好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不斷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提升人民民眾幸福指數,為安徽科學發展、全面轉型、加速崛起、興皖富民做出新貢獻。
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順應民意。堅持從安徽實際出發,將民眾期盼並且通過努力可以解決的問題作為民生工程的重點。尊重民眾意願,適時調整項目和政策,有進有退,滾動發展。
——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堅持新增財力向民生傾斜、向基層傾斜、向困難群體傾斜,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民生工程,使改善民生與經濟發展相適應,與財政實力相匹配。
——注重普惠,突出特惠。既要健全制度體系,讓廣大城鄉居民普遍得到實惠,共享發展成果;又要雪中送炭,對困難群體、弱勢群體給予特殊關照、更多關懷。
——統籌兼顧,分步實施。堅持保基本、先起步、全覆蓋、再提高,逐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強政策銜接、資源整合,逐步擴面提標,努力讓民眾直接得到更多實惠。
——建管並重,完善提高。進一步加強建成項目的運行、維護和管理,創新機制,整合資源,努力提高民生工程政策的系統性和科學性。
——各負其責,合力推進。堅持財權事權相統一,強化落實責任,形成整體合力,確保供給有效擴大,服務方便可及,民生工程知曉度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堅持新增財力向民生傾斜、向基層傾斜、向困難群體傾斜,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民生工程,使改善民生與經濟發展相適應,與財政實力相匹配。
——注重普惠,突出特惠。既要健全制度體系,讓廣大城鄉居民普遍得到實惠,共享發展成果;又要雪中送炭,對困難群體、弱勢群體給予特殊關照、更多關懷。
——統籌兼顧,分步實施。堅持保基本、先起步、全覆蓋、再提高,逐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強政策銜接、資源整合,逐步擴面提標,努力讓民眾直接得到更多實惠。
——建管並重,完善提高。進一步加強建成項目的運行、維護和管理,創新機制,整合資源,努力提高民生工程政策的系統性和科學性。
——各負其責,合力推進。堅持財權事權相統一,強化落實責任,形成整體合力,確保供給有效擴大,服務方便可及,民生工程知曉度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總體目標。
通過5年的努力,擴大社會保障、住房保障、就業服務覆蓋範圍,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促進公共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事業均衡發展,著力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群體之間的基本公共服務差距,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努力使全省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民眾基本生活保障更加充分。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就業培訓實效,增強勞動者就業創業和增收能力;加快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體系建設,2012年基本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完善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政策,逐步提高保障標準,到2015年全省城鄉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水平提高到70%以上,構建城鄉一體化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力爭到2015年末城鎮住房保障的覆蓋面達到20%;建立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養標準與物價掛鈎和動態調整機制,確保城鄉低保標準、五保供養標準年均增長10%以上;實施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對貧困殘疾兒童實行免費搶救性康復,調整完善計畫生育獎勵扶助制度,加大城鄉醫療救助力度,保障特困群體基本生活。通過建立健全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切實解決就業、養老、醫保、住房等民生問題,努力實現就業持續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明顯增加,貧困人口顯著減少,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
——社會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優先發展公共教育,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和農村留守兒童之家(活動室)建設任務,加快農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實施農村兒童安全保障項目,加快構建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力爭2015年全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65%,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計畫,全面完成城鄉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任務,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中心衛生院建設,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健康水平;積極構建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文化事業更加繁榮,人民民眾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加快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完成社會(兒童)福利中心、光榮院建設任務。通過健全完善配置公平、發展均衡的社會事業體系,滿足人民民眾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基本公共需求,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和均等化。
——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更加改善。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進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切實保障水庫下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繼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惠及2000多萬農村居民;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行農村公路危橋改造,滿足民眾出行需要,全面開展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力爭覆蓋全省95%以上的行政村;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繼續實施農村沼氣工程,推進農村使用清潔能源和節能減排,實施農村清潔工程,整合一事一議資金加大投入,顯著改善農村環境衛生狀況。努力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增強農業抵禦風險能力,推進家電下鄉和家電以舊換新,提高城鄉民眾生活質量。通過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動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民眾基本生活保障更加充分。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就業培訓實效,增強勞動者就業創業和增收能力;加快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體系建設,2012年基本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完善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政策,逐步提高保障標準,到2015年全省城鄉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水平提高到70%以上,構建城鄉一體化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力爭到2015年末城鎮住房保障的覆蓋面達到20%;建立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養標準與物價掛鈎和動態調整機制,確保城鄉低保標準、五保供養標準年均增長10%以上;實施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對貧困殘疾兒童實行免費搶救性康復,調整完善計畫生育獎勵扶助制度,加大城鄉醫療救助力度,保障特困群體基本生活。通過建立健全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切實解決就業、養老、醫保、住房等民生問題,努力實現就業持續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明顯增加,貧困人口顯著減少,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
——社會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優先發展公共教育,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和農村留守兒童之家(活動室)建設任務,加快農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實施農村兒童安全保障項目,加快構建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力爭2015年全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65%,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計畫,全面完成城鄉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任務,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中心衛生院建設,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健康水平;積極構建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文化事業更加繁榮,人民民眾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加快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完成社會(兒童)福利中心、光榮院建設任務。通過健全完善配置公平、發展均衡的社會事業體系,滿足人民民眾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基本公共需求,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和均等化。
——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更加改善。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進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切實保障水庫下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繼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惠及2000多萬農村居民;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行農村公路危橋改造,滿足民眾出行需要,全面開展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力爭覆蓋全省95%以上的行政村;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繼續實施農村沼氣工程,推進農村使用清潔能源和節能減排,實施農村清潔工程,整合一事一議資金加大投入,顯著改善農村環境衛生狀況。努力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增強農業抵禦風險能力,推進家電下鄉和家電以舊換新,提高城鄉民眾生活質量。通過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動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十二五”時期重點實施的民生工程項目
圍繞上述目標,建立安徽省2011—2015年重點民生工程項目庫(見附屬檔案)。按照不低於16%的年均增幅,不斷加大投入,重點實施八大類民生工程項目。
公共教育類。
圍繞學有所教目標,鞏固義務教育普及成果,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加快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標準化建設,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和農村留守兒童之家(活動室)建設任務,加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力度。
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加強鄉鎮公辦幼稚園建設,利用中國小閒置校舍改擴建公辦幼稚園,積極引導、扶持民辦幼稚園,努力構建覆蓋城鄉、主體多元、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爭取2015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65%。依託農村中國小校和鄉鎮文化站建設留守兒童之家,添置圖書和體育活動器材,配備電視機、電話等,使農村留守兒童課餘有去處、課外有關愛。實施農村兒童安全保障項目,明確部門職責,加強宣傳教育,防止兒童溺水等安全事故發生。
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繼續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向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提供國家課程教科書,逐步提高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和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實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購置圖書、配備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和教學實驗儀器,開展縣鎮學校擴容改造和寄宿制學校建設,到2015年實現全省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標準化建設全覆蓋。實施農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項目,改善農村教師基本工作生活條件。加快校舍安全工程建設,對中國小校教學用房、學生宿舍和食堂3類重點校舍實施加固改造或遷移避險,提高防震能力和綜合防災能力,保障師生生命安全。
落實和完善各項助學政策。繼續實施高校、中職和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擴大受助學生比例,提高資助水平,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
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加強鄉鎮公辦幼稚園建設,利用中國小閒置校舍改擴建公辦幼稚園,積極引導、扶持民辦幼稚園,努力構建覆蓋城鄉、主體多元、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爭取2015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65%。依託農村中國小校和鄉鎮文化站建設留守兒童之家,添置圖書和體育活動器材,配備電視機、電話等,使農村留守兒童課餘有去處、課外有關愛。實施農村兒童安全保障項目,明確部門職責,加強宣傳教育,防止兒童溺水等安全事故發生。
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繼續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向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提供國家課程教科書,逐步提高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和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實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購置圖書、配備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和教學實驗儀器,開展縣鎮學校擴容改造和寄宿制學校建設,到2015年實現全省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標準化建設全覆蓋。實施農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項目,改善農村教師基本工作生活條件。加快校舍安全工程建設,對中國小校教學用房、學生宿舍和食堂3類重點校舍實施加固改造或遷移避險,提高防震能力和綜合防災能力,保障師生生命安全。
落實和完善各項助學政策。繼續實施高校、中職和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擴大受助學生比例,提高資助水平,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
就業服務類。
圍繞勞有所得目標,建立覆蓋對象廣泛、培訓形式多樣、管理運作規範、保障措施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就業技能培訓制度。提高農民培訓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增強農民就業創業能力。推進實現全省到2015年城鎮新增就業3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目標。
開展多種形式的就業技能培訓。調整農民工培訓政策,豐富培訓手段,採取訂單式、定向式等多種形式,分類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促進社會充分就業。到2015年,力爭使有培訓需求和就業願望的城鄉勞動者得到1次以上的技能培訓,掌握1項實用技能。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重點解決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問題。落實鼓勵自主創業政策,促進各類群體以創業帶動就業。
加強新型農民培訓。圍繞一、二、三產業,大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和農業職業技能培訓,為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食品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智力支持。其中,陽光工程培訓,重點面向現代農業、農村服務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等從業人員,開展從業技能、農業經營管理等知識培訓;農業專業技術培訓,主要面向從事農業生產的專業農民、基層(縣、鄉)農技推廣人員,開展農業科技知識、實用生產技術等培訓;農民創業培訓,主要對在農村有創業願望並有創業基礎的人員,開展創業必備知識和能力培訓;農民科技示範培訓,主要圍繞當地主導產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開展培訓,使技術指導員全面提升業務素質,科技示範戶和輻射戶提高套用農業科技能力。
開展多種形式的就業技能培訓。調整農民工培訓政策,豐富培訓手段,採取訂單式、定向式等多種形式,分類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促進社會充分就業。到2015年,力爭使有培訓需求和就業願望的城鄉勞動者得到1次以上的技能培訓,掌握1項實用技能。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重點解決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問題。落實鼓勵自主創業政策,促進各類群體以創業帶動就業。
加強新型農民培訓。圍繞一、二、三產業,大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和農業職業技能培訓,為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食品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智力支持。其中,陽光工程培訓,重點面向現代農業、農村服務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等從業人員,開展從業技能、農業經營管理等知識培訓;農業專業技術培訓,主要面向從事農業生產的專業農民、基層(縣、鄉)農技推廣人員,開展農業科技知識、實用生產技術等培訓;農民創業培訓,主要對在農村有創業願望並有創業基礎的人員,開展創業必備知識和能力培訓;農民科技示範培訓,主要圍繞當地主導產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開展培訓,使技術指導員全面提升業務素質,科技示範戶和輻射戶提高套用農業科技能力。
社會保障類。
圍繞老有所養目標,力爭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012年基本實現全覆蓋,逐步提高農村“五保戶”供養標準,加快城鄉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逐年提高全省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線,實施孤兒基本生活保障項目,繼續開展貧困重度殘疾人生活救助,實現困有所濟、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目標。
解決城鄉居民養老保障問題。逐步擴大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2012年基本實現全覆蓋。開展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建設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提升困難群體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全省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月人均補差額年遞增10%以上。逐步提高農村五保戶供養標準和集中供養率。加快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步伐,全面完成社會(兒童)福利中心、光榮院建設任務。
加大對特殊群體的救助力度。實施孤兒基本生活保障項目,向社會散居孤兒和集中供養孤兒發放基本生活費。繼續開展貧困重度殘疾人生活救助,實施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完善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建立獎扶(特扶)金標準動態增長機制,逐步推進長效節育措施獎勵制度全覆蓋。
解決城鄉居民養老保障問題。逐步擴大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2012年基本實現全覆蓋。開展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建設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提升困難群體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全省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月人均補差額年遞增10%以上。逐步提高農村五保戶供養標準和集中供養率。加快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步伐,全面完成社會(兒童)福利中心、光榮院建設任務。
加大對特殊群體的救助力度。實施孤兒基本生活保障項目,向社會散居孤兒和集中供養孤兒發放基本生活費。繼續開展貧困重度殘疾人生活救助,實施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完善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建立獎扶(特扶)金標準動態增長機制,逐步推進長效節育措施獎勵制度全覆蓋。
醫療衛生類。
圍繞病有所醫目標,鞏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現新農合制度全覆蓋,提高城鎮居民醫保待遇水平,到2015年將醫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計畫,調整完善城鄉醫療救助政策,切實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實現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制度基本全覆蓋,逐步建立穩定的籌資增長機制,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社會監督機制,建成具有較高保障能力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推進城鎮居民醫保市級統籌和普通門診統籌,全面實現新農合“一卡通”和“異地結算”,逐步提高參保參合人員的醫療待遇水平,擴大政策受益面。到2015年,全省城鄉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水平提高到70%以上,參保參合率達到95%以上。
大力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實施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慢性疾病和重症精神病人管理、孕產婦保健、0-6歲兒童保健、老年保健、衛生監督協管等項目,逐步擴大服務人群、增加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到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機制基本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得到普及,城鄉居民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
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鞏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完成城鄉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任務。通過改擴建、新建、購買等形式,加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用房建設。強化中心衛生院建設,提高中心衛生院的服務條件和服務能力。實施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項目,提供免費婚前保健服務,對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給予補助,進行婦幼保健服務能力建設,推進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服務全覆蓋,接種率達90%以上。
完善醫療救助體系。調整城鄉醫療救助政策,將白血病、尿毒症兩種重大疾病納入保障範圍,在醫保報銷後給予二次救助,切實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實施貧困殘疾人康復工程,繼續為貧困白內障患者實施免費復明手術,向特困精神病患者發放藥費補助,對貧困兒童開展免費搶救性康復,解決0-6歲貧困殘疾兒童的康復需求問題。實施健全重大傳染病病人醫療救治機制,加強血吸蟲病傳染源控制,進行晚期血吸蟲病病人醫療救治。
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實現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制度基本全覆蓋,逐步建立穩定的籌資增長機制,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社會監督機制,建成具有較高保障能力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推進城鎮居民醫保市級統籌和普通門診統籌,全面實現新農合“一卡通”和“異地結算”,逐步提高參保參合人員的醫療待遇水平,擴大政策受益面。到2015年,全省城鄉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水平提高到70%以上,參保參合率達到95%以上。
大力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實施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慢性疾病和重症精神病人管理、孕產婦保健、0-6歲兒童保健、老年保健、衛生監督協管等項目,逐步擴大服務人群、增加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到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機制基本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得到普及,城鄉居民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
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鞏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完成城鄉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任務。通過改擴建、新建、購買等形式,加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用房建設。強化中心衛生院建設,提高中心衛生院的服務條件和服務能力。實施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項目,提供免費婚前保健服務,對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給予補助,進行婦幼保健服務能力建設,推進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服務全覆蓋,接種率達90%以上。
完善醫療救助體系。調整城鄉醫療救助政策,將白血病、尿毒症兩種重大疾病納入保障範圍,在醫保報銷後給予二次救助,切實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實施貧困殘疾人康復工程,繼續為貧困白內障患者實施免費復明手術,向特困精神病患者發放藥費補助,對貧困兒童開展免費搶救性康復,解決0-6歲貧困殘疾兒童的康復需求問題。實施健全重大傳染病病人醫療救治機制,加強血吸蟲病傳染源控制,進行晚期血吸蟲病病人醫療救治。
住房保障類。
圍繞住有所居目標,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大力發展公共租賃住房,完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加快推進各類棚戶區改造和農村危房改造。
加強廉租房和公租房保障。實行租賃補貼和實物配租相結合,加快建設廉租房和公租房。到2015年,新增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各類棚戶區改造以及農村危房改造等保障性住房200萬套,使城鎮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得到明顯緩解。
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範圍。重點對農村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和其他困難戶的住房進行加固和重建,加快解決農村困難民眾的基本居住安全問題。
加強廉租房和公租房保障。實行租賃補貼和實物配租相結合,加快建設廉租房和公租房。到2015年,新增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各類棚戶區改造以及農村危房改造等保障性住房200萬套,使城鎮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得到明顯緩解。
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範圍。重點對農村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和其他困難戶的住房進行加固和重建,加快解決農村困難民眾的基本居住安全問題。
文化惠民類。
以基層文化建設為重點,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良性運行和可持續發展,保障廣大人民民眾基本文化權益,加快構建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實現民有所樂。
加強文化平台載體建設。繼續建設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加強城鄉文化活動室建設,到2015年基本實現每村、每社區均有文化活動室(文化活動中心)的目標。支持農村電影放映,保證每個行政村一月放映一場公益電影,完成95萬場電影放映任務。
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數字信息化網路。實施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化建設,以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和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為載體,藉助手機、數位電視、移動電視等新興媒體,以網際網路、移動通訊網、廣電網、農遠網等為通道,向社會提供多層次、多樣化、專業化、個性化的文化數字信息化服務。實行全省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文化站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免費開放。
加強文化平台載體建設。繼續建設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加強城鄉文化活動室建設,到2015年基本實現每村、每社區均有文化活動室(文化活動中心)的目標。支持農村電影放映,保證每個行政村一月放映一場公益電影,完成95萬場電影放映任務。
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數字信息化網路。實施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化建設,以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和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為載體,藉助手機、數位電視、移動電視等新興媒體,以網際網路、移動通訊網、廣電網、農遠網等為通道,向社會提供多層次、多樣化、專業化、個性化的文化數字信息化服務。實行全省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文化站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免費開放。
基礎設施類。
統籌城鄉發展,加大強農惠農力度,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大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切實改善農村環境狀況,提高農民民眾生活質量。
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完成中型、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切實保障水庫下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繼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惠及2000多萬農村居民,讓廣大農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開展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力爭覆蓋全省95%以上的行政村,建成7.5萬個村級公益事業建設項目,推進新農村建設。實行農村公路危橋改造,基本完成公路養護統計年報中在冊的縣、鄉、村道上並經過檢測認定的6000多座四、五類危橋重建或加固、維修工程,完善農村交通出行安全網。
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繼續實施農村沼氣工程,推進農村使用清潔能源和節能減排。實施農村清潔工程,每年配套建設240個鄉鎮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設施,整合一事一議資金加大投入,逐步向村級延伸,健全“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和衛生保潔制度,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和垃圾處理,顯著改善農村衛生狀況。
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完成中型、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切實保障水庫下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繼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惠及2000多萬農村居民,讓廣大農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開展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力爭覆蓋全省95%以上的行政村,建成7.5萬個村級公益事業建設項目,推進新農村建設。實行農村公路危橋改造,基本完成公路養護統計年報中在冊的縣、鄉、村道上並經過檢測認定的6000多座四、五類危橋重建或加固、維修工程,完善農村交通出行安全網。
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繼續實施農村沼氣工程,推進農村使用清潔能源和節能減排。實施農村清潔工程,每年配套建設240個鄉鎮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設施,整合一事一議資金加大投入,逐步向村級延伸,健全“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和衛生保潔制度,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和垃圾處理,顯著改善農村衛生狀況。
其他。
實施菜市場升級改造,最佳化城鎮消費環境,搞活農產品流通,保障農產品安全穩定供應。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開展大宗農作物、重要畜禽產品和森林保險,不斷擴大保險品種和範圍,增強農業抵禦風險能力,促進“三農”和農村金融的發展。推進家電下鄉和家電以舊換新,進一步擴大城鄉消費,提高民眾生活質量。
實施“十二五”民生工程規劃的保障措施
強化協調高效的推進落實機制。
堅持財權事權相統一,強化落實責任,形成整體合力。強化民生工程品牌理念,更加注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推進民生工程機制科學化、系統化、長效化。落實工作責任制,健全協調推進機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省各主管部門充分發揮政策規劃、分類指導、督促檢查職責,市、縣政府強化統籌協調、資金保障、政策落實責任,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加強民生工程工作機構和隊伍建設,增強協調力、執行力,切實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讓廣大人民民眾共享多享改革發展成果。
建立科學系統的項目選擇機制。
根據國家巨觀政策取向和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省委、省政府每年研究決定年度民生工程實施計畫,項目主要從《安徽省2011—2015年重點民生工程項目庫》中遴選。省各主管部門和各市、縣(市、區)進一步細化措施,制定具體的實施意見,逐年落實推進。在項目安排上向皖北和大別山革命老區傾斜。鼓勵有條件、有能力的市縣,適當擴大實施範圍,提高保障標準,更多更好地解決民生問題。加強對項目有效性、合理性的系統論證,加強不同項目的有機銜接,完善民生工程項目儲備和遴選機制,實現項目有進有退,循序漸進,滾動發展。統籌資源,細化措施,建立民生項目和資金整合機制,有效解決多頭立項、重複建設、“撒胡椒麵”等問題。
形成穩定多元的資金籌措機制。
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導向,各級政府都要調整和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探索建立民生工程預算制度,將每年新增財力的主要部分用於改善民生。省級完善均衡性轉移支付政策,建立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增強基層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市縣對民生工程規劃的重點項目,要優先安排,重點保障,落實配套資金。拓寬民生工程籌資渠道,鼓勵引導社會、企業和個人投入,加快形成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多元籌資機制。加快民生工程資金支出進度,加強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的監督,嚴禁擠占、挪用、滯留以及虛報冒領等行為。
健全規範長效的項目管理機制。
對資金補助類項目,抓好調查摸底、審核評議、公開公布3個重點環節,確保基礎數據核清、發放對象搞準、各項程式走實。對工程類項目,嚴格執行建設計畫、建設標準,完善落實招投標、政府採購和竣工驗收等各項制度,確保工程建一處、成一處。健全完善建成項目後期運行維護制度,確保項目持久發揮效益。省直各有關部門出台所有工程類項目管護指導性檔案,項目所在地的市縣和鄉鎮政府承擔運行、管理和養護職責。實行民生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定期組織開展“回頭看”活動,將建後管養納入考核內容,逐步統一民生工程設施形象化標識,接受民眾監督。
鞏固民主公開的政策宣傳機制。
傾聽基層意見和民眾呼聲,適時調整完善政策措施。有效發揮人民民眾的主體作用,充分尊重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用民主的辦法推進民生工程,引導民眾參與、支持、監督民生工程。面向基層、面向民眾,改進政策宣傳方式,建立走訪和社情民意調查長效機制,加強和改進服務,實行公開、便民、利民制度,努力提升民眾的知曉度、滿意度。
完善嚴格透明的激勵約束機制。
將民生工程規劃實施工作納入各地各部門目標責任考核指標體系,逐步增加民生指標在各類綜合性考核中的權重。加大執法監察、審計監督、財政檢查力度,定期向社會公布民生工程建設進展情況,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引入績效評價制度,繼續實施民生工程年度考核評比,嚴格兌現獎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