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義 次級抵押貸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即“次級按揭貸款”)
美國抵押貸款市場的“次級”(Subprime)及“優惠級”(Prime)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條件作為劃分界限的。根據信用的高低,放貸機構對借款人區別對待,從而形成了兩個層次的市場。信用低的人申請不到優惠貸款,只能在
次級市場 尋求貸款。兩個層次的市場服務對象均為貸款購房者,但次級市場的
貸款利率 通常比優惠級抵押貸款高2%~3%。
特徵 所謂的次級抵押貸款是指向低收入、少數族群、受教育水平低、金融知識匱乏的家庭和個人發放的
住房抵押貸款 。
其基本特徵可歸納為:
個人信用 信用評級得分比較低。美國的
信用評級 公司 (FICO)將
個人信用評級 分為五等:優(750~850分),良(660~749分),一般(620~659分),差(350~619分),不確定(350分以下)。次級貸款的借款人信用評分多在620分以下,除非個人可支付高比例的首付款,否則根本不符合常規抵押貸款的借貸條件。
入不敷出 美國的常規抵押貸款與房產價值比(LTV)多為80%,借款人月還貸額與收入之比在30%左右。而次級貸款的LTV平均在84%,有的超過90%,甚至100%,這意味著借款人的首付款不足20%,甚至是
零首付 ,那么,在沒有任何個人自有資金投入的情況下,銀行就失去了借款人與銀行共擔風險的基本保障,其潛在的
道德風險 是顯而易見的。借款人還貸額與收入比過高,意味著借款人收入微薄,還貸後可支付收入有限,其抗風險的能力也比較弱。
少數 且多為可調利率,或只支付利息和無
收入證明 檔案貸款。次級抵押貸款90%左右是
可調整利率 抵押貸款;30%左右是每月只付利息,最後一次性支付的大額抵押貸款或重新融資。這類抵押貸款開始還貸款負擔較輕、很誘人,但積累債務負擔較重,特別是當利率走高、房價下跌時,重新融資只能加劇還貸負擔。
拖欠率 由於次級抵押貸款的
信用風險 比較大,
違約風險 是優級
住房貸款 的7倍,因此,次級貸款的利率比優級
住房抵押貸款 高350個基點,且80%左右為
可調整利率 。當
貸款利率 不斷下調時,可以減輕借款人的還貸負擔;但是當貸款利率不斷向上調時,借款人債務負擔隨著利率上調而加重,導致拖欠和取得抵押贖回權的風險加劇。2007年,次級抵押貸款的拖欠率(拖欠30天)和取消抵押贖回權的比率分別高達13.33%和4%,遠遠高於優級抵押貸款2.57%的拖欠率和0.5%的取消抵押贖回權比率。
概況 次級抵押貸款給那些受到歧視或者不符合抵押貸款市場標準的借款者提供
按揭 服務,所以在少數族裔高度集中和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很受歡迎。
次級貸款對放貸機構來說是一項高回報業務,但由於次級貸款對借款人的信用要求較優惠級貸款低,借款者
信用記錄 較差,因此次級
房貸 機構面臨的風險也天然地更大。
對借款者個人而言,違約會使其
再融資 難度加大,喪失
抵押品 的
贖回權 ,無法享有房價上漲的利益。而且,任何一個借款人的違約對借款者所居住地區也有不良影響。
貸款等級 共有六個:premierplus、premier、A-、B、C、C-。評級標準為申請者的
按揭貸款 償付記錄、破產記錄,以及債務收入比率。信用評分採用FICO指標。按揭成數(LTV)是指貸款與資產價值的比例。一般來說,貸款等級越高,FICO評分越高;按揭成數越低,表明
貸款風險 較小,相應定價越低,反之則越高。
次級抵押貸款 通常,
固定利率 借款者的平均信用評分高於
浮動利率 借款者。在整個1990年代,次級抵押貸款借款者的信用評分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尤其是浮動利率次級抵押貸款。這表明1990年代次級抵押貸款質量存在問題,大量貸款提供給了信用較低風險較高的借款者。但從2000年開始,借款者信用評分開始逐漸上升。因為此時,貸款者開始關注
貸款風險 ,並採取相應措施限制
風險敞口 。因此,在這一時期里,不僅整體貸款數量上升,並且機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提供給信用評分較高借款者的貸款量上升最為顯著。
借款者信用評分越高,貸款等級越高,相應的首付要求也越低。這也體現了風險
補償原則 。而按揭成數越高,借款者違約傾向越大,相應的首付要求越高。在1998年危機之前,首付額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而1998年之後,貸款者開始提高首付要求,貸款結構發生變化。按揭成數低於70和大於100的次級抵押貸款大量減少,而首付為10%的次級抵押貸款量上升顯著。
提前償付罰金也是控制風險的措施之一。當利率下降的時候,次級抵押貸款借款者傾向於提前償付貸款,以便以較低的利率重新申請貸款。而貸款的提前償付會給貸款者帶來損失,並且由於提前償付的可能性不可預測,這種損失也是不可測的。因此,為了限制提前償付這種行為,貸款者對提前償付者收取一定的罰金。
發展 次級抵押貸款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由於它給那些受到歧視或者不符合抵押貸款市場標準的借款者提供
按揭 服務,所以在少數族裔高度集中和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很受歡迎。
1980年的《存款機構解除管制與貨幣控制法案》(Depository Institutions Deregulation and Monetary Control Act,DIDMCA)解除了美聯儲Q條例規定的
利率上限 。1982年的《可選擇
按揭貸款 交易平價法案》(Alternative Mortgage Transactions ParityActof1982)允許使用可變利率。1986年的《稅務改革法案》(Tax Reform Act of 1982)禁止消費貸款利息免稅。這一系列的法案都為
次級抵押貸款市場 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法律環境。
美國次級債風暴引起全球金融市場震動 1990代末開始,利率持續走低,現金流出式
再融資 開始流行。借款者不斷借入新債,償還舊債,並且新債的數額要超過原有債務。在房價持續上漲的時期,這種方式能使借款者源源不斷地獲得資金來源,進而增加了次級抵押貸款的需求。
市場中相繼出現的各種變化也給次級抵押貸款的發展提供了利好條件。例如1990年代初期,由於利率上升,標準抵押貸款需求減少,
按揭 經紀人開始將更多的目光投入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而在1990年代中期,
資產證券化 的興起又給
次級抵押貸款市場 的發展提供良機。
按揭貸款 證券化增加了資產的流動性,次級
房貸 市場開始迅速繁榮起來。在早期的飛速發展中,由於對風險的認識不足,次級抵押貸款定價普遍偏低。但1998年
亞洲金融危機 爆發,這一市場存在的諸多問題開始得到關注。雖然這場危機使次級房貸市場一度萎縮,市場發生大規模整合,許多小公司都相繼倒閉或被收購,但同時也使得投資者風險意識增強,以提高首付金額、採取
提前償付 罰金等措施限制風險。
危機過後,由於房價上漲以及利率持續下降至40年來的最低點,投資房產的成本降低。在房價不斷走高時,即使借款人現金流並不足以償還貸款,他們也可以通過房產增值獲得
再貸款 來填補缺口。因此,1990年代末次級抵押貸款又開始了新一輪增長,直至今天(註:2007年
次貸危機 )這場危機的爆發。
全球金融市場出現振盪 這一曲折的發展表明,
次級抵押貸款市場 雖然天生存在高風險,但是至少在本次危機(註:2007年
次貸危機 )爆發前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因此,作為一種具有巨大
市場潛力 的新產品,其價值不能因為存在風險和問題而遭到否定。
根源 如果僅從次級債占全部金融資產的規模看,次級債對於衍生
金融產品 極為發達的美國來說,地位並不十分突出。但此次 “次級債危機”(註:2007年
次貸危機 )之所以能夠從美國的
房地產市場 迅速波及至美國的
信貸市場 、
債券市場 、
股票市場 進而引發了一場全球資本市場的大震盪,是因為
金融風險 很容易被放大。在當前中國經濟金融增長高位加快尤其是
資產價格 過快攀升,同時經濟
金融開放 進程提速的背景下,始於美國的次級債危機再一次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次級抵押貸款 經濟決定金融,次級債危機始於美國房地產市場。911事件後,在
寬鬆貨幣政策 、積極減稅政策的刺激下,美國的住房消費需求迅速增長,而全球
流動性過剩 亦使得
房貸 市場供大於求,消費者和金融機構的
風險偏好 普遍增強,
房屋抵押貸款 快速增長,並推動了房價格迅猛上漲。但隨著美聯儲
貨幣政策 的緊縮和油價不斷上漲,美國經濟復甦放緩和居民收入增速下降,消費者還貸壓力不斷加大,
違約風險 開始集中暴露,房價也開始下跌。
這種風險迅速傳至美國的
信貸市場 。違約事件集中暴露後,許多金融機構陷入了
不良資產 激增、
抵押品 贖回權 喪失率上升和資金周轉緊張的困境,加之對美國經濟成長預期放緩,一些金融機構提前催收
可疑貸款 的措施進一步增加了違約事件的發生。
信貸資產質量問題的暴露又很快傳導至
資本市場 。首先,次級債危機直接導致以房屋抵押貸款為證券化標的的各類
債券 的貶值,一些優質債券也由於市場的普遍看淡而遭到錯殺,同時一些與次級債類似的
企業債 亦被投資者拋售。其次,投資於次級債和其他
高風險債券 的基金遭到拋售和
贖回 ,與房地產相關行業的股票也受到重創,加之不良的市場預期引導。
全球股市普遍出現了一種不良預期,最終引發了一場令人關注的股市大動盪。
可見,次級債危機的
根源 在於美國的
房地產市場 泡沫的堆積以及居民的過度負債消費。房價下跌後,大量的房屋抵押消費貸款來源被切斷,導致作為美國經濟成長主要推動力的消費增長乏力,經濟成長預期進一步下降,如此形成惡性循環。
銀行啟示 次級債危機對中資商業銀行造成的直接損失較小,但商業銀行還是應該引以為戒,防範於未然。
經濟波動 是要高度關注經濟周期波動可能帶來的風險,未雨綢繆,全面構建穩固的風險觀。自2002年中國進入新一輪經濟成長周期以來,境內商業銀行在旺盛的貸款需求導致的盈利衝動和流動性過剩導致的盈利壓力的雙重推動下,貸款增長尤其是個人貸款增長速度居高不下,在盈利和風險的天平中,大多數銀行偏向了前者。但次級債危機對商業銀行的最大教訓就是,在經濟成長上行階段忽視風險必將導致經濟成長下行階段風險甚至是危機的爆發。中國經濟已經歷了近6年的經濟快速增長時期,無論是從經濟運行本身具有的周期性特徵,還是巨觀調控態勢來看,未來幾年中國經濟高位增長的勢頭可能放緩。而一旦經濟發生周期性波動,商業銀行的貸款質量將首當其衝。
貸款風險 是高度關注個人住房信貸及
個人住房抵押貸款 的風險。出於戰略調整和經營轉型需要,境內商業銀行普遍將個人信貸作為一項業務和收入的主要增長點。但經過前述的分析,在資產價格快速攀升、未來回調壓力加大的背景下,並不能簡單地將個人貸款或消費性貸款視為低風險貸款而不加選擇地大力發展。數據顯示,個人中長期住房貸款增長呈繼續加快態勢,前5個月個人中長期住房貸款累計新增2253 億元,同比多增2677億元;7月份上海中資商業銀行
個人住房貸款 繼6月放貸激增後再次大幅增加,當月新增房貸58.7億元,比上月多增13.2億元,相當於第二季度的全部增量。個人信貸快速增長強化了銀行信貸長期化的勢頭,
銀行不良資產 的上升的隱患加大。因此,次級債危機對商業銀行的第二大啟示就在於,應高度關注個人
貸款風險 。為此,商業銀行應加強信用系統建設,提高風險防範能力。
第2套住房貸款首付不得低於40% 防止信貸資金進入股市 信貸入股 次級債危機迅速由
信貸市場 傳遞到資本市場,又對信貸市場造成重大打擊,說明在產品創新不斷加快的現代金融體系,風險的跨
市場傳播 較以前亦明顯加快。銀行資金進入股市的事實將給商業銀行的資金安全提出挑戰。監管層已對企業挪用信貸資金的8家銀行分支機構進行了行政處罰。從商業銀行自身來說,應自覺高度關注信貸資金流向股市引發的
信貸風險 ,從加強信貸審查、貸後管理等多方面防止信貸資金進入股市。
中國啟示 防止攀升 在經濟金融高位增長時期,應切實防止資產價格過快攀升和資產泡沫的堆積,避免因資產泡沫破裂導致經濟金融波動的風險。次級債危機再一次向我們表明,資產價格雖然是一種虛擬經濟元素,卻隱藏著相當大的破壞力,其過快攀升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對實體經濟的平穩運行造成巨大傷害。此次次級債危機(註:2007年
次貸危機 )始於美國
房地產市場 泡沫的不斷堆積,但就在美國房地產日趨繁榮的同時,風險也在不斷積聚。隨著美聯儲從2004年年中開始
緊縮貨幣政策 ,同時油價高漲導致美國經濟復甦放緩和居民收入增速下降,房貸消費者尤其是低端房貸消費者的還貸壓力不斷加大,違約問題凸顯,房價下跌。因此,無論是此次次級債危機、1997年的
亞洲金融危機 還是上世紀
日本經濟 失去的十年,資產價格的過快攀升都是一個直接原因,其不斷積累了經濟周期性的波動風險。受流動性過剩等諸多因素綜合影響,中國以房價、
股價 為代表的資產價格增勢迅猛,其背後隱藏的風險應予以高度關注。隨著全球貨幣政策總體趨緊尤其是國內的巨觀調控將進一步強化,國內資產價格未來回調的可能性加大。一旦發生深度回調,將對中國經濟金融穩定帶來較大挑戰。次級債危機爆發後,美聯儲已明確表示,今後其貨幣政策將會更加關注資產價格,甚至將資產價格加入其政策調控目標當中。
房價 防止負債 是在經濟快速增長時期,尤其應防止過度負債消費的過快增長。次級債危機之所以使眾多金融機構未能倖免,重要原因在於在房價快速上漲的背景下,住房信貸以及
住房抵押消費貸款 增長迅猛,其後由於違約問題集中暴露,導致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激增。中國住房信貸、住房抵押消費貸款增長很快,並且迅速成為商業銀行重點發展的高盈利業務。但隨著貨幣政策的進一步緊縮不可避免,個人貸款的違約風險增加。事實上,已經出現個人貸款違約率上升的苗頭。因此,為確保金融穩定,監管層應通過多種調控措施,遏制負債消費過快增長的勢頭,減少其可能給經濟穩定增長帶來的負面效應。
穩步有序 當前尤其應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監管,最大限度地減少外部風險對境內資本市場的衝擊。在人民幣升值預期等因素的帶動下,流動性的境外輸入成為境內流動性過剩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這其中包含了相當數量的短期投機資本。次級債危機迅速波及全球資本市場再次表明,在全球資本流動日益頻繁且市場預期趨同化的背景下,一個開放經濟體的金融市場很難獨善其身。對中國還處於建設初期的金融市場來說,市場規模、金融產品以及抗風險能力都尚待完善,因此穩步有序的金融開放至關重要。雖然目前我國還實行資本項目管制,但事實證明,相當數量的境外資金已經通過各種渠道流入境內,加劇了境內的流動性過剩。鑒此,監管層當前尤其應加大協調和配合力度,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監管,防止其對境內金融市場的穩定帶來不利影響。
配套改革 是主動加快
人民幣匯率制度 的綜合配套改革,儘可能地打破市場對人民幣單邊升值的預期,同時強化
外匯儲備資金 境外運營的風險分析。下一步看,美元加快貶值、美聯儲貨幣政策穩中趨松的可能性加大,在
中國貨幣政策 將進一步緊縮的背景下,人民幣對美元可能面臨更大的升值壓力。因此,在維持人民幣對美元總體逐步升值的走勢的同時,監管層應加大人民幣匯率制度綜合配套改革力度,加快壯大發展外匯市場,完善外匯管理體制,強化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基礎。同時應儘可能地打破市場對人民幣單邊升值的預期,降低境外投機資金大量入境的壓力。此外,鑒於此次次級債危機(註:2007年
次貸危機 )將對全球債券和併購市場帶來較大的結構性影響,應強化外匯儲備資金境外運營的市場風險分析。
樓市影響 房價調控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所引發危機和恐慌,正逐漸在全球市場蔓延。在中國,不僅中行和工行因投資美國次級抵押貸款而被捲入其中,行業高層人士及央行人士都質疑中國在此時購買美國次級房地產
按揭貸款 ,用中國的外匯儲備來承擔美國次按風險不合適。
房價調控 中國有些方面和
美國危機 發生以前很相像,房價一直在上漲,而由於資金
流動性過剩 ,銀行之間競爭比較激烈,也面臨著貸款的壓力。所以說中國房貸市場的風險還是很大的,其中風險最大的是開發商。中國的房子供應量增長比美國還快,在
投機需求 很強的情況下,不會有什麼大的問題。但是投機需求一旦出現拐點,就會把手中的存貨全部拋出來,就會對整個
房地產市場 造成很大壓力。美國就是因為房價下跌,在很短的時間內有200萬套房子因為投機需求的原因被拋售,超過了一年的正常需求。而中國房地產市場中投機需求的積累比美國還要高很多。而且中國經濟面臨通脹的威脅,如果利息大幅度上漲的話,同時房價下降,就會很容易引起危機。
因此更大的擔憂是,中國是否也會出現
房地產抵押貸款 風險引起的危機。中國的房地產抵押貸款餘額2007年8月已經高達2.25萬億元,總額接近美國。但不容忽視的是,美國在這方面已經發展了50多年,而中國僅有8年的時間。
房價高漲 日益高漲的房價所展現出的巨大
利潤空間 ,對任何一家商業銀行都是誘惑。中國四大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也都開始爭食房貸“蛋糕”。
房價高漲 在此情形下,無論
個人信用制度 ,還是銀行自身的風險防範意識,中國都不及美國。而且與美國不同的是,國內房地產抵押貸款主要由銀行提供,由此引發的房貸風險難以化解。中國國內
次級抵押貸款市場 還未建立,
抵押貸款證券 化的進程也相對緩慢。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 ,就是把金融機構發放的住房抵押貸款轉化為抵押貸款證券,然後通過在資本市場上出售這些證券給市場投資者,以
融通資金 ,並使住房貸款
風險分散 為由眾多投資者承擔。
在繁榮周期見頂時發放的貸款,其壞賬率往往是最高的。無論是房地產抵押貸款,還是被證券化了的相關產品,只要出現房價下跌的現象,抵押的房產如果無法正常變現,就會直接導致金融機構發生風險。
美國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
按揭 客戶的償付保障不是建立在客戶本身的還款能力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房價不斷上漲的假設之上。在房市火爆的時候,銀行可以藉此獲得高額
利息收入 而不必擔心風險;但如果房市低迷,利率上升,客戶們的負擔將逐步加重。當這種負擔到了極限時,大量違約客戶出現,不再支付貸款,造成壞賬。此時,
次級債危機 就產生了。
自2005年四季度以來,美國的住房市場出現低迷,新開量、新建房和
存量房 的銷售量開始下降,房價也開始走低,住宅市場的周期波動不僅影響著美國經濟,也給銀行和金融業帶來不小的衝擊,其中,次級債危機成了影響美國及全球金融市場的導火索。
利率表 2008年最新房貸利率表:
個人住房貸款月等額以一萬元為例16——30年
2008年房貸利率表 計算方法:
貸款金額X月均還款/10000=實際每月還款額
舉例:
每月還款額為50X64.23=3211元。
貸款20年,每月還款額為50*75.48=3774元